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武序的特点与阙失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lijin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尚武之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固定的习武程序,使之不断的传承各门派武术。
  在武术门派尚未形成的汉代以前,基本采用拳勇与力量并重,器械操练在后的程序。如秦时强调“习手足,便器械”。“习手足”本意有两个 一是活动手脚,即为基本功,二是演练徒手招势。同时提倡“勇力过人”。《三国志·蜀志.刘封传》中有:“(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的说法。实际这与后来拳谚中所说的“练拳先站桩,大鼎添力量”、“练武不练腰,到老艺不高”、“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是一脉相承的,与前面相比更加条理化,这些也表明基本功的重要性及与练武的相互关系。明代以后,随着门派的分立,习武程序更加明确,何良臣在《阵记·技用》中率先提出:“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分明,则刀枪诸技特易易耳。”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捷要篇》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即“大抵拳、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勾嫌、挨牌之类,莫不先有拳法活动身手”。强调练拳的基础作用。也正是按照这样的程序和要求,训练出了强大的戚家军,在历次的战斗中无往而不胜。
  清初著名的理学家顔元在游学河南时,特意拜访了名震南北的商水大侠李子青,在晚宴上李向顔说明了习武程序,即“先生如果想学刀法,那就要先学会举法,拳乃十八般武艺的根基。”少林武僧们同样推崇“拳为诸艺之源”的道理,少林寺历代宗师认为拳术是一切武艺之源,如果拳术练得好,手足身眼步法协调,套路结构严谨,练久则手足灵敏,真气充盈,呼吸自如,暴发力强,劲力实足,在此基础上向技击过渡。少林寺为提高弟子们的实战功夫,往往从十套拳、百套拳中集中选出数百或上千精华招势,编成打擂套路,授给弟子,专门训练和提高其实战技术,因此,少林打擂术的真正功夫大都来源于拳术。
  若想成为武林高手,必须练好基本功——拳术。概括地讲就是“功源于拳,势出于招”。通常练习实战技术是由两人攻防转换,或师傅亲自喂招来逐渐达到“真可搏打”的水平。拳谱云:“要想散手会,还得二人喂”。从拜师入门到师满出徒,整个过程大约需5—6年时间;倘若学得功夫上乘,恐怕至少得10年时间。因此,有人称“功夫者,工夫也”。提到“功夫,太极拳名家陈鑫将其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软手、散手、好手、妙手”。
  从诸家之说可以看出,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格而有序的习武规律。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遵循渐进规律。拳谱称:“舍本逐末瞎胡闹,循序渐进最为高”。吴殳在《手臂录》中强调:“……且传一法,练未熟,不教第二,第二法未熟不教第三,半载的学不多”。可见,前人对循序渐进的重视。
  二、强调基本功法。习武通常有“下死功夫于根本者二年”。将基本功学习贯穿习武的全过程,而且要持之以恒,做到“要想功夫好,一年三百六个早”,“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强调的就是基本功的重要性。
  三、注重套路练习。“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传统上把练套路称为“盘功架”,讲的是“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通过套路练习,使习武者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同时也求得内外双修,形神兼备的有效途径。
  四、一切为了实战。传统的习武目标十分明确:练为了战,使“打练”有机地加以结合,这是战争与实用的需要。《吴越春秋》提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古代与近代的武术家都有“打练”并用的风格和特点。
  但是传统的习武程序并非尽善尽美,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诸如入门先站桩3年;太极10年不出门;练功必须面南背北;午夜练功最有效等,这种作法和说法都缺乏科学性。
  武术发展到今天,各门派仍保留着优秀的、传统的、实用的练功方法和程序,说明自古延续下来的习武程序是有其传承的价值和特点,但毕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科学的、现代的东西必将渗透到传统的习武全过程,使传统的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并富于它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的介绍,传授的内容和程序为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和对练套路——攻防技术和搏斗项目。这是现代共识的习武规律,与传统习武程序相比更加明确具体,但仍未脱离“传统”的框架,前者是后者的母胎。
