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教育部在多年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基础上启动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普及和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开放课程和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美国是当前欧美乃至全球的典型代表;在亚洲,日本继美国之后,也成立了开放式课程同盟。美、日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大规模的、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的、基于质量保证的资源建设方面,在资源建设、发布、应用的软件、技术和标准方面,在推动资源发布的知识产权控制方面,均积累了诸多成功的经验。
为了深入了解美国和日本开放课程和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及共享、运作情况,借鉴其先进经验,做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2012年8月20-29日,教育部开放教育资源考察团一行6人,分别考察了美国和日本的有关高校及若干著名的开放课程资源(以下简称OCW)项目组,访问了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总部、Coursera公司,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资源项目组(MIT OCW)、edX项目组、培生教育集团(Pearson)、日本OCW联盟组织、京都大学等部门。对于美、日开放课程资源项目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多个维度较为深入的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美国、日本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基本情况
自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率先公开课程教学资源以来,在Hewlett 等基金会组织的资助和推动下,开放课程资源运动快速发展,目前全球已有几百所高校推出了自己的OCW网站。同时各国开放资源联盟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形成了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联盟组织。通过10多年的发展,美国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和运行呈现出多种模式和方式,并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开放、社会学习需求的变化,正开始向“开放教育”升级发展。开放资源的建设模式、应用方式和运行等都在发生变化,已由原来的高校展示自身教学资源,向为教学、继续教育及社会学习者提供网络课程发展。相关新的开放教育运行组织和机构也应运而生,如东海岸由MIT和哈佛联合成立的edX、斯坦福大学孕育的Coursera等等。
1.目前美、日高校和相关机构开放资源建设的定位
(1)学校实际教学资源的对外展示平台
当一个学校的OCW项目是作为资源交流的平台建设时,其目标是展示校内真实发生的教学情况。只要是在该校开设的课程,只要教师愿意公开,不论这位老师是否是知名教授,其课程都可以登上此平台。这种定位可以避免OCW项目举步艰难的情况,脱去了审核课程质量的干系。这样定位的OCW网站往往会将学校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公开,展示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MIT OCW项目一开始就是定位于对外的资源交流平台,将全部课程的教学计划公开,包括教学大纲、课时安排、阅读清单、作业题、考试卷,后来才根据用户要求,逐渐增加了教学视频。但在其为了满足自学者要求,替换了有知识产权的阅读材料后,其定位就开始“变质”了,不再是如实反映MIT 教学现状。
日本各大学的OCW项目受MIT OCW影响很大,也多是采取这第二种定位,除了公开一些经过知识产权审核的课程材料之外,也公开了全校所有课程的教学计划。也正是因为定位于资源交流,京都大学OCW网站上便可以放置退休教授的最后一学期课程的录像,而无须对此审核,这些录像已成为其项目网站的一道亮色。
由于现在很多大学的OCW项目网站是单独制作的资源型网站,与学校实际使用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两个软件,所以OCW网站上公布的教学计划往往并不是最新的。而如果要真正做到准确反映学校课程的教学现状,就应该是通过大学校内使用的课程管理系统来公开各课程正在执行的教学计划,京都大学正打算这么做。
(2)学校优秀面授课堂的展示窗口(如美国的视频公开课)
这个定位的典型代表是耶鲁大学的开放课程项目(http://oyc.yale.edu/),挑选的都是在常规教室发生的最优秀的课程,进行精心制作、深度展示。
在国内流行的哈佛大学的两门视频公开课也属于这种类型。与耶鲁大学不同之处在于哈佛大学的视频公开课是由哈佛大学以外的第三方来策划和经营,比如“正义”课就是波士顿地区的教育电视台WGHB策划的类似中国“百家讲坛”的节目,所选取的课程采用的是社会大众听得懂的语言,有广泛的听众。这点与我国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设计异曲同工。
这样的项目定位在执行时很有难度,也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方面什么样的课程能够代表学校的最高水准,挑选标准可能会难以统一,上线的课程也会被人品头论足;另一方面因为这样的定位要求教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有一定的观赏性,很多优秀教授可能不喜欢做这样的“教学表演”,因此会谢绝参与。
(3)推动校内优秀教学资源的免费共享利用
MIT OCW项目组作为独立于MIT的运营机构,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多方“推销”MIT OCW公开的教学资源,或者说是在MIT OCW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方面做工作。这包括:在各国、各地设置尽可能多的镜像站点,让MIT OCW资源随处可见;为一些关键人群设计专门的资源,比如针对高中生按照AP课标定制裁剪出导论性课程;为自学者准备OCW scholar课程(与普通的MIT OCW课程相比,其内容更有组织,所有内容都没有知识产权纠葛,有全套自测和考试题,但不增加内容的交互性,其网上学习小组功能是与第三方合作);还有给中小学科技教师准备的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课程资源,提供取自MIT课程的一些实验录像或迎新活动的一些有趣的比赛展示等。
类似的做法京都大学OCW项目组也采用了。他们与一家杂志社合作,为高中生开辟了专版,提供世界著名教授到京都大学讲座的视频。在OCW网站上放置公开的各类讲座视频是京都大学OCW网站的特色,扩展了OCW网站上资源的种类。类似的开放资源在许多大学都有,只是不像京都大学是由一个组织负责,在同一个网站上展示。 由于对学校公开的优秀资源按照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深度加工或定制导航,工作量比较大,所以更多的大学推动本校优质资源的共享利用是通过增加资源的曝光率。常见的做法包括:OCW网站有多语种版本;在Youtube上建立了大学专区,将视频放到Youtube上;加盟iTunes U项目,用户可以通过苹果公司的iTunes商店免费下载课程录像;新课程上线会通过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软件宣传。
(4)在一个MOOCs(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大规模网上开放课程)平台上提供多所大学的优质课程
成立于2012年3月并得到风险投资的Coursera公司,基于两位创始人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四年MOOCs技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出要让全球热爱学习的人都能够在Coursera平台上学到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
与此对垒的是由MIT和哈佛大学投资、伯克利加盟的edX,也是希望只与各国一流高校联盟,实现上万人同修一门课的学习盛况。edX公司总裁阿南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教授说:edX的使命有3个:免费改进全球教育(希望教育10亿人——MIT OCW项目目标);促进校内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网上教学规律(Improve education on the world for free;improve the on campus learning;research which works, or not works)。
