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aixia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讨如下。
  一、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的,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如父母的师生关系定位还在我们这一代教师的思想观念中深根蒂固,师生之间存在一种等级观念。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由于心理受到压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有了新的想法也不敢言表。因此,要转变师生关系,把自己至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朋友的地位,师生平等探究对话,容纳学生产生的各种不同见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证明,民主、和谐、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师生关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思维就越活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
  2.抓住时机,适当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在学习一篇课文后,学生往往对课文中的其他相关知识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扑捉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及时地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课外书籍。如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补充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精力和情感,有助于理解课文;在学习《从百草園到三味书屋》可以补充孔子的历史地位,以及孔子的传统儒家思想,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了解孔子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阅读与此相关的课外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学生对教材课文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还能逐渐学生了解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极其有利的。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思维的导火索,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达到激发兴趣、活跃思维的目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教师独占课堂,紧扣教材,拼命地灌输,反复的强化,不断地重复训练,有时甚至出现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恹恹欲睡的现状。因此,教师要充分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思维互相激荡,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使自主学习能力得以训练和培养。
  2.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重点、难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对话、合作来解决。通过讨论,学生能辨明是非,增长知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使不爱思考的学生会思、想思;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接纳学生的异想天开、勇于质疑、敢说敢想,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去发现真知,大胆思考。尤其对学生的创新见解,教师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只有引导学生把学习、思考教给学生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3.鼓励学生质疑。古人说:“学贵有疑。”疑,既是思维的积极表现,又是探索的动力。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在“问”上下功夫,形成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的课堂氛围。譬如《社戏》最后一部分写道:“我吃了豆,却没昨夜的豆那么好。”我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设置了这一问题情境:“为什么同是六一公公的豆,味道却不同呢?”有的学生说,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最有味道;有的说,和小伙伴一起吃的开心,才觉得特别好吃有的说,孩子们背着大人偷偷的煮着吃,有新鲜感,所以特别有滋味……在这个问题的探讨回答中,学生从个人的不同角度思考回答,学生的个性性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经常性的训练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自主探索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深处
  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依据,阅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因此,教师要在文本作者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心灵之桥,引导学生主动地研读课文,走入文本,感知语言文字,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他们“身临其境”,产生愉悦,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对文本的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文章知识的影响,每教一篇文章,摆脱不了选材、构思、中心、表达等要素的束缚,在课堂上围绕这些知识大讲特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文本后面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产生的原因顾及不多,学生也少有动情。文章的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语文教师只有架设一座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桥梁,带领学生真切而深刻的走入文本,才能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入走入课文,时间长了,学生的想象、体验、感受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和体现,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就会由“学会”变为“会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江泽民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而创新能力培养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语文学科的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2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的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人的主体实现和超越为特征的经济。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必须迎接时代的挑战,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教育的模式,全面实施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摘 要】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中,诗歌的数量明显增大,诗歌教学地位已日渐提高。诗歌教学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必须有一套永葆诗歌魅力的教学方法。“读、品、悟、写”四步诗歌教学法,就是一种这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读;品;悟;写  【中图分类号】G6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2  近几年来,诗歌默写与阅读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已牢牢地占有一席之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一、农村教学资源现状  教学资源也称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教师群体、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当今农村教学,大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背诵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得不过的关卡,学生如果能充分利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实现知识迁移,那么便可以更好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愉悦感,激发兴趣,不无裨益。  【关键词】 文言文;创新;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作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已
目的和背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全球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主要
【摘 要】 目前,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英语语法教学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笔者认为,完整的语法教学应包括语法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方面。  【关键词】 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一、语法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应该注重语法结构的意义与在与在交际活动中的应用。有效的语法教学应具有以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社会的进步需要人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工程。作为从事第一期基础工程建设的教师本身要有相应的较高的水平和素质。物理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物理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并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物理教师首先考虑的是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