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政治课“大而空”的说教式教学加上社会的怀疑、教材的滞后性以及片面的教学评估机制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地方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上政治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本人进行了政治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些尝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坚持人本理念,落实新课程计划,明确素质培养目标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为基础,设置三个课程模块,并与以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为主导的生活哲学并列,将政治课的内容设计为四大教学模块,反映了新课程整体改革的理念、设计和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独特性质和内在价值,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1、根据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实施理论实际化、课堂生活化
从知识技能上看,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生活本质的提炼和概括,思想政治课的技能就是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和领会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对经济、政治、人生、世界观等方面认识和选择能力。
从过程和方式上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以前我们忽视自主探究学习,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只求高分,使学习过程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新课改中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社会生活本质意义的过程。在探究社会生活的本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收集和处理生活信息,猎取新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交流合作,理解教材理论。
从情感、态度上看,情感、态度形成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并对生活道路进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必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憧憬美好未来,树立远大理想,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正确处理好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以生活素材充实理论教学内容
政治理论是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性,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政治课教材又具有滞后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应该以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为基础。丰富的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方面,社会生活赋予思想政治课新的时代内容,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也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突飞猛进的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把来自于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适时地纳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充分显现其内在的巨大价值,从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搭建生活理论的平台
近年来,幻灯、投影、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逐渐走进课堂,以其丰富的色、声、图、文以及动感、技巧,生动直观、及时准确地传递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这不仅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而且为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搭建了平台。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材理论和社会生活相连接
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及其新的理论成果,不仅为我们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还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最新本质和规律。如何把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关的最新理论成果吸纳进来,以不断丰富、充实教材内容,解决教材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去记住这些生活事例,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从具体社会现象中分析、归纳,得出一些政治的观点、立场、方法和原理等,并反过来又懂得运用这些结论去解释、分析、说明更多的社会现象。
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使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教学中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展,为思想政治课堂提供了“原材料”,也使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找到了它的落脚点。因此,教师要做社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要及时捕捉各种生活信息,二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从中提炼出能落实教学要求的、能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的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课件展示给学生时,学生面对的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枯燥理论,而是蕴涵了科学理论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师生就能在生活材料的共同分析、自主探究中,提示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接受理论知识并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
另一方面,它促进了理论知识走向社会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社会生活中归纳出理论观点,而且可以将理论观点运用于社会生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获得的信息作出准确的反映,使生活信息课堂化、课堂理论生活化。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选取具体、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反映教材理论观点的生活材料、事实、事例,为新授内容的学习创设鲜活明了的情景,以揭示、分析教学课题。要科学地设计好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和问题情景,这要求师生必须学会观察,留意现实生活及其变化。
三、构建新的课程组织形式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共同发展”等新的教学模式,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的诞生,诸如:“话题试”、“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等课堂组织形式与之兴起,在这些教学组织形式中,呈现了民主开放、多维互动、相互协作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体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良好机遇,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然而,要利用新的课程组织形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学会观察,科学地提炼教学素材
敏锐的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诱因,也是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的必要条件。这就从总体上要求师生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留意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化,留意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生活领悟能力。些外,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一是要深刻理解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本质内涵;二是要找准教材理论与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三是要根据教学的客观需要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整合、提炼。
2、启迪思维,科学分析素材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共同分析、共同探讨、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批判精神明显增强,不盲从、不迷信成了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主流意识,教师居高临下、为我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正因为如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素材准备到问题提出、到论证、到结论,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无不体现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悟,无处不凝聚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从学生自身和可接受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尊重事实和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师生之间不仅是平等的朋友,而且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合作伙伴。
3、激励自主探究,共同发展
在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在已经设置的问题基础上自主探究、自主创新。通过条件和情景材料角度的变换,引起对话、讨论或者辨认的展开,从而引出新的话题知识,这样通过各种方式对原有问题情景进行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创新教学生活理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领会生活的本质,而且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只要能充分领会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把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政治课。
一、坚持人本理念,落实新课程计划,明确素质培养目标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为基础,设置三个课程模块,并与以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为主导的生活哲学并列,将政治课的内容设计为四大教学模块,反映了新课程整体改革的理念、设计和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独特性质和内在价值,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1、根据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实施理论实际化、课堂生活化
从知识技能上看,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生活本质的提炼和概括,思想政治课的技能就是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和领会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对经济、政治、人生、世界观等方面认识和选择能力。
从过程和方式上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以前我们忽视自主探究学习,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只求高分,使学习过程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新课改中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社会生活本质意义的过程。在探究社会生活的本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收集和处理生活信息,猎取新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交流合作,理解教材理论。
从情感、态度上看,情感、态度形成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并对生活道路进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必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憧憬美好未来,树立远大理想,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正确处理好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以生活素材充实理论教学内容
政治理论是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性,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政治课教材又具有滞后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应该以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为基础。丰富的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方面,社会生活赋予思想政治课新的时代内容,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也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突飞猛进的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把来自于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适时地纳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充分显现其内在的巨大价值,从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搭建生活理论的平台
近年来,幻灯、投影、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逐渐走进课堂,以其丰富的色、声、图、文以及动感、技巧,生动直观、及时准确地传递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这不仅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而且为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搭建了平台。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材理论和社会生活相连接
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及其新的理论成果,不仅为我们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还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最新本质和规律。如何把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关的最新理论成果吸纳进来,以不断丰富、充实教材内容,解决教材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去记住这些生活事例,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从具体社会现象中分析、归纳,得出一些政治的观点、立场、方法和原理等,并反过来又懂得运用这些结论去解释、分析、说明更多的社会现象。
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使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教学中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展,为思想政治课堂提供了“原材料”,也使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找到了它的落脚点。因此,教师要做社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要及时捕捉各种生活信息,二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从中提炼出能落实教学要求的、能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的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课件展示给学生时,学生面对的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枯燥理论,而是蕴涵了科学理论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师生就能在生活材料的共同分析、自主探究中,提示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接受理论知识并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
另一方面,它促进了理论知识走向社会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社会生活中归纳出理论观点,而且可以将理论观点运用于社会生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获得的信息作出准确的反映,使生活信息课堂化、课堂理论生活化。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选取具体、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反映教材理论观点的生活材料、事实、事例,为新授内容的学习创设鲜活明了的情景,以揭示、分析教学课题。要科学地设计好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和问题情景,这要求师生必须学会观察,留意现实生活及其变化。
三、构建新的课程组织形式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共同发展”等新的教学模式,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的诞生,诸如:“话题试”、“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等课堂组织形式与之兴起,在这些教学组织形式中,呈现了民主开放、多维互动、相互协作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体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良好机遇,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然而,要利用新的课程组织形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学会观察,科学地提炼教学素材
敏锐的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诱因,也是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的必要条件。这就从总体上要求师生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留意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化,留意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生活领悟能力。些外,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一是要深刻理解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本质内涵;二是要找准教材理论与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三是要根据教学的客观需要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整合、提炼。
2、启迪思维,科学分析素材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共同分析、共同探讨、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批判精神明显增强,不盲从、不迷信成了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主流意识,教师居高临下、为我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正因为如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素材准备到问题提出、到论证、到结论,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无不体现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悟,无处不凝聚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从学生自身和可接受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尊重事实和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师生之间不仅是平等的朋友,而且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合作伙伴。
3、激励自主探究,共同发展
在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在已经设置的问题基础上自主探究、自主创新。通过条件和情景材料角度的变换,引起对话、讨论或者辨认的展开,从而引出新的话题知识,这样通过各种方式对原有问题情景进行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创新教学生活理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领会生活的本质,而且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只要能充分领会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把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