这两家公司都刚刚起步,Coursera公司因为有4年积累,平台已经基本成熟,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密执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在内的33所大学已经加入,网上已有193门课程,150多万人注册,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Coursera的宣传攻势十分了得,在很短的时间有这么多人注册就是很大的成功。大多数人都是注册后进来看看有什么的,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者。数据来自2012年9月23日其网站数据)。而edX的通用平台还在研制中,预计在2012年9月会上线7门课程,其中MIT课程3门,伯克利提供2门,哈佛提供2门。
关于MIT OCW与edX、Coursera的区别, MIT OCW 外联部主任Stephen E.Carson先生如此解释:MIT OCW公开的是MIT校园教学的课程,这些课程不是为网上学习而设计的,项目的目的只是为了展示MIT是怎样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什么,等等;所采用的是web1.0的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效的、多样化的网上教学形式成为可能。edX /coursera要研究和实施的是全新的、纯粹网络化的课程,需要创建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每一门课程都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开发。只有少量MIT课程会加入edX项目。
edX公司总裁阿南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教授也指出:MIT OCW和edX是两个项目,MIT OCW只提供课程资料;edX提供的是一门完整的网上课程,包括资源和网上学习过程,根本区别是互动,不只是PDF文件,有课程论坛,师生、生生互动,而且提供课程证书。至于edX与Coursera的区别主要为:edX为非盈利组织,由大学管理,不似Coursera为风险公司投资,会追求经济回报(二者的盈利模式类似,都说会收一点证书费用,但主要的收入不是直接来自学习者,互联网公司有点击量就会有收入);edX使命之一是为了改进本校的教学,edX放置的是经过学校选择的课程,能够保证质量(Coursera创始人Daphne Koller教授也说:他们是与一流大学谈合作,会注意放在上面的课程质量);edX平台是开源的,其他大学也可以下载使用;会有团队全力支持课程上线(Coursera创始人Daphne Koller教授也说:他们有团队会去学校做在其平台上开发课程的培训,将一个学校课程的好的做法介绍给另一所学校,从而促进“教法互通”);edX会有经费投入课程建设,平均2.5万美金/门,如果以后有盈利,也会在抛去成本后与各大学利润分成,而Coursera只是平台提供商,在其平台运行的课程都由各参与大学自己投资建设。
(5)基于出版社教材的有偿优质资源共享利用
如果说Coursera和edX是在办世界一流大学课程组成的“开放教育超市”,是让学习者自己挑选某门课程来学习,那么美国培生教育集团正在做的就是支持大学教授基于培生集团的优秀教材资源为他们的学生“生产”精品课程。这也是对来自全球各所大学优质教学资源的一种共享利用方式。
为了支持对培生教育集团现有优秀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培生教育集团投资购买和集成了全套技术平台,如LearningStudio、Equella、Mylab/Mastering,并组建了22人的教学支持队伍,支持多种学习类型资源的开发,如电子书、网上课程、混合教学课程,服务核心是教学设计。与学校合作,帮助老师使用培生提供的课程编著工具和实验设计工具开发交互教学课件、模拟实验环境,保证符合州、联邦认证要求。
在谈到培生教育集团怎样看待开放教育资源项目时,Pearson Learning Solutions营销副总裁Annabel Cellini说:①很多开放教育项目说是免费未必真的不收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经费支持的;②有一些教授并不高兴自己的内容被别人修改、扭曲,变成别人的,所以开放教育资源并不是优质资源共享的唯一一条路;③还是有人希望通过网上学习获得被认可的学分的,因此网上课程需要注重质量,培生教育解决方案能够有效保证产生高质量的课件;④对高质量的网上教学的需求有上升趋势,即使是校园混合学习也需要优质的网上数字化教学资源。
(6)研究代替传统课堂的网络课程,提供学分教育
加州大学在线教育项目属于这类定位。其目标是研发能够完全代替面授课程、教学质量不输于面授课程的网络课程,以便让学习这种课程的人能够获得大学认可的学分。这样的项目类似于中国网络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 2.美、日高校和相关机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和运行模式
目前国际上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基本可概括为4类建设和共享模式:课程资料(资源)的公开模式、单个网上课程的研发模式、集成多种学习工具的通用智能教学平台和集成多种资源的商用课件制作平台;4类运行模式:学校部门运作模式、非盈利组织模式(MIT OCW/edX)、风投商业公司模式(Coursera)和纯商业公司模式(Pearson);4类合作方式:基于经验交流的松散联盟式(日本OCW)、统一平台授课(Coursera/edX)、学分互认(加州大学在线教育项目)、商业公司为媒介的资源互通(Pearson)。
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真正以学校层面整体规划设计开放资源建设的高校不多,尤其像MIT那样,统一地、全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的更少;多数高校(如日本的高校)只是学校中某个业务部门的一项工作,主要是为自愿公开课程资源的老师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学校对于OCW项目建设,没有统一组织,一些高校的OCW项目也只是部分认同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教师的自发行为,处于自愿建设状态。究其原因,正如京都大学的老师们谈到的:之所以不愿意参加OCW项目,主要是整理课程资源的著作权繁琐耗时;而且,完全免费开放的公开课程会伤害本校交学费学生的利益;同时有些过于专业以及与生活结合紧密的课程的简单公开,如医学或药学课程,可能会误导没有专业知识的听众。也正是因为老师之间观点不一,校方不便强力推行,但迫于社会舆论和同行竞争压力,就以“自愿参与”的项目形式启动,只追求“有”,而不追求“高、全、新”(追求“有”:是指不少大学有专门的OCW网站,几个人组成的OCW项目组归靠某个部门;不追求“高”:如京都大学表示OCW网站只是一个交流平台;不追求“全”:很多大学的OCW网站上只有几十门课程;不追求“新”:如MIT OCW网站上的课程资源的更新频度是5年,除非有重大内容变化的课程会更新快一些,而且由于版权处理等问题,MIT OCW的课程资源与MIT 校园学生正在使用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这也是保护本校学生利益的一个策略),造成了温而不火的局面。
3.美、日大学OCW项目建设经费来源
MIT以及美国有关高校的开放课程建设经费开始多为有关基金会投入支持,希望以纯公益的形式建设和运行,而且为了达到每年有固定经费投入,学校除了自己投入少量经费外,多通过社会多方筹措资金维持正常运营。另外,不少大学更是将此业务纳入其内部相关业务部门(如教育技术中心和网络教育学院等),使用该部门的常规经费运行,而不做额外经费投入。但随着基金会资金支持的减少,高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即便是学校在其经费中予以支持,也只是年度性的经费,难以成为一种长期有效的支持方式,这样就影响了开放课程的持续建设。
4.美、日开放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本次考察的高校和相关机构的建设情况、需求分析以及发展计划看,今后“开放教育”将是开放课程资源的升级发展,即基于对网上教学成功规律的认识和相关教学方法研究的成果,研发支持大量学生网上互动学习、实现创新教学设计的平台,在平台上汇聚多所顶尖高校的优质资源,为全球更广泛的人群完成使用优质资源有效学习的过程提供支持服务。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支持了开放课程资源向开放课程学习的转化,同时也支持了教学资源的内容提供者和平台提供者角色的分裂,这预示着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已经从项目制趋向产业化运作,开放教育产业初见端倪。
MIT OCW的负责人认为,发生在学校的教育有4个成分,即:教学内容、师生交流、考试和文凭,目前的开放教育运动的发展正逐渐将这4个成分依次开放。比如,MIT OCW采用Web 1.0技术将教学内容开放了,近几年与第三方(Open Study)合作,为17门课程建立了网上学习小组,开放了“交流”,走到了网上开放教育的第二步。与此类似的加拿大“P2P U”不仅开放了课程内容,开放了“生生交互”,更进一步开放了“师生交互”。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开放资源项目(open learning initiative,参见http://oli.cmu.edu/)是率先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自适应学习技术的开放教育项目,提供了网上学习的平台,开放了网上考试;诸如像Codecademy这样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在线网络编程教学网站,可以自动诊断编程错误,这样的软件功能也已经出现在斯坦福、伯克利和哈佛大学公开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即使是开放教育与学校教育最难跨越的文凭认证开放这一关,也已经有了技术解决方案。2011年9月26日Mozilla宣布了Open Badges项目,“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基础设施,它提供了开放和规范的API,为任何组织提供一个具有互操作性的徽章认证平台。这种徽章可以被教育机构制作和评定,当成员修完指定科目后可以永久显示徽章,以显示技能和成就,这对于找工作、建立合作和建立专业资质颇具好处。”(http://www.oschina.net/news/ 21445/mozilla-open-badges)
