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构筑县域治理新常态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in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沂蒙山区,提出“沂蒙精神”的本质就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革命战争年代,密切联系群众是为了生存,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才能在新形势下找到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办法?如何吸收借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成果,使其高出一筹?山东沂水县突破传统“网格化”概念,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大数据,编织了一个覆盖全部干部群众、层层叠加的细密大网,勾画了一张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鱼鳞图”,探索出了一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互动循环的群众工作方法,破解了传统联系群众方式不能深入、不能长久问题,触及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的根本。
  新时期,为何推动“万名干部直联群众”工作
  ——这不仅是一个县要面对的挑战,更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这是令调研组惊讶的一组数据:干群联系“全覆盖”,全县33.7万户家家都有一个勤走动的“干部亲戚”,10180名干部,每人都固定联系30户左右群众;为民服务“数字化”,一年多来收集群众诉求需求60067条,97%以上通过数字化得到了妥善解决和回应;弄虚作假“零容忍”,19名干部因在直接联系工作中造假说谎受到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
  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启动,背后是一个烦恼与挑战的故事。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腹地的沂水县,近几年“激情创业、跨越发展”,经济实力稳居临沂市九县之首。然而在2012年临沂市社情民意调查中,沂水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名列前茅,唯独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排名仅列第6位。
  对照党的十八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要求,沂水县的决策者警醒:经济社会发展了,但干部跟群众的距离却远了;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意识却下降了。以往包扶村庄、企业,基本是“干部对干部”,党委、政府的思路和决策,群众知情率、参与度低,个别环节甚至出现与群众诉求不符的现象。
  “群众的诉求需求没法跟踪,对落实群众诉求的行动监督不到位,缺少对老百姓情况的全面掌握,这些都构成了新时期联系群众工作的挑战。”沂水县委书记刘贤军说,在山东省委党校学习时,省委组织部长高晓兵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们全县1000多个村,哪些村有集体收入哪些没有,哪些村有债务哪些没有?刘贤军沉默了,回答不了。这些问题让刘贤军心里颇不宁静。作为县委书记,全县家底都没有摸透,其他干部又如何呢?是该到基层好好跑跑的时候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直接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并非仅是沂水县面临的执政挑战,更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和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正处于思想观念深刻变迁、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三种距离”尤其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一是高墙大院产生的物理距离。二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认知距离。三是“官本位”思想产生的情感距离。这种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就会动摇,必须高度警醒。
  而刘贤军这一跑,跑出了成果,甩掉了距离。他一边倾听民意、体察民情,一边召开常委会、干部群众座谈会,目的只有一个——摸清家底,让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最终沂水县形成了“幸福民享,责任官当”的理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路径,利用“大数据”督查的方法,于2013年1月正式启动了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百万群众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既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层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又是加强党组织建设的一种新创造。
  “沂水经验”如何突破“传统”,结构与特色何在
  ——大数据、网格化、云调研、全覆盖;面对面、心连心、低成本、高收效
  面对群众的新变化、新要求与新问题,只有不断推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才能够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变迁,才能深刻了解、把握群众的新诉求、新期待。调研组认为:沂水县突破传统联系群众方式,创新联系群众工作机制,通过“大数据、网格化、云调研、全覆盖”等手段,形成了“直接联系、互动循环、实时监督、刚性约束、易于操作”的鲜明特色,最终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低成本换来高收效。
  直接联系,突破“干部难深入群众”瓶颈。传统的联系群众方式,往往是机关联系村委、干部联系干部,把帮扶当成联系,干部与群众见不上面,没有形成直接联系,联系对象不固定,干部与群众达不到互相信任的程度,联系不全面、不深入。
  山东省沂水县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一是按鱼鳞图方式“全覆盖、分区块、网格化”联系,全县10180名机关干部直接联系33.7万户、110万群众,人均聯系30户左右;二是保持经常联系,规定干部与群众一年至少见面两次,平时保持电话、短信联系;三是长期固定联系,明确干部只要在沂水工作,工作岗位变动,联系户不变;四是明确标准、严格要求,以可操作性监督检查杜绝假联系;五是避免异化联系,对物质帮扶不作要求,需要统一调配资源解决的问题,由县里统筹安排。
  互动循环,突破“干群之间难以深度互动”难题。传统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干部为主导,有选择地进行单向联系,群众被动接受,没有形成干群互动,干部没有反映、解决群众诉求的任务,导致大量群众诉求得不到回应。
