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说明
  
  这是两则人物小传,它们既不华丽,也不是学习积累文言知识的典范文章,两文中的不少实词在一般文言文中很少出现,某些注释的使用功效对初中生而言也是一次性的。但两篇小传主人公的寥寥数语却极撼人心,使读者不能小觑它们。教学时宜在学生结合注释译解文字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人物语言,并结合现实认识其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所学的文言知识,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阅读。
  2.质疑思考,比较阅读,概括古代人物传记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3.总结概括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导入一:中国是一个特别重史的国家,通过古代详尽的史料,我们接触到许多虽然年代遥远却面容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后汉书》的选章来认识两个极有个性的古代官员,请大家翻到课文《四知》《私心》。
  导入二:中国的史书特别浩繁,有同学知道“前四史”包括哪四部史书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东汉史学家范晔《后汉书》中的两篇选文:《四知》《私心》。
  
  2.教学切入点
  ①从中国老百姓喜谈的“清官”话题切入。
  ②从现实中让人激愤的“腐败”话题切入。
  ③从史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切入。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切入,都应当在切入后适当介绍杨震和第五伦,以免学生在接触课文时产生突兀生疏之感。)
  
  3.字句疏通
  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译解,教师适当点拨。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篇小传中的不少实词意思较为偏僻,如“辟”“转”“便宜”“悫”“蕴藉”等,学生理解意思即可,不必要求记忆。
  
  4.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重难点:①杨震两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品格?②写第五伦的自我剖析对刻画他的性格有何作用?
  突破方法:先由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再予以引导。
  
  5.认识杨震、第五伦形象的现实意义:二人既可作为官者的楷模,也可作常人做人的榜样。
  
  四、拓展延伸
  
  本文与《包拯》《董宣执法》除人物形象共有“清正”的特点以外,写法的详略处理也颇为相近,故可新旧文结合学习,以收温故而知新之效。
其他文献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容易忽视一些文字浅显却大有深意的地方,而经典文本往往以浅显的文字来彰显其魅力。因此教学经典文本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方。如《守财奴》中的这几句:  (1)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2)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3)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学生阅读时一般都认为这几
2007年高考语文将增加探究能力层级的考查。探究是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本文通过对近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有探
1927年,继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5月21日夜。在国民党第四集团军第35军军长何键的阴谋策划下,驻长沙的第33团团长许克祥发动了残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的反革命叛变。封闭湖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所有革命团体,释放在押的土豪劣绅,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武装,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至6月10日,长沙一带有一万余人被杀害,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这次事变史称“马日事
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中有“何乃太区区”一句,有的教材将句中的“区区”释为“愚拙,凡庸”。  这种说法颇有渊源。闻一多先生所撰《乐府诗笺》在为“何乃太区区”作随文注释时说:“区区犹悫悫,愚也。”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等选本也持这样的观点。  “区”有“小”义,《广雅·释诂二》云:“区,小也。”具体用例如:  (1)吾道如处暗。夫处明者不见暗中一物,而处暗者能见明中区事。(《关尹子》)  (2)区者
一、揣摩三大调整,冷静探寻对策从各大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2006年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在执行评分标准的大前提下,不同程度地都对评分标准进行了切近考情的细化
在母语教科书中选编若干优秀的文学作品,已是世界各国进行母语教育的一个常规。但是,人们对这些选文的性质和功能的认识,却并不完全一致。在我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什么是例子?是不是所有的选文都是同一性质的例子?选文是否还有其他的类型和功能?对这些问题,业内人士缺乏细致的研究,这影响到对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本文拟以英国莱兹公司
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书信。九年级学生对书信已有不同程度的接触。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书信的重要性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淡化,在学生心目中日趋弱化。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书
年年耕耘《孔乙己》,年年都有收获。今年备课,参看王国栓同志发表在《语文建设》二○○四年七、八期上的论文《“排出九文大钱”中“排”字的再解释》,更是受益匪浅。  在这篇论文里,王国栓同志与《现代汉语》的主编黄伯荣和廖序东两位老先生商榷,认为“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不表示孔乙己“大钱少”,而显示孔乙己“大钱多”。  一个“排”字,竟然引出两个对立的观点,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这两个观
先看下面一例:  一位教师在执教《祝福》时,就“祥林嫂的死因”组织全班学生自由发言。有人说罪魁祸首是婆婆,认为如果婆婆能善待祥林嫂,给她一个温暖的家,那么祥林嫂就不会逃跑;有人说是柳妈,认为柳妈的地狱说法使祥林嫂在精神上陷入了两难的痛苦境地;有人认为是卫老婆子,认为她与婆婆合伙将祥林嫂卖给了贺老六,从而让祥林嫂遭受了丧夫失子之痛;也有人认为是那只可恶的狼,认为如果不是它吃了阿毛,祥林嫂的命运有可能
一、高中语文必修课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整体把握课文与局部切入分析的关系  语文新课程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在目标中特别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关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建议”也提出“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这是基于阅读鉴赏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特点而提出的基本原则,是符合阅读鉴赏基本规律的总体要求。由于以往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肢解课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不良倾向,这一强调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