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提高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是各校EMBA教学中普遍面对的一个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大学教学研究对此尚缺乏专门探讨。本文基于校企知识转移这一新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和分析了EMBA“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指出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的知识转移,并构建概念框架,据此提出了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四种基本策略及其具体措施。
关键词:EMBA教育;管理经济学;教学;效率
EMBA是英文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特指针对企业中高层高级经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1],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EMBA项目均十分重视“管理经济学”教学,普遍将“管理经济学”设置为一门不可或缺的核心必修课程。新近,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对EMBA毕业学员的调查显示:“管理经济学”是EMBA毕业生认为最有帮助和最应该开设的课程之一,排名第五[2]。然而,多年来“管理经济学”实际教学中,EMBA学员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是最难学的,同时任课教师们也普遍感觉教学难度较大。事实上,“管理经济学”是以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决策科学中的某些工具和方法,指导企业经理人员进行决策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它涵盖和整合了经济理论、优化方法和管理决策三大部分内容[3]。而如此广泛、艰深的内容目前却限定在4天EMBA教学活动中加以展开,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时常并不理想。那么,在4天教授一门课程的现有教学体制下,如何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呢?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大学教学研究中探讨EMBA教学的文献尚十分稀少,即使是相关文献也完全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例如,学者王英虽然专门探讨了怎样提高MBA“管理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4],但并没有触及EMBA教学;又如,刘延平、郭雪萌和郭婧娟等三位学者虽然提出并系统论述了EMBA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5],但这一模式并非针对“管理经济学”教学;再如,李国津教授虽然较早就系统地论述了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明确提出要正确定位、合理选择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等等[3],但尚未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更深入地剖析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实质;谭宏和唐朝莉等学者虽然正确指出知识转移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核心,提出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框架[6],但是这一框架也未触及EMBA教学。
本文试图以EMBA的管理经济学为例,专门探讨EMBA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问题,从而为现有大学教学研究中尚显薄弱的EMBA教学文献做出一些补充和拓展:第一,利用校企知识转移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剖析EMBA 管理经济学教学实质,构建一个提高EMBA的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的概念框架;第二,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EMBA的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四种基本策略及具体措施。
一、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
什么是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现有的研究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相关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讨论。宏观层面主要是探讨EMBA教育的实质,有代表性的观点有:EMBA是针对已经担任中层以上管理工作、具备承担更多管理责任的企业中高层经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教育[1];EMBA教育是商学院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优秀企业家[7];EMBA教育在于向企业高级行政人员提供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巧,以增进学员的分析力与判断力来适应全球竞争时代的要求[8]。微观层面主要是从EMBA课程教学的不同侧面透析教学的实质,有代表性的观点有:EMBA课程教学是一个由模块化知识体系、递进式案例分析、对立式情境模拟、独立式专题讲座和组团式师资队伍等多种教学元素系统集成的整合式教学模式[5];EMBA课程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所构成的“师生契合”教学模式,具体视不同教学情境可采用灌输式、咨询式、启发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方式[9]。
仔细阅读以上文献,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对EMBA教育教学探讨主要是基于高等教育学的分析。不同于这些传统分析,本文采用知识管理学中校企知识转移理论这一新的理论透镜,以“管理经济学”为例,重新审视和探讨了EMBA课程教学的本质属性和具体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知识发送者通过各种知识转移渠道、在一定的情境下向以企业高管人员为代表的知识接受者转移管理经济学科学知识体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高管人员的个人竞争力和企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提出以上论点的论据是:首先,现有EMBA教育教学文献已经提出了诸如“向企业高级行政人员提供管理的基本知识”、“模块化知识体系”、“由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所构成”、“视不同教学情境”、“培养出创新型优秀企业家”等EMBA关键教学要素,我们的论点继承、发展和整合了这些关键要素;其次,按照校企知识转移理论,校企知识转移是一个由知识发送方高校、知识接受方企业、知识转移渠道、知识转移情境和要转移的知识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是企业通过与大学的互动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并加以判断、吸收、应用与创新的过程,是高校所创造的知识、技术、成果转移到社会与商业上,完成高校知识的流动与应用并实现其市场价值[10][11]。