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的应试能力世界公认很高,而中国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却相对较低,由此折射出当代中国人缺乏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体制的,也有人为的。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作为基础创生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创造性的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前沿阵地。
一、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低下的原因
(一)传统对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发展的影响
中国传统讲究“对称”,宣扬“中庸”,提倡“和谐”等,这些传统的人文思想和意识观念大大影响了国人的的创造意识和主体思想的发展。在知识和学习领域里,偏重于文学等这些缺乏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学科,而忽略了理化生等具有强烈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学科。
(二)学校对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发展的影响
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不需要创新和创造,它只需要循规、机械的回绕考试进行教学和学习,而缺乏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的关怀。“应试”教育下的老师想要的是“听话”、“服从”的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听话”、“服从”的接班人。目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教育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社会对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发展的影响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上越来越需要具有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人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计划”和“市场”这对矛盾异常尖锐,斗争异常激烈,要想在社会上大干一场,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意识、制度、政策、道德、人际等等。这就束缚了国人的创造意识和主题精神的发展,这也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四)家庭对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发展的影响
家长喜欢孩子“听话”、“少惹麻烦”,家长很注重对孩子进行“管教”,希望孩子朝自己指定的方向发展。许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素质就是让孩子多学知识,多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从而导致了“一生多学三门课,上下晚上送儿忙”的景象。孩子在沉重的负担下只能疲于奔命、被动接受,机械按照要求执行,仅剩的一点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一扫而光。
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复查的,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氛围和各方面协调发展。作为物理教师,我选择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突破口。
二、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应最大限度增加学生的参与量,使师生成为平等的“双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最大限度开放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去除传统课堂人为设置的对学生的种种束缚,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里学习,获取最大的主动权和发展空间,让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思维同步发展的活动。
例1:短路是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
⑴让学生连入不同型号的保险丝。⑵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分别做短路实验,探究短路为什么使电流过大。⑶试做电流不经过灯泡(短路),灯泡将会怎样。⑷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短路使电流过大?⑸你的想法,可与大家交流,也许你的想法比书本和老师的还好。
2.设置悬念,创设创新情境
学生的好奇心特强,学生可能对实验器材有好奇心,对实验器材的安装有好奇心;也可能对实验步骤有好奇心,对实验操作有好奇心;还有可能对实验现象,对实验结论有好奇心。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触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学生实验
在分组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探索,注重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整合度,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增强思维的发散度。
1.引导学生对学习中的重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索
光凭书本知识及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许多重疑难问题总觉得理解不透,老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分组实验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索。
2.注重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整合度
学生的知识、理解、原理、阅历、能力等参差不齐,个体的力量十分有限,如果能把一组学生整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课题十分广泛,实验器材随处可见,实验过程复杂多样,实验设计可异想天开,实验结论出人意料。这些对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具有巨大的作用。
1.以教材实验为基础,设计改进实验教具
以课本现有实验为基础,对有关的实验设计、器材等进行改进,使实验更易操作,更简洁,更节约,更实际,更明显等。发动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各抒己见,形成一种勇于改进创新的探究实验风气。
例3: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
⑴在烧瓶中不用装煤油,有空气就行了。⑵分别把两个小气球套在两个烧瓶的玻璃管上。⑶通电后,哪个气球涨得大,就说明产生的热量多。⑷对于该实验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有什么奇思秒想?
