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几何直观提高计算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更多的依赖于直观,许多数学内容、概念,不仅具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图形的几何直观,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抽象的内容与方法,把握计算的本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关键词:几何直观本质思维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用图形描述问题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和形象,促进学生获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预测结果。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更多的依赖于直观,怎样用直观的方式表现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教师需要思考的。许多数学内容、概念,不仅具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对于数学计算教学而言,不妨利用图形的几何直观,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抽象的内容与方法,把握计算的本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本文以“乘法和除法复习”为例,谈谈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由数到形,结合几何直观体会算式本质
  片段一:由算式编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乘法和除法,(出示板贴:乘法和除法复习)大家拿出课前的学习单,一起交流,你是怎样认识乘法和除法的。
  出示学习单:
  1.2×612÷3
  (1)上面的乘法算式是(),你能画图表示这道算式并编一道题目吗?
  画图:
  题目:
  (2)上面的除法算式是(),你能画图表示这道算式并编一道题目吗?
  画图:
  题目:
  反思:在乘法和除法已经学过的情况下,本节复习课最需要做的就是整合乘法和除法的知识点,把乘法和除法还原到最本质的含义,建立乘除法的知识关联体系,使学生在理解形与数的基础上,有效提取并建构抽象数的算理与规律。在课的一开始以学习单的形式出现,由算式想到画图形编题目,结合几何直观和数学表达,整合乘法和除法的知识,这个知识正是本课需要让学生理解的核心部分。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画一画、编一编、说一说的表征过程,体验了从算式到图形,到设计题目的过程,这个过程由数到形,借助几何直观,化抽象为具象,在交流和比较中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真正理解算式的本质,意识、体会到结合几何直观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多层次对比,借助几何直观建构知识体系
  片段二:复习乘法。
  1.2个6
  第1题,谁先来。一生上前,作业投影汇报。
  生1:我画的图是有两份,每份6个,一共有12个圆片。
  师:听出来了,他用了2个6(在作业纸上标注6、6)来表示算式2×6。
  故事呢?生继续汇报。
  师:他的故事能不能用2×6来表示?打√。(小组加星)设疑:这位同学用2个6表示2×6,有没有其他不一样的想法的?
  (1)6个2
  生2前:我画的图有6份,每份2个,一共有12个。
  师:刚才那位同学画的是2个6,他画的是?(在图上标注2,2,2,2,2,2)画了几个2?你的故事是?能用2×6表示吗?打√。(小组加星)
  2.对比小结
  这2个图,我们来比比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放在一起)
  生3,都是12个,不同的是一个是2个6,另一个是6个2。
  师:不管是2个6还是6个2,都是用?(板书:几个几)来表示一共有多少个?(板书:一共)
  换一种说法,知道了几个几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板书:弧线)可以用什么
  方法来算?(板书:×)
  设疑:知道几个几合起来求一共多少用乘法计算,那什么时候用除法呢?
  片段三:复习除法。
  1.包含除
  还是来看学习单。生汇报。
  △△△△△△△△△△△△
  师在作业纸上写:每份3个。他的故事可以用12÷3表示
  吗?有不同想法吗?(把除数3与其中一上圈连起来。)(小组加星)
  2.等分除
  一生上前,展示作业。
  △△△△△△△△△△△△
  师:他怎么理解这个除数3的?(板书在作业上:3份。)(把除数3与三个圈分别连起来。)(小组加星)
  3.对比小结
  师:两幅作业放一起对比。他们对3有了不同的理解,一个是?一个是?每份3个,还是3份也好,都在把谁,怎么样?是呀,不管是份苹果,分梨……只要每份同样多,都可以用除法表示,在这里除法就表示(平均分)
  师:现在知道什么時候用除法吗?生答。(小组加星)
  师:结合黑板上的图,就是把一共的个数?(弧线向左)平均分成了?(几个几)(板书:÷)
  4.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来说说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看来,乘法和除法之间还是有关系的。正过来想是乘,反过来想就是除法。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的学习单,看对方会给你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大家真是学习的小主人。
  反思:
  第一层对比:两种除法含义的对比。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包含除和等份除理解不到位,不能区分出两者的不同,所以在本节复习课上,笔者着重强调了两种除法含义的区别,借助几何直观,从除数3的两个不同含义(即表示有3份或每份有3个)入手,用箭头来强调区别,帮助学生来比较和区分。
  第二层对比:两种乘法含义的对比。其中,乘法算式2×6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2个6,一个是6个2,借助几何直观,学生对比两幅图可以明确区分并且表达出两种不同的含义。
  第三层对比:乘除法的对比。借助几何直观,学生发现乘法是把几个相同数合起来的,而除法是把总数平均分,通过展示交流学生画的图,直观清楚的解释了其间的关联与区别,建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几何直观的作用,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由形到数,运用图形演绎发散思维
  片段四:图形→算式
  现在我们来看看每个小组得了几颗星?(每个组都是5颗星)同学们,你们表现的真棒!看到这个图你能想到什么算式?
  生汇报:5×3=15,3×5=15,15÷5=3,15÷3=5(师板书)
  生补充:5 5 5=15。
  师:你说的是加法,你觉得和上面谁可以做朋友?