就像日本高校OCW联盟前任主席、明治大学福原美三教授在向我们介绍日本OCW情况时最后所指出的那样,UNESCO决定用“开放教育”这个词代替“开放课程资源”,希望这个内涵更为深厚的术语能让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利用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考察体会
1.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同样可以促进校内课程教学改革
当MIT率先宣布将在网上公开所有课程的教学资源的时候,不少人在感叹MIT慷慨的同时,更钦佩其勇气和自信。不仅是MIT,那些在OCW网站上公开所有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学校,都在以这种最简单却行之有效的公开方式督促和加强校内课程质量的自律。
在这次考察过程中,无论是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总部,还是在斯坦福、MIT,我们听到和看到了开放教育运动对校内教学改革的另一种促进形式,就是教师在研究和思考如何让网上课程不输于面授教学时所做出的努力,同样适用于面授课堂,会促进他们对面授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反思。 比如,伯克利的Fox教授发现网上讲授视频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讲完之后,就需要提1~2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在面授教学中他也采用这种方式,明显感到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他还将面授学生回答问题以及他的点评录制下来,放到网上供网络学习的学生在自测回答之后,能够看到他的评论。这种来源于真实课堂真实学生问题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可以提高网上课程的亲和力,而日积月累的这种教学小片段,也同样可以让在校的学生获益。
无论是Coursera、edX、伯克利在线教育项目,还是培生数字化学习解决方案,都强调要运用业已证明的学习科学的理论,仔细认真地研究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行为。阿南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教授为此还获得了盖茨基金会提供的100万美金资助,用于研究他所主持的MITx(edX的前身)第一门课程的网上学习数据。这样的研究会有助于edX开发出更有效支持网上学习的技术平台,因为这个平台是开源的,也会让全球更多的大学或学习机构受益。
2.开放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利用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平台支持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听到了几个项目组对所开发的教学平台的功能介绍,这些系统大多是伯克利、斯坦福、MIT计算机系的教授领导团队开发,在传统的e-learning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系统成分。听着他们的介绍恍如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智能教学系统鼎盛时期,不同的是:(1)20世纪80年代的智能教学系统是单机版,现在是网络版,在亚马逊公司云技术的支持下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大批量学生提供学习过程支持;(2)当时使用智能教学系统是学生向机器老师(tutor)学,主要是文字阅读或多媒体课件,现在则增加了视频教程,除了可以继续向机器学习之外,还在社会建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增加了社交软件成分,打破了课件学习的封闭,支持与同学之间甚至课程以外人士的互动;(3)此外,各种支持大量学生学习的工具软件,如同伴互学(问答系统)、同伴互评(peer grading)的功能,让人相信在这样的网上教学平台上学习真的有“浸入”的感觉。
除了见识MOOCs课程平台之外,我们还对培生公司的EQUELLA系统印象深刻。EQUELLA系统是一个数字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对机构所拥有的分布在各处的资源(如图书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研究文献、YouTube、iTunes U)进行检索、搬迁和管理,帮助快速定位所需要的资源,所找到的资源可以被各种终端设备使用。软件提供API开发工具包,可以与多个LMS(学习管理系统)集成。
培生公司的Course Connect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产品。它是一个定制网上课程的工具包,提供了已带有一定学科内容的课程开发模板(如商科、法律、卫生、通识教育)。这些内容是由学科专家和教学设计师联合开发的,取自Pearson教材,包括模块学习产出(教学目标)说明、交互式教学课件、多媒体资源、阅读资料和作业、模块测试卷等,其设计体现了对有效教学规律的研究成果。允许教师改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增删教学模块,添加自己的内容。
正如培生公司总结的那样,优秀教学资源如果要能够被真正利用起来,就需要先进技术工具的支持。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已经建设了不少优质的高校教学资源,如果要让这些资源真正地被使用,还需要建设强有力的技术平台。
3.优秀的开放课程建设需要专业化的队伍支持
这次在美国访问了6个机构,几乎每个机构在谈到优秀教学资源建设的时候都会提到:“教师需要得到专业化的教学设计师的帮助,得到专业技术团队的支持”,并强调这点很重要。如,培生公司在谈到这些年开发网上资源的经验时,就明确指出:成功的网上课程开发最重要的不是经费,而是高水平的内容+教学设计+技术。他们还特别组织了一个由22人组成的定制服务团队,包括课程项目管理人员、课程咨询师、教学设计师,帮助大学教师善用数字资源、有效组织教学活动。Coursera总裁Daphne Koller和加州大学在线教育项目负责人Keith Williams教授都谈到这样的团队可以起到传播创新教法的作用,用一门课程好的做法去启发另一门课程的教师。
“教学设计师”这个职业名词对于中国高校教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对其工作性质了解不多。教学设计师不能狭义地被理解为就是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制作人员,虽然国内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国外“教学设计师”培养方案最为接近。国内有些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如北大教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也在有意识地培养“教学设计师”。
教学设计师通常需要精通教育心理学理论,受过系统化教学设计训练,熟谙各类教学活动,了解各种技术工具的长短,是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其教学目标和教学设想的人。国外大学的教学设计师一般有两个来源,或者是教学技术专业(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或者是对研究有效教学感兴趣、有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师。
目前国内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具备教学设计能力的专职人员非常稀少,能够在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上发挥作用的就更少了。所以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往往只是讲授教学法的精品,缺乏对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尝试。
