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训练 培养主体意识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没有节奏、拖着长腔的顿读、唱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朗读,培养主体意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呢?
  一、 示范引路,自悟自得
  朗读指的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朗读技能是反映教师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起他们共鸣,激起他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的行为方式。朗读可以说是教师比较基本的行为方式。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与教师的示范作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示范引路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说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通过教师的示范,形成课文所需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进入意境,受到熏陶,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出于教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情,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示范朗读固然重要,但是只能起到“示范作用”而已,而决不是让学生机械被动地重复模仿,千篇一律地一个声音,那样就会违背学生认知规律而拔苗助长,学生不能主动发展,更谈不上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是教书育人的原则,学生发音条件不同,理解思路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既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朗读条件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必须放开手脚,解放思想,促进主体意识的发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教师的示范读中获得直观感受,结合自己的条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朗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悟自得,形成各自的风格,获得朗读的最佳效果。
  二、创设意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朗读的动力。创设意境,激发兴趣是教师应研究的课题之一。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千方百计去“引逗”学生,激起他们的朗读欲望,要让学生感到“今天,我就是主角”。如学习《黄山奇石》中“仙人指路”一段,让学生结合课文观看教学录相,启发想象仙人会说什么呢?结果是学生畅所欲言,一番讨论后老师话锋一转“大家说得这么有趣,那你能不能把这段话读得更有趣呢?”一语激起千层浪,大家都抢着读,读得有滋有味,就好像仙人就在人们眼前,黄山美景正等着游人去观赏呢。课堂气氛紧张而有趣,活泼而有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其次,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大声读、小声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使学生读起来不枯燥、不乏味,感到是在表演节目,达到愿意在课堂朗读表现自己的目的。再次,可采用“鼓励法”,对读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学生,也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以增强他们朗读的自信心,使他们养成敢于朗读的好习惯,主体得到了锻炼。也可以把学生朗读进行录音,然后回放,进行评比。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感觉这话是很对的。
  三、探索朗读规律,掌握朗读技巧
  朗读时要有一定的技巧,如适当的停顿、读音的轻重、变化的语气、恰当的节奏、音色的处理以及各种体裁的朗读处理等等。朗读必须眼到、心到、口到,精神集中,防止读错,先慢读,读得比较熟了,再加快速度。掌握轻生缓急,抑扬顿挫。如诗歌的朗读要读得响音,清晰,平仄分明,注意韻角的稍微拖长,产生和谐的音韵美;记叙文在朗读时尽量接近生活中的口语,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还要教给学生各种句式的朗读语调。对于低年级学生,逐步引导他们从一眼看上一个字到看上一个词组,把一句话分成几个单位连续地读出来,朗读就会比较流利。最后,一定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朗读。我们知道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能再现和烘托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学生要在理解中去读,在读中再去理解。如在学习《田忌赛马》一课时,要让学生注意人物个性,展开辩论,各抒己见,通过朗读技巧把不同人物逼真地显现出来。要对三个人的音色做不同的处理,突出孙膑的胸有成竹,齐魏王的骄傲轻敌,田忌的由犹疑到决断的过程。
  四、以读促写,为作文铺路
  长期的朗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说话、写作、 思维大有稗益。在朗读过程中,课文语言的逻辑性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思想,课文语言的声调、语气以及词汇表达的丰富性会影响学生,使他们说话生动而有表情,从而形成和发展表达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平时教学中,要敢于让学生大声读、大胆说、 大量的写。因此,朗读和说话能力、作文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坚持以读促写,使学生陶醉在朗读的情趣中,漫游在自由自在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让学生产生朗读兴趣,坚持朗读训练,掌握朗读技巧,不仅仅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更是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其他文献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我在本课教学力求
期刊
义务教育教材特别强调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可是,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修改仍无从下手,而我们老师也常常因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主力批改出的作文,学生却不屑一顾而令人惋惜。究其原因,是在批改作文这个问题上,教师忽视了学生主體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做老师的,最好是当学生的顾问,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再顾而问之。但是,顾问也不能跟学生一辈子。”从长远观点考虑,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主要是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反应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绝大多数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对作文缺少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好作文。小学生的作文要取得一定成绩,必须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文兴趣
期刊
我尝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自学指导的形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简单地讲,一个完整的自学指导由两部分组成,即:干什么和怎么干。  1干什么也就是提出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问题质量”,它绝不是简单的问题的罗列,问题的提出必须要有价值,有讨论的必要,争取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怎样制定有价值的指导?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抓关键词,或是抓文章中心句来拟定。  抓关键词,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只要抓住两个关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准确地把握识字与写字的的学习目标,对于改进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识字、写字努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如果学生对自己所作的事情感兴趣了,才会去自主探索,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下面我谈谈在激发孩子识字兴趣采取的一些措施,仅供参考。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柯尼列昂捷夫提出了“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活动心理学理论,他认为作文是动机支配的活动,体现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需要。要真正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就必须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写成篇文章,完整地表达所见、所感,鼓励他们通过想象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内容,鼓励他们通过作文来表现、发展和完善良好的个性。那么怎么使低年级的同学们作文轻松入门呢?下面我就
期刊
一、培养学生兴趣,创新教学形式  1联系生活,精选话题,注重口语交际的趣味性。比如 “三八”节到了,对于给予自己太多关爱的母亲肯定有许多话想说,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父母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在全班面前讲述以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勇气。生活中处处有可疑说话的题材,比如:过春节是孩子们最津津乐道的事,谁都想把自己过节的享受向别人炫耀,开学后可组织学生以此为话题交流。还有“如何过'六一'”、“
期刊
一、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是较死板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就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但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我曾看到过一位老师执教《桂林山水甲天下》时,他由题眼“甲天下”引出“山的奇、秀、险,和水的清、静、绿”,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组,按提纲重点分别学习桂林山
期刊
为了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素材,可是如何将这些素材充分地利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去调动、去启发,为此,我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如《桂林山水》一课思考练习有一道选作题:选当地的一处风景,想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
期刊
一、激发他们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因此我鼓励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