  沂水县一开始就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机制设计的重点和突破口。一是设计了群众工作循环体系,即:对群众的诉求问题从搜集、研判、解决、反馈,到再搜集、再研判、再解决、再反馈,形成动态循环格局;二是循环体系全覆盖,每名干部与每户群众形成一个小循环,联系30户就形成30个循环,一万名干部各联系30户就形成30多万个循环,从而在全县形成一个大循环;三是循环体系依托网格运作,通过联系干部网格、村级网格、工作片网格、乡镇网格、全县大网格五级层级式网格,对联系干部个人不能解决的群众诉求,分层逐级上报研判解决;四是对干部上报的群众诉求问题,已解决的由干部向群众反馈,受政策限制或目前条件无法解决的,由干部向群众解释,使每个问题都有回应。   实时监督,突破“干部自说自话,自我评价”局限。传统的联系服务群众,干部联系群众的真实性无法督查和证实,干部自说自唱、自我评价,群众无法参与、监督和评判。
  沂水县以“可抽查”为着眼点和着力点,运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网络技术,解决评价系统的科学化,同时让群众成为评价和监督主体制度化,由此破解联系群众工作无法督查、无法考核的难题。一是建立了大数据信息抽查系统,把所有干部群众信息和群众诉求问题及解决情况录入电脑,编码管理;二是进行全县集中抽查、分区域分行业抽查和日常随机抽查,让群众评判干部联系效果和解决群众诉求需求情况。目前,该县已随机抽查干部6000余人次;三是群众现场公开评判干部,采用电视现场直播的方式集中大规模抽查11次,被抽查的干部在全县群众面前公开亮相,现场接受群众的评判,现场检验联系成效。
  刚性约束,突破“联系群众不是硬性规定”误区。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因如此,在许多干部的观念中,只是将联系和服务群众置于思想作风层面,较少与党的执政能力相联系,更没有与自己履职尽责和成长进步相联系,结果就是可有可无,可强可弱,可紧可松。
  沂水县着力在改变观念认识上下功夫,试图通过将柔性约束转化成刚性约束,进而改变价值观念,提高责任意识。他们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讲责任,不追究责任,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坚持从制度中寻找动力,以考核形成压力。一是建立联户群众直接评议干部机制,解决以往群众评议干部缺乏对应面,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二是充分运用群众评议结果,将其作为干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特别是作为干部提拔重用必须进行的组织考察环节,真正形成 “要过组织关,先过群众关”的鲜明导向。2013年对新提拔的87名干部、2013年对新提拔的87名干部、2014年对新提拔的52名干部,全部进行了联户群众评议,群众满意度均为100%;三是以党纪政纪、组织处理手段对干部进行刚性约束,至今已处分了19名弄虚作假的干部。因为有了刚性约束,干部在联系群众方面的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主动性大大增强。截至2014年7月,沂水县干部作风群众满意度测评成绩大大提高,已连续三次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的测评中,甚至超出临沂全市平均分7.14个百分点。
  易于操作,突破“让群众满意就得多花钱”窠臼。在联系群众工作中,面对群众诉求,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放,有的首先想到的是“花钱买满意”,把问题解决了事。
  沂水县面对这个问题,突破以往“联系就是帮扶”的思维定势,为这项经验的普遍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联系就是帮扶”,这是多年来形成的联系群众的一个惯性思维,即工作好坏是由钱、物多少来衡量,这样就把联系群众工作简单化、庸俗化。而沂水从启动此项工作之初,明确联系不等于帮扶:与群众建立直接联系是硬要求,对钱物帮扶不作硬性规定,可给予物质帮扶,但县里对此不计入考核项。因为物质帮扶有限,直接联系群众无限,这一理念的确立,给了所有干部一颗定心丸。另外,以往的联系群众的方式让群众更愿意结识领导干部或有资源的单位,这种联系会让一般干部及没有资源的部门很有顾虑和压力,也就没有走近群众的动力。对此,沂水县规定:对于干部搜集到的民意及帮扶要求,帮扶谁、怎么帮扶,由县委县政府统一调配公共资源进行解决。统筹资源分配解除了一般干部及资源少的单位的后顾之忧,让每一位干部在群众面前有面子、有底气。此外,县委书记刘贤军告诉调研组,他们这项工作的直接成本到目前不到200万元,主要是配备电脑、电话,印刷感谢信、年画,程序制作、印发资料等经费投入等。工作开展到现在,没有过分的、不符合规定的开支行为。而沂水群众得到的实惠不仅是物质方面、项目方面的,更重要的是亲情方面的、精神方面的,这种亲情比物质利益带来的效果更久远。
  沂水群众工作,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有效化解了矛盾,锤炼了干部队伍,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个经验值不值得推广、有没有价值、能不能立得住,关键是看它的成效如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沂水群众工作不仅在党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取得的其他社会成效也是全方位的。
  一是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开展“联系群众、转变作风”工作,群众开始了解县里的工作思路、重点,各单位、各级干部树立了“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的工作理念,凝聚了同心同向促发展的正能量。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9亿元,增长12.7%;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31.2%。
  二是解決了一些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坚持干部沉下去、问题浮上来,群众有需求、干部有行动。同时,县委、县政府把群众所思、所盼、所求作为工作的导向,对涉及全局的低保、村庄道路、卫生医疗、在外人员计生查体、农村住房、通讯、有线电视等共性问题,秉着“先急后缓、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统筹解决,不留尾巴,并专门召开了群众诉求需求落实大会,相关单位负责人通过电视直播,向全县人民作了公开答复承诺。如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村庄主街道破损严重的问题,争取了全省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县财政投入一部分,两年内建设道路800公里,村村硬化一条主街道;针对普遍反映的农村低保不规范的问题,核查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3802户,争取各级财政投资近3000万元,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2个百分点,新增低保人数近3万人。
