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喜欢政治课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政治课“大而空”的说教式教学加上社会的怀疑、教材的滞后性以及片面的教学评估机制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地方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上政治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本人进行了政治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些尝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坚持人本理念,落实新课程计划,明确素质培养目标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为基础,设置三个课程模块,并与以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为主导的生活哲学并列,将政治课的内容设计为四大教学模块,反映了新课程整体改革的理念、设计和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独特性质和内在价值,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1、根据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实施理论实际化、课堂生活化
  从知识技能上看,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生活本质的提炼和概括,思想政治课的技能就是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和领会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对经济、政治、人生、世界观等方面认识和选择能力。
  从过程和方式上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以前我们忽视自主探究学习,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只求高分,使学习过程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新课改中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社会生活本质意义的过程。在探究社会生活的本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收集和处理生活信息,猎取新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交流合作,理解教材理论。
  从情感、态度上看,情感、态度形成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并对生活道路进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必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憧憬美好未来,树立远大理想,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正确处理好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以生活素材充实理论教学内容
  政治理论是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性,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政治课教材又具有滞后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应该以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为基础。丰富的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方面,社会生活赋予思想政治课新的时代内容,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也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突飞猛进的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把来自于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适时地纳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充分显现其内在的巨大价值,从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搭建生活理论的平台
  
  近年来,幻灯、投影、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逐渐走进课堂,以其丰富的色、声、图、文以及动感、技巧,生动直观、及时准确地传递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这不仅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而且为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搭建了平台。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材理论和社会生活相连接
  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及其新的理论成果,不仅为我们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还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最新本质和规律。如何把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关的最新理论成果吸纳进来,以不断丰富、充实教材内容,解决教材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去记住这些生活事例,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从具体社会现象中分析、归纳,得出一些政治的观点、立场、方法和原理等,并反过来又懂得运用这些结论去解释、分析、说明更多的社会现象。
  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使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教学中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展,为思想政治课堂提供了“原材料”,也使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找到了它的落脚点。因此,教师要做社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要及时捕捉各种生活信息,二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从中提炼出能落实教学要求的、能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的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课件展示给学生时,学生面对的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枯燥理论,而是蕴涵了科学理论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师生就能在生活材料的共同分析、自主探究中,提示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接受理论知识并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
  另一方面,它促进了理论知识走向社会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社会生活中归纳出理论观点,而且可以将理论观点运用于社会生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获得的信息作出准确的反映,使生活信息课堂化、课堂理论生活化。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选取具体、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反映教材理论观点的生活材料、事实、事例,为新授内容的学习创设鲜活明了的情景,以揭示、分析教学课题。要科学地设计好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和问题情景,这要求师生必须学会观察,留意现实生活及其变化。
  
  三、构建新的课程组织形式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共同发展”等新的教学模式,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的诞生,诸如:“话题试”、“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等课堂组织形式与之兴起,在这些教学组织形式中,呈现了民主开放、多维互动、相互协作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体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良好机遇,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然而,要利用新的课程组织形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学会观察,科学地提炼教学素材
  敏锐的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诱因,也是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的必要条件。这就从总体上要求师生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留意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化,留意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生活领悟能力。些外,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一是要深刻理解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本质内涵;二是要找准教材理论与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三是要根据教学的客观需要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整合、提炼。
  2、启迪思维,科学分析素材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共同分析、共同探讨、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批判精神明显增强,不盲从、不迷信成了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主流意识,教师居高临下、为我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正因为如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素材准备到问题提出、到论证、到结论,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无不体现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悟,无处不凝聚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从学生自身和可接受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尊重事实和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师生之间不仅是平等的朋友,而且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合作伙伴。
  3、激励自主探究,共同发展
  在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在已经设置的问题基础上自主探究、自主创新。通过条件和情景材料角度的变换,引起对话、讨论或者辨认的展开,从而引出新的话题知识,这样通过各种方式对原有问题情景进行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创新教学生活理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领会生活的本质,而且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只要能充分领会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把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政治课。
其他文献
书面表达是各省中考英语的必考题型,也是体现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点、难点题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中考英语改革的推进,中考书面表达由封闭向开放型的命题思路和设置原则转变。所谓开放型并非什么要求和限制都没有,而是提出写作背景,要求或给予考生一定的提示,包括写作范围、背景、篇幅字数、行文立意、书写等。虽然当前英语书面表达形式灵活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期刊
初中英语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句型练习。编者的意图显然是想通过一些活动练习句型使学生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结构,养成语言习惯,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句型既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也是各单元的语法重点。因此,句型教学成功与否是初中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初中英语句型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一、实物与情景相结合,能有效地帮助学
期刊
从学会直立行走到学会人工取火,从粗糙的石制工具到今天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都在不断地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新课改与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首当其冲,成为改革创新的主要阵地,教师要打破常规、勇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欲望    1、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微笑的面容关爱每一位学生
期刊
有价值的数学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隐性的数学指数学意识、数学思想、逻辑思维、数学情感、数学建构方式。怎样才能做到隐性的数学的有效传授呢?让学生感悟。数学教学多让学生感悟,不但有利于显性的传授,而且更有利于隐性的自我构建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心理学的研究为多让学生感悟提供了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悟数学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操作中悟出数学
期刊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英语语感的形成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语言规律和提高英语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即
期刊
【摘要】新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课程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如何将这个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当前最迫切需要学习和实施的。  【关键词】 教学观念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教师素质    当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学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
期刊
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高中化学更是如此,因而很多在初中对化学怀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渐渐地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因而,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中学化学教学法,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独特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中,学会并掌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么,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究竟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对于条件较差,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中学,往往有很多实验不能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做,或者做了效果也很差。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对有些实验进行改进。例如:用日常生活小物品自制一些教学用具来替代教材上实验的器材。这样也更能体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几年来,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现摘录一些与大家探讨:    一、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在白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重视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化学实验的附庸角色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当前仍有放多教师的“教”重在知识传授而轻视学生的发展,把实验仅作为验证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忽视实验在培养学生主体参
期刊
【摘要】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实现数学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此,特别倡导自主学习。数学教师从引导学生自学中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数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