我们的论点正是建立在这些科学的理论之上;再次,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集中研讨校企间技术转移及其效率提升问题 [12],认为高校通过技术许可、合作研究、人员交换、技术咨询关系、技术创业等校企合作形式和渠道向企业转移技术知识[11]。显然,校企合作除了技术创新以外更常见的是合作教育,而合作教育中的知识转移已开始被我国学者探析[6]。我们认为,EMBA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合作,“管理经济学”教学实际上不是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而是经济学科学知识及其分析思维方法的转移。正如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所言:“在我的(EMBA)课程中……你们将学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获取对中国当前问题及未来挑战的认识,运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思考中国!” [13]。最后,校企知识转移的关键与核心是知识转移效果与效率提升[10][11][14][15],我国现有EMBA的4天一门课程教学体制是比MBA教学更短的研究生学位教育,而MBA“管理经济学”特别要求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3],由此EMBA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必须是更加有效的和高效率的;另外,我国EMBA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现有企业家的素质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企业家[7],EMBA学员作为我国新一代企业家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我们的观点涵盖了这两个反映我国EMBA教育现实国情特点。 如果说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那么,提高其效果与效率的概念框架应该是怎样的呢?按照组织间知识转移效果和效率理论框架[16]:(1)高效知识转移包括四个维度:理解程度、有用性、速度和经济性,其中,理解程度指知识接受方理解被转移的知识的程度;有用性是指转移的知识对知识接收方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速度是指转移知识的快慢程度;经济性是指因转移知识所耗费的资源较少、成本较低。(2)知识转移效果和知识转移效率是两个不同的专业术语,知识转移效果(Knowledge Transfer Effectiveness )是指知识转移实现转移目的的程度,包括两个维度:理解程度和有用性;知识转移效率(Knowledge Transfer Efficiency)是指知识转移过程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也包括两个维度:速度和经济性。我们认为,既然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属于组织间知识转移,理应满足以上知识转移效果和效率的理论框架。结合本文前面提到的“校企知识转移是一个由知识发送方高校、知识接受方企业、知识转移渠道、知识转移情境和要转移的知识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的构架,我们提出了一个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概念框架,见图1。
图1 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概念框架
图1的概念框架突破了传统大学教学的传统框架,抓住了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活动限定在4天完成这个根本特点,凸现了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转移“管理经济学”系统知识的客观要求。图1深化了以往EMBA教学对教师、学生、师生教学关系的研讨[9],集中并明确地反映了本文的新观点: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高效转移经济科学知识体系,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就是高效转移知识,高效与否是通过转移知识的被理解程度、转移知识的有用性、知识转移的速度、知识转移的经济性等四个维度加以衡量,这四个方面同时也构成了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和教学效果的四种基本策略,而实现每一种基本策略的着力点应该是组成知识转移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教师(知识发送者)、学员(知识接受者)、要转移的知识、知识转移渠道和知识转移的具体情境。我们提出的这一框架,不仅为解决现实中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时常并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而且也能从更一般的视角和层面提炼出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基本策略及其具体措施。
二、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四种基本策略及其具体措施
依据图1的概念框架,借鉴和继承学者们的相关学术观点,以及结合我们多年EMBA“管理经济学”的实际教学成功经验,我们在此提出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四种基本策略及其具体措施,具体如下:
1.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被理解程度的策略
按照图1,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就是努力提高知识转移效果,其中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被EMBA学员理解的程度是一种基本策略。针对目前EMBA教学时数太少、教学内容太多、学员背景差异较大的现状下学员普遍对管理经济学知识理解不全、不深和不透等突出问题,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任课教师首先应受过严格的经济学专业训练并具有优秀的教学素质,熟悉管理学院(商学院)教学体系、教学风格和教学要求,在管理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讲授中能够做到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2)要正确定位管理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课程第1讲中就应明确提出“管理经济学”是专门针对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应用微观经济学[3],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员们系统学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去辅助分析求解企业面临的各种管理问题,并按企业运行过程将管理经济学知识体系明确划分为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结构、政府管制(含政府与企业关系)等基本理论,使得EMBA学员在课程一开始就对管理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很好地整体理解与把握。