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11B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初中学生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尤其是随着现代化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不过化学课堂中想要利用课本知识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提升相对困难,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前沿教学手段和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初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通过深度研究初中化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学生形成学以致用能力所需要的关键品质。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化学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这方面意识的培养,也没有在进行课堂构建时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将独立思考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到达理解与记忆的层次之后,就再难以有新的突破。如此以来,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化学的学科育人作用难以发挥。为了学生的发展,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对知识的学习层次。
  一、初中化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中的必要性
  (一)加深学生理解
  化学是实践与理性思考的统一体,这门学科的学习不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提出要求,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二者应以化学教学为载体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初中化学老师帮助学生达到了解与记忆的层次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继续加深理解层次,以及探究其在生活中的新应用方式。
  (二)培养学生探索欲望
  化学知识的理论新发现和新应用推动了化学领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探索新的问题解决方式,是时代所赋予教书育人的新内涵。兴趣始于乐趣,学生探索欲望的激发,需要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化学实验的乐趣。
  (三)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能力是现代化教育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而全面发展能力的基础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及其探索能力的形成,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就可以有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以学生发展导向的教育背景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十分必要。
  (四)进一步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基
  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就会导致学生很难适应复杂的知识学习与社会的发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与创新意识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初中化学中提高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二、初中化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中面对的问题
  初中化学虽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可是由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影响,化学课堂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化学课堂的有效展开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可是部分学生并不能感受化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对他们而言学习仅仅是作为学生的任务,这就导致他们对知识点不求甚解,并无法理解其原理和应用,课堂表现消极,甚至反感化学课程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内容,也很难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下,教师已经将初中阶段的教学重心由提高学生成绩转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旧以自身为教学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教师尝试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也很难在这样的课堂中提升能力。
  (三)实验内容较少无法综合性培养
  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地对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但是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具身实践的重要性,甚至一些教师完全是以理论的方式教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这样导致学生身体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无法形成真正的操作技能,学生就很难通过化学实验来学习化学知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四)理解能力不足创新意识薄弱
  化学学习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是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思维,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点的时候非常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也会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导致难以实现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策略
  初中化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不过只要教师可以在实际的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那么就可以实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情境导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兴趣是形成教学氛围、带动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关键力量,如果学生兴趣不高,即便化学教师尝试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意识,也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构建课堂时教师要将学生兴趣激发作为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情境导入是一种利用还原场景,然后利用场景增强学生学习代入感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当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构建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场景就可以加深化学与生活的关联,学生也可以因此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导入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为学生制造出日常生活中一些带有气味的场景,场景可以是厨房煮饭、花香等。在引导学生代入到场景中的时候,学生就会对空气中的成分产生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二)微课教学,培养学习习惯引发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是限制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不注重学生感受,而将自我对教学过程的感受放到第一位,教学手段单一,这就很难在教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因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方式创新,丰富课堂构建形式。微课就是一种灵活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场景十分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其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灵活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微课在制作的过程中是以短视频为载体,通过将知识点融入微课,实现对知识点的呈现。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时候就可以较为轻松地掌握微课中囊括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化学中《酸和碱》这一部分时,教师将酸碱性质内容制作微课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然后再用微课帮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就可以充分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微课观看并不局限与空间,教师可以在课下微课学习中为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微课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三)丰富实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素养
  学生能力形成离不开必要的实践活动和总结过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即实践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充分发挥具身实践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实施形式进行创新,以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学习难点的意识,让学生在愉快的具身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强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合作”,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的个体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发挥出来,对学生的参与感和作用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放大,并且可以弥补个体學生能力的不足,使其优势得以突显。即便学生个人缺乏实验能力,也可以通过小组配合完成化学实验,这种模式有效效弥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的缺点。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时候,由于实验过程存在一定难度,缺乏实验操作能力的学生很难独自完成,教师就可以整体学习实力的形成为导向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共同学习完成氯化钠溶液的制备,学生在小组中能够自身作用的发挥,以及对同伴操作的观察、模仿,积累化学实验经验。在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化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四)思维导图,高效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学生智力发展呈螺旋形上升,相应的其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轨迹也是如此。在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设计,使其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轨迹的适应性。为了提升内容设计合理性,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分析教学内容,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设计中,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相适应的直观性内容。
  这种图形工具可以有效拆分知识点,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效率。例如,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使用思维导图,对不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拆分,在拆分的过程当中,学生就可以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布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自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初中化学的思维培养作用得以发挥,学生借其学习过程实现个体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四、结语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发挥学科内容优势,给学生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与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锻炼思维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清.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19):99-100.
  [2]杨霞.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03):25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加深,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语文教师开始由原先的分数本位理念向思维能力思想转变,即更为注重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视角更为多元。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笔者侧重以小说为载体,以增强高中生的思维审辩能力为目的,开展小说教学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小说;小说阅读;审辩能力;培养策略  本文中的审辩思维是指:一个人在个人认知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多角度
期刊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各个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属于关键的教学任务。对动手能力做好培养,能让学生在动手创作时运用美术知识,提高其动手创作的能力和创作质量,提高其美术素养。由此可见,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美术教学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打好优质美术教学的基础。  关键词:培养策略;动手能力;美术教学;小学  小
期刊
摘要:当前,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内容,其主要内涵是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本导向,打造能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模式。为此,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机械专业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视培养能力多元、把握基础知识、具备职业素养的人才为基本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本文就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训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并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课程体系重构等角度提出有效措施,希望对教师的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小学科学教学应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此更好地引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进而提升育人质量。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实施小学科学的授课时,要重视对实验教学的优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升育人质量。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
期刊
摘要: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获得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在这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成为重点研究内容,如何针对此类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切实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少数民族学生需求,为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打造良好教学环境,促使其整体素养以及能力的发展,使其成为对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而识字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内容,教师需要花费较多心力放在识字教学上,尤其是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教学,更要认真设计、科学谋划。教学期间,如若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将使得教师教学效率事半功倍,且教学质量也将得到较大程度保障,为此,有必要深究激发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兴趣的基本策略。本文我们将深入其中展开深入探讨,并将“以趣促学,从趣出发”作为最终目标,提出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期刊
摘要:技术型人才最终是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为特定领域做贡献的。最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及其趋势的莫过于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BIM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符合教育实效性和人才就业的具体要求。所以,本文就如何在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BIM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养  进行人才培养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为特定领域发展提供特定人才,因此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养应面向行业发展
期刊
摘要:历史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很多教师眼里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三个主要角度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历史教学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与能力,不重视这些方面,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后都会是事倍功半,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学生的
期刊
摘要:前书写是学龄前儿童用笔及其他替代物,通过感知、涂写、涂画来模拟应用符号文字的方式,并运用图画图形、文字及其符号表达信息、交流思想、情感和经验的一种游戏和学习活动。在本文的论述中,作者注重从规范幼儿前书写习惯、培养幼儿前书写兴趣以及增强幼儿前书写技能三个方面论述,旨在促进幼儿前书写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班幼儿;前书写能力;问题及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
期刊
摘要: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如今的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一致。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文精神也逐渐成为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一项内容。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是其文明程度高低的表现,且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但现如今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只是机械式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历史素材的挖掘也不到位。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展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