4.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需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美、日开放资源共享,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谨慎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美、日大学的OCW项目网站对于其网上课程资源多采用共享知识协议(简称CC协议)的“署名-非商业使用-同等使用”协议来限定对这些资源的使用。为了防止所公开的内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都会安排专人逐页审查可能出现版权问题的地方,或者重新制作,或者找版权人协商购买版权。
5.注重国际化传播与合作
美国和日本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伊始就注重国际化问题。MIT的开放课程上网后即向全世界开放,并与其他国家有关高校和组织进行了合作,哈佛、耶鲁大学的视频公开课在很多国家开放;目前的edX和Coursera在面向全球开放使用的同时,也邀请其他国家高水平大学参与,如Coursera已向我国北大、清华等高校发出邀请。也有部分课程进行了多语言版本加工,如京都大学OCW项目,其网站有日文、英文两个版本;在Youtube上建立了“京都大学”栏目,将视频放到了Youtube上;同时加盟iTunes U项目,在iTunes U上有80多门课程。京都大学还建设了一门中文开放课程“欧美经济学史”,他们认为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中对此课程会有需求,认为OCW只有日语和英文是不够的,应该有多语种。 与国外建设、共享、应用等方面相比,我国自2003年开始建设的精品课程和2011年启动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计划,在建设目标、定位和相关政策支持等方面,客观地说不亚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尤其是我们以政府立项支持建设、高校广泛参与、教师积极投入等方面。同时我们看到,虽然多年来在项目支持带动下,建设了大批基于网络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但在资源建设、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建设,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平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
目前全球开放教育运动刚刚开始,世界各国将在新的阶段谋求发展。我们更是要牢牢把握机会,进一步发挥国家统筹和重点攻关的优势,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三、对我国开放课程建设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明确我国开放课程建设的定位
在以上考察成果基础上,结合我们确定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建议进一步明确开放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为宗旨,以提高资源建设质量为核心,以共享学习环境和技术平台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为突破,以高水平教师、专业化教学设计制作队伍为保障,全面促进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创新,实现优质课程及其共享的精品资源规模的进一步拓展、类型的进一步丰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师生运用和国内外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开放共享达到新的境界,为促进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建构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要求,需进一步明确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标定位。一是鼓励学校自行展示教学计划和课程资源;二是精品视频公开课应充分挖掘能代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校风貌和文化内涵的课程,打造我国高等教育开放资源的国际品牌;三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应凝练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成果,突出共建共享,强调根据不同层次、类型、学校、教师、学科、学生等不同要求建设开放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包容多样性,即顾及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顾及教学改革和网络学习需求。
2.继续坚持以课程资源质量为核心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课程质量为核心,要从课程的规划、建设、发布、共享、应用、评价等环节,以系统意识、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过程意识、发展意识把质量贯穿在整个课程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须进一步明确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在课程建设质量上的责任,严把质量关,对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提出严格的质量要求,在建设过程中严格审查和把关课程建设各环节,强化对课程建设计划、实施以及资源建设的审查;开发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建立快速便捷的学习环境与技术平台;培训引进和联合合作相结合,建立专业学科教师、教学设计制作者一体的建设团队,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有趣、学习方式的交流互动和学习成效的测试反馈。保证课程资源的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和成果呈现的高质量,努力打造全人类共享的公共优质资源。
3.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
知识产权协议对于开放课程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美、日大学的OCW项目均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而且善意提醒我们关注这一问题。我国到目前为止鲜有学校能够做到严格的版权处理支持,偏重关注国家精品课程的数量,学校、教师以及网民均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存在一定的隐患。为此,建议组织相关专家,在研究分析国际上开放资源知识产权保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定,结合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目标和使用方式,建立我国开放课程资源知识产权保障体系,有效保障开放课程建设者及相关方的权益,保证开放课程建设、共享和运行的可持续性。
4.构建基于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共建共享体系
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开放资源建设方面,国外已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共建共享体系,即在知识产权协议框架下,通过市场化来实现其可持续建设。为了更好地发挥精品开放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中的作用,增强开放课程的使用效应,更好地激发高校和教师建设的积极性,建议加强精品开放课程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支持、学校主体建设、社会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探索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加快建设优质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使精品资源发挥最大的应用效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5.加强国际交流
这次访问日本OCW有关组织,对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国际化意识。日本OCW联盟从2005年成立伊始,就强调所有课程必须有英文字幕,各校的OCW网站都有英文版,且都做英文授课的开放课程,向全球展示学校实力。日本OCW协会有几个活跃分子,经常参加国际OCW相关活动,如MIT OCW联盟活动、UNESCO OER项目活动等,并具有在亚洲地区发挥领先作用的意识,如牵头召开国际会议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利用多种国际化手段,运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平台,努力传播中国特色的公开课程,展示体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课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亦应成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组织者和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余大品]