(3)要给每位EMBA学员配备世界上著名的管理经济学教材(国内市场上已有很多流行版本),以及其他等文字、影像等的配套教参材料,便于EMBA学员能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反复学习和正确理解这些显性知识(也称编码知识,是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并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至于管理经济学隐性知识(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学员可以通过问题求解、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干中学”的方式获得认知、理解和掌握(如经济分析工具在管理决策问题上的运用技巧)。(4)在教学组织上要指定课程组长、构建教师教学团队,同时在课堂中组建学员讨论小组。教师教学团队可以按同校、跨校两种方式组建,如组建由理论主讲教师、案例引导教师、专题讲座教师构成的师资团队[5],实现讲授知识体系的互补、深化与扩展。学员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可以加深知识理解。(5)在EMBA学员较为繁忙的现实情况下,应严格学员课堂考勤,不断增强学员的知识学习意愿和知识吸收能力,可将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点融入课程考试题,可以将最后一天的课程考试改为课后大作业,让学员课后通过通读教材、阅览报刊、查阅资料和小组研讨来完成这份大作业,不但能节约出最后一个下午的时间,而且能帮助学员更加深入地理解、更加全面地掌握管理经济学知识。(6)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知识体系设计[5],将管理经济学知识体系分成需求理论及其应用、生产与成本理论及其应用、市场结构理论及其应用、政府管制理论及其应用等四大知识模块分别布置在四天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每一天的完成一个知识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教学单元。(7)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分别选用最适用的知识转移渠道。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每天上午师生精神饱满,宜采用灌输教学方式着力教授各模块的基本理论与分析工具;而当天下午师生较为困乏,宜安排案例讨论、情境模拟、教师点评来复习、加深上午所学的理论,提高学员运用经济分析工具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教师理论讲授应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和理论联系实际。反之,教师全天“唱独角戏”、满足于灌输教育,学员过度疲乏和困惑,都会严重影响知识理解和教学效果。(8)鉴于目前EMBA教学普遍使用学校、宾馆的多媒体教室或会议室,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知识学习与理解的氛围,应避免发生幻灯片模糊、白板上字迹太小看不清楚、音响时断时续、教室灯光昏暗等问题。鉴于近年EMBA“全英文教学”中学员普遍存在理解障碍、教学效果差,今后应慎用“全英文教学”。 2.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有用性的策略
按照图1,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另一种基本策略就是提高转移知识的有用性。针对目前EMBA学员往往感觉管理经济学理论高深、难学、缺乏实用性等常见问题,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对于教师,应该将管理经济学教学与微观经济学教学加以区别对待,时刻牢记EMBA学员学习管理经济学是为了运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思考中国现实、能够利用经济学理论及其分析工具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教师应该注重所教授的知识对学员现实需求的满足,一方面,课堂讲授应集中在管理经济学的核心知识上,不应将有限的时间耗费在与课程无关无用的知识上,诸如名人趣事、社会杂谈等;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于理论化的讲授而导致曲高和寡。每次教学,应该给学员提供经济学原理对应的最新经济管理新闻报道材料,使学员理解经济学原理与现实之间的紧密关联。(2)对于学员,应该带着管理问题上课,在学习各种管理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分析工具的同时不断寻求和尝试求解手头上困扰自己的实际管理难题,并且在求解中亲身体验经济分析的有用性,明白其局限性。(3)要对管理经济学知识进行合理筛选,突出那些对EMBA学员最有用的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例如,课堂上集中教授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结构、产品定价、政府管制等主要理论要点,对于需求函数估计、生产函数估计、成本函数分析、线性规划等统计和最优化定量分析技术仅用Excel加以演示、点到为止即可,不必花时间阐述需求法则背后的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又如,更多引入一些当前中国转轨经济条件下的热点问题及其经济分析,诸如公司治理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房地产价格走势问题、人民币升值与企业进出口销售问题、欧美经济衰退对中国企业影响问题、中国通胀下企业管理问题等等;再如,应不断拓展传统管理经济学理论知识边界,可以穿插介绍时下新兴的“新管理经济学”中一些前沿理论成果,诸如组织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人事经济学、企业伦理、公司社会绩效、制度经济学等方面的有用知识[17]。(4)要善于组合各种知识转移渠道与方式更有成效地转移管理经济学有用知识,实实在在展示经济理论有用性,提高学员满意度。例如,在教授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时,可以首先放映中国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新闻报道材料、引发学员的思考,接着采用灌输方式讲解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然后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员分组对中国房地产价格调控案例(文字资料)展开讨论、从供求两个方面找出影响房地产价格水平的各种因素、预测未来几个月房地产价格走势,利用咨询式教学引导学员给出房地产价格调控难题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央政府历次出台的房地产调控“国十一条”、“新国十条”、“新国八条”背后存在一个共同的框架——供求决定价格理论,解开中国房地产价格之“谜”。(5)教师可以有意营造一种增强管理经济学知识有用性的教学情境。例如,首先选取新近发生的双汇集团“瘦肉精”危机作为分析案例,然后让学员分组分别扮演双汇“瘦肉精”危机中各个利益相关组织对案例文字资料展开情境模拟讨论,引导学员对中国转型时期企业目标的探究,最后通过学员分组汇报、教师介绍厂商目标理论、总结等教学过程,促使学员眼见为实地了解到转型经济下猪肉产业链上养殖户、猪贩子、屠宰企业、大型肉制品企业、商场、检疫部门、地方政府等组织的现实目标,帮助学员切身体会到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理论在分析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理论作用和实用价值。
3.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转移速度的策略
