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培养具有食品营养特色的本科技术型人才,通过梳理专业核心能力,选择对应的校外企事业单位,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和建设,并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初步探索了校企深度合作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实践教学运行效果。
关键词:食品营养特色;校外实习基地;构建;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44-02
一、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建设
我校北京联合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北京城市发展需要的食品营养特色的技术型人才,其专业核心能力包括食品与人群营养评价与指导能力、(功能)及食品生产制备能力、食品检测与品控能力技能。为了实现“食品营养”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在实习基地建设中,针对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有选择性地建设了三类实习单位,一是食品生产企业,二是食品分析检测单位,三是营养与保健食品企事业单位,见表1,搭建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这三类单位分别以食品生产与品控、食品分析检测、营养评价指导与功能食品制备能力为主,但都涵盖了另外两种专业核心技能,学生能获得综合实践技能学习机会。
1.加强校企往来,互相促进。定期请实习基地专家来校开展有关职业素养、职业规划、就业准备、行业发展趋势”等专业相关讲座,学校也到企业进行用人情况调研、培养方案修订、学生实习、青年教师行业实践,使双方能更好地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互惠互利,达到双赢。
2.联合申报有关人才培养、科技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市、区各类科技项目,如申报成功了北京市朝阳区科委的“科技协同创新项目”。
3.开展以企业冠名的大学生知识、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
经过几年的建设,加深了校企联系与合作,已形成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二、探索了多元化、递进式强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过硬的技术能力,构建了从行业岗位目标认知→夯实基础→专业技能强化训练→行业专业实习、社会需求了解→综合专业技能提高的四年递进式、强化型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了专业特色和技术应用能力,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
1.岗位目标认知学习:学生从一进校门,就开始了专业特色和人才定位认知,到校外实习基地参观,让学生了解行业岗位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
2.专业基本技能夯实教学模式: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食品微生物学、生理学实践课程,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坚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考试考核的原则。
3.专业核心技能分层次、多形式强化型实践教学模式。专业核心技能单靠课上实践课程,很难让学生充分掌握好,因此,利用我系教师科研能力强的优势,设计“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分层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教学计划内的专业实践课程学习:教学计划内专业实践课程只安排了能凸显专业核心能力的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如各类食品的加工制作,主要的营养、理化、卫生指标分析检测,功能因子制备技术,营养评价与营养配餐设计等。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能力有了基本掌握。
●导师科研训练:学校实行的“导师制”让学生在一进入学校就有机会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参与到1-2个教师科研项目中,增加了专业技能的实践机会,同时反也提高了科研素养。
●大学生科技立项实践活动:学校每年都有国家级、市级、校级大学生科技立项,如“启明星”、“挑战杯”,每年各年级都有约一半的學生报名参与,通过科技立项的完成,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还积累了校期间的科研成果,有部分同学获得了专利、发表了论文,使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为后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了动力和积极性。
●各种学科知识、创新实践竞赛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近两年每年开展的学科知识竞赛、食品技能大赛,食品营养与卫生宣传活动。
●校外基地专业实习活动:二年级之后专业实习,全部统一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一方面让学生用在校学习的专业技能到社会实践中进行检验和锻炼。
三、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
1.运行效果:
●建立了稳定、高效的校外实习实践运行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校外实习基地阵营,逐步建立起一套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学生经历的不是单一的某一项技能,而是综合的实践技能。体现在(1)考研率提高。近年考研、出国率由不超过10%上升至15%以上,并且考取985、211重点大学比例占到50%以上。(2)京外生源回到本地后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比例较高。
●特色初现,(3)从事营养相关工作的人数增加,如中国疾控下属研究单位、保健食品食品企业、高校后勤公司,北京航空食品配餐公司等。(4)就业竞争力增强。人才综合素质提高,也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有跨入生物技术、医药行业从事分析检测工作,有到食品、生物相关的电商平台从事技术咨询工作。
2.存在问题及建议:
●实习经费紧张;由于食品行业存在食品安全、实习周期相对较长的情况,实习开始前需要给学生支付保险费、健康证体检费、实习单位一定的实习管理费等,学生人数多时会出现经费紧张情况,因此,需要争取充足的实习经费做保障。
●食品生产企业与食品分析检测机构相比,品控岗位较少,生产技术岗位少,生产岗位多,学生轮岗实习时间不均衡,学生会产生怕苦的情绪,影响实习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积极从校方争取实习经费,对于实习过程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调处理,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比如调整不同实习单位的人数、缓解岗位不平衡矛盾。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加深双方了解,协调平衡利益,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周建新,唐培安,杨国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2014,(10):206-207.
[2]夏海兰,张文璐.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419-421.
[3]楊艳秋,李伟凯.地方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机制与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9(7):157-160.
