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针刺及多源红外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分两法取穴均配合多源红外线局部照射40分钟/次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结果:此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多源红外线 针刺 透刺 补法 泻法
资料与方法
1999~2005年收治周围性面瘫30例,男18例,女12例,左侧17例,右侧13例,年龄8~73岁,平均45岁。大多突然起病,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肿胀,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双眼大小不等、闭合不全,泪液增多,鼻唇沟变浅及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不能,部分伴头痛患侧耳痛,听力降低,嗅觉减退等。病程3天~3年。
治疗方法:①取穴:主穴为患者阳明,少阳经为主。 A.翳风、攒竹、颊车、地仓、水沟、合谷(双侧);B.风池、鱼腰、阳白、颊车、地仓、水沟、合谷(双侧)、足三里、,太冲。②方法:A.穴位常规消毒,用28号针;初病平补平泻,不透刺;久病平刺透穴如阳白透鱼腰、颊车透地仓或地仓透颊车,循经补法如合谷、足三里,循经泻法如太冲。得气后,留针40分钟,每10~15分钟运针1次。B.患侧均配合多源红外线治疗仪照射40分钟。上法治疗每天1次,15次为1疗程,间隔2天开始下一个疗程。
疗效标准:①痊愈:全部症状消失,面部恢复正常,3个月未复发;②显效:症状消失但说笑口角微歪斜;③有效:症状减轻;④无效:治疗3疗程症状无改善。
结 果
30例患者,治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93.3%。
例:患者,男,8岁,2002年1月12日就诊。主诉:左侧口眼向右歪斜。在上级医院诊为“周围性面瘫”服药不佳而求治。检查:口角向右歪斜,左眼闭合不全睑裂约3mm,鼻唇沟变浅而右歪,说话欠清。述迎风流泪,饮水自患侧流出,食物留于唇齿间,苔薄白脉浮紧。诊断:周围性面瘫(风寒侵络)。治则: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选方A治疗1疗程痊愈,3个月随访末复发。
讨 论
周围性面瘫现代医学认为是多种原因引起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而致功能障碍。祖国医学认为,体虚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肌肉舒缓不收而成。所以,选取翳风、风池疏风散邪,地仓、颊车、合谷、足三里益气活血通络,攒竹、鱼腰、阳白善治目不能合,有开窍明目之功,水沟、太冲疗口唇歪斜有奇效。诸穴有促进血液循环、水肿吸收功效。多源红外线具有加快血液循环,増强免疫机制,稳定体内环境,促进组织吸收和再生作用。经临床观察本法对初期患者疗程短、效果好、费用低;对反复发作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长森,等.针灸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5-86.
2 黄宗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多源红外线 针刺 透刺 补法 泻法
资料与方法
1999~2005年收治周围性面瘫30例,男18例,女12例,左侧17例,右侧13例,年龄8~73岁,平均45岁。大多突然起病,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肿胀,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双眼大小不等、闭合不全,泪液增多,鼻唇沟变浅及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不能,部分伴头痛患侧耳痛,听力降低,嗅觉减退等。病程3天~3年。
治疗方法:①取穴:主穴为患者阳明,少阳经为主。 A.翳风、攒竹、颊车、地仓、水沟、合谷(双侧);B.风池、鱼腰、阳白、颊车、地仓、水沟、合谷(双侧)、足三里、,太冲。②方法:A.穴位常规消毒,用28号针;初病平补平泻,不透刺;久病平刺透穴如阳白透鱼腰、颊车透地仓或地仓透颊车,循经补法如合谷、足三里,循经泻法如太冲。得气后,留针40分钟,每10~15分钟运针1次。B.患侧均配合多源红外线治疗仪照射40分钟。上法治疗每天1次,15次为1疗程,间隔2天开始下一个疗程。
疗效标准:①痊愈:全部症状消失,面部恢复正常,3个月未复发;②显效:症状消失但说笑口角微歪斜;③有效:症状减轻;④无效:治疗3疗程症状无改善。
结 果
30例患者,治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93.3%。
例:患者,男,8岁,2002年1月12日就诊。主诉:左侧口眼向右歪斜。在上级医院诊为“周围性面瘫”服药不佳而求治。检查:口角向右歪斜,左眼闭合不全睑裂约3mm,鼻唇沟变浅而右歪,说话欠清。述迎风流泪,饮水自患侧流出,食物留于唇齿间,苔薄白脉浮紧。诊断:周围性面瘫(风寒侵络)。治则: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选方A治疗1疗程痊愈,3个月随访末复发。
讨 论
周围性面瘫现代医学认为是多种原因引起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而致功能障碍。祖国医学认为,体虚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肌肉舒缓不收而成。所以,选取翳风、风池疏风散邪,地仓、颊车、合谷、足三里益气活血通络,攒竹、鱼腰、阳白善治目不能合,有开窍明目之功,水沟、太冲疗口唇歪斜有奇效。诸穴有促进血液循环、水肿吸收功效。多源红外线具有加快血液循环,増强免疫机制,稳定体内环境,促进组织吸收和再生作用。经临床观察本法对初期患者疗程短、效果好、费用低;对反复发作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长森,等.针灸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5-86.
2 黄宗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