按照图1,高效知识转移是知识转移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体,在不断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要持续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率。按我们的观点就是首先要努力实现单位时间最大数量地转移管理经济学有用的科学知识,由此一种基本策略就是提高知识转移速度。针对目前EMBA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拖堂、教师言它而偏离了管理经济学知识传授、教学时间利用效率不够高等问题,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教师应精心而周详地安排讲课进度、讲课内容和其他教学活动,设计详细的教学活动时间表,在课前详细编写并打印出课程教学讲义、对应的幻灯片、案例及其讨论方案、影视文字材料、课外读物、考试试题及其参考答案等,在课前就应该把学员分组并组织起来,将全部相关教学材料提前分发给每一位学员,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教学计划,控制各项教学活动的进度、节奏与时间(特别是讨论及其发言时间),避免“跑题”与“脱轨”。(2)EMBA学员应该提前预习上课的教学材料,按时到课并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教学活动,认真进行小组讨论,撰写言简意赅的发言稿,控制发言时间。(3)尽量将管理经济学分析方面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知识的可传播性。因为,显性知识便于师生相互交流,可以缩短知识转移时间。例如,聘请领域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来课堂上开展专题讲座,请他们对中国当代热点管理经济问题进行专业剖析与独特解读,促使他们原本高度个人化的经济分析隐性知识,诸如分析问题的经验、视角与观念、洞察力、分析等,通过学术交流而最大限度地转化成显性知识而被EMBA学员学习吸收。(4)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节省教学时间,加速知识转移。例如,把管理经济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特别是各种图形、表格和公式,做成PowerPoint幻灯片,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大量节约在板书、画图和说明上花费的时间[3];又如,运用Excel软件编写管理经济学模型,展示与说明决策问题求解过程与动态模拟结果[3];再如,通过剪辑电视新闻、专题经济报道、著名经济报刊网站上文章,制作文字和视频教学材料,让学员能够迅速了解中国新近经济热点问题分析、把握经济大势。(5)讲究管理经济学知识交流的时效性,避免因高校与企业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建立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真诚互动的伙伴关系,创造知识共享、加速知识相互交流的文化氛围。
4. 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转移经济性的策略
按照图1,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率另一种基本策略就是提高知识转移经济性,即在保证转移知识容易吸收理解、有用性高和转移速度高的前提下,要适当减低知识转移所耗费的各种相关资源的耗费。鉴于此方面目前尚缺乏学术探讨而教学实践上又很重要,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根据学校EMBA学费收费的水平及其增长状况,不断优化教师教学团队。在选择国内外、校内外专家学者授课时,在同等教学水平和质量下,可以少聘请国外学者和校外专家,搭建以国内教师为主、本校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当然,如果本校教师教学阵容超强,也可以完全由本校教师构成教学团队。(2)对于学员学习,在众多国内外著名的管理经济学主流教材中,应该选择那些质量上乘而又价格不贵的教材[18] [19] [20]。(3)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基础设施与资源。在同等条件下,尽量利用本校教室、会议厅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聘请恰好正在本校访问交流的经济学者为学员专题讲座,也可以聘请那些为本校博士生授课的海内外校外著名经济学学者在教学规定课时之外为EMBA“管理经济学”授课。(4)在一些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下(比如开展班级间集体交流活动),可以考虑并班上课。但一定要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服务满意度。(5)要树立高效转移管理经济学科学知识、分析思维方法的理念,处处讲究费用节约,并将节约的费用全部用于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上,持续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教学资源最佳配置。 参考文献:
[1]钱小军, 赵纯均. 美国EMBA教育概况及其借鉴意义[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0) :7-10.
[2]李国津.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R].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2011.
[3]李国津. MBA核心课程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2-3) :50-53.
[4]王英. 提高MBA案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以管理经济学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1(1):56-57.
[5]刘延平,郭雪萌,郭婧娟. EMBA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 :25-29.
[6]谭宏,唐朝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22): 196-199.
[7]李燕萍,吴绍棠. MBA/EMBA教育与我国企业家的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 :22-27.
[8]杨金丽. 香港中文大学的EMBA教育[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4) :67-69.
[9]张建卫. “师—生契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与应用艺术: 基于EMBA教学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 :56-60.
[10]邹波. 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11]吴洁. 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12]廖述梅,徐升华. 我国校企技术转移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1): 52-56
[13]清华EMBA教你如何思考中国:钱颖一、李稻葵两大经济学家开讲清华EMBA2010春季课程[J]. 经理人,2010(6): 67
[14]徐升华, 廖述梅. 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3):143-145
[15]吴洁, 施琴芬, 张运华, 姜苗. 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知识转移效率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3(2): 163-167.
