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O1(2012)8-03-03
作者:侯均会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入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于“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教师可开门见山的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教师可这样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板书课题),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再如,讲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一节时,教师可作如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每种三角函数的数值都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的,这使我们在应用中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变成一条线段,那么应用起来就会方便的多,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这样引入课题,不仅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而且说明了产生这堂课的背景。
二、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教师运用与新知识相关、有故事情节的资源,呈现其生动形象的情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知体验,产生对新知识探求的迫切心情和欲望,进入对新知识学习的一种方法。听传说、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是由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开始,一则美丽的传说,一个动人的故事,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就可以把握住有利时机,随着故事的讲述,引领着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疑导入
教师对某些内容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例如讲立体几何球冠时,教师可如下设疑:“由三个平行平面截一个球恰好把球的一条直径截成四等分,试问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积大小如何?”教师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观察议论,学生一般猜测两头面积较小,中间的两“圈”面积较大。教师这时却肯定的说:“这四部分面积时一样的,都是球面积的1/4!”又说:“这难道可能吗?两头看起来确实好像小,中间的圈要大,可是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事实!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球冠。”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开它们的面积为什么相等的迷。学生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这个结论也将使学生经久不忘。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置疑点,是教学艺术的表现,良好的设疑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四、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是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圆锥曲线”的学习,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入。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
(作者单位:山东省鱼台县第二中学272300)
作者:侯均会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入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于“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教师可开门见山的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教师可这样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板书课题),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再如,讲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一节时,教师可作如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每种三角函数的数值都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的,这使我们在应用中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变成一条线段,那么应用起来就会方便的多,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这样引入课题,不仅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而且说明了产生这堂课的背景。
二、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教师运用与新知识相关、有故事情节的资源,呈现其生动形象的情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知体验,产生对新知识探求的迫切心情和欲望,进入对新知识学习的一种方法。听传说、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是由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开始,一则美丽的传说,一个动人的故事,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就可以把握住有利时机,随着故事的讲述,引领着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疑导入
教师对某些内容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例如讲立体几何球冠时,教师可如下设疑:“由三个平行平面截一个球恰好把球的一条直径截成四等分,试问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积大小如何?”教师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观察议论,学生一般猜测两头面积较小,中间的两“圈”面积较大。教师这时却肯定的说:“这四部分面积时一样的,都是球面积的1/4!”又说:“这难道可能吗?两头看起来确实好像小,中间的圈要大,可是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事实!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球冠。”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开它们的面积为什么相等的迷。学生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这个结论也将使学生经久不忘。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置疑点,是教学艺术的表现,良好的设疑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四、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是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圆锥曲线”的学习,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入。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
(作者单位:山东省鱼台县第二中学27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