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生活的意义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一个人环游世界,他将注意到,不论在印度、美洲、欧洲或是澳洲,人的本性是多么的相似。在学院、大学里,情形尤其如此。我们好像用着模型制造出一种人的典型——以寻求安全感、成为重要人物,或尽可能少思考而过着舒服日子,为其主要关心的目标。
  传统的教育,使得独立思考成了一件极端困难的事。附和随从导致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那么要异于众人,或是反抗环境便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所谓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内在或外在的安全感、寻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了“不满之情”,遏止了自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生活加以明智的了解。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灵便冷漠迟滞了。
  当我们寻求舒适时,通常会在生活里找到一处最没有冲突的安静角落。于是,我们便惧于跨出这块隐蔽的地方。这种对生活、对奋斗、对新经验的恐惧,扼杀了我们心中的冒险精神。我们一切的环境教养与教育都促使我们不要异于他人,唯恐自己的思想与社会上的模式相左,使我们对权威和传统给予错误的尊敬。
  幸好,有些认真的人们,愿意摒除左派或右派的偏见,而探究有关人类的问题。然而,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真正的“不满之情”,真正的反抗之心。当我们对于环境不加以了解便屈服于其中,则我们可能具有的任何反抗之心便逐渐熄灭了。不久,我们的种种责任更使它完全死绝。
  反抗有两种。一种是暴力的反抗。这仅是对于既存的秩序不加了解的一种反作用而已。另一种是深入的、充满了智慧的心理反抗。有许多人反抗既存的正统规范,却又落入新的正统规范,落入了更进一步的迷惘和巧加隐饰的自溺自满之中。
  一般来说,我们总是脱离某一群人或某一组理想,而加入另一群人,背上另外的理想,如此地制造了新的思想模式;而对于这项思想模式,我们则必须再起而反抗。反作用只会产生对立,而改革则需要再度的改革。
  然而有一种明智的反抗,它并非反作用,而是由于一个人对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加以觉察,因而随着自我认识而产生。唯有当一种经验来临时,我们面对它,而不避开它所带来的骚扰,如此我们才能使智慧保持高度的觉醒;而高度觉醒的智慧就是直觉,它是生活中唯一的向导。
  那么,什么是生活的意义?我们为何生存,为何奋斗?如果我们受教育仅是为了出名,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变得更能支配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肤浅而空洞的。如果我们受教育只是为了成为科学家,成为死守书本的学者,或成为沉迷于某种知识的专家,那么,我们将助长世界上的毁灭与不幸。
  虽然生活确有更高更广的意义,然而,如果我们未曾发现它,那么教育又有什么价值呢?我们可能受到高深的教育,然而,如果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不能融为完整的一体,则我们的生活将是残缺的、矛盾的,被许多恐惧所折磨;一旦教育没有培养我们对生活持有一个完整的看法,它便没有多大的意义。
  在目前的文明世界里,我们把生活分成如此繁多的部门,以致于教育除了是学习一种特定的技术职业之外,便没有多大的意义。教育不但没有唤醒个人的智慧,反而鼓励个人去沿袭某种模式,因而阻碍了个人,使他无法将自身作为一项整体的过程来加以了解。
  将生活上的许多分门别类的问题,尝试着在它们个别的层次里加以解决,这表示完全欠缺了解——因为如果欠缺了完整性,生活便成了一连串的冲突和悲哀。
  如果我们的争讼持续不休,那么,被训练成律师又有什么价值?如果我们的混乱延续不止,那么,知识有何价值?如果我们利用技术上和工业上的能力来互相毁灭,那么,它们有何意义?如果我们的生活导致暴力与不幸,那么,它又有什么意思呢?虽然我们或许富有,或有能力赚取财富,虽然我们享有欢乐,拥有组织化的宗教,我们却生活在无止境的冲突中。
  我们必须对“私人”和“个人”加以区别。“私人”是偶然性的;我所谓偶然性的,意指我们出生时的境遇与情况,我们凑巧生长于其中的环境,以及随环境而来的爱国心、迷信、阶级的区分与偏见。
  “私人”或“偶然性的”只是暂时性的,虽然这一短暂的时刻可能持续一生。由于现在的教育制度是以“私人”“偶然性的”“暂时性的”为基础,所以它导致思想的腐化,以及对自我防御性恐懼的谆谆教诲。
  我们大家都被教育和环境所训练,而寻求私人的利益和安全,为我们自己而奋斗。虽然我们用美丽的言辞加以掩饰,然而,我们都是在一个基于剥削与因恐惧而贪得无厌的制度下被教育着来从事各种职业。这种训练,必会为我们自己以及世界带来混乱与不幸,因为它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制造了心理上的障碍,使得他与别人分离。
  (张南星 译)
  作者简介: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教育家。著有《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重新认识你自己》《一生的学习》《心灵自由之路》等著作。
