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不存在结构性矛盾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king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主席访美引发了全球关注,首先是美方对此次访问格外重视,除按规格最高的国事访问接待之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细致的措施为访问成功酿造良性氛围。同时,在访问期间,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美方高级官员均有关于中美关系顶顶重要的言论。有评论者认为,此举反映了美方对华政策思维已告别冷战后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战略敌意思维,开始严肃对待中国作为新全球战略伙伴的可能前景。
  关于总体上中美关系的前景,中美两国无论在媒体还是学界,确实存在相当尖利的消极看法。就美方而言,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主要集中在对中国意图的猜疑,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发展,均包含针对美国在亚太存在,甚至全球利益的用意,换言之,中国并非美国事业的全球伙伴,而是类似前苏联的全球潜在对手。这一思维冷战色彩甚浓,基本无视中美关系与美苏关系的根本不同及时代场景的变化,在其表面的激昂言辞之下,实际上暗含着非常种族主义和文明冲突论的思考,只是由于政治正确的原因,不好言明而已。
  在中国学界部分人士而言,对美国意图和对华政策的目标也多有提防,其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所谓中美“结构性矛盾”的理论。这一派看法认为,由于现实主义和地缘战略的零和博弈状态,中国发展必然遭到美国的全面遏制,他们以此解释两国所有领域的现实和未来冲撞。由于历史的恩怨和知识的隔膜,这一看法在中国国内确有相当多拥趸,而且随时会因有关的新闻事件发酵。可以说,“结构性矛盾”的看法折射了中国社会对美国对华意图的普遍焦虑。
  联系到本次访问成行的事件背景,则人们更不容易忽视上述负面前瞻的影响力。2010年伊始,因美国售台武器,两国军事交流暂停,嗣后,因为朝韩半岛两次危机,美国在紧邻中国的西太平洋海区增加了前沿力量部署,并与日韩一道频繁举行威慑性的军演,直到岁暮,因朝韩炮击事件,东亚在时隔几乎60年后再一次响起了战争的真实警报。与此同时,中美这一年中在经济领域也发生了诸多摩擦。本次国事访问正是在这些发展前景未明的不利情势下成行,所以,美方格外高规格的热情接待确实有引发多重解读的巨大空间。
  回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有关结构性矛盾的理论源自对两次世界大战前英德和日美等大国关系的研究,其根本观察尺度是国际权力的转移和国际秩序的演进。无可否认,30年来某种巨大的国际权力的转移正在发生,二战后欧洲传统大国的声音在减弱,中,日、德,印、俄、巴西等新兴国家则在承担日益显著的地区和全球责任,其中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日益凸显地位尤为引人注目。外部世界对这种中国新地位的适应或不适,乃是从军事到经济等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得到欧美公众响应的社会原因。
  然而,为基于历史经验而对中美关系持负面前瞻的人们忽略的另一重要历史教训是:新国际权力格局形成未必注定是根本冲突的,美国本身的国际权力成长过程就是最好的例证。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发展,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国际秩序主要建造者和维护者的历史表明,新国际权力的崛起不是注定导致首要大国间的殊死搏斗,一方面,新崛起大国可以选择对现有秩序的逐步参与和改善而获利,而另一方面,原有格局主持者及其盟友也完全可能选择通过发展建设性的战略关系影响和塑造新崛起者的行为,从而达成面向未来的良性的国际权力转移。从这个意义来说,就像历史上很多致命的权力斗争起源于某些观念和思想的偏执,在此举世谈论中美关系走向的时分,值得人们再三警惕的是,所谓“结构性矛盾”的理论也许正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坏预言,是塑造对方敌意,而不是真正捍卫自身利益的工具。
  在决定冷战最后结局的年代里,中美关系曾是有效的现实主义国际战略关系的典范。冷战结束至今,两国国内发展和整个国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看到,两国既面临极大的国内问题的挑战,也遇到了不同于历史任何时间的全球环境的变化,这些基本现实要求双方对彼此和世界有全新的认知。今日中美关系不仅是两个具备巨大力量的核大国的关系,两国也共同面临诸多日益紧迫的垒球课题,两国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深度嵌入也是史无前例的,这种新现实使得两国在认识和设计政策时必须也只能通过漫长的努力寻求共赢之道。所以,本次美方的高度热情可以看作对中国现实及潜在国际权力的某种正面看法,而关于共同责任等论题的提出则意味着中方对自身新力量的意识。
  从这一意义上看,此次国事访问的确是一个影响会很深远的大事件,它表明两国终于开始超越难以避免的现实冲撞,决心从更深广的全球和历史责任立场看待彼此的关系,以便探索和尝试一种良性互动和共存的建设性关系。这样的进展本身既是遏制地区危机升级的政策需要,也反映了中美共同应对未来挑战的明确意愿,更是对中美是否存在结构性矛盾问题的一个明确答案。
其他文献
位于南欧的西班牙是欧洲的重要国家之一,其海军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早在500多年前就曾经在海洋上称霸一方。之后西班牙因国力衰退逐渐退出了海洋强国的行列,但到上世纪90年代末之后,经济取得腾飞的西班牙再度加强了海军建设的步伐,并建造了一系列新式战舰。这些新式舰艇的相继服役,使西班牙海军的海外行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缺乏合适的支援舰艇,也限制了这些战舰的使用。于是西班牙在进入新世纪后开始着手建造一艘全新的
