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原子弹才“配”有蘑菇云吗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a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的港口附近发生了巨大爆炸,天空中腾起一朵又白又大的“蘑菇云”,让人不禁联想到原子弹爆炸时的场景。尽管官方通报称这场爆炸是由大量的硝酸铵燃爆引起的,仍有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猜测,都有蘑菇云产生了,一定是遭到原子弹袭击了!
  那么,只有原子弹爆炸才会产生蘑菇云吗,蘑菇云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子弹如何“长蘑菇”
  原子弹的爆炸原理是通过加热加速中子,让中子去轰击核燃料(铀-235等放射性元素),核燃料发生裂变,进而释放出大量能量和高能粒子的过程。当一颗原子弹被引爆后,会在极短时间内使周围空气发生电离。爆炸中心将在几毫秒内产生数千万摄氏度高温与几百万个亿帕的高压。
  高温高压使周围的空气升温膨胀,被边缘的冷空气迅速推举上升。原子弹产生的巨大能量能使高温气流上升到平流层(离地表10~50千米的高空)的高度,直到遇到更强势的冷空气阻止它继续上升。依靠那股上冲时的巨大能量,地面的石头、碎片、粉尘等物质颗粒同时被推到高空,这股上升的气流就形成了“蘑菇茎”。
  往上冲的热气团被“挡住”了前路,却也无法马上掉头,因为下方仍在上升的热气流阻挡了它们的回头路,所以它们只能向四周扩散。在上升过程中热气不断与周边的冷空气接触,进行热量交换,最终会降温到与周围气体的温度一致,两者的温度和气压接近了,热气团就能“融入”四周冷空气中。源源不断的热气流冷却后重复此过程,就形成了“蘑菇顶”。这样,一个完整的蘑菇云便形成了。
  黎巴嫩爆炸中的“蘑菇云”
  说到这里,想必你能总结出来,并不是只有核爆炸时才会产生蘑菇云。只要有较大的力量在空气或水体这样的流体中爆发,使流体出现压强或密度差异。较轻的流体会被较重的流体向上推举,但流体间会不断进行能量交换,趋向平衡,就会出现“蘑菇云”现象。
  老烟民口中吹出来的烟圈可算是一朵超小型蘑菇云。经验丰富的烟民会一口气吸入大量的烟气,将烟气聚集在咽喉处。等烟气快从咽喉挤向口腔时,他们把嘴唇呈“O”形努起来,缩紧喉咙,用力呼气,把烟气从缩小的嘴唇中挤出来,一个个烟圈就形成了。这个过程与原子弹爆炸正相似,烟气相对外界空气是温度较高、密度较小的上升气流,烟民们向外喷出的力量就像炸弹爆炸时的推力。当烟圈被从缩小的嘴唇推出来时,“蘑菇顶”被外界空气推挤向上,后续的烟圈汇成了“蘑菇茎”,直到烟气与周围空气热量交换完毕,两股气流最终融合在一起,“蘑菇云”才消散。
  新式武器——空气炮发射出的也是一朵朵蘑菇云。空气炮炮筒里压缩着大量的空气,当它们被点燃时,就会以一定的速度冲出炮筒。由于出气口周围的静止空气与排出的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静止的空气密度较大,密度大的气体向中间的低密度的流动气体挤压过去,流动气体被挤成了“蘑菇顶”。“蘑菇顶”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同样会向周围扩散,“蘑菇”越长越大,直到最后消失。这朵“蘑菇云”的破坏力非常惊人,口径不足一米的空气炮,能推倒60米外的“纸箱城墙”。通过在空气炮中填装“弹药”或增加炮身长度和口径,还能使炮火的威力大增。打穿双层砖墙或者汽车的坚硬金属外壳,都不在话下。
  空气炮打出的“蘑菇云”
  不过,蘑菇云并不总是有益的。直升机在下降或下滑飞行阶段也常伴有“蘑菇云”,这是因为当直升机忽然悬停时,由于主旋翼的搅动,机翼周围空气气压较小,静止空气会大量向主旋翼涌来。这样产生的“蘑菇云”会使旋翼再次转动,直升机失去平衡,会发生抖动、摇晃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无法控制的下降坠地事故。
  消除不想要的“蘑菇云”
  既然“蘑菇云”有时候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能不能减少这些蘑菇云的产生呢?美国理海大学的物理学家阿林达姆·班纳吉在蛋黄酱的帮助下,初步了解到了蘑菇云的形成参数。
  班纳吉的研究课题是可控核聚变,但是他的研究一直受制于“蘑菇云”的形成——核燃料的金屬外壳和气体的交界处存在气压和密度不同的现象,由于气流的运动,燃料容易在尚未压缩至聚变条件时就提前爆炸。如何减小气流的搅动,成为班纳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时,他常购买的一款蛋黄酱进入了实验对象的选择范围,班纳吉发现,这款蛋黄酱的物理性质与高温下熔化的氢弹的外壳金属非常相似。如果知道了什么条件下蛋黄酱会在空气中形成“蘑菇云”,也就能避免核燃料提前爆炸的现象。
  班纳吉团队在实验中测试着蛋黄酱形成“蘑菇云”的临界条件。他们将冷藏的蛋黄酱倒进一个有机玻璃容器内,上方再扣一个同样的空容器,让蛋黄酱和空气形成密度梯度,然后将之固定在加速离心旋转轮上。当转轮开始转动时,蛋黄酱会在离心力作用下喷射出来,形成大小不一的“蘑菇云”。班纳吉通过改变旋转轮的旋转力度和角度,就能得到不同条件下蛋黄酱的“失稳阈值”。结果表明,初始振幅和波长越小,蛋黄酱“爆炸”需要的时间越长,形成的蘑菇云也越小。
  知道了蘑菇云的形成阈值,当我们不想受到蘑菇云的影响时,就可以通过改变在流体中的推力和方向来消除蘑菇云的产生。也许未来每一个飞行员都要感谢蛋黄酱帮助他们解决了一大难题。
其他文献
