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在创造读懂心灵的教育实践中,钟家村小学在引导教师自主发展、打造品牌教师队伍方面做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
一、加强梯队工程建设
一是整体规划。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现状,将全校教师分成五个层次(校级、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学校还分别为每个层次的教师确定了发展方向和任务,并配备了指导教师,以实现分层指导、梯级成长的目标。
二是个体规划。因为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学校在引导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时,强调教师要合理地定位发展阶段,制订出既贴近现状,又需要“跳一跳”的规划。
三是专家引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基本定型后,学校聘请专家针对个人规划,从个人定位、发展目标、测评满意度目标、师德目标等维度进行诊断和指导,使规划更合理,更具操作性。
四是评价推进。学校以年度为单位,组织教师对照个人规划,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梯队工程建设。
二、建立“读式管理”制度
学校以制度建设为载体,构建了“激励、沟通、人本”的读式管理制度。读式管理制度的内涵是管理就是帮助、管理就是激励、管理就是感动、管理就是成就。围绕这种思想,学校在对传统制度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了“保底线”的约束型制度。《教师职业规范考评细则》《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管理的规定》《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教育教学不当行为“一票否决”制度》和《约谈制度》等约束型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规范意识。
二是完善了“显人文”的激励型制度。《教育教学八个单项奖制度》充分尊重人的差异性,使具有不同特长的教职工都能受到激励;《教职工月绩效考核制度》用以区分“一般”与“优秀”;《教学质量奖实施细则》中,学校引入“增量评价”理念,力争教师的每一份付出与成绩都能得到认可;在招聘教师的管理方面,学校大胆创新,制定了《招聘教师职称评定办法》《招聘教师“四工转换”管理办法》,让年轻教师有归属感,有成长的希望和方向。
三是制定了“同展望”的规划型制度。由教师全员参与制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等,描绘了学校美好的发展前景,让教师前进的步伐更稳健。
四是健全了“共参与”的民主管理制度。学校成立了教职工代表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等,并建立健全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引导不同层面的人员参与学校管理。
三、构建精神文化
一是以评比活动为载体,营造争先向上的氛围。学校坚持开展“八项单项奖”“优秀员工奖”“质量奖”评比,持续推进青年教师“四工转换”评价,使所有教职员工都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二是以表彰活动为载体,营造舆论导向的氛围。学校以“践行武汉教育精神,汇聚正能量,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主题,表彰先进个人及团队,使表彰活动成为鼓舞士气、传递正能量、增强服务意识的有效载体。
三是以交流分享活动为载体,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读书分享会、优秀教师代表经验分享会等,让普通教师走上了前台。学校还及时把教师的发言稿等上传到学校网站,或汇编成册下发至年级组,作为全校教师的学习内容。这些措施,汇聚了大家的智慧,让团结协作的氛围日渐浓厚。
四、做实常态教研
一是结合课题开展常态教研。学校注重将课题中的问题与常规教研整合起来,做到研教结合。例如,围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各学科教师以教学流程中的某个环节为研究主题,开展了系列研究。这些研究拓宽了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二是以问题为主线开展常态教研。学校要求个体研究以课例为载体,按“发现问题→梳理呈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集体研究按照“集体备课→组内试教→组内研讨改进→校级展示→校级研讨→课后反思”的方式推进。这些研究都立足于“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因此教师们研究的热情很高。
三是结合“比教学”开展常态教研。学校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落实“三个一”,即每名教师撰写一份学科模式教学设计,上一节学科模式研讨课,撰写一篇主题研究的小论文。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
一、加强梯队工程建设
一是整体规划。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现状,将全校教师分成五个层次(校级、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学校还分别为每个层次的教师确定了发展方向和任务,并配备了指导教师,以实现分层指导、梯级成长的目标。
二是个体规划。因为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学校在引导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时,强调教师要合理地定位发展阶段,制订出既贴近现状,又需要“跳一跳”的规划。
三是专家引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基本定型后,学校聘请专家针对个人规划,从个人定位、发展目标、测评满意度目标、师德目标等维度进行诊断和指导,使规划更合理,更具操作性。
四是评价推进。学校以年度为单位,组织教师对照个人规划,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梯队工程建设。
二、建立“读式管理”制度
学校以制度建设为载体,构建了“激励、沟通、人本”的读式管理制度。读式管理制度的内涵是管理就是帮助、管理就是激励、管理就是感动、管理就是成就。围绕这种思想,学校在对传统制度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了“保底线”的约束型制度。《教师职业规范考评细则》《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管理的规定》《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教育教学不当行为“一票否决”制度》和《约谈制度》等约束型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规范意识。
二是完善了“显人文”的激励型制度。《教育教学八个单项奖制度》充分尊重人的差异性,使具有不同特长的教职工都能受到激励;《教职工月绩效考核制度》用以区分“一般”与“优秀”;《教学质量奖实施细则》中,学校引入“增量评价”理念,力争教师的每一份付出与成绩都能得到认可;在招聘教师的管理方面,学校大胆创新,制定了《招聘教师职称评定办法》《招聘教师“四工转换”管理办法》,让年轻教师有归属感,有成长的希望和方向。
三是制定了“同展望”的规划型制度。由教师全员参与制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等,描绘了学校美好的发展前景,让教师前进的步伐更稳健。
四是健全了“共参与”的民主管理制度。学校成立了教职工代表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等,并建立健全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引导不同层面的人员参与学校管理。
三、构建精神文化
一是以评比活动为载体,营造争先向上的氛围。学校坚持开展“八项单项奖”“优秀员工奖”“质量奖”评比,持续推进青年教师“四工转换”评价,使所有教职员工都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二是以表彰活动为载体,营造舆论导向的氛围。学校以“践行武汉教育精神,汇聚正能量,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主题,表彰先进个人及团队,使表彰活动成为鼓舞士气、传递正能量、增强服务意识的有效载体。
三是以交流分享活动为载体,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读书分享会、优秀教师代表经验分享会等,让普通教师走上了前台。学校还及时把教师的发言稿等上传到学校网站,或汇编成册下发至年级组,作为全校教师的学习内容。这些措施,汇聚了大家的智慧,让团结协作的氛围日渐浓厚。
四、做实常态教研
一是结合课题开展常态教研。学校注重将课题中的问题与常规教研整合起来,做到研教结合。例如,围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各学科教师以教学流程中的某个环节为研究主题,开展了系列研究。这些研究拓宽了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二是以问题为主线开展常态教研。学校要求个体研究以课例为载体,按“发现问题→梳理呈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集体研究按照“集体备课→组内试教→组内研讨改进→校级展示→校级研讨→课后反思”的方式推进。这些研究都立足于“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因此教师们研究的热情很高。
三是结合“比教学”开展常态教研。学校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落实“三个一”,即每名教师撰写一份学科模式教学设计,上一节学科模式研讨课,撰写一篇主题研究的小论文。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