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中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改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对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的研究性学习中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看清历史事件、认识历史本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鸦片战争后,就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明白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并总结出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研究和学习的学习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爱好、主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习的方向和进度作一个宏观的指导和规范,不参与学习的具体过程中。
2?郾研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研究和学习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是研究和探索,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对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锻炼与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有:通过学习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确定研究课题、针对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走访、实验、查资料等)、对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在研究性学习的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研究的乐趣,而且能学会做事的方法,收获宝贵的学习经验。
3.研究性学习是强调学生以研究为手段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与科学家进行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前者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来学习相关内容,后者强调通过研究来发现和发明未知的事物。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通过参与到研究的过程中来获得相关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情感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最终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我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经常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历史中许多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以一个历史人物的形式思考如果你是他在当时会怎么做,形成历史兴趣研究小组编写中国历史十大悬疑,等等,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和意识。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能够获得对科学研究的初步认识,增强对历史与社会、历史与自我的思考和感悟,逐步养成研究的习惯,形成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从近几年的物价变化情况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我国社会稳定有什么关系,在历史上还有哪些朝代有过经济的巨大发展,等等,这些都需要对生活环境进行大量的调查与分析。
2.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对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形成研究报告。历史资料分类繁多、内容交错复杂,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熟悉历史知识,提高对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课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进行,特别是对每一分钟都很宝贵的中学生来说,更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减少研究时间,尽快得出结果。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分配任务、交流进度、分享成果,在合作中加深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锻炼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是社会、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对比我国古今国力的差距,以及近现代所遭受的委屈与耻辱,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三、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果、得出报告。下面我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从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果、得出报告几个方面阐述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1.问题的提出。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到中国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导致八国联军侵华,这时候,我们就能发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不受到外国人的欺负呢?这样提出问题,就为课题的成立奠定了先决条件。
2.课题的形成。
要想让中国强大起来,就必须寻找到富国强兵的道路。孙中山是怎样寻找让中国强大的道路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这就是我为学生准备的课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动机、经过和结果,从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到辛亥革命的知识,感受到那一代人为民族奋斗的伟大精神。
3.资料的准备。
这个阶段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预习课本、查阅图书馆的资料、上历史网站或论坛等来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正确收集资料,或者给出一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有的放矢。
4.资料的分析。
资料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学生熟悉课题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同时参考不同时代的相似历史事件的分析方法,根据手中的资料对课题进行分析。例如维新变法为什么失败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区别,等等。
5.得出研究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在“正确分析孙中山是怎样寻找让中国强大的道路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这一课题后,学生明白了其中的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孙中山在探寻一条民主富强道路上的艰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研究报告,并将报告在课上宣读,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
在课题研究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研究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且要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创新,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相互配合,小组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对于培养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要善于结合历史教材的特点,正确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青青.高中历史教学中材料题解题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科研,2010.21.
[2]褚芸芸.教师应如何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8.
[3]仲浩.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与困惑[J].新课程,2010.8.
[4]张建才.高中历史教与学的几点探讨[J].宁夏教育科研,2008.1.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的研究性学习中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看清历史事件、认识历史本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鸦片战争后,就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明白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并总结出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研究和学习的学习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爱好、主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习的方向和进度作一个宏观的指导和规范,不参与学习的具体过程中。
2?郾研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研究和学习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是研究和探索,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对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锻炼与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有:通过学习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确定研究课题、针对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走访、实验、查资料等)、对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在研究性学习的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研究的乐趣,而且能学会做事的方法,收获宝贵的学习经验。
3.研究性学习是强调学生以研究为手段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与科学家进行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前者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来学习相关内容,后者强调通过研究来发现和发明未知的事物。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通过参与到研究的过程中来获得相关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情感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最终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我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经常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历史中许多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以一个历史人物的形式思考如果你是他在当时会怎么做,形成历史兴趣研究小组编写中国历史十大悬疑,等等,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和意识。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能够获得对科学研究的初步认识,增强对历史与社会、历史与自我的思考和感悟,逐步养成研究的习惯,形成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从近几年的物价变化情况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我国社会稳定有什么关系,在历史上还有哪些朝代有过经济的巨大发展,等等,这些都需要对生活环境进行大量的调查与分析。
2.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对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形成研究报告。历史资料分类繁多、内容交错复杂,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熟悉历史知识,提高对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课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进行,特别是对每一分钟都很宝贵的中学生来说,更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减少研究时间,尽快得出结果。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分配任务、交流进度、分享成果,在合作中加深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锻炼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是社会、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对比我国古今国力的差距,以及近现代所遭受的委屈与耻辱,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三、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果、得出报告。下面我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从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果、得出报告几个方面阐述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1.问题的提出。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到中国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导致八国联军侵华,这时候,我们就能发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不受到外国人的欺负呢?这样提出问题,就为课题的成立奠定了先决条件。
2.课题的形成。
要想让中国强大起来,就必须寻找到富国强兵的道路。孙中山是怎样寻找让中国强大的道路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这就是我为学生准备的课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动机、经过和结果,从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到辛亥革命的知识,感受到那一代人为民族奋斗的伟大精神。
3.资料的准备。
这个阶段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预习课本、查阅图书馆的资料、上历史网站或论坛等来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正确收集资料,或者给出一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有的放矢。
4.资料的分析。
资料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学生熟悉课题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同时参考不同时代的相似历史事件的分析方法,根据手中的资料对课题进行分析。例如维新变法为什么失败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区别,等等。
5.得出研究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在“正确分析孙中山是怎样寻找让中国强大的道路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这一课题后,学生明白了其中的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孙中山在探寻一条民主富强道路上的艰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研究报告,并将报告在课上宣读,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
在课题研究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研究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且要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创新,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相互配合,小组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对于培养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要善于结合历史教材的特点,正确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青青.高中历史教学中材料题解题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科研,2010.21.
[2]褚芸芸.教师应如何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8.
[3]仲浩.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与困惑[J].新课程,2010.8.
[4]张建才.高中历史教与学的几点探讨[J].宁夏教育科研,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