初次跟五达美德(中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五达美德”)董事长李燕交流,很容易让人产生矛盾、纠结的念头。从外形上看,她正值妙龄,年轻有活力。不过,一旦开口说话,那些人情练达、通透世事的话语却又令人产生困惑,与外形相距甚远。  身边同事对她的评价是“有智慧”,不仅仅是“聪明”。聪明的人很多,但具备智慧天赋的人却寥寥。李燕自己则称,她与常人一样,唯一不同的便是,创业打拼的过程中,时时自省,危机感
期刊
犀牛应该是最讨厌坐飞机的动物,因为它们根本没资格坐上飞机。四肢被绳子捆住,眼睛被面罩遮盖,倒吊于直升机的下方,在旅行过程中随风摇曳,运气不好还会撞到几只不长眼的飞鸟——这就是犀牛坐飞机的日常。  第一次在南非看见这般盛况的记者卡尔·弗兰兹说,他最初认为吊着的是一头死牛,于是他感到了某种程度的不适与迷惑,他开始驱车追赶那架神秘的直升机,结果那头犀牛在他头上拉了一大坨屎。  实际上,在非洲,空运犀牛是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象”成为了新闻中的热搜词。先是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大象一路向北,然后就是三星堆上新,出土了大量的象牙。象在传统文化中有何独特的意义?  象字的演变  象字是一个象形字,本意就是“大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有“太平无象”一词,意思是天下太平但无象征。“象”字的引申义出现很早,《易·系辞上》记载:“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现代汉语中,依然有“天象”“星象”“万象更新”等词。  
期刊
2021年3月,以H&M为首的一些服装品牌,宣布停止使用新疆生产的棉花,导致国内消费者的普遍愤怒。抵制、下架等反制措施先后出现。  如今,芯片和通信技术成为高新技术的代表,被视作未来经济发展引擎,农产品似乎早已淡出国际博弈的第一线。而过去近三四百年的时间里,棉花其实长期作为重要物资,位列于国际博弈的前沿。而历史上关于棉花贸易的博弈,并不是纯粹交给市场处理的公平游戏。  并不简单的棉花  在棉花被广
期刊
几乎没人预料到末日的世界里会满是肥皂泡。疫情之下,让人感触颇深的不是街头支离破碎的窗户,而是消耗无止境的洗手用品。去年,在疫情暴发后的几周内,肥皂和消毒液在全英的销量飙升,较2019年同期猛增255%。  如果说耀眼的科技之光曾照亮整个20世纪,那么暗淡的2020年则让我们有了另一番领悟。我们如今对抗新型疾病的主要武器其实早在维多利亚时期便已臻于完善——那就是肥皂和清水。  肥皂与身份政治  自1
期刊
说到古代杰出皇帝,人们马上会提到前四把交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但是在这四人里,“宋祖”的流量,又远不及其他三人,赵匡胤,在历史上的地位,确实被大大地低估了。  很多深爱历史的人,他们心目中的最爱,不是唐朝,也不是明朝,而是宋朝。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老赵御宇之初,就定下很多基本国策,对中国文化的涵养,影响极其深远。  天下那么多野心勃勃的武将文人,为什么历史选择了赵匡胤?10年间,他何以从流浪
期刊
我曾经帮助过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她的眼睛有白内障,我们给她免费捐赠了人工晶体。  后来我就去给别的病人会诊,下楼的时候看见这个女孩的爸爸在偷钱。  我也没有特别惊讶,因为他们家真的太困难了,他们已经把地、房子全卖了,她爸也不上班了。但那一刻我还是会觉得这人怎么是这样的。  后来过了一阵子,他们又来我的门诊就医时,正好碰上一個老太太上楼梯摔了,她爸二话不说,背起那个老太太跑到急诊室去包扎。  所以我
期刊
我到新西兰3个月了,依然无法用英语和当地人深入对话,就在茫然之际,碰上了一位韩国牧师,他只学了一年英文,就能听得懂英语新闻。他告诉了我他学英语的秘诀。  “什么?要看100遍?”  “你应该知道《诺丁山》这部电影吧?”牧师问我。“我知道。”  “你从现在起,反复观看《诺丁山》100遍以上。”“什么?要看100遍……”  “这是最实在的方法。电影里有大量活生生的语言,只要不断观看就一定可以起到效果。
期刊
事件伊始  故事始于1906年,一位名叫乔治·索珀的医生前往美国纽约州奥伊斯特贝镇,负责调查在银行家查尔斯·沃伦宅邸暴发的伤寒疫情。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胃肠和血液感染,通过被带原者的排泄物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这种疾病具有致命性,因此索珀医生必须找到传染源,以防止疾病传播。  在第一例病例出现前的几周内,没有任何一名后来确诊的伤寒病人离开过那栋宅子。只要找出传染源,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为此,索珀作了
期刊
离我家两千米的地方即将修建一座图书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我三天两头地搜索它的建造进程和图纸,看到临湖的落地窗,就想象自己已经坐在那里读书。我还三番五次地跑到工地上,看到每个工人都感到很亲切,觉得他们如此辛苦,在帮我建造更美好的明天。总之,以“读书人”自居的我,已将自己的幸福指数与这座图书馆紧密地联系起来,只盼望它早一点建好。仿佛到那时候,我的人生才算正式开始。  某一日,我一如既往地搜索那座图书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