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次激烈的冲击和深刻的革命。教育工作者当然应该更新观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借助信息技术的翅膀,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快捷,更有活力。通过多年的教学改实践和探索,结合本人下校调研的体会,再结合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粗浅地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悟,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共同分享。
一、学科特点更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整合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自身的许多特点使得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非常有效实用。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大约有200万~450万种,每一个体都有其结构生理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瞬间再现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海底世界的奇妙,生物界的,南极北极的生物,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等等奇妙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从宏观角度分析,学生对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局部而非全面,个别而非整体,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也缺乏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光盘、网络或视频捕捉来剪辑整理有关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并加入声音或文字解说。课堂上那数字电影中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印象深刻。
微观观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可以模拟放大任何细胞结构的详细构造,无限地显现人的各种感官和思维,实现微观的物质宏观化,生动形象地展现生物微观结构。
从生物的时间历程与动态变化上再现。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消亡等生理活动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现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DNA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生物个体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学生看得通透听得明白,优化了教学过程。
二、整合的课堂,彰显出生物课独特的魅力
在调研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听课、交流、试验、反馈,我發现生物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生物学的问题,能收到如虎添翼的理想效果。
(一)抽象的问题不存在了
如老师在讲七年级下第三章人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时。关于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到底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学生很容易出错。介于七年级还没有接触物理学科,不理解“气压”这个概念,所以问题吃不透。我们的老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小时候经常玩的针管作为切入点,搬上屏幕进行展示。通过类比法让学生理解肺的吸气和呼气。通过FLASH的动态演示,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概念化成图中的线条,变抽象为具体,低年级的学生也容易接受,这个难点不攻自破。所以,只要用心设计,合理地再显出人体气体进出的原理,这个问题就很方便理解与记忆。
(二)运用信息技术浓缩时间,跨越了时空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第二章的被子植物的一生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到最终的开花结果,被子植物的这一生命历程自然不是某一天两天,有的甚至个把月才能够完成的,不能在课堂上把植物的一生全部展现。以往的教学中就只能展现授课时候所正在经历的植物生长的某个瞬间,仅靠学生记忆去回想以前观察的影像。可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后,就可以把植物的一生录制快速播放。学生在课堂上就能重新感受这一连串的植物生理变化,对被子植物一生的认识自然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三)借用多媒体技术融入综合复习,快捷、实用、高效
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就是比较探究法,很实用。无论是相似物种之间的横向比较,还是某一物种生活史的纵向比较,都可以让学生区别相似的概念,并总结出规律来。在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板书无法快速实现,语言描述又太过单一,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问题就应刃而解了,多快好省,提高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既开拓学生的视野,又扩充课堂容量
生物界所涵盖的范围之广、学问之深,不是只言片语所能描绘的。初中的生物学也仅仅介绍了部分基础知识。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学生们往往不满足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特别是网络资源,给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五)网络教学,发展尚不成熟,教师还需继续努力发掘
网络教学,这种现代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包括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班额过大等,在设计、开展方面还处于探索与推广阶段,但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课程进行尝试。例如,在初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一章中,可以把前言“致同学们”和第一节《认识生物》这两部分合为一课。全班同学都走进微机室上生物课,尝试着 “网络教学”。教师可以制作了一个小型网站,在这个网站上链接上与本节课相关的其他网站或网页,上课时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探究什么是“自主学习”?什么是“网络课堂”?如果教师能储备了大量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内容,把它们分别做成不同的网页放在网站中,这样就便于学生自学,查阅相关的知识了。在这节课上,老师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并且初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就是利用相对浅显的信息技术,在老师的引领下打开了一个个知识的宝库。这样的课堂能给我们的教师积累下很多经验和兴奋点,能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动力,也为以后的深化与提升注入了兴奋剂
三、信息技术手段只是服务于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结合调研体验,我感悟到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盲目地迎合时髦,只能是个空空的花架子,没有实在意义。处理不好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可能仅是哗众取宠,作茧自缚。为此,教师需要用心思考,巧用实用,避免仅仅为了应用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要考虑不同知识特点,整合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一种过程中的有机镶嵌,让其特有的“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特点服务于教学需要,给生物课堂增添新意和活力。
