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颞部皮肤WV型切口与面部年轻化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5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部是人体暴露面积最大的、表现形象特征的首要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皮肤松弛下垂,鱼尾纹明显,鼻唇沟变深,皱纹斑斑,显得老态龙钟,衰老憔悴[1]。如何明显改善面部皱纹,使面部年轻化[2],是整形医生一直关注的课题。2006年2月~2014年1月,笔者对10例患者在双头颞部发际缘行WV型切口除皱术,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0例面部要求除皱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6岁,平均51岁。
  根据公式计算,上下端的提拉力为1.615公斤,而中部的拉力为1.035公斤,且对眼角的鱼尾纹、面颊部、鼻唇沟及下颌部各个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提拉力,因其W的左边及V的右边长于其他边,因而,尤其对眼角的鱼尾纹,鼻唇沟纹及下颌部松垂皮肤的提拉效果更好。
  手术切口设计在颞部发际缘,切口与毛发生长方向一致,且颞部分离在颞浅筋膜浅层毛囊下。这样就避免了对毛囊毛发的损伤及术后秃发,使术后切口隐蔽于毛发边缘而不显。同时,还避免了传统除皱术的耳前、耳屏及耳垂部的切口瘢痕。
  传统的头面部除皱术,是从额部发际内切口,呈弧形向下经颞部至耳轮脚前转向下后方,沿耳屏内侧面向下至耳垂,然后由耳垂后沟向上至耳廓后沟以75°的角度向下后方进入发际2~3cm,并在发际内斜向下延伸5cm止。但会遗留耳前、耳屏及耳垂处的切口瘢痕。笔者设计的头颞部WV型切口,在头颞部颞深筋膜浅面与皮下脂肪之间作钝性分离,避免了对面神经的颞支、颧支的损伤。向上分离至眶缘时,离断颧弓韧带,将眼轮匝肌外缘拉向颞侧,与颞深筋膜重叠缝合固定于眶缘骨膜上[8]。这样,特别对消除改善眼角鱼尾纹效果更好。面颊部在皮下脂肪与SMAS筋膜之间分离[9],经颞深筋膜浅层下剥离至颧弓上缘,进入骨膜下剥离面中部,将颧弓表面骨膜完全剥离松解,用不吸收线将颧脂肪组织向上悬吊固定缝合于颞深筋膜上[10],每侧缝合固定两针,这样鼻唇沟明显变浅。向下分离至腮腺,在腮腺表面切开SMAS筋膜,在SMAS下向颊部分离松解,将SMAS多余组织切除缝合[11],切除多余皮肤组织,收紧SMAS筋膜,面部皮肤紧致,达到了面部年轻化。该手术方法,改变了提拉力的方向,可以避免面部皮肤各个方向的张力,增强了向上后方的提拉力,伤口愈合后呈曲线状,外观上比直线切口更自然,避免了直线瘢痕,切口痕迹更轻微。
  综上所述,头颞部WV型皮肤切口除皱术,切口隐蔽,痕迹不显,避免了对毛囊毛发的损伤。对动力性皱纹(如鱼尾纹)在静止状态下消失,对重力性皱纹(如鼻唇沟纹),面部自然皱纹及下颌部皮肤松垂有明显改善[12],值得临床推广。但该方法对颈部皱纹,火鸡脖等体位性皱纹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
  [1]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M].3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901-914.
  [2]王晓媛,王雪顽,田丽萍,等.改良的中下面部三维综合除皱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546-548.
  [3]刘美辰.鼻唇沟年轻化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1448-1450.
  [4]王爱琴,许艳文.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J].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2):187.
  [5]张志宏,李文志,欧阳钟行,等.颧脂肪垫技术辅以SMAS折叠的中面部除皱术[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529-531.
  [6]洪丽,安高,周小兵,等.面中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的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研究,2009,31(1):57-66.
  [7]王兴华,程新德.上面部除皱术的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8):1246-1248.
  [8]陈明松.颞面部除皱术22例临床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3):322-323.
