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器,很少看到学生也是能动的人,忽视自主发展的一面,能动的一面,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教法,而忽视学法。新课改要求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具体怎么做,必须深思熟虑、实践分析、改进提高。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兴趣、自主探究
创新精神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品质特征,时代的发展要求每个人充分发挥自身发展的潜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器,很少看到学生也是能动的人,忽视自主发展的一面,能动的一面,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教法,而忽视学法。实际上,教法与学法紧密相联,互相制约。改进教法必须指导学生改进学法,使教与学同步进行,因此,新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发现——实验——探究——创新”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探究新式物理教学模式研究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点燃学习兴趣求之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言是初三物理教学入门的“先行”,它不仅能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含义,概念,基本内容,学习方法等有初步的了解,还能使学生懂得学习物理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一门既有趣又有用的科学,一定要学好它。我首先让学生看录像片,录像片里介绍了物理学发展史,研究对象,作用及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学等,同学们看后,大开眼界,无不为之振奋,感到物理太有意思了。然后我从趣味性的实用性两个方面选作了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如“自己会平衡的木棒”,“吞食硬币的水”,“烧不着的手帕”,“吸不出的水”,“越掳越分不开的塑料细绳”等,学习客观事物的新奇奥妙所吸引,产生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主动迈入学习物理门槛。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关注生活,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发声,然后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又如:讲温度计时,先让学生听天气预报。然后讨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气温为什么有高低?怎样判断气温的高低?什么是云、霜?它们是怎样形成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二、拓展学习思维空间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做覆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做筷子提起米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又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我先做压缩气体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桶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桶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桶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一些不能在课堂上做的实验的内容,可以通过“模拟”的手段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仅可以实现局部的突出,而且可以大大地增强视觉效果。如:学习惯性知识中的“飞机投弹”问题、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和“升力”问题、“两船相撞”问题等,都不可能在课堂上真实再现,恰当地使用课件同样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把其中关键性的动作定格在大屏幕上。然后教师一步步地引导:根据刚才观察到的现象,大家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一只手拍另一只手,提出:两只手为什么都会疼?讲压强时让学生两手指压一端削尖的铅笔,哪只手指痛?通过分析发现压强不仅跟力有关而且与受压的面积有关。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等。
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我们与其整天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不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好的向导使脑中的问号,最大的动力是自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靠掌握发现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的发现提出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我从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引导、实验器材的改进、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的多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如何将《探究创新试教学模式》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有序地、合理地安排实验,学生可以受到全面的基础训练,取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此,物理教学要创设物理实验环境,是各类学生思维都能进入最佳状态达到主题位置。我在保证做好课本上每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8个演示实验和57个学生分组实验。(1)变模仿试验为自行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经历向科学家那样的探索活动,例如: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教材为验证性试验,实际教学中我改为探索性试验,这样增加了学生实验的难度,而对难点的处理,我又是采用化整为零,并通过媒体播放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分布设计方案、实验探索出几步实验结论。最后,再总结出规律的全貌,整个过程贯穿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着积极作用。再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放手让学生去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音叉的振幅不宜观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大小?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2)将部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更突出物理教学的规律,有利于培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分组实验中,启发学生分析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电压和电压两个物理量,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控制电阻大小或电压大小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或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进而探究出欧姆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是仅适用于欧姆定律的教学,而是贯穿于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兴趣、自主探究
创新精神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品质特征,时代的发展要求每个人充分发挥自身发展的潜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器,很少看到学生也是能动的人,忽视自主发展的一面,能动的一面,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教法,而忽视学法。实际上,教法与学法紧密相联,互相制约。改进教法必须指导学生改进学法,使教与学同步进行,因此,新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发现——实验——探究——创新”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探究新式物理教学模式研究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点燃学习兴趣求之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言是初三物理教学入门的“先行”,它不仅能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含义,概念,基本内容,学习方法等有初步的了解,还能使学生懂得学习物理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一门既有趣又有用的科学,一定要学好它。我首先让学生看录像片,录像片里介绍了物理学发展史,研究对象,作用及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学等,同学们看后,大开眼界,无不为之振奋,感到物理太有意思了。然后我从趣味性的实用性两个方面选作了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如“自己会平衡的木棒”,“吞食硬币的水”,“烧不着的手帕”,“吸不出的水”,“越掳越分不开的塑料细绳”等,学习客观事物的新奇奥妙所吸引,产生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主动迈入学习物理门槛。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关注生活,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发声,然后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又如:讲温度计时,先让学生听天气预报。然后讨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气温为什么有高低?怎样判断气温的高低?什么是云、霜?它们是怎样形成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二、拓展学习思维空间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做覆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做筷子提起米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又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我先做压缩气体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桶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桶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桶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一些不能在课堂上做的实验的内容,可以通过“模拟”的手段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仅可以实现局部的突出,而且可以大大地增强视觉效果。如:学习惯性知识中的“飞机投弹”问题、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和“升力”问题、“两船相撞”问题等,都不可能在课堂上真实再现,恰当地使用课件同样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把其中关键性的动作定格在大屏幕上。然后教师一步步地引导:根据刚才观察到的现象,大家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一只手拍另一只手,提出:两只手为什么都会疼?讲压强时让学生两手指压一端削尖的铅笔,哪只手指痛?通过分析发现压强不仅跟力有关而且与受压的面积有关。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等。
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我们与其整天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不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好的向导使脑中的问号,最大的动力是自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靠掌握发现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的发现提出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我从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引导、实验器材的改进、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的多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如何将《探究创新试教学模式》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有序地、合理地安排实验,学生可以受到全面的基础训练,取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此,物理教学要创设物理实验环境,是各类学生思维都能进入最佳状态达到主题位置。我在保证做好课本上每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8个演示实验和57个学生分组实验。(1)变模仿试验为自行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经历向科学家那样的探索活动,例如: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教材为验证性试验,实际教学中我改为探索性试验,这样增加了学生实验的难度,而对难点的处理,我又是采用化整为零,并通过媒体播放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分布设计方案、实验探索出几步实验结论。最后,再总结出规律的全貌,整个过程贯穿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着积极作用。再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放手让学生去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音叉的振幅不宜观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大小?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2)将部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更突出物理教学的规律,有利于培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分组实验中,启发学生分析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电压和电压两个物理量,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控制电阻大小或电压大小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或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进而探究出欧姆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是仅适用于欧姆定律的教学,而是贯穿于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