[16]Liliana Pérez-Nordtvedt, Ben L. Kedia, Deepak K. Datta and Abdul A. Rasheed.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cross-border knowledge transfer: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8, 45(4): 714-744
[17]Paul H. Rubina, Antony W. Dnes. Managerial economics: A forward looking assessment[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2010, 31(2): 497-501
[18]迈克尔·R. 贝叶. 管理经济学(第6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9]詹姆斯·麦圭根等. 管理经济学(第11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0]H. 克雷格·彼德森等. 管理经济学(第4版修订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时期产学研合作的知识转移效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研究”(项目编号:70972103)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周 杨]
关键词:EMBA教育;管理经济学;教学;效率
EMBA是英文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特指针对企业中高层高级经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1],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EMBA项目均十分重视“管理经济学”教学,普遍将“管理经济学”设置为一门不可或缺的核心必修课程。新近,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对EMBA毕业学员的调查显示:“管理经济学”是EMBA毕业生认为最有帮助和最应该开设的课程之一,排名第五[2]。然而,多年来“管理经济学”实际教学中,EMBA学员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是最难学的,同时任课教师们也普遍感觉教学难度较大。事实上,“管理经济学”是以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决策科学中的某些工具和方法,指导企业经理人员进行决策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它涵盖和整合了经济理论、优化方法和管理决策三大部分内容[3]。而如此广泛、艰深的内容目前却限定在4天EMBA教学活动中加以展开,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时常并不理想。那么,在4天教授一门课程的现有教学体制下,如何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呢?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大学教学研究中探讨EMBA教学的文献尚十分稀少,即使是相关文献也完全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例如,学者王英虽然专门探讨了怎样提高MBA“管理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4],但并没有触及EMBA教学;又如,刘延平、郭雪萌和郭婧娟等三位学者虽然提出并系统论述了EMBA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5],但这一模式并非针对“管理经济学”教学;再如,李国津教授虽然较早就系统地论述了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明确提出要正确定位、合理选择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等等[3],但尚未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更深入地剖析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实质;谭宏和唐朝莉等学者虽然正确指出知识转移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核心,提出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框架[6],但是这一框架也未触及EMBA教学。
本文试图以EMBA的管理经济学为例,专门探讨EMBA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问题,从而为现有大学教学研究中尚显薄弱的EMBA教学文献做出一些补充和拓展:第一,利用校企知识转移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剖析EMBA 管理经济学教学实质,构建一个提高EMBA的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的概念框架;第二,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EMBA的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四种基本策略及具体措施。
一、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
什么是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现有的研究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相关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讨论。宏观层面主要是探讨EMBA教育的实质,有代表性的观点有:EMBA是针对已经担任中层以上管理工作、具备承担更多管理责任的企业中高层经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教育[1];EMBA教育是商学院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优秀企业家[7];EMBA教育在于向企业高级行政人员提供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巧,以增进学员的分析力与判断力来适应全球竞争时代的要求[8]。微观层面主要是从EMBA课程教学的不同侧面透析教学的实质,有代表性的观点有:EMBA课程教学是一个由模块化知识体系、递进式案例分析、对立式情境模拟、独立式专题讲座和组团式师资队伍等多种教学元素系统集成的整合式教学模式[5];EMBA课程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所构成的“师生契合”教学模式,具体视不同教学情境可采用灌输式、咨询式、启发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方式[9]。
仔细阅读以上文献,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对EMBA教育教学探讨主要是基于高等教育学的分析。不同于这些传统分析,本文采用知识管理学中校企知识转移理论这一新的理论透镜,以“管理经济学”为例,重新审视和探讨了EMBA课程教学的本质属性和具体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知识发送者通过各种知识转移渠道、在一定的情境下向以企业高管人员为代表的知识接受者转移管理经济学科学知识体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高管人员的个人竞争力和企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提出以上论点的论据是:首先,现有EMBA教育教学文献已经提出了诸如“向企业高级行政人员提供管理的基本知识”、“模块化知识体系”、“由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所构成”、“视不同教学情境”、“培养出创新型优秀企业家”等EMBA关键教学要素,我们的论点继承、发展和整合了这些关键要素;其次,按照校企知识转移理论,校企知识转移是一个由知识发送方高校、知识接受方企业、知识转移渠道、知识转移情境和要转移的知识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是企业通过与大学的互动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并加以判断、吸收、应用与创新的过程,是高校所创造的知识、技术、成果转移到社会与商业上,完成高校知识的流动与应用并实现其市场价值[10][11]。