一、学科特点更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整合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自身的许多特点使得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非常有效实用。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大约有200万~450万种,每一个体都有其结构生理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瞬间再现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海底世界的奇妙,生物界的,南极北极的生物,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等等奇妙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从宏观角度分析,学生对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局部而非全面,个别而非整体,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也缺乏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光盘、网络或视频捕捉来剪辑整理有关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并加入声音或文字解说。课堂上那数字电影中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印象深刻。
微观观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可以模拟放大任何细胞结构的详细构造,无限地显现人的各种感官和思维,实现微观的物质宏观化,生动形象地展现生物微观结构。
从生物的时间历程与动态变化上再现。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消亡等生理活动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现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DNA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生物个体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学生看得通透听得明白,优化了教学过程。
二、整合的课堂,彰显出生物课独特的魅力
在调研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听课、交流、试验、反馈,我發现生物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生物学的问题,能收到如虎添翼的理想效果。
(一)抽象的问题不存在了
如老师在讲七年级下第三章人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时。关于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到底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学生很容易出错。介于七年级还没有接触物理学科,不理解“气压”这个概念,所以问题吃不透。我们的老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小时候经常玩的针管作为切入点,搬上屏幕进行展示。通过类比法让学生理解肺的吸气和呼气。通过FLASH的动态演示,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概念化成图中的线条,变抽象为具体,低年级的学生也容易接受,这个难点不攻自破。所以,只要用心设计,合理地再显出人体气体进出的原理,这个问题就很方便理解与记忆。
(二)运用信息技术浓缩时间,跨越了时空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第二章的被子植物的一生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到最终的开花结果,被子植物的这一生命历程自然不是某一天两天,有的甚至个把月才能够完成的,不能在课堂上把植物的一生全部展现。以往的教学中就只能展现授课时候所正在经历的植物生长的某个瞬间,仅靠学生记忆去回想以前观察的影像。可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后,就可以把植物的一生录制快速播放。学生在课堂上就能重新感受这一连串的植物生理变化,对被子植物一生的认识自然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三)借用多媒体技术融入综合复习,快捷、实用、高效
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就是比较探究法,很实用。无论是相似物种之间的横向比较,还是某一物种生活史的纵向比较,都可以让学生区别相似的概念,并总结出规律来。在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板书无法快速实现,语言描述又太过单一,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问题就应刃而解了,多快好省,提高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既开拓学生的视野,又扩充课堂容量
生物界所涵盖的范围之广、学问之深,不是只言片语所能描绘的。初中的生物学也仅仅介绍了部分基础知识。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学生们往往不满足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特别是网络资源,给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五)网络教学,发展尚不成熟,教师还需继续努力发掘
网络教学,这种现代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包括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班额过大等,在设计、开展方面还处于探索与推广阶段,但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课程进行尝试。例如,在初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一章中,可以把前言“致同学们”和第一节《认识生物》这两部分合为一课。全班同学都走进微机室上生物课,尝试着 “网络教学”。教师可以制作了一个小型网站,在这个网站上链接上与本节课相关的其他网站或网页,上课时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探究什么是“自主学习”?什么是“网络课堂”?如果教师能储备了大量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内容,把它们分别做成不同的网页放在网站中,这样就便于学生自学,查阅相关的知识了。在这节课上,老师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并且初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就是利用相对浅显的信息技术,在老师的引领下打开了一个个知识的宝库。这样的课堂能给我们的教师积累下很多经验和兴奋点,能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动力,也为以后的深化与提升注入了兴奋剂
三、信息技术手段只是服务于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结合调研体验,我感悟到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盲目地迎合时髦,只能是个空空的花架子,没有实在意义。处理不好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可能仅是哗众取宠,作茧自缚。为此,教师需要用心思考,巧用实用,避免仅仅为了应用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要考虑不同知识特点,整合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一种过程中的有机镶嵌,让其特有的“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特点服务于教学需要,给生物课堂增添新意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