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语文口语交际兴趣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交际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为此,教师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口语交际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并不浓厚。笔者认为,可以将色彩丰富、内容多样、脉络清晰的思维导图运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以克服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有效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口语交际
  一、语文口语交际的意义
  胡应麟在《诗薮·古体中》中写道:“‘上山采蘼芜’‘四坐且莫喧’等等,皆间巷口语,而用意之妙,绝出千古。”此处的“口语”即为口头语言。故而,可以将“口语交际”简单地理解为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的口头对话吗?对于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口语交际”中除了“口语”还有“交际”,“交际”更多的是互动,包括身姿、表情、动作等等。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人际交往之始恰恰是以口语交际为桥梁,口语交际一旦缺失,则谈不上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口语交际往往会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口语交际流于形式,学生在口语交际课堂上仅仅是动动嘴巴、说说观点、讲讲意见,这样的情况在实际课堂中很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对口语交际缺乏兴趣。这是口语交际流于形式的最大原因。课堂中教师给出指定方向,学生沿着指定方向简单阐述自己的意见,重师生对话、轻生生交际网是口语交际课堂的短板。
  其次是教师对口语交际不重视。口语交际课堂不同于识字写字课堂,也不同于阅读习作课堂,更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多方面的准备和考虑,如怎么引导学生主动开口、怎么诱发学生之间的交流、怎么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发挥而不是胡说一通、怎么设置课堂生生交际与师生交际的梯度。除此之外,课业的繁重让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有心无力。
  纵观以上原因,不难发现,口语交际课堂的活跃与否、学生能力提升与否与学生思维的激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激发学生口语交际思维应该是每一节口语交际课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在口语交际之前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增强班级里的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内容的兴趣,讲起来也能说出自己的特点。
  三、運用思维导图。体现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的实质是一种发散性思维,从点到面的不断扩展,一环扣一环。思维导图之于语文口语交际,正如肥料之于植物,尤其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原因如下:
  (一)丰富的色彩
  颜色的多样性是思维导图的一大特点,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会选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示不同的内容。这样完全自主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也有效地结合思考过程与激发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想法。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中,有的学生以长隆欢乐世界为例,以不同颜色代表欢乐世界中的不同游戏地点:大喇叭、过山车、垂直自由楼梯、未来世界等。
  (二)多样的内容
  提及思维导图,最先映入大脑的便是那多样的内容。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并不是漫无目、天马行空的,而是紧紧抓住本单元口语交际主题的关键词,从关键词出发,不断填充信息,扩展思维。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明确7-12岁的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撑,思维导图恰恰就是“具体事物的支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比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思考的环境污染不只有水污染、空气污染,还有垃圾污染、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光污染等,而每一种环境污染则有相对应的原因及提出的环境公约。有了思维导图,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内容多了,增强了自信心,一次次的口语交际结束后,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自然也大大提高了,口语交际时也不会三言两语就结束了。
  (三)清晰的脉络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一份思维导图可以窥见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什么在小学口语交际中尝试结合思维导图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学生根据口语交际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发散思维,在口语交际时根据思维导图进行交际,恰恰是利用了思维导图脉络清晰这一特点。可以说,有了思维导图,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不会杂乱无序。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为例,有学生绘制了这样的思维导图:
  在实际利用思维导图时,要注意避免几个误区:一是只有画得好看的才是好的思维导图;二是思维导图越复杂越好;三是每次的口语交际都运用同一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四是教师过多干预学生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学生自己个性化思维的体现,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表述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连贯的话语表达出来。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不断地利用思维导图刺激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及思维覆盖面,课堂中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将会得到真正的落实,也能实现口语交际的实际意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一、二年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低年级老师的幸福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小学阶段的低年级教育更应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习惯;养成;预习;倾听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家长盼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同时对老师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不仅仅是希望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希望老师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认真倾听
【摘 要】小学数学有目的地增加了“图形与几何”板块的课时,还安排了许多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训练动态想象能力,结合推理,促进动态思维的形成。“平移”作为图形运动的形式之一,为动态想象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本文将以动态想象的重要性及其形成序列分析为指引,以《平移》为例,对课标要求、教材意图进行序列性解读,并结合课堂实践对如何把握教材,实现学生对“平移”运动观念形成和发展提出意见
【摘 要】如今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那么如何通过新技术的反馈信息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互动反馈技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互动反馈技术(又称为“互动反馈系统”),可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系统的应用、实践、反思、提炼,着力研究互动教学反馈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与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对于班级内的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班主任不仅不能够坐视不理,而更加应该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对待他们。其实特殊学生才是最需要教师关心的一群人,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体现,更加是教书育人的宗旨体现。对此,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对待特殊学生的方式得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特殊学生;心理教育;思考;策略  一、背景资料  黎灏,是我班的一名学生,但是却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对自己没有信心,常
【摘 要】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消化新知识,在参与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思维;创设情境  一、动手操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为主,要求学生脱离实际来进行抽象思维具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教学《认识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對于学生而言,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和实践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进一步进行教学反思的可靠资料和对学生进一步发展程度的考查。作业将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上所学知识的重建与提升。文章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方法及作业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探索出一种既科学又高效,同时让学生充满乐趣的作业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
【摘 要】“一起阅读”是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资源应用平台,它以家校互动为切入点,以师生实名制网络阅读为主要功能。平台提倡“线下阅读,线上做题”的模式,所有资源均由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引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互联网 时代更突显其实用价值。在该平台的助力下,光华小学的信息化教学得到了常态化的应用,尤其是其突破时空的互动性,更是为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小学语文;应
【摘 要】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如何通过班级管理,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但长期以来,班级管理工作处于一种“高投入,低回报”的不平衡状态。有鉴于此,本文提出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体验式教育,以提高教育实效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体验式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一是变革传统说教方法;二是实施班级全员化管理;三是遵循生活化原则;四是以活动为载
【摘 要】教师倡导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学生的道德体验显得多元且独特,但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略带缺憾的真实学情,比如“回答过于概括笼统”、“道德体验局限于浅层次”等,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追问来挖掘学生思维深处的道德原始积累,激活他们的道德情感,进而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完善他们的道德体系。本文将从“为什么要追问”、“什么时候进行追问”、“追问什么”、“怎么追问”几方面来探究如何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追问
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个年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回忆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有辛酸,有喜悦,有成功,有失败,而更多的是不断积累的幸福感。  刚接手三年级一个新班,开学第一天一大早,一位家长便在教室门口等着我,她跟我说,她的孩子叫张智林,是个不怎么听话的孩子,有多动症,抽动症,性格比较暴戾,希望我能多关照他。我心想:我从教十几年,教过的学生无数,哪有能难倒我的呢?我二话没说就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