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初中学生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尤其是随着现代化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不过化学课堂中想要利用课本知识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提升相对困难,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前沿教学手段和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初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通过深度研究初中化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学生形成学以致用能力所需要的关键品质。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化学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这方面意识的培养,也没有在进行课堂构建时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将独立思考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到达理解与记忆的层次之后,就再难以有新的突破。如此以来,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化学的学科育人作用难以发挥。为了学生的发展,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对知识的学习层次。
一、初中化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中的必要性
(一)加深学生理解
化学是实践与理性思考的统一体,这门学科的学习不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提出要求,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二者应以化学教学为载体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初中化学老师帮助学生达到了解与记忆的层次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继续加深理解层次,以及探究其在生活中的新应用方式。
(二)培养学生探索欲望
化学知识的理论新发现和新应用推动了化学领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探索新的问题解决方式,是时代所赋予教书育人的新内涵。兴趣始于乐趣,学生探索欲望的激发,需要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化学实验的乐趣。
(三)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能力是现代化教育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而全面发展能力的基础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及其探索能力的形成,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就可以有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以学生发展导向的教育背景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十分必要。
(四)进一步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基
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就会导致学生很难适应复杂的知识学习与社会的发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与创新意识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初中化学中提高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二、初中化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中面对的问题
初中化学虽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可是由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影响,化学课堂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化学课堂的有效展开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可是部分学生并不能感受化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对他们而言学习仅仅是作为学生的任务,这就导致他们对知识点不求甚解,并无法理解其原理和应用,课堂表现消极,甚至反感化学课程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内容,也很难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下,教师已经将初中阶段的教学重心由提高学生成绩转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旧以自身为教学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教师尝试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也很难在这样的课堂中提升能力。
(三)实验内容较少无法综合性培养
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地对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但是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具身实践的重要性,甚至一些教师完全是以理论的方式教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这样导致学生身体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无法形成真正的操作技能,学生就很难通过化学实验来学习化学知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四)理解能力不足创新意识薄弱
化学学习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是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思维,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点的时候非常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也会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导致难以实现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策略
初中化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不过只要教师可以在实际的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那么就可以实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情境导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兴趣是形成教学氛围、带动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关键力量,如果学生兴趣不高,即便化学教师尝试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意识,也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构建课堂时教师要将学生兴趣激发作为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情境导入是一种利用还原场景,然后利用场景增强学生学习代入感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当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构建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场景就可以加深化学与生活的关联,学生也可以因此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导入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为学生制造出日常生活中一些带有气味的场景,场景可以是厨房煮饭、花香等。在引导学生代入到场景中的时候,学生就会对空气中的成分产生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二)微课教学,培养学习习惯引发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是限制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不注重学生感受,而将自我对教学过程的感受放到第一位,教学手段单一,这就很难在教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因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方式创新,丰富课堂构建形式。微课就是一种灵活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场景十分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其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灵活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微课在制作的过程中是以短视频为载体,通过将知识点融入微课,实现对知识点的呈现。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时候就可以较为轻松地掌握微课中囊括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化学中《酸和碱》这一部分时,教师将酸碱性质内容制作微课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然后再用微课帮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就可以充分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微课观看并不局限与空间,教师可以在课下微课学习中为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微课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三)丰富实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素养
学生能力形成离不开必要的实践活动和总结过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即实践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充分发挥具身实践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实施形式进行创新,以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学习难点的意识,让学生在愉快的具身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强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合作”,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的个体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发挥出来,对学生的参与感和作用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放大,并且可以弥补个体學生能力的不足,使其优势得以突显。即便学生个人缺乏实验能力,也可以通过小组配合完成化学实验,这种模式有效效弥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的缺点。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时候,由于实验过程存在一定难度,缺乏实验操作能力的学生很难独自完成,教师就可以整体学习实力的形成为导向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共同学习完成氯化钠溶液的制备,学生在小组中能够自身作用的发挥,以及对同伴操作的观察、模仿,积累化学实验经验。在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化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四)思维导图,高效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学生智力发展呈螺旋形上升,相应的其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轨迹也是如此。在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设计,使其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轨迹的适应性。为了提升内容设计合理性,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分析教学内容,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设计中,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相适应的直观性内容。
这种图形工具可以有效拆分知识点,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效率。例如,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使用思维导图,对不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拆分,在拆分的过程当中,学生就可以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布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自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初中化学的思维培养作用得以发挥,学生借其学习过程实现个体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四、结语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发挥学科内容优势,给学生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与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锻炼思维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清.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19):99-100.