为了深入了解美国和日本开放课程和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及共享、运作情况,借鉴其先进经验,做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2012年8月20-29日,教育部开放教育资源考察团一行6人,分别考察了美国和日本的有关高校及若干著名的开放课程资源(以下简称OCW)项目组,访问了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总部、Coursera公司,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资源项目组(MIT OCW)、edX项目组、培生教育集团(Pearson)、日本OCW联盟组织、京都大学等部门。对于美、日开放课程资源项目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多个维度较为深入的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美国、日本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基本情况
自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率先公开课程教学资源以来,在Hewlett 等基金会组织的资助和推动下,开放课程资源运动快速发展,目前全球已有几百所高校推出了自己的OCW网站。同时各国开放资源联盟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形成了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联盟组织。通过10多年的发展,美国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和运行呈现出多种模式和方式,并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开放、社会学习需求的变化,正开始向“开放教育”升级发展。开放资源的建设模式、应用方式和运行等都在发生变化,已由原来的高校展示自身教学资源,向为教学、继续教育及社会学习者提供网络课程发展。相关新的开放教育运行组织和机构也应运而生,如东海岸由MIT和哈佛联合成立的edX、斯坦福大学孕育的Coursera等等。
1.目前美、日高校和相关机构开放资源建设的定位
(1)学校实际教学资源的对外展示平台
当一个学校的OCW项目是作为资源交流的平台建设时,其目标是展示校内真实发生的教学情况。只要是在该校开设的课程,只要教师愿意公开,不论这位老师是否是知名教授,其课程都可以登上此平台。这种定位可以避免OCW项目举步艰难的情况,脱去了审核课程质量的干系。这样定位的OCW网站往往会将学校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公开,展示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MIT OCW项目一开始就是定位于对外的资源交流平台,将全部课程的教学计划公开,包括教学大纲、课时安排、阅读清单、作业题、考试卷,后来才根据用户要求,逐渐增加了教学视频。但在其为了满足自学者要求,替换了有知识产权的阅读材料后,其定位就开始“变质”了,不再是如实反映MIT 教学现状。
日本各大学的OCW项目受MIT OCW影响很大,也多是采取这第二种定位,除了公开一些经过知识产权审核的课程材料之外,也公开了全校所有课程的教学计划。也正是因为定位于资源交流,京都大学OCW网站上便可以放置退休教授的最后一学期课程的录像,而无须对此审核,这些录像已成为其项目网站的一道亮色。
由于现在很多大学的OCW项目网站是单独制作的资源型网站,与学校实际使用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两个软件,所以OCW网站上公布的教学计划往往并不是最新的。而如果要真正做到准确反映学校课程的教学现状,就应该是通过大学校内使用的课程管理系统来公开各课程正在执行的教学计划,京都大学正打算这么做。
(2)学校优秀面授课堂的展示窗口(如美国的视频公开课)
这个定位的典型代表是耶鲁大学的开放课程项目(http://oyc.yale.edu/),挑选的都是在常规教室发生的最优秀的课程,进行精心制作、深度展示。
在国内流行的哈佛大学的两门视频公开课也属于这种类型。与耶鲁大学不同之处在于哈佛大学的视频公开课是由哈佛大学以外的第三方来策划和经营,比如“正义”课就是波士顿地区的教育电视台WGHB策划的类似中国“百家讲坛”的节目,所选取的课程采用的是社会大众听得懂的语言,有广泛的听众。这点与我国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设计异曲同工。
这样的项目定位在执行时很有难度,也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方面什么样的课程能够代表学校的最高水准,挑选标准可能会难以统一,上线的课程也会被人品头论足;另一方面因为这样的定位要求教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有一定的观赏性,很多优秀教授可能不喜欢做这样的“教学表演”,因此会谢绝参与。
(3)推动校内优秀教学资源的免费共享利用
MIT OCW项目组作为独立于MIT的运营机构,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多方“推销”MIT OCW公开的教学资源,或者说是在MIT OCW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方面做工作。这包括:在各国、各地设置尽可能多的镜像站点,让MIT OCW资源随处可见;为一些关键人群设计专门的资源,比如针对高中生按照AP课标定制裁剪出导论性课程;为自学者准备OCW scholar课程(与普通的MIT OCW课程相比,其内容更有组织,所有内容都没有知识产权纠葛,有全套自测和考试题,但不增加内容的交互性,其网上学习小组功能是与第三方合作);还有给中小学科技教师准备的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课程资源,提供取自MIT课程的一些实验录像或迎新活动的一些有趣的比赛展示等。
类似的做法京都大学OCW项目组也采用了。他们与一家杂志社合作,为高中生开辟了专版,提供世界著名教授到京都大学讲座的视频。在OCW网站上放置公开的各类讲座视频是京都大学OCW网站的特色,扩展了OCW网站上资源的种类。类似的开放资源在许多大学都有,只是不像京都大学是由一个组织负责,在同一个网站上展示。 由于对学校公开的优秀资源按照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深度加工或定制导航,工作量比较大,所以更多的大学推动本校优质资源的共享利用是通过增加资源的曝光率。常见的做法包括:OCW网站有多语种版本;在Youtube上建立了大学专区,将视频放到Youtube上;加盟iTunes U项目,用户可以通过苹果公司的iTunes商店免费下载课程录像;新课程上线会通过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软件宣传。
(4)在一个MOOCs(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大规模网上开放课程)平台上提供多所大学的优质课程
成立于2012年3月并得到风险投资的Coursera公司,基于两位创始人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四年MOOCs技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出要让全球热爱学习的人都能够在Coursera平台上学到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
与此对垒的是由MIT和哈佛大学投资、伯克利加盟的edX,也是希望只与各国一流高校联盟,实现上万人同修一门课的学习盛况。edX公司总裁阿南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教授说:edX的使命有3个:免费改进全球教育(希望教育10亿人——MIT OCW项目目标);促进校内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网上教学规律(Improve education on the world for free;improve the on campus learning;research which works, or not works)。
这两家公司都刚刚起步,Coursera公司因为有4年积累,平台已经基本成熟,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密执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在内的33所大学已经加入,网上已有193门课程,150多万人注册,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Coursera的宣传攻势十分了得,在很短的时间有这么多人注册就是很大的成功。大多数人都是注册后进来看看有什么的,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者。数据来自2012年9月23日其网站数据)。而edX的通用平台还在研制中,预计在2012年9月会上线7门课程,其中MIT课程3门,伯克利提供2门,哈佛提供2门。