  (责编:锦衣卫)
其他文献
当岁月的年轮划向2006之际,一些将被历史永远铭记的拳手也即将告别拳台。其中有两位拳手我们将永远缅怀,他们就是——罗伊·琼斯与伯纳德·霍普金斯。这两位传奇拳手在过去的13年里,一直是人们时常比较的对象。在6月10日与塔费尔的比赛后,霍普金斯已经明确表示了退出拳坛的决定,而7月29日,琼斯也打了一场同样的翻身仗,击败了NABO轻重量级拳王阿加姆,而且还有继续留在拳台的想法。  两位半退役的拳手——罗
期刊
当你第一次看见格雷·瓦斯尼斯科的时候,你会发现,想要猜出他的年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当看见他身姿灵巧,一次次地凌空飞起,把靶心处的填塞物踢出去的时候,你恐怕很难想像,能有这么快的速度和这么大的力量的人,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这个TY-GA空手道国际协会伦敦站点的创始人抬脚时候是那么有力度,让年龄只有他的一半的人都自愧不如。    瓦斯尼斯科学习武功开始于1966年。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练习他的
期刊
军营故事  在军营这个大学校、大熔炉里,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前几天,驻山东某部的孙克龙朋友来信说,在武术杂志中融入军警格斗技能是一种创新,而在武术杂志中开办一个融武术与军事的专栏,则是一种发展,寄托的更是武者的一种希望。相信通过编辑的努力和朋友的支持,专栏一定越办越好。谢谢克龙兄弟,但愿你的祝福,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实现。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孙克龙朋友来自部队的报道。    电影《功夫》里面那位主角演员
期刊
前面潘雨廷先生讲:“虽不言八极即八卦,阴阳即乾坤,太一即太极无极等,而理实可通”。潘先生还没有对“八极即八卦”表示完全的肯定。而《周易与汉字》(200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常秉义先生则毫不怀疑地对这一观点给予了充分的、绝对的认同,并屡屡正式定义二者之概念正解,如该书第一章第七节《汉字中的数理阴阳概念》中八卦的定义是这样的:  “八卦:八极、八节、八风、八正皆其义也,八八六十四卦,皆言其宇宙
期刊
有一种防范拳头进攻的武术,会让那些武师对自己的功夫进攻的有效性考虑再三。或许,这是事实——拳击在近距离内经常很有效。或许,这是事实——拳头的攻击目标经常是面部。或许,这也是事实——在作这样一个明显很基本的武功时失败,会让他人质疑这个武师的能力,是否还会其他武艺。  但是,当问到初学者他们最想掌握哪门武艺时,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会选择拳击防卫。他们经常提及拳击的原因就是,在发生暴力冲突的时候,拳、掌还
期刊
自3月份击败了美国新秀“左钩拳”莱西以来,大不列颠人民就期盼着心中的英雄——WBO及IBF的超中量级双料冠军“威尔士男人”乔·卡尔扎格能够再次献技,再次为大英国民带来超凡脱俗的拳击体验。还好,卡尔扎格的表演在10月14日这天姗姗来迟,拳击“秀场”选在了英国拳击的幸运地——曼切斯特男人体育馆。超中量级的拳击明星此次的对手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挑战者“蝎子”萨基奥·比卡(20-2-1),这是一名隐形拳击手,
期刊
屈辱的童年    他原名周永军,周搏龙是练武之后改的名,希望能像这个响亮的名字一样,声威大振,成为拼搏之龙,搏击之龙。  周搏龙70年代中期出生于安徽淮南一个贫穷的小村庄,他是家中惟一的男孩,上面有6个姐姐,姐姐们给他穿裙子,让他留长辫子,把他当女孩养到7岁,也因此养成了他胆小、怯弱的性格。家境贫困,让他严重的营养不良,经常生病不断。村里的伙伴经常欺负他。有一次,同村有两兄弟把他带到一个偏僻的树林
期刊
在世界重量级拳坛,尼古拉·瓦罗夫还有许多有待证明的东西,虽然他以前也打败过不少知名拳手,并在去年12月27日举行的WBA世界拳王争霸战中将卫冕拳王鲁伊兹挑落于马下,可是赛后大多数美国拳迷对比赛结果的不满也让他手中的这个拳王金腰带备受质疑,尽管他在接下来的卫冕战中三回合就摞倒了来自牙买加的挑战者贝克,可是创造了重量级历史上身材最高记录的他在世人眼中却并没有得到对称的地位。他不惜跨洋登陆美利坚也要和巴
期刊
《兵法家传书》是日本古流剑术柳生新阴流的家传剑术秘书。柳生新阴流系源出于日本战国时代“剑圣“上泉伊势守信纲所创的新阴流剑术,其创始者为上泉信纲的衣钵弟子柳生石舟斋宗严。柳生宗严之子柳生但马守宗矩曾任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的将军家兵法指导(武术师范),亦是江户时代的著名剑客。柳生新阴流作为新阴流剑术的最大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日本古流剑术中最有名的流派之一。  《兵法家传书》作为柳生家的秘传之书,并不着意于记
期刊
在清末武术大师、李派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先生(1851~1917年)所传拳法体系中,有几套秘不外传的肘法绝技,七星肘便是其中之一(尚有五行肘、五行连环肘等)。这套肘法左右兼练,组合精妙,肘打连环,步步紧逼,发力整齐刚脆,饱满通透,出肘灵活多变,招式至简至易,打法凶悍快捷,其霸道之处绝不亚于泰拳之肘法,堪称我国传统武术肘法中的经典组合肘法。此肘法简单易学,短小精悍,至平至常,至精至妙,长期在李派拳法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