[2]杨霞.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03):251.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学生形成学以致用能力所需要的关键品质。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化学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这方面意识的培养,也没有在进行课堂构建时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将独立思考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到达理解与记忆的层次之后,就再难以有新的突破。如此以来,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化学的学科育人作用难以发挥。为了学生的发展,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对知识的学习层次。
一、初中化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中的必要性
(一)加深学生理解
化学是实践与理性思考的统一体,这门学科的学习不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提出要求,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二者应以化学教学为载体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初中化学老师帮助学生达到了解与记忆的层次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继续加深理解层次,以及探究其在生活中的新应用方式。
(二)培养学生探索欲望
化学知识的理论新发现和新应用推动了化学领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探索新的问题解决方式,是时代所赋予教书育人的新内涵。兴趣始于乐趣,学生探索欲望的激发,需要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化学实验的乐趣。
(三)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能力是现代化教育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而全面发展能力的基础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及其探索能力的形成,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就可以有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以学生发展导向的教育背景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十分必要。
(四)进一步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基
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就会导致学生很难适应复杂的知识学习与社会的发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与创新意识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初中化学中提高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二、初中化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中面对的问题
初中化学虽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可是由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影响,化学课堂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化学课堂的有效展开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可是部分学生并不能感受化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对他们而言学习仅仅是作为学生的任务,这就导致他们对知识点不求甚解,并无法理解其原理和应用,课堂表现消极,甚至反感化学课程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内容,也很难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下,教师已经将初中阶段的教学重心由提高学生成绩转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旧以自身为教学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教师尝试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也很难在这样的课堂中提升能力。
(三)实验内容较少无法综合性培养
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地对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但是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具身实践的重要性,甚至一些教师完全是以理论的方式教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这样导致学生身体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无法形成真正的操作技能,学生就很难通过化学实验来学习化学知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四)理解能力不足创新意识薄弱
化学学习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是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思维,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点的时候非常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也会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导致难以实现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策略
初中化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不过只要教师可以在实际的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那么就可以实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情境导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兴趣是形成教学氛围、带动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关键力量,如果学生兴趣不高,即便化学教师尝试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意识,也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构建课堂时教师要将学生兴趣激发作为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情境导入是一种利用还原场景,然后利用场景增强学生学习代入感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当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构建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场景就可以加深化学与生活的关联,学生也可以因此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导入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为学生制造出日常生活中一些带有气味的场景,场景可以是厨房煮饭、花香等。在引导学生代入到场景中的时候,学生就会对空气中的成分产生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二)微课教学,培养学习习惯引发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是限制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不注重学生感受,而将自我对教学过程的感受放到第一位,教学手段单一,这就很难在教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因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方式创新,丰富课堂构建形式。微课就是一种灵活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场景十分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其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灵活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微课在制作的过程中是以短视频为载体,通过将知识点融入微课,实现对知识点的呈现。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时候就可以较为轻松地掌握微课中囊括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化学中《酸和碱》这一部分时,教师将酸碱性质内容制作微课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然后再用微课帮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就可以充分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微课观看并不局限与空间,教师可以在课下微课学习中为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微课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三)丰富实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素养
学生能力形成离不开必要的实践活动和总结过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即实践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充分发挥具身实践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实施形式进行创新,以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学习难点的意识,让学生在愉快的具身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强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合作”,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的个体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发挥出来,对学生的参与感和作用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放大,并且可以弥补个体學生能力的不足,使其优势得以突显。即便学生个人缺乏实验能力,也可以通过小组配合完成化学实验,这种模式有效效弥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的缺点。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时候,由于实验过程存在一定难度,缺乏实验操作能力的学生很难独自完成,教师就可以整体学习实力的形成为导向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共同学习完成氯化钠溶液的制备,学生在小组中能够自身作用的发挥,以及对同伴操作的观察、模仿,积累化学实验经验。在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化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四)思维导图,高效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学生智力发展呈螺旋形上升,相应的其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轨迹也是如此。在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设计,使其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轨迹的适应性。为了提升内容设计合理性,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分析教学内容,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设计中,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相适应的直观性内容。
这种图形工具可以有效拆分知识点,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效率。例如,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使用思维导图,对不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拆分,在拆分的过程当中,学生就可以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布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自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初中化学的思维培养作用得以发挥,学生借其学习过程实现个体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四、结语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发挥学科内容优势,给学生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与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锻炼思维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清.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19):99-100.
[2]杨霞.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0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