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网络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程进行教学分析和系统设计,对促进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8-0082-02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是教育部制订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1]。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其重要内容之一[2]。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目标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达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培养目标,将教学目标划分为5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并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点确定其具体的教学目标。
1.4 教学策略分析根据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制定体现学科特点的教学策略,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抓住计算机理论的实际运用这条主线,重视联系实际进行设疑;归纳小结,抓住重点,掌握规律;提供协作学习的环境。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框架设计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知识点关联密切、延伸阅读内容多的特点,本课程以章节为主线,突出以知识点的形式对课程进行重新组织与调整。设计体现了网络课程的学习特点,突出重点,加强了外延资料与知识点的关联;对难点部分附以视频进行讲解,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学习者可以随时调用资料库、协作学习工具进行辅助学习与讨论交流。
2.2 系统功能设计网络课程功能设计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学功能,包括课程相关信息及各知识点内容;二是辅助功能,主要给学生提供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系统功能设计如表1所示。
2.3 导航策略设计由于学习者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现场指导,容易发生迷航现象,因此导航策略的设计非常重要。目前软件中使用的导航方式主要有提示导航、导航图导航、菜单导航、知识点导航以及准确方便的跳转关系等。导航设计借鉴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方式,以伸缩列表的折叠大纲来建立导航条,这种导航方式的设计将资源管理方式、信息检索方式与导航方式统一起来。图1为教学内容第一章的导航条。
2.4 交互策略设计交互是实现网络学习的必要条件,要使学习者进行网络交互,必须提供交互机制。网络学习过程中,可以存在各种各样的交互,这些交互可能是同步的,也可能是异步的。同步应用可以有在线讨论、共享白板、视频监控、网络对话等,这些同步应用为讨论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及集中授课模式等奠定了交互基础。异步应用可以有电子邮件、网上查询、联机论坛等,这些异步应用为探索学习模式奠定了交互基础。
在本网络课程的设计中,采用专家在线的同步交互方式,同时也提供教师信箱、联机论坛等异步交互方式。两种类型的交互方式各有优缺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具体环境条件进行选择,以保证学习的顺利完成。
3 系统实现
课程的实现遵循以上教学分析与系统设计原则,使用动态网页编程技术。图2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精品课程主页。
潍坊医学院计算机教研室构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精品课程,为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本文涉及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分析与系统设计,对同类网络课程的建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课程已于2007年入选校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曾海军,曾德考,范新民.基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探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远程教育,2007(10上): 47-80
[2]马武.网络课程开发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7(10):66-69
关键词 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8-0082-02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是教育部制订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1]。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其重要内容之一[2]。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目标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达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培养目标,将教学目标划分为5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并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点确定其具体的教学目标。
1.4 教学策略分析根据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制定体现学科特点的教学策略,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抓住计算机理论的实际运用这条主线,重视联系实际进行设疑;归纳小结,抓住重点,掌握规律;提供协作学习的环境。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框架设计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知识点关联密切、延伸阅读内容多的特点,本课程以章节为主线,突出以知识点的形式对课程进行重新组织与调整。设计体现了网络课程的学习特点,突出重点,加强了外延资料与知识点的关联;对难点部分附以视频进行讲解,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学习者可以随时调用资料库、协作学习工具进行辅助学习与讨论交流。
2.2 系统功能设计网络课程功能设计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学功能,包括课程相关信息及各知识点内容;二是辅助功能,主要给学生提供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系统功能设计如表1所示。
2.3 导航策略设计由于学习者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现场指导,容易发生迷航现象,因此导航策略的设计非常重要。目前软件中使用的导航方式主要有提示导航、导航图导航、菜单导航、知识点导航以及准确方便的跳转关系等。导航设计借鉴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方式,以伸缩列表的折叠大纲来建立导航条,这种导航方式的设计将资源管理方式、信息检索方式与导航方式统一起来。图1为教学内容第一章的导航条。
2.4 交互策略设计交互是实现网络学习的必要条件,要使学习者进行网络交互,必须提供交互机制。网络学习过程中,可以存在各种各样的交互,这些交互可能是同步的,也可能是异步的。同步应用可以有在线讨论、共享白板、视频监控、网络对话等,这些同步应用为讨论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及集中授课模式等奠定了交互基础。异步应用可以有电子邮件、网上查询、联机论坛等,这些异步应用为探索学习模式奠定了交互基础。
在本网络课程的设计中,采用专家在线的同步交互方式,同时也提供教师信箱、联机论坛等异步交互方式。两种类型的交互方式各有优缺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具体环境条件进行选择,以保证学习的顺利完成。
3 系统实现
课程的实现遵循以上教学分析与系统设计原则,使用动态网页编程技术。图2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精品课程主页。
潍坊医学院计算机教研室构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精品课程,为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本文涉及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分析与系统设计,对同类网络课程的建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课程已于2007年入选校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曾海军,曾德考,范新民.基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探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远程教育,2007(10上): 47-80
[2]马武.网络课程开发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7(10):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