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行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在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地提升。针对新的形势,为了提升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本文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目标位前提,对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的现状为依据,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人才;现状;改革
一、现阶段我国旅游业人才的现状
1.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急缺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我国旅游市场总规模超过32亿人,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的规模增长了数十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为了保持我国旅游业的高速稳定发展,必然要增加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1.2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较低
一方面,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体系,仅仅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于社会经验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内容都很少涉及,导致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之后不能适应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近年来很多从事旅游业的人员都是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甚至是没有学历的社会人员,他们中很多人从业经验不足、素质较低,从而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偏低。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2.1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较差
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可以把实践性的培养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目前,一方面由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陈旧,导致教学的实践性较弱。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学生上课沿用听和记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开设的实践课程也较少。另一方面,现阶段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没有一个完整的专业实习的体系。实习环节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高校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方向大多仅限于酒店,而且实习的时间要求较短,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实习只是一种形式,难以从实习环节中得到锻炼。
2.2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
教师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就必须要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教學能力。就目前来说,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要求,教师的能力相对来说较为单一,教师或者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或者偏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少有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些高校一味的跟风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而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适合,而这些院校的教师大多是由其它专业转过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培训,很难符合现代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2.3缺乏完善的课程设置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括了众多其它的学科内容,如民族学、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一方面,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对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只能从其它国家的课程设置中借鉴。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很多高校没有依据自身的条件以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只是一味的抄袭,导致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从而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细化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等多个方向,但这些方向的课程设置都会包括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虽然表面上专业进行了划分,但在课程设置上却相差不大,导致了课程内容的重复性。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3.1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使教师成为同时拥有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和专业水平,具备教师教学的资格和职业资格,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能够成功的引导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一,高校可以将本校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派到其它高校进修,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使之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第二,可以有针对性的聘请一批经过专业学习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到校任教,给本校的教师队伍增添新的活力;第三,定期聘请旅游业比较权威的企业家或者学术界专家为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全面系统的掌握旅游业最新的管理经验与需求,为更好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奠定基础。
3.2建立完善的课程设置体系
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课程教学是其中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高校必须要对各门类的课程进行整合,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建立有效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可以依据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及侧重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实习等。在进行课程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都是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因此,在课程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3.3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所谓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为了确保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够在工作实际中顺利实现。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和各个高校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依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体系和评价反馈体系。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以及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有效推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我国旅游业的高速稳定发展。高校应结合当代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以及高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分析办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勇,魏卫,邓念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旅游学刊,2005,S1:62-66.
[2]汪清蓉.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2006,S1:89-92.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人才;现状;改革
一、现阶段我国旅游业人才的现状
1.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急缺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我国旅游市场总规模超过32亿人,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的规模增长了数十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为了保持我国旅游业的高速稳定发展,必然要增加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1.2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较低
一方面,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体系,仅仅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于社会经验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内容都很少涉及,导致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之后不能适应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近年来很多从事旅游业的人员都是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甚至是没有学历的社会人员,他们中很多人从业经验不足、素质较低,从而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偏低。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2.1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较差
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可以把实践性的培养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目前,一方面由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陈旧,导致教学的实践性较弱。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学生上课沿用听和记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开设的实践课程也较少。另一方面,现阶段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没有一个完整的专业实习的体系。实习环节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高校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方向大多仅限于酒店,而且实习的时间要求较短,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实习只是一种形式,难以从实习环节中得到锻炼。
2.2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
教师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就必须要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教學能力。就目前来说,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要求,教师的能力相对来说较为单一,教师或者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或者偏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少有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些高校一味的跟风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而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适合,而这些院校的教师大多是由其它专业转过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培训,很难符合现代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2.3缺乏完善的课程设置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括了众多其它的学科内容,如民族学、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一方面,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对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只能从其它国家的课程设置中借鉴。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很多高校没有依据自身的条件以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只是一味的抄袭,导致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从而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细化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等多个方向,但这些方向的课程设置都会包括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虽然表面上专业进行了划分,但在课程设置上却相差不大,导致了课程内容的重复性。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3.1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使教师成为同时拥有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和专业水平,具备教师教学的资格和职业资格,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能够成功的引导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一,高校可以将本校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派到其它高校进修,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使之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第二,可以有针对性的聘请一批经过专业学习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到校任教,给本校的教师队伍增添新的活力;第三,定期聘请旅游业比较权威的企业家或者学术界专家为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全面系统的掌握旅游业最新的管理经验与需求,为更好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奠定基础。
3.2建立完善的课程设置体系
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课程教学是其中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高校必须要对各门类的课程进行整合,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建立有效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可以依据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及侧重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实习等。在进行课程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都是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因此,在课程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3.3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所谓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为了确保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够在工作实际中顺利实现。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和各个高校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依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体系和评价反馈体系。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以及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有效推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我国旅游业的高速稳定发展。高校应结合当代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以及高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分析办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勇,魏卫,邓念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旅游学刊,2005,S1:62-66.
[2]汪清蓉.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2006,S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