关于MIT OCW与edX、Coursera的区别, MIT OCW 外联部主任Stephen E.Carson先生如此解释:MIT OCW公开的是MIT校园教学的课程,这些课程不是为网上学习而设计的,项目的目的只是为了展示MIT是怎样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什么,等等;所采用的是web1.0的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效的、多样化的网上教学形式成为可能。edX /coursera要研究和实施的是全新的、纯粹网络化的课程,需要创建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每一门课程都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开发。只有少量MIT课程会加入edX项目。
edX公司总裁阿南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教授也指出:MIT OCW和edX是两个项目,MIT OCW只提供课程资料;edX提供的是一门完整的网上课程,包括资源和网上学习过程,根本区别是互动,不只是PDF文件,有课程论坛,师生、生生互动,而且提供课程证书。至于edX与Coursera的区别主要为:edX为非盈利组织,由大学管理,不似Coursera为风险公司投资,会追求经济回报(二者的盈利模式类似,都说会收一点证书费用,但主要的收入不是直接来自学习者,互联网公司有点击量就会有收入);edX使命之一是为了改进本校的教学,edX放置的是经过学校选择的课程,能够保证质量(Coursera创始人Daphne Koller教授也说:他们是与一流大学谈合作,会注意放在上面的课程质量);edX平台是开源的,其他大学也可以下载使用;会有团队全力支持课程上线(Coursera创始人Daphne Koller教授也说:他们有团队会去学校做在其平台上开发课程的培训,将一个学校课程的好的做法介绍给另一所学校,从而促进“教法互通”);edX会有经费投入课程建设,平均2.5万美金/门,如果以后有盈利,也会在抛去成本后与各大学利润分成,而Coursera只是平台提供商,在其平台运行的课程都由各参与大学自己投资建设。
(5)基于出版社教材的有偿优质资源共享利用
如果说Coursera和edX是在办世界一流大学课程组成的“开放教育超市”,是让学习者自己挑选某门课程来学习,那么美国培生教育集团正在做的就是支持大学教授基于培生集团的优秀教材资源为他们的学生“生产”精品课程。这也是对来自全球各所大学优质教学资源的一种共享利用方式。
为了支持对培生教育集团现有优秀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培生教育集团投资购买和集成了全套技术平台,如LearningStudio、Equella、Mylab/Mastering,并组建了22人的教学支持队伍,支持多种学习类型资源的开发,如电子书、网上课程、混合教学课程,服务核心是教学设计。与学校合作,帮助老师使用培生提供的课程编著工具和实验设计工具开发交互教学课件、模拟实验环境,保证符合州、联邦认证要求。
在谈到培生教育集团怎样看待开放教育资源项目时,Pearson Learning Solutions营销副总裁Annabel Cellini说:①很多开放教育项目说是免费未必真的不收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经费支持的;②有一些教授并不高兴自己的内容被别人修改、扭曲,变成别人的,所以开放教育资源并不是优质资源共享的唯一一条路;③还是有人希望通过网上学习获得被认可的学分的,因此网上课程需要注重质量,培生教育解决方案能够有效保证产生高质量的课件;④对高质量的网上教学的需求有上升趋势,即使是校园混合学习也需要优质的网上数字化教学资源。
(6)研究代替传统课堂的网络课程,提供学分教育
加州大学在线教育项目属于这类定位。其目标是研发能够完全代替面授课程、教学质量不输于面授课程的网络课程,以便让学习这种课程的人能够获得大学认可的学分。这样的项目类似于中国网络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 2.美、日高校和相关机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和运行模式
目前国际上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基本可概括为4类建设和共享模式:课程资料(资源)的公开模式、单个网上课程的研发模式、集成多种学习工具的通用智能教学平台和集成多种资源的商用课件制作平台;4类运行模式:学校部门运作模式、非盈利组织模式(MIT OCW/edX)、风投商业公司模式(Coursera)和纯商业公司模式(Pearson);4类合作方式:基于经验交流的松散联盟式(日本OCW)、统一平台授课(Coursera/edX)、学分互认(加州大学在线教育项目)、商业公司为媒介的资源互通(Pearson)。
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真正以学校层面整体规划设计开放资源建设的高校不多,尤其像MIT那样,统一地、全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的更少;多数高校(如日本的高校)只是学校中某个业务部门的一项工作,主要是为自愿公开课程资源的老师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学校对于OCW项目建设,没有统一组织,一些高校的OCW项目也只是部分认同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教师的自发行为,处于自愿建设状态。究其原因,正如京都大学的老师们谈到的:之所以不愿意参加OCW项目,主要是整理课程资源的著作权繁琐耗时;而且,完全免费开放的公开课程会伤害本校交学费学生的利益;同时有些过于专业以及与生活结合紧密的课程的简单公开,如医学或药学课程,可能会误导没有专业知识的听众。也正是因为老师之间观点不一,校方不便强力推行,但迫于社会舆论和同行竞争压力,就以“自愿参与”的项目形式启动,只追求“有”,而不追求“高、全、新”(追求“有”:是指不少大学有专门的OCW网站,几个人组成的OCW项目组归靠某个部门;不追求“高”:如京都大学表示OCW网站只是一个交流平台;不追求“全”:很多大学的OCW网站上只有几十门课程;不追求“新”:如MIT OCW网站上的课程资源的更新频度是5年,除非有重大内容变化的课程会更新快一些,而且由于版权处理等问题,MIT OCW的课程资源与MIT 校园学生正在使用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这也是保护本校学生利益的一个策略),造成了温而不火的局面。
3.美、日大学OCW项目建设经费来源
MIT以及美国有关高校的开放课程建设经费开始多为有关基金会投入支持,希望以纯公益的形式建设和运行,而且为了达到每年有固定经费投入,学校除了自己投入少量经费外,多通过社会多方筹措资金维持正常运营。另外,不少大学更是将此业务纳入其内部相关业务部门(如教育技术中心和网络教育学院等),使用该部门的常规经费运行,而不做额外经费投入。但随着基金会资金支持的减少,高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即便是学校在其经费中予以支持,也只是年度性的经费,难以成为一种长期有效的支持方式,这样就影响了开放课程的持续建设。
4.美、日开放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本次考察的高校和相关机构的建设情况、需求分析以及发展计划看,今后“开放教育”将是开放课程资源的升级发展,即基于对网上教学成功规律的认识和相关教学方法研究的成果,研发支持大量学生网上互动学习、实现创新教学设计的平台,在平台上汇聚多所顶尖高校的优质资源,为全球更广泛的人群完成使用优质资源有效学习的过程提供支持服务。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支持了开放课程资源向开放课程学习的转化,同时也支持了教学资源的内容提供者和平台提供者角色的分裂,这预示着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已经从项目制趋向产业化运作,开放教育产业初见端倪。
MIT OCW的负责人认为,发生在学校的教育有4个成分,即:教学内容、师生交流、考试和文凭,目前的开放教育运动的发展正逐渐将这4个成分依次开放。比如,MIT OCW采用Web 1.0技术将教学内容开放了,近几年与第三方(Open Study)合作,为17门课程建立了网上学习小组,开放了“交流”,走到了网上开放教育的第二步。与此类似的加拿大“P2P U”不仅开放了课程内容,开放了“生生交互”,更进一步开放了“师生交互”。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开放资源项目(open learning initiative,参见http://oli.cmu.edu/)是率先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自适应学习技术的开放教育项目,提供了网上学习的平台,开放了网上考试;诸如像Codecademy这样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在线网络编程教学网站,可以自动诊断编程错误,这样的软件功能也已经出现在斯坦福、伯克利和哈佛大学公开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即使是开放教育与学校教育最难跨越的文凭认证开放这一关,也已经有了技术解决方案。2011年9月26日Mozilla宣布了Open Badges项目,“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基础设施,它提供了开放和规范的API,为任何组织提供一个具有互操作性的徽章认证平台。这种徽章可以被教育机构制作和评定,当成员修完指定科目后可以永久显示徽章,以显示技能和成就,这对于找工作、建立合作和建立专业资质颇具好处。”(http://www.oschina.net/news/ 21445/mozilla-open-badges)