我们的论点正是建立在这些科学的理论之上;再次,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集中研讨校企间技术转移及其效率提升问题 [12],认为高校通过技术许可、合作研究、人员交换、技术咨询关系、技术创业等校企合作形式和渠道向企业转移技术知识[11]。显然,校企合作除了技术创新以外更常见的是合作教育,而合作教育中的知识转移已开始被我国学者探析[6]。我们认为,EMBA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合作,“管理经济学”教学实际上不是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而是经济学科学知识及其分析思维方法的转移。正如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所言:“在我的(EMBA)课程中……你们将学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获取对中国当前问题及未来挑战的认识,运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思考中国!” [13]。最后,校企知识转移的关键与核心是知识转移效果与效率提升[10][11][14][15],我国现有EMBA的4天一门课程教学体制是比MBA教学更短的研究生学位教育,而MBA“管理经济学”特别要求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3],由此EMBA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必须是更加有效的和高效率的;另外,我国EMBA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现有企业家的素质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企业家[7],EMBA学员作为我国新一代企业家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我们的观点涵盖了这两个反映我国EMBA教育现实国情特点。 如果说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那么,提高其效果与效率的概念框架应该是怎样的呢?按照组织间知识转移效果和效率理论框架[16]:(1)高效知识转移包括四个维度:理解程度、有用性、速度和经济性,其中,理解程度指知识接受方理解被转移的知识的程度;有用性是指转移的知识对知识接收方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速度是指转移知识的快慢程度;经济性是指因转移知识所耗费的资源较少、成本较低。(2)知识转移效果和知识转移效率是两个不同的专业术语,知识转移效果(Knowledge Transfer Effectiveness )是指知识转移实现转移目的的程度,包括两个维度:理解程度和有用性;知识转移效率(Knowledge Transfer Efficiency)是指知识转移过程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也包括两个维度:速度和经济性。我们认为,既然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知识转移,属于组织间知识转移,理应满足以上知识转移效果和效率的理论框架。结合本文前面提到的“校企知识转移是一个由知识发送方高校、知识接受方企业、知识转移渠道、知识转移情境和要转移的知识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的构架,我们提出了一个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概念框架,见图1。
图1 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概念框架
图1的概念框架突破了传统大学教学的传统框架,抓住了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活动限定在4天完成这个根本特点,凸现了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转移“管理经济学”系统知识的客观要求。图1深化了以往EMBA教学对教师、学生、师生教学关系的研讨[9],集中并明确地反映了本文的新观点: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的实质是高效转移经济科学知识体系,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就是高效转移知识,高效与否是通过转移知识的被理解程度、转移知识的有用性、知识转移的速度、知识转移的经济性等四个维度加以衡量,这四个方面同时也构成了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和教学效果的四种基本策略,而实现每一种基本策略的着力点应该是组成知识转移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教师(知识发送者)、学员(知识接受者)、要转移的知识、知识转移渠道和知识转移的具体情境。我们提出的这一框架,不仅为解决现实中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时常并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而且也能从更一般的视角和层面提炼出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基本策略及其具体措施。
二、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四种基本策略及其具体措施
依据图1的概念框架,借鉴和继承学者们的相关学术观点,以及结合我们多年EMBA“管理经济学”的实际教学成功经验,我们在此提出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四种基本策略及其具体措施,具体如下:
1.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被理解程度的策略
按照图1,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就是努力提高知识转移效果,其中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被EMBA学员理解的程度是一种基本策略。针对目前EMBA教学时数太少、教学内容太多、学员背景差异较大的现状下学员普遍对管理经济学知识理解不全、不深和不透等突出问题,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任课教师首先应受过严格的经济学专业训练并具有优秀的教学素质,熟悉管理学院(商学院)教学体系、教学风格和教学要求,在管理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讲授中能够做到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2)要正确定位管理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课程第1讲中就应明确提出“管理经济学”是专门针对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应用微观经济学[3],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员们系统学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去辅助分析求解企业面临的各种管理问题,并按企业运行过程将管理经济学知识体系明确划分为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结构、政府管制(含政府与企业关系)等基本理论,使得EMBA学员在课程一开始就对管理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很好地整体理解与把握。(3)要给每位EMBA学员配备世界上著名的管理经济学教材(国内市场上已有很多流行版本),以及其他等文字、影像等的配套教参材料,便于EMBA学员能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反复学习和正确理解这些显性知识(也称编码知识,是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并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至于管理经济学隐性知识(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学员可以通过问题求解、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干中学”的方式获得认知、理解和掌握(如经济分析工具在管理决策问题上的运用技巧)。