其他文献
就那么甜甜的一笑,秋天就很美丽了。  石榴是非常接地气的。秋天的早晨一推开窗,石榴就在不远处向我抿嘴一笑,小脸蛋红扑扑的,像一个个害羞的少女,給人以甜蜜的遐想。  你从五月起航,整个五月都因为你的火红而充满了激情,你在夏天酝酿梦想,一把把火焰是你奋斗的誓言。  硕果累累,在秋天来临的时候,你兑现了向一只蝴蝶许下的承诺。  父亲种了一辈子的树,也种过石榴。那是一棵非常淘气的石榴树,只开花不结果。多少
期刊
她在不周山上驯化飞鸟时  极光带来了黄土  我手中的蜡烛  燃了千年,還剩半截  平原、丘陵、谷地  早已完成,高原也趋近竣工  她下山来  告诉我,诺亚方舟需要  雪山和火种
期刊
在夢中听流水的声音  声音化成伊人,青丝托着脸庞  将最纯最真的身体搁置水上  伊人不动,流水在流  早就看到一丛芦苇蹲在岸边  用满头白发认真细数着她的日子  在静哑的举动中穿过透明的岁月  伊人不动,流水在流  一阵风过,满头白发左右摆动  像墙上的钟摆晃动  水在寂静中遥望彼此的年月  伊人不动,流水在流  天空白云朵朵,见证了  隔水相望的距离  在时间之内,美学之外  伊人不动,流水在流
期刊
每到秋季,鳴蝉就会染上唱腔嘶哑的顽疾。  风的骨头,若一把青铜剑,泛着冷冷的幽光,一些小草被剑气所伤,叫苦不迭。  秋风,如奔马,四处践踏。  几只雁,在湛蓝的天空里一字排开,从北方之北,驼着风向南,向西,向东。  阳光里隐忍着的凉意,以柔弱的表象,就轻易逃过了草木的疑虑,俘获怜悯。  不出数日,秋凉就举起内心的刀枪剑戟斧钺,四处冲杀。  落叶纷飞,蝴蝶的翅膀折断。  许多草木萎靡不振,一些溪流心
期刊
悠哉游哉地过着,食着那五谷杂粮,穿着那陈旧的麻布衣,我是一個已经脱离了世俗的食谷者。  我走在那林间,吸收着林间的气,观赏着林间的景,见证着创造的奇迹和灭亡的遗迹,预测着未来的事物。  食谷的日子,便是我受这个世界管束的日子。我深陷其中,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  终于有一天,我的天寿到了尽头,这也只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命运罢了。  我缓缓地起身,走出了那陈旧的木屋,盘坐于那石椅之上,轻轻地闭上了双
期刊
四川省散文诗学会1期会员举行了以“夏日帖”为题目的同题诗会比赛,数百篇诗歌及散文诗作品,经过两轮评选,最终第一名获得者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作者。本期特别刊出该获奖作品,欢迎欣赏、点评,并关注学会相关活动。  ——四川省散文诗学会秘书处  1  感觉林中很安静,其实,我能听到风过的声音,鸟的啼鸣。可我的内心是安静的,树旁的蒿草被推着刮了我一脸,草就是草,没有树的坚硬。即使呼啦啦的风声,我同样感受林中湿
期刊
从日出到日落  那些靠在阳光里的老人  有时整天一句话也不说,有时  借个火彼此就算搭言了  在避风的柴草垛或墙根下  烟锅闪灭,代替言语  有时只是含在嘴里,并不点上  越来越旧的身体,像旧祠堂里的泥塑  在乡村,这样的面孔很多  一辈子忙着耕种收割  被祭奠,也被遗忘  纸 船  它太小了,什么也装不下  空留较轻的事物在风里打漩  比如梦想,眼泪。比风轻的誓言  我曾一次次把它遗弃  又见它
期刊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难道不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长城吗?答案是,并不仅仅如此。作为成语,它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著名将领,曾跟随宋武帝刘裕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刘裕死后,其子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因为檀道济是前朝重臣,而且几个儿子都勇猛善战,宋文帝害怕控制不了他,就把他杀了。檀道济在被捕时,非常愤怒,拿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把帽子扔到地上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期刊
离别辞  天空没有一片云,这种蓝  比落日的孤独更加宏大  绿色逐渐被秋天收紧,你所爱的北国  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样子。人也如是  远离故土,愈发所觉我所爱  并不是未知的远方。  原谅一个男人写无用的诗  把仰望的地方当作神坛——  愿树,爱身下会枯萎的草  愿云朵,爱偶尔出走的天空  愿男人,“爱妻子,爱亲人。爱祖国和人民”  愿女人,“爱山野,爱流水。爱卑微的苍生”  草  在山上,野草有野草
期刊
我父亲1941 年出生,快80 岁了,大半辈子,不容易,前前后后盖了5 起房子。  1962 年,爷爷把结了婚的父亲分出去,让我父母单独过日子。分家的家当,是一口八印锅。分家以后,我父亲在乡里乡亲的帮衬下,盖起了自己的三间土坯屋。那时,我刚刚出生不久。  1974 年,父亲33 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当时,我们全家6 口人挤在三间又矮又窄的土屋里,父亲觉得有些憋屈,不甘心。父亲从小要强,年轻时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