就像日本高校OCW联盟前任主席、明治大学福原美三教授在向我们介绍日本OCW情况时最后所指出的那样,UNESCO决定用“开放教育”这个词代替“开放课程资源”,希望这个内涵更为深厚的术语能让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利用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考察体会
1.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同样可以促进校内课程教学改革
当MIT率先宣布将在网上公开所有课程的教学资源的时候,不少人在感叹MIT慷慨的同时,更钦佩其勇气和自信。不仅是MIT,那些在OCW网站上公开所有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学校,都在以这种最简单却行之有效的公开方式督促和加强校内课程质量的自律。
在这次考察过程中,无论是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总部,还是在斯坦福、MIT,我们听到和看到了开放教育运动对校内教学改革的另一种促进形式,就是教师在研究和思考如何让网上课程不输于面授教学时所做出的努力,同样适用于面授课堂,会促进他们对面授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反思。 比如,伯克利的Fox教授发现网上讲授视频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讲完之后,就需要提1~2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在面授教学中他也采用这种方式,明显感到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他还将面授学生回答问题以及他的点评录制下来,放到网上供网络学习的学生在自测回答之后,能够看到他的评论。这种来源于真实课堂真实学生问题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可以提高网上课程的亲和力,而日积月累的这种教学小片段,也同样可以让在校的学生获益。
无论是Coursera、edX、伯克利在线教育项目,还是培生数字化学习解决方案,都强调要运用业已证明的学习科学的理论,仔细认真地研究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行为。阿南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教授为此还获得了盖茨基金会提供的100万美金资助,用于研究他所主持的MITx(edX的前身)第一门课程的网上学习数据。这样的研究会有助于edX开发出更有效支持网上学习的技术平台,因为这个平台是开源的,也会让全球更多的大学或学习机构受益。
2.开放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利用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平台支持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听到了几个项目组对所开发的教学平台的功能介绍,这些系统大多是伯克利、斯坦福、MIT计算机系的教授领导团队开发,在传统的e-learning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系统成分。听着他们的介绍恍如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智能教学系统鼎盛时期,不同的是:(1)20世纪80年代的智能教学系统是单机版,现在是网络版,在亚马逊公司云技术的支持下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大批量学生提供学习过程支持;(2)当时使用智能教学系统是学生向机器老师(tutor)学,主要是文字阅读或多媒体课件,现在则增加了视频教程,除了可以继续向机器学习之外,还在社会建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增加了社交软件成分,打破了课件学习的封闭,支持与同学之间甚至课程以外人士的互动;(3)此外,各种支持大量学生学习的工具软件,如同伴互学(问答系统)、同伴互评(peer grading)的功能,让人相信在这样的网上教学平台上学习真的有“浸入”的感觉。
除了见识MOOCs课程平台之外,我们还对培生公司的EQUELLA系统印象深刻。EQUELLA系统是一个数字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对机构所拥有的分布在各处的资源(如图书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研究文献、YouTube、iTunes U)进行检索、搬迁和管理,帮助快速定位所需要的资源,所找到的资源可以被各种终端设备使用。软件提供API开发工具包,可以与多个LMS(学习管理系统)集成。
培生公司的Course Connect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产品。它是一个定制网上课程的工具包,提供了已带有一定学科内容的课程开发模板(如商科、法律、卫生、通识教育)。这些内容是由学科专家和教学设计师联合开发的,取自Pearson教材,包括模块学习产出(教学目标)说明、交互式教学课件、多媒体资源、阅读资料和作业、模块测试卷等,其设计体现了对有效教学规律的研究成果。允许教师改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增删教学模块,添加自己的内容。
正如培生公司总结的那样,优秀教学资源如果要能够被真正利用起来,就需要先进技术工具的支持。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已经建设了不少优质的高校教学资源,如果要让这些资源真正地被使用,还需要建设强有力的技术平台。
3.优秀的开放课程建设需要专业化的队伍支持
这次在美国访问了6个机构,几乎每个机构在谈到优秀教学资源建设的时候都会提到:“教师需要得到专业化的教学设计师的帮助,得到专业技术团队的支持”,并强调这点很重要。如,培生公司在谈到这些年开发网上资源的经验时,就明确指出:成功的网上课程开发最重要的不是经费,而是高水平的内容+教学设计+技术。他们还特别组织了一个由22人组成的定制服务团队,包括课程项目管理人员、课程咨询师、教学设计师,帮助大学教师善用数字资源、有效组织教学活动。Coursera总裁Daphne Koller和加州大学在线教育项目负责人Keith Williams教授都谈到这样的团队可以起到传播创新教法的作用,用一门课程好的做法去启发另一门课程的教师。
“教学设计师”这个职业名词对于中国高校教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对其工作性质了解不多。教学设计师不能狭义地被理解为就是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制作人员,虽然国内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国外“教学设计师”培养方案最为接近。国内有些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如北大教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也在有意识地培养“教学设计师”。
教学设计师通常需要精通教育心理学理论,受过系统化教学设计训练,熟谙各类教学活动,了解各种技术工具的长短,是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其教学目标和教学设想的人。国外大学的教学设计师一般有两个来源,或者是教学技术专业(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或者是对研究有效教学感兴趣、有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师。
目前国内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具备教学设计能力的专职人员非常稀少,能够在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上发挥作用的就更少了。所以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往往只是讲授教学法的精品,缺乏对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尝试。
4.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需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美、日开放资源共享,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谨慎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美、日大学的OCW项目网站对于其网上课程资源多采用共享知识协议(简称CC协议)的“署名-非商业使用-同等使用”协议来限定对这些资源的使用。为了防止所公开的内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都会安排专人逐页审查可能出现版权问题的地方,或者重新制作,或者找版权人协商购买版权。
5.注重国际化传播与合作