(4)在教学组织上要指定课程组长、构建教师教学团队,同时在课堂中组建学员讨论小组。教师教学团队可以按同校、跨校两种方式组建,如组建由理论主讲教师、案例引导教师、专题讲座教师构成的师资团队[5],实现讲授知识体系的互补、深化与扩展。学员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可以加深知识理解。(5)在EMBA学员较为繁忙的现实情况下,应严格学员课堂考勤,不断增强学员的知识学习意愿和知识吸收能力,可将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点融入课程考试题,可以将最后一天的课程考试改为课后大作业,让学员课后通过通读教材、阅览报刊、查阅资料和小组研讨来完成这份大作业,不但能节约出最后一个下午的时间,而且能帮助学员更加深入地理解、更加全面地掌握管理经济学知识。(6)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知识体系设计[5],将管理经济学知识体系分成需求理论及其应用、生产与成本理论及其应用、市场结构理论及其应用、政府管制理论及其应用等四大知识模块分别布置在四天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每一天的完成一个知识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教学单元。(7)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分别选用最适用的知识转移渠道。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每天上午师生精神饱满,宜采用灌输教学方式着力教授各模块的基本理论与分析工具;而当天下午师生较为困乏,宜安排案例讨论、情境模拟、教师点评来复习、加深上午所学的理论,提高学员运用经济分析工具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教师理论讲授应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和理论联系实际。反之,教师全天“唱独角戏”、满足于灌输教育,学员过度疲乏和困惑,都会严重影响知识理解和教学效果。(8)鉴于目前EMBA教学普遍使用学校、宾馆的多媒体教室或会议室,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知识学习与理解的氛围,应避免发生幻灯片模糊、白板上字迹太小看不清楚、音响时断时续、教室灯光昏暗等问题。鉴于近年EMBA“全英文教学”中学员普遍存在理解障碍、教学效果差,今后应慎用“全英文教学”。 2.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有用性的策略
按照图1,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另一种基本策略就是提高转移知识的有用性。针对目前EMBA学员往往感觉管理经济学理论高深、难学、缺乏实用性等常见问题,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对于教师,应该将管理经济学教学与微观经济学教学加以区别对待,时刻牢记EMBA学员学习管理经济学是为了运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思考中国现实、能够利用经济学理论及其分析工具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教师应该注重所教授的知识对学员现实需求的满足,一方面,课堂讲授应集中在管理经济学的核心知识上,不应将有限的时间耗费在与课程无关无用的知识上,诸如名人趣事、社会杂谈等;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于理论化的讲授而导致曲高和寡。每次教学,应该给学员提供经济学原理对应的最新经济管理新闻报道材料,使学员理解经济学原理与现实之间的紧密关联。(2)对于学员,应该带着管理问题上课,在学习各种管理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分析工具的同时不断寻求和尝试求解手头上困扰自己的实际管理难题,并且在求解中亲身体验经济分析的有用性,明白其局限性。(3)要对管理经济学知识进行合理筛选,突出那些对EMBA学员最有用的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例如,课堂上集中教授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结构、产品定价、政府管制等主要理论要点,对于需求函数估计、生产函数估计、成本函数分析、线性规划等统计和最优化定量分析技术仅用Excel加以演示、点到为止即可,不必花时间阐述需求法则背后的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又如,更多引入一些当前中国转轨经济条件下的热点问题及其经济分析,诸如公司治理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房地产价格走势问题、人民币升值与企业进出口销售问题、欧美经济衰退对中国企业影响问题、中国通胀下企业管理问题等等;再如,应不断拓展传统管理经济学理论知识边界,可以穿插介绍时下新兴的“新管理经济学”中一些前沿理论成果,诸如组织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人事经济学、企业伦理、公司社会绩效、制度经济学等方面的有用知识[17]。(4)要善于组合各种知识转移渠道与方式更有成效地转移管理经济学有用知识,实实在在展示经济理论有用性,提高学员满意度。例如,在教授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时,可以首先放映中国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新闻报道材料、引发学员的思考,接着采用灌输方式讲解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然后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员分组对中国房地产价格调控案例(文字资料)展开讨论、从供求两个方面找出影响房地产价格水平的各种因素、预测未来几个月房地产价格走势,利用咨询式教学引导学员给出房地产价格调控难题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央政府历次出台的房地产调控“国十一条”、“新国十条”、“新国八条”背后存在一个共同的框架——供求决定价格理论,解开中国房地产价格之“谜”。(5)教师可以有意营造一种增强管理经济学知识有用性的教学情境。例如,首先选取新近发生的双汇集团“瘦肉精”危机作为分析案例,然后让学员分组分别扮演双汇“瘦肉精”危机中各个利益相关组织对案例文字资料展开情境模拟讨论,引导学员对中国转型时期企业目标的探究,最后通过学员分组汇报、教师介绍厂商目标理论、总结等教学过程,促使学员眼见为实地了解到转型经济下猪肉产业链上养殖户、猪贩子、屠宰企业、大型肉制品企业、商场、检疫部门、地方政府等组织的现实目标,帮助学员切身体会到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理论在分析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理论作用和实用价值。
3.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转移速度的策略