  三是有效化解了矛盾,构建起信访工作新格局。坚持把干部“联系群众、转变作风”工作与基层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联动起来,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变接访为“找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建立了群众初访联系干部陪同制度,群众初访干部不知情、未陪同的,对联系干部进行约谈、问责,现已对86名干部和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约谈。今年上半年,全县未发生一起进京非正常上访案件,农村上访量下降8.5%,到市以上越级上访下降19.1%,集体上访下降30.6%。   四是锤炼了干部队伍,干部作风有了明显好转。一是打电话的内容变了,多集中在联系群众上;二是服务态度明显好转;三是议论的话题变了,多是联系群众情况、群众诉求解决情况;四是电视节目内容变了,干部联系群众的报道多了,群众成为主角。同时,工作中也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讲诚善、做好人”的新风尚在沂水蔚然成风。
  思考:“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为何沂水能成功,启示在哪
  启示一:“直接联系群众”最有效,并不难,难的是“用心”及“深入”。在深入開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具体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最根本、最管用的方法是直接联系群众。特别是县以下,主要任务就是群众工作,也最有条件直接联系群众。不能联系群众、不能直接联系群众,说得再多、干得再热闹,也只能是“花把式、假把式”。不少地方都在说联系群众,但都是“间接”,认为很难做到直接联系群众。沂水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有心、用情,就能把群众工作做得更细致深入,就可以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另外,群众工作做得越深入,原先遇到的老难题都会在好的机制中得到解决,工作反而会越来越轻松,群众满意度会越来越高,最终形成政通人和的好局面,降低了处理矛盾的成本。
  启示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统工作网与信息数据网、个人信息网叠加融合,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沂水县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数据服务于基层治理、服务于群众,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将群众的多元需求和复杂问题通过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及大数据抽查监督的方式得以解决,治理效果也极为满意。传统工作网与信息数据网、个人信息网叠加融合,一张大网覆盖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普遍联系,大大畅通了社会民意诉求的表达渠道。利用这样一个网格化系统,将干部的职责责任、干部工作的考评督查和群众的家长里短、人情冷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充满社会温情和党群和谐的工作机制。随着每一级网格层次的递升,提升的是每一位干部的责任,提升的是干部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随着干部对群众现实困难和问题的解决,起到的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密联系的放大或者倍增效应。
  启示三:顺应时代要求,创造现代复合型治理的新模式,实现县域治理新常态。沂水县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经验,既发扬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又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创造了一种在政府主导下,与基层党政治理相配套、补充和制衡的现代复合型治理的新模式,即“政府治理的社会化、行政治理的民间化,传统治理的现代化”——这正是沂水经验的可贵之处。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百万群众,真正做到了无缝对接,一方面,锻炼了基层队伍,提高了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密切了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接纳民智发展地方经济,同时,也使得基层长期大量棘手问题得到解决,提高了基层的治理能力,政府角色真正转型,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启示四:可抽查原则,让干部考核成为硬指标。在沂水实践中,每名机关干部与30户左右群众固定联系,直接对应着量化的民生工程指标,并且通过网格化管理的技术管理方式使之成为有章可循、有迹可查的工作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将落实群众路线简化为周期性访贫慰苦的偏差,也强化了组织和群众双方面对于党员干部的监管考核,确立起了一个在党和政府角色转换条件下,凝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务实支点。简而言之,沂水改革的要点,就在于将原本局限于行政机关内部的绩效评价机制,创造性地运用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基层党政建设中,并通过引入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参与机制为其注入了活力。任何时候,落实群众路线都直接系于群众的见闻观感,沂水经验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始终坚持以考核惠民实效为第一要务,这既体现出对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准确理解,反过来也促使党员干部经历了党性教育和工作方式重塑的洗礼,在实践中思考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根基所在。
  沂水县是个革命老区,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中等发达的丘陵山区大县。沂水经验并不复杂,易于操作,调研组认为沂水能做到、做好的,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应有学习和推广的价值。
  (执笔:贾立政 陶建群 王 慧 徐艳红)
  责编/徐艳红 美编/于珊
其他文献
【摘要】“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一个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挖掘其思想实质,解读其基本精神,为应对浙江省在转型期面临的各种危机,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社会发展观、人际交往观,以及塑造“身心和乐”的心灵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源泉。  【关键词】“和”文化 危机 价值观 浙江省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和”是中华人