期刊
“歼-20”首飞他们说:  “我直接问了胡锦涛主席这个问题,他回答说,此次试飞跟本人访华绝无关系,而是预先就计划好的。”  ——罗伯特·盖茨  “各国更新自己的武器装备很正常,中国的武器装备发展完全基于自身安全防卫需要,是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特定目标。”  ——洪磊  “试飞活动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针对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是一次正常的工作安排,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
期刊
明治维新的骨干是一群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建立起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但也正是从从明治时期就形成的特殊国内政治生态滋生出“门罗主义”式的霸权欲望,让日本在与周边和其他列强打交道时显得蛮横且笨拙,并最终走向了一条毁灭之路。    维新,崛起的前提与开端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一一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
期刊
特战尖兵    “海豹”突击队的起源要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美军感到需要一支特殊的军队来肃清敌军滩头的障碍物和防御设施,为登陆大军扫清前进的道路。于是美国海军和陆军在1942年联合创办了两栖侦察和突击学校,学校从陆军和海军中选拔精英组成了“海军战斗爆破队”(NcDU)。自1942年在登陆北非的‘_火炬行动”中首次参战后,NUCD很快就成为美军实施登陆作战的急先锋。  在按下来的1943年,为了
期刊
编者按:自从深陷“反恐战争”的泥潭后,美国很快就发现需要一种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轻型攻击机来执行战场打击任务。为此,美国提出了研制新一代轻型攻击机的OA-X计划。该计划一经提出便在美军中引起了热议。不久前,美国空军中校迈克尔·皮鲁查在《空天力量杂志》上发文,对美国空军未来10年轻型攻击机的研制和使用进行了设想,本文假定的美国空军OA-X机队规模大于目前(在阿富汗)支援一场持久部署作战行动以及同时在
期刊
2010年1月29日,由苏霍伊研制的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验证机T-50在阿穆河畔共青城首飞成功,俄罗斯由此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而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俄罗斯人已经等待了24个年头。    苏联航空工业的最后大作    虽然T-50的首飞时间比美国的YF-22晚了将近22年时间,但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苏联就开始着手研制第五代战斗机。1983年,美国正式启动先进战术战斗
期刊
中东战争的刺激    上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先后研制成功了以E-3A“望楼”大型预警机和E-2C舰载中型预警机为代表的一系列空中指挥及预警平台。在这些空中预警机的指引下,北约的战斗机、轰炸机群在远离地面基地的引导及情报保障情况下的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这也使得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倍感压力。特别是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装备的美式、法式战斗机在美制E—2C中型预警机
期刊
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国在历次其参与的局部战争中频繁使用各种新军事革命高科技武备,这些武备的作战表现,无不在地区激发了一种不亚于对倚天剑似的普遍狂热,而在这一方兴未艾的狂热中,具备极高综合作战能力的第五代战机,即俗称的隐身战机占据十分核心的突出地位。可以说,在中国周边,亚太地区新一轮以装备和使用隐身战机为主要标志的新军备竞赛已日益成形。    美军五代机直指西太平洋    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军
期刊
美国政府在2012财年的国防预算中,大幅度削减了空军的财政拨款,意味着美国空军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必须在武器装备采购方面精打细算。    2011年2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会提交了总额为6709亿美元的国防预算申请,包括从2011年10月1日开始的2012财年常规国防开支和战争费用。白宫提交的2012财年常规国防预算为5531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美国空军2012年常规国防预算为1500
期刊
编者按:军备竞赛的标志是两国军备的发展具有互动性,即一国军备的研发以超越或跟踪另一特定国家军备为目标。本文原作者认为中美之间在西太平洋的军力部署、装备研发与作战理论已经显示出足够的互动色彩。其甚至夸张地认为“美国发展武器的时间表将越来越多地跟踪中国方面的进展”。本文编译自美国《航空与航天技术周刊》2011年4月4日的“ReVolutionary Enough”一文,两位作者均是西方著名的所谓“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