按照图1,高效知识转移是知识转移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体,在不断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要持续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率。按我们的观点就是首先要努力实现单位时间最大数量地转移管理经济学有用的科学知识,由此一种基本策略就是提高知识转移速度。针对目前EMBA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拖堂、教师言它而偏离了管理经济学知识传授、教学时间利用效率不够高等问题,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教师应精心而周详地安排讲课进度、讲课内容和其他教学活动,设计详细的教学活动时间表,在课前详细编写并打印出课程教学讲义、对应的幻灯片、案例及其讨论方案、影视文字材料、课外读物、考试试题及其参考答案等,在课前就应该把学员分组并组织起来,将全部相关教学材料提前分发给每一位学员,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教学计划,控制各项教学活动的进度、节奏与时间(特别是讨论及其发言时间),避免“跑题”与“脱轨”。(2)EMBA学员应该提前预习上课的教学材料,按时到课并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教学活动,认真进行小组讨论,撰写言简意赅的发言稿,控制发言时间。(3)尽量将管理经济学分析方面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知识的可传播性。因为,显性知识便于师生相互交流,可以缩短知识转移时间。例如,聘请领域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来课堂上开展专题讲座,请他们对中国当代热点管理经济问题进行专业剖析与独特解读,促使他们原本高度个人化的经济分析隐性知识,诸如分析问题的经验、视角与观念、洞察力、分析等,通过学术交流而最大限度地转化成显性知识而被EMBA学员学习吸收。(4)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节省教学时间,加速知识转移。例如,把管理经济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特别是各种图形、表格和公式,做成PowerPoint幻灯片,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大量节约在板书、画图和说明上花费的时间[3];又如,运用Excel软件编写管理经济学模型,展示与说明决策问题求解过程与动态模拟结果[3];再如,通过剪辑电视新闻、专题经济报道、著名经济报刊网站上文章,制作文字和视频教学材料,让学员能够迅速了解中国新近经济热点问题分析、把握经济大势。(5)讲究管理经济学知识交流的时效性,避免因高校与企业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建立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真诚互动的伙伴关系,创造知识共享、加速知识相互交流的文化氛围。
4. 提高管理经济学知识转移经济性的策略
按照图1,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效率另一种基本策略就是提高知识转移经济性,即在保证转移知识容易吸收理解、有用性高和转移速度高的前提下,要适当减低知识转移所耗费的各种相关资源的耗费。鉴于此方面目前尚缺乏学术探讨而教学实践上又很重要,我们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与建议:(1)根据学校EMBA学费收费的水平及其增长状况,不断优化教师教学团队。在选择国内外、校内外专家学者授课时,在同等教学水平和质量下,可以少聘请国外学者和校外专家,搭建以国内教师为主、本校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当然,如果本校教师教学阵容超强,也可以完全由本校教师构成教学团队。(2)对于学员学习,在众多国内外著名的管理经济学主流教材中,应该选择那些质量上乘而又价格不贵的教材[18] [19] [20]。(3)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基础设施与资源。在同等条件下,尽量利用本校教室、会议厅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聘请恰好正在本校访问交流的经济学者为学员专题讲座,也可以聘请那些为本校博士生授课的海内外校外著名经济学学者在教学规定课时之外为EMBA“管理经济学”授课。(4)在一些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下(比如开展班级间集体交流活动),可以考虑并班上课。但一定要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服务满意度。(5)要树立高效转移管理经济学科学知识、分析思维方法的理念,处处讲究费用节约,并将节约的费用全部用于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上,持续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教学资源最佳配置。 参考文献:
[1]钱小军, 赵纯均. 美国EMBA教育概况及其借鉴意义[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0) :7-10.
[2]李国津.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R].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2011.
[3]李国津. MBA核心课程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2-3) :50-53.
[4]王英. 提高MBA案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以管理经济学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1(1):56-57.
[5]刘延平,郭雪萌,郭婧娟. EMBA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 :25-29.
[6]谭宏,唐朝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22): 196-199.
[7]李燕萍,吴绍棠. MBA/EMBA教育与我国企业家的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 :22-27.
[8]杨金丽. 香港中文大学的EMBA教育[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4) :67-69.
[9]张建卫. “师—生契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与应用艺术: 基于EMBA教学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 :56-60.
[10]邹波. 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11]吴洁. 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12]廖述梅,徐升华. 我国校企技术转移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1): 52-56
[13]清华EMBA教你如何思考中国:钱颖一、李稻葵两大经济学家开讲清华EMBA2010春季课程[J]. 经理人,2010(6): 67
[14]徐升华, 廖述梅. 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3):143-145
[15]吴洁, 施琴芬, 张运华, 姜苗. 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知识转移效率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3(2): 163-167.
[16]Liliana Pérez-Nordtvedt, Ben L. Kedia, Deepak K. Datta and Abdul A. Rasheed.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cross-border knowledge transfer: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8, 45(4): 714-744
[17]Paul H. Rubina, Antony W. Dnes. Managerial economics: A forward looking assessment[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2010, 31(2): 497-501
[18]迈克尔·R. 贝叶. 管理经济学(第6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9]詹姆斯·麦圭根等. 管理经济学(第11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0]H. 克雷格·彼德森等. 管理经济学(第4版修订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时期产学研合作的知识转移效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研究”(项目编号:70972103)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周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