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必然要与语文教学整合。多媒体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 辅助应用
随着当今信息激增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越来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影响,现代电化教学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现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下面我就以中学语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如在上《苏州园林》这篇具有地方特色的课文时,可以先播放《苏州水》中介绍苏州园林的碟片,随着解说员形象入情的讲解,学生一方面对整个苏州园林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在这样的情景下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的同学也可以结合书本的介绍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它的小巧玲珑,想象它诗情画意。是多种媒体结合播放使得同学们想象的翅膀也有了依据,思维的空间得到了拓展,也有如临其境的实感。这些对教师的教学确实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在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把信息的收集放在课后,学生自觉性低,以及其他因素使得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不高,造成信息分析、综合的效率也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特别是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弥补了这一缺陷。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网上搜寻,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打鼓的场面,感受腰鼓带来的气势等等。教师适时地监督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不仅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还提高收集信息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应在一种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传统教学形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显得单调乏味,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甚至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学组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投影、录音、电视、VCD等媒体,“声形并茂”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他们带入形象的世界。如在上《春》这篇优美的散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送走了丹桂飘香的秋天,即将迎来寒意袭袭的冬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春的景象,然后用带‘春’字的诗句来形容。”一开始学生难以想出有关诗句,发言的人很少。此时老师可以用电脑放映教材配套的碟片,投影在大屏幕上。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百花争艳、蜜蜂争春、绵绵细雨的画面,还不时传来鸟鸣枝头清脆的声音。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学生也就有了兴致,于是积极的思维和举手发言,并能用相应的语句来描绘美丽的春天。
再如处理《爱莲说》 “莲与君子的品质对照”时,可这样设计课件:在电脑屏幕的右方,画一朵莲花,在七个花瓣上分别写上作者形容莲花的七个短语,左边是相对应的不同颜色的君子的品质,但顺序是乱的,要求学生用鼠标将表示君子品质的字母拖到相应的花瓣中,每对一个就出现相应的声音。这样,学生在即将分散注意力的时候就又被这生动的画面吸引住了,争着要操作,很快就能够记住莲花的品质与君子的品质的对应关系,并且能够理解作者以莲花自喻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生动的画面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容易记忆,这样学生学得很轻松,收效也很明显。
2、利用录音,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所谓感知,是指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使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整体感知就是首先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文章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代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格外集中。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得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生练习,从而达到教学应有的意境。如《沁园春•雪》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写的一篇气吞山河的名篇,既有词所固有的辞藻华美、尽情铺排、比喻生动、想象瑰丽、夸张奇特的特点,又能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准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我们一般人很难感受他的感情,这时用上朗读录音,可以让学生深切体会,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蕴和情味。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必然的趋势,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大胆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力,增强实效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走在教学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孙国萍、 黄厚江《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 辅助应用
随着当今信息激增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越来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影响,现代电化教学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现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下面我就以中学语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如在上《苏州园林》这篇具有地方特色的课文时,可以先播放《苏州水》中介绍苏州园林的碟片,随着解说员形象入情的讲解,学生一方面对整个苏州园林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在这样的情景下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的同学也可以结合书本的介绍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它的小巧玲珑,想象它诗情画意。是多种媒体结合播放使得同学们想象的翅膀也有了依据,思维的空间得到了拓展,也有如临其境的实感。这些对教师的教学确实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在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把信息的收集放在课后,学生自觉性低,以及其他因素使得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不高,造成信息分析、综合的效率也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特别是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弥补了这一缺陷。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网上搜寻,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打鼓的场面,感受腰鼓带来的气势等等。教师适时地监督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不仅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还提高收集信息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应在一种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传统教学形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显得单调乏味,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甚至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学组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投影、录音、电视、VCD等媒体,“声形并茂”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他们带入形象的世界。如在上《春》这篇优美的散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送走了丹桂飘香的秋天,即将迎来寒意袭袭的冬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春的景象,然后用带‘春’字的诗句来形容。”一开始学生难以想出有关诗句,发言的人很少。此时老师可以用电脑放映教材配套的碟片,投影在大屏幕上。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百花争艳、蜜蜂争春、绵绵细雨的画面,还不时传来鸟鸣枝头清脆的声音。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学生也就有了兴致,于是积极的思维和举手发言,并能用相应的语句来描绘美丽的春天。
再如处理《爱莲说》 “莲与君子的品质对照”时,可这样设计课件:在电脑屏幕的右方,画一朵莲花,在七个花瓣上分别写上作者形容莲花的七个短语,左边是相对应的不同颜色的君子的品质,但顺序是乱的,要求学生用鼠标将表示君子品质的字母拖到相应的花瓣中,每对一个就出现相应的声音。这样,学生在即将分散注意力的时候就又被这生动的画面吸引住了,争着要操作,很快就能够记住莲花的品质与君子的品质的对应关系,并且能够理解作者以莲花自喻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生动的画面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容易记忆,这样学生学得很轻松,收效也很明显。
2、利用录音,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所谓感知,是指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使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整体感知就是首先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文章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代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格外集中。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得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生练习,从而达到教学应有的意境。如《沁园春•雪》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写的一篇气吞山河的名篇,既有词所固有的辞藻华美、尽情铺排、比喻生动、想象瑰丽、夸张奇特的特点,又能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准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我们一般人很难感受他的感情,这时用上朗读录音,可以让学生深切体会,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蕴和情味。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必然的趋势,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大胆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力,增强实效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走在教学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孙国萍、 黄厚江《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