2.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类、改造社会,充分利用课外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例4:运用一次性注射器制作抽气筒
⑴活塞抽出时,a部分顺时针方向打开,气体进入注射器,此时用拇指按住小孔b。⑵活塞停止抽出时,松开拇指向注射器底部推动活塞,a部分自然关闭,b孔排出气体。⑶循环往复,气体不断地被抽取出。
三、在宏观上如何应对当前形势,推进物理实验的改革
教育改革的过度期存在多个教学目标,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不同的实验教学策略。例如:为应对传统意义上的升学考试,可根据熟练掌握物理知识及物理技能,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目标,尽可能围绕考试对学生提出统一,规范的要求,并加强训练,最大限度的把“双基”打好。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为主的目标,多给学生留些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有自己的设计,允许他们进行自己独特的甚至反常的一些操作,并努力培养一些奇思妙想、易想天开的学生;还要抛弃一些传统的落后的繁杂的形式和过程,解除学生不应受到的束缚,让他们解放出来,在广阔的创造天地里自由翱翔。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作为基础创生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创造性的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前沿阵地。
一、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低下的原因
(一)传统对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发展的影响
中国传统讲究“对称”,宣扬“中庸”,提倡“和谐”等,这些传统的人文思想和意识观念大大影响了国人的的创造意识和主体思想的发展。在知识和学习领域里,偏重于文学等这些缺乏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学科,而忽略了理化生等具有强烈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学科。
(二)学校对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发展的影响
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不需要创新和创造,它只需要循规、机械的回绕考试进行教学和学习,而缺乏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的关怀。“应试”教育下的老师想要的是“听话”、“服从”的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听话”、“服从”的接班人。目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教育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社会对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发展的影响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上越来越需要具有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人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计划”和“市场”这对矛盾异常尖锐,斗争异常激烈,要想在社会上大干一场,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意识、制度、政策、道德、人际等等。这就束缚了国人的创造意识和主题精神的发展,这也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四)家庭对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发展的影响
家长喜欢孩子“听话”、“少惹麻烦”,家长很注重对孩子进行“管教”,希望孩子朝自己指定的方向发展。许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素质就是让孩子多学知识,多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从而导致了“一生多学三门课,上下晚上送儿忙”的景象。孩子在沉重的负担下只能疲于奔命、被动接受,机械按照要求执行,仅剩的一点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一扫而光。
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复查的,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氛围和各方面协调发展。作为物理教师,我选择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的突破口。
二、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应最大限度增加学生的参与量,使师生成为平等的“双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最大限度开放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去除传统课堂人为设置的对学生的种种束缚,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里学习,获取最大的主动权和发展空间,让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思维同步发展的活动。
例1:短路是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
⑴让学生连入不同型号的保险丝。⑵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分别做短路实验,探究短路为什么使电流过大。⑶试做电流不经过灯泡(短路),灯泡将会怎样。⑷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短路使电流过大?⑸你的想法,可与大家交流,也许你的想法比书本和老师的还好。
2.设置悬念,创设创新情境
学生的好奇心特强,学生可能对实验器材有好奇心,对实验器材的安装有好奇心;也可能对实验步骤有好奇心,对实验操作有好奇心;还有可能对实验现象,对实验结论有好奇心。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触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学生实验
在分组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探索,注重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整合度,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增强思维的发散度。
1.引导学生对学习中的重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索
光凭书本知识及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许多重疑难问题总觉得理解不透,老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分组实验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索。
2.注重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整合度
学生的知识、理解、原理、阅历、能力等参差不齐,个体的力量十分有限,如果能把一组学生整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课题十分广泛,实验器材随处可见,实验过程复杂多样,实验设计可异想天开,实验结论出人意料。这些对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具有巨大的作用。
1.以教材实验为基础,设计改进实验教具
以课本现有实验为基础,对有关的实验设计、器材等进行改进,使实验更易操作,更简洁,更节约,更实际,更明显等。发动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各抒己见,形成一种勇于改进创新的探究实验风气。
例3: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
⑴在烧瓶中不用装煤油,有空气就行了。⑵分别把两个小气球套在两个烧瓶的玻璃管上。⑶通电后,哪个气球涨得大,就说明产生的热量多。⑷对于该实验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有什么奇思秒想?
2.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类、改造社会,充分利用课外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例4:运用一次性注射器制作抽气筒
⑴活塞抽出时,a部分顺时针方向打开,气体进入注射器,此时用拇指按住小孔b。⑵活塞停止抽出时,松开拇指向注射器底部推动活塞,a部分自然关闭,b孔排出气体。⑶循环往复,气体不断地被抽取出。
三、在宏观上如何应对当前形势,推进物理实验的改革
教育改革的过度期存在多个教学目标,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不同的实验教学策略。例如:为应对传统意义上的升学考试,可根据熟练掌握物理知识及物理技能,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目标,尽可能围绕考试对学生提出统一,规范的要求,并加强训练,最大限度的把“双基”打好。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主体精神为主的目标,多给学生留些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有自己的设计,允许他们进行自己独特的甚至反常的一些操作,并努力培养一些奇思妙想、易想天开的学生;还要抛弃一些传统的落后的繁杂的形式和过程,解除学生不应受到的束缚,让他们解放出来,在广阔的创造天地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