[4]孟宗,刘元法,王兴国.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建设[J].高教高职教育,2013,(78):166-167.
关键词:食品营养特色;校外实习基地;构建;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44-02
一、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建设
我校北京联合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北京城市发展需要的食品营养特色的技术型人才,其专业核心能力包括食品与人群营养评价与指导能力、(功能)及食品生产制备能力、食品检测与品控能力技能。为了实现“食品营养”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在实习基地建设中,针对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有选择性地建设了三类实习单位,一是食品生产企业,二是食品分析检测单位,三是营养与保健食品企事业单位,见表1,搭建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这三类单位分别以食品生产与品控、食品分析检测、营养评价指导与功能食品制备能力为主,但都涵盖了另外两种专业核心技能,学生能获得综合实践技能学习机会。
1.加强校企往来,互相促进。定期请实习基地专家来校开展有关职业素养、职业规划、就业准备、行业发展趋势”等专业相关讲座,学校也到企业进行用人情况调研、培养方案修订、学生实习、青年教师行业实践,使双方能更好地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互惠互利,达到双赢。
2.联合申报有关人才培养、科技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市、区各类科技项目,如申报成功了北京市朝阳区科委的“科技协同创新项目”。
3.开展以企业冠名的大学生知识、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
经过几年的建设,加深了校企联系与合作,已形成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二、探索了多元化、递进式强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过硬的技术能力,构建了从行业岗位目标认知→夯实基础→专业技能强化训练→行业专业实习、社会需求了解→综合专业技能提高的四年递进式、强化型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了专业特色和技术应用能力,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
1.岗位目标认知学习:学生从一进校门,就开始了专业特色和人才定位认知,到校外实习基地参观,让学生了解行业岗位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
2.专业基本技能夯实教学模式: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食品微生物学、生理学实践课程,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坚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考试考核的原则。
3.专业核心技能分层次、多形式强化型实践教学模式。专业核心技能单靠课上实践课程,很难让学生充分掌握好,因此,利用我系教师科研能力强的优势,设计“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分层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教学计划内的专业实践课程学习:教学计划内专业实践课程只安排了能凸显专业核心能力的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如各类食品的加工制作,主要的营养、理化、卫生指标分析检测,功能因子制备技术,营养评价与营养配餐设计等。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能力有了基本掌握。
●导师科研训练:学校实行的“导师制”让学生在一进入学校就有机会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参与到1-2个教师科研项目中,增加了专业技能的实践机会,同时反也提高了科研素养。
●大学生科技立项实践活动:学校每年都有国家级、市级、校级大学生科技立项,如“启明星”、“挑战杯”,每年各年级都有约一半的學生报名参与,通过科技立项的完成,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还积累了校期间的科研成果,有部分同学获得了专利、发表了论文,使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为后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了动力和积极性。
●各种学科知识、创新实践竞赛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近两年每年开展的学科知识竞赛、食品技能大赛,食品营养与卫生宣传活动。
●校外基地专业实习活动:二年级之后专业实习,全部统一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一方面让学生用在校学习的专业技能到社会实践中进行检验和锻炼。
三、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
1.运行效果:
●建立了稳定、高效的校外实习实践运行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校外实习基地阵营,逐步建立起一套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学生经历的不是单一的某一项技能,而是综合的实践技能。体现在(1)考研率提高。近年考研、出国率由不超过10%上升至15%以上,并且考取985、211重点大学比例占到50%以上。(2)京外生源回到本地后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比例较高。
●特色初现,(3)从事营养相关工作的人数增加,如中国疾控下属研究单位、保健食品食品企业、高校后勤公司,北京航空食品配餐公司等。(4)就业竞争力增强。人才综合素质提高,也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有跨入生物技术、医药行业从事分析检测工作,有到食品、生物相关的电商平台从事技术咨询工作。
2.存在问题及建议:
●实习经费紧张;由于食品行业存在食品安全、实习周期相对较长的情况,实习开始前需要给学生支付保险费、健康证体检费、实习单位一定的实习管理费等,学生人数多时会出现经费紧张情况,因此,需要争取充足的实习经费做保障。
●食品生产企业与食品分析检测机构相比,品控岗位较少,生产技术岗位少,生产岗位多,学生轮岗实习时间不均衡,学生会产生怕苦的情绪,影响实习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积极从校方争取实习经费,对于实习过程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调处理,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比如调整不同实习单位的人数、缓解岗位不平衡矛盾。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加深双方了解,协调平衡利益,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周建新,唐培安,杨国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2014,(10):206-207.
[2]夏海兰,张文璐.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419-421.
[3]楊艳秋,李伟凯.地方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机制与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9(7):157-160.
[4]孟宗,刘元法,王兴国.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建设[J].高教高职教育,2013,(78):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