期刊
只有高标准,才有好效果  去年7月11日,省委在我市柴湖镇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办公会,将柴湖镇作为省委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和示范点。省委书记李鸿忠先后4次深入大柴湖,进村入户,现场办公,今年初还参加指导了荆门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对我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起到了巨大的表率、示范和推动作用。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研究提出了“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特色更明,效果更好”的目标站位
期刊
【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除了以往争论激烈的一些老问题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关于“国企定位和改革出路”,当下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国企已经异化,出路在于民营化;二是国企仍是中国经济中坚力量,其弊端可通过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加以解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的讨论,最吸引眼球的是北京大学林毅夫和张维迎这两位教授之争。关于“政府作用的范围”,当前主要有宽窄两种观点
期刊
【摘要】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转型并重新融入社会,不仅有利于化解社会危机,促进社会发展,而且能够满足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文章从教育学视角入手,以江苏省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农村为例,分析农村老年教育的影响因素,试图探索出适合苏北农村老年人参与教育的途径,以期为我国农村老年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苏北农村 老年教育 现状 影响因素 途径新探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在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变过程中,知识分子的身份问题是鲍曼后现代理论的核心议题。鲍曼认为知识分子的形成、知识与权力的结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与启蒙运动时代。他将知识分子的身份划分为立法者与阐释者两种理想类型,通过对知识分子两种身份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义务以及所处境遇的分析,来阐释和认识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  【关键词】鲍曼 知识分子 立法者 阐释者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国家治理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法治国家的很多制度目前尚未定型,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成为当务之急。依法治国是治国思想体系、治国原则体系和治国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协同建构。推进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支柱作用、协同作用、综合效用、整体效用,取决于多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持,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和匹配。针对当前依法治国的讨论,笔者提
期刊
【摘要】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方便了居民的生活。7-Eleven和Family Mart均是来自日本的便利店,已经深深扎根于上海,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便利店品牌。文章主要是对上海地区的7-Eleven和Family Mart进行介绍,通过比较分析法对二者进行研究对比,从中了解它们各自的经营模式,并总结两者经验和对我国便利店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7-Eleven Family Mart 对比研究  
期刊
【摘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公共事务治理的必然趋势。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社会组织发展壮大为基础,这一过程必然会涉及到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双向互动。文章以深圳市龙岗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为例,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分析龙岗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优化措施。  【关键词】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深圳市龙岗区 政府职能转变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中国政治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知识生产方式与生产能力上存在较大问题,呈现出整体研究空洞化和微观研究碎片化的特点。此外,大量的研究滞后于现实,成为文件和政策的宣传与事后论证。缺乏学术自主性是影响中国政治学发展的致命伤,为了提升研究的学术性和学理性,在思维方式上,需要打破知识的地域界限,搁置西化与本土化的虚假争议;在研究内容上,回归政治体制研究,通过独立于现实的自主研究而发挥其理论导向功能。
期刊
【摘要】某种意义上,当下人们争论的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东西文化论争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中国文化传统中是否存在有益于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思想资源,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不足以支持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当代中国应审慎对待“西方”与“传统”。  【关键词】中西之争 开放心态 现代文明 历史反思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