美国和日本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伊始就注重国际化问题。MIT的开放课程上网后即向全世界开放,并与其他国家有关高校和组织进行了合作,哈佛、耶鲁大学的视频公开课在很多国家开放;目前的edX和Coursera在面向全球开放使用的同时,也邀请其他国家高水平大学参与,如Coursera已向我国北大、清华等高校发出邀请。也有部分课程进行了多语言版本加工,如京都大学OCW项目,其网站有日文、英文两个版本;在Youtube上建立了“京都大学”栏目,将视频放到了Youtube上;同时加盟iTunes U项目,在iTunes U上有80多门课程。京都大学还建设了一门中文开放课程“欧美经济学史”,他们认为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中对此课程会有需求,认为OCW只有日语和英文是不够的,应该有多语种。 与国外建设、共享、应用等方面相比,我国自2003年开始建设的精品课程和2011年启动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计划,在建设目标、定位和相关政策支持等方面,客观地说不亚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尤其是我们以政府立项支持建设、高校广泛参与、教师积极投入等方面。同时我们看到,虽然多年来在项目支持带动下,建设了大批基于网络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但在资源建设、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建设,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平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
目前全球开放教育运动刚刚开始,世界各国将在新的阶段谋求发展。我们更是要牢牢把握机会,进一步发挥国家统筹和重点攻关的优势,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三、对我国开放课程建设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明确我国开放课程建设的定位
在以上考察成果基础上,结合我们确定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建议进一步明确开放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为宗旨,以提高资源建设质量为核心,以共享学习环境和技术平台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为突破,以高水平教师、专业化教学设计制作队伍为保障,全面促进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创新,实现优质课程及其共享的精品资源规模的进一步拓展、类型的进一步丰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师生运用和国内外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开放共享达到新的境界,为促进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建构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要求,需进一步明确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标定位。一是鼓励学校自行展示教学计划和课程资源;二是精品视频公开课应充分挖掘能代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校风貌和文化内涵的课程,打造我国高等教育开放资源的国际品牌;三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应凝练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成果,突出共建共享,强调根据不同层次、类型、学校、教师、学科、学生等不同要求建设开放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包容多样性,即顾及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顾及教学改革和网络学习需求。
2.继续坚持以课程资源质量为核心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课程质量为核心,要从课程的规划、建设、发布、共享、应用、评价等环节,以系统意识、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过程意识、发展意识把质量贯穿在整个课程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须进一步明确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在课程建设质量上的责任,严把质量关,对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提出严格的质量要求,在建设过程中严格审查和把关课程建设各环节,强化对课程建设计划、实施以及资源建设的审查;开发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建立快速便捷的学习环境与技术平台;培训引进和联合合作相结合,建立专业学科教师、教学设计制作者一体的建设团队,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有趣、学习方式的交流互动和学习成效的测试反馈。保证课程资源的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和成果呈现的高质量,努力打造全人类共享的公共优质资源。
3.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
知识产权协议对于开放课程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美、日大学的OCW项目均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而且善意提醒我们关注这一问题。我国到目前为止鲜有学校能够做到严格的版权处理支持,偏重关注国家精品课程的数量,学校、教师以及网民均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存在一定的隐患。为此,建议组织相关专家,在研究分析国际上开放资源知识产权保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定,结合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目标和使用方式,建立我国开放课程资源知识产权保障体系,有效保障开放课程建设者及相关方的权益,保证开放课程建设、共享和运行的可持续性。
4.构建基于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共建共享体系
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开放资源建设方面,国外已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共建共享体系,即在知识产权协议框架下,通过市场化来实现其可持续建设。为了更好地发挥精品开放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中的作用,增强开放课程的使用效应,更好地激发高校和教师建设的积极性,建议加强精品开放课程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支持、学校主体建设、社会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探索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加快建设优质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使精品资源发挥最大的应用效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5.加强国际交流
这次访问日本OCW有关组织,对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国际化意识。日本OCW联盟从2005年成立伊始,就强调所有课程必须有英文字幕,各校的OCW网站都有英文版,且都做英文授课的开放课程,向全球展示学校实力。日本OCW协会有几个活跃分子,经常参加国际OCW相关活动,如MIT OCW联盟活动、UNESCO OER项目活动等,并具有在亚洲地区发挥领先作用的意识,如牵头召开国际会议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利用多种国际化手段,运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平台,努力传播中国特色的公开课程,展示体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课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亦应成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组织者和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余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