  预设:
  生:加和乘是把一个东西合起来,减和除是把一个东西分下来。
  师:(在黑板上×旁边写上合)加法和乘法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生: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单。
  师:你还想到?
  生:15-5-5-5=0。
  师:写在哪?
  生:除法算式的下面。
  师:每次减5,减了3次5等于0,说明15里面有3个5,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相同的数,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们喜欢哪种表示方法?
  生:除法,因为更简洁。
  (在黑板上÷旁边写上分)
  小结:大家表现真棒,由图形想到乘,想到除,还想到加,想到减。刚刚两组同学回答特别积极,分别加上一颗星。现在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会列算式吗?
  大家在作业本上列一列算式。
  谁来汇报,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2×6 5=17;3×6-1=17。
  反思:利用分组评价得星的图,就地取材,结合几何直观创设情境,用同一图形给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再对图形进行一些变化,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等算式都联系起来,有利于直观呈现学生感知的数学事实,有助于学生感知其中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答案中来,借由数形结合与比较辨析,沟通了除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突破了难点。此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举一反三、逆向思维等,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思维得以拓展,学习能力会显著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游戏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不仅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应侧重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个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数学游戏 目标达成 活动体验 数学思考  熟练掌握1-9的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是后续计算教学的基础。不少教师在教学中
【摘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对文本进行阅读鉴賞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学习活动显得较为“单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会大大降低。引导学生从局部切入,对文本展开整体性突破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局部文字挖掘,完成文本感知;局部句子鉴赏,突破文本语言;局部段落剖析,切准文本逻辑;局部结构梳理,深化文本主旨。教师要做好指导点拨工作,让学生
她轮流瞅他们俩,空气在高温下正在膨胀,三个人都透不过气。  如果这是个玩笑该多好啊!  两个男生都没动,严肃得像雕像。一个是大卫像,金发碧眼鼻梁如刀背;另一个是成吉思汗像,团头肉鼻一堆儿圆润。她没笑,甚至触景生情流下一滴泪。她转身涉水向岸边走,潜水度假村看上去如一块雕刻过的玉。  当天下午,瑞典人佩尔松和韩国人金结伴走了。他俩化敌为友,都没来同她说再见。说再见是繁文缛节,谁也不至于蠢到陪一个漂亮女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传统教学思维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存在很多互动,也不能有相对活跃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思维模式阻碍了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使得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是无趣的,教师的知识传输是单向的;教师也认为数学教学就是通过高强度的练习,来让学生学会做题。这样的教学前景,让人担忧。因此,构建小学数学互动课堂,迫在眉睫。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先进教
[摘要]课堂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师生生命活力而生成的切实高效的课堂教学生活的完整过程。不管是精心打磨的公开课、比赛课、送教下乡课还是常态课都应该是形成这个完整教学生活的有效串联。艺术教师应从传统的美术教材中跳出,接触身边的乡土教材,关注生活中的艺术。  [关键词]美术课堂 艺术教师 准确定位  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是我们美术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一次次的理想课堂深度
【摘要】儿童天生拥有自我发现的能力,课程生活如何通过评价策略来为儿童营造良好的自我认同感?笔者认为,评价目标和儿童发展的目标必须紧密结合,评价除了发挥原有反馈、激励、促进的功能,更应发挥其促进儿童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生态教育。笔者拟结合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教学实践,谈谈教育评价策略对儿童道德发展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评价引导 品德教学 儿童道德发展  小学高
大学毕业二十年的同学会我没去。一般人听到这话的反应是:哦,混得不好。  对,我不光混得不好,还缺乏想要混好的上进心。所以总是企图远离人群,特别是熟人圈子。  上大学的时候,主观上我自认为也没存在感,那时年龄小,又懂事晚。16岁入学到20岁毕业,混沌地凭本能活着,啥都不看在眼里,啥都没有自我重要。作为年龄最小的,又是被学校作为写作特长生特招入学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客观上,我还挺招人耳目。  二十年过
【摘要】为了改善课堂教学中教学容量小,教学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青岛湖岛小学提出了“三点梳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备课中梳理出每篇课文的学教训练点、读写结合点和视野拓展点,通过一条清晰的“线”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并结合三点梳理内容拓展阅读主题丛书中的文章,真正实现一课一得,海量阅读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三点梳理 主题阅读  自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
【摘要】解题情况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体现了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有时会出现理解困难、认识偏差,产生误解。当学生出现误解时,我们要直面现状,深入剖析成因,采取有效对策,帮助他们减少认知偏差,转变错误认识,引导学生从误解走向正解,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  【关键词】数学误解 产生原因 应对策略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读书而不理解,等于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作为一个全人的发展,教师在帮助同伴成长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学校推行教师“适应—发展—冒尖”三阶段递进发展路径,积极构建“至真雅慧,上美南园”核心文化体系。  【关键词】水平培养 发展提升 引领实践  福田区南园小学是深圳市中心区城中村的品牌老校,近年来学校规模扩展快,教师流动性较大,层次参差,中青年教师占比很大。如何有效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激活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