  [9]陶文俊,盛斌,孙同祖,等.小切口SMAS筋膜悬吊点的选择在面部提升术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6):442-443.
  [10]张志宏,李文志,王佳琦,等.悬吊预控张力方法在面部除皱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353-355.
  [11]曾学文,李朝阳,余萍,等.个体化全面部分区域除皱术[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3):1379-1381.
  [12]盛华,曹东升,汪春兰,等.全面部多层次复合除皱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7-9.
  [收稿日期]2014-06-30 [修回日期]2014-08-10
  编辑/李阳利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Abbe皮瓣 修复上唇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37~62岁患有上唇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进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形成的继发性上唇缺损选择Abbe皮瓣修复,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例患者术后外形良好,功能正常。1例术后出现轻度小口畸形,对进食,语言功能影响不明显,患者不要求治疗。结论:对上唇缺损宽度小于上唇唇长1/2者,治疗选择Abbe皮瓣修复,不仅能恢复口唇特有的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Q-开关 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谷胱甘肽凝胶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2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例,接受Q-开关 Nd:YAG 激光联合谷胱甘肽凝胶治疗;对照组13例,仅采用Q-开关 Nd:YAG 激光治疗,每14天治疗1次,6~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6%,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60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作者设计发明的真空压膜Activator治疗AngleII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23例AngleII类患者中,上颌前突和高角型共52例,配戴有颊面管的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配合口外弓和头帽矫形,限制上颌发育和控制高角型发育,其余均配戴无颊面管的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治疗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23例AngleII类错牙合患治疗18个月后,
期刊
[摘要]目的:提出一种正颌外科手术数字化定位方法。方法: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设计基于分离骨段表面特征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定位板,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完成数字化定位板的制造,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设计制作出SSRO骨表面划线和定位模板,骨表面定位板可以较为精确的对各骨段间定位,在三维方向贴合良好。结论:骨表面定位板提高了术后骨段间的精确性,是一种较为方便易行的正颌外科辅助定位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颌骨的定位分析打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多种激光联合治疗睑分裂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为提高睑分裂痣治愈率提高可行性方案。方法:对20例睑分裂痣患者进行超脉冲CO2、调Q755nm激光和810nm半导体激光联合治疗。先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仪对皮损进行轻微的剥脱性治疗,治疗达一定深度后再用调Q755nm激光治疗,如果分裂痣表面有毛发,待皮损颜色恢复正常或明显减退后用810nm半导体激光进行脱毛治疗。每次间隔时间3~6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用作游离皮瓣乳房再造的受区血管的可能性及其应用。方法:新鲜成人女性尸体2具,自胸廓内动静脉起始处灌注乳胶颜料,观察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的基本走形、穿出点位置等。选择10例适合游离皮瓣乳房再造的乳腺癌患者开展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作为受区血管的临床手术研究,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胸廓内血管走形稳定、血管直径较为理想,1~4肋间穿支直径达1mm以上,第3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皮肤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肤红色素的值,观察随时间的变化,3%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 sulphate, SLS)对皮肤的刺激反应。方法:招募26例受试者,用3%SLS、水和空白对照进行斑贴试验。通过测量不同时间间隔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率和皮肤红色素的值,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皮下磨削方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患者,共30侧。每一侧皮下及真皮层各注射60~100ml肿胀麻醉液,局部麻醉。30侧全部取腋窝皱褶切口长2~3cm,在浅筋膜层的浅层用皮刀刺入,剥离皮瓣,剥离范围到达腋毛区外1cm,皮瓣下需带有皮下脂肪。反转皮瓣,剪除皮瓣下脂肪层,将高速电动磨削机的金属磨削头伸入到皮瓣下,挑起皮瓣并绷紧,按顺序均匀磨削成全厚皮瓣。结果:15例30侧全部
期刊
手由于暴露在外,经常需从事劳动,是人体最容易出现烧伤的部位,同时也是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高发部位之一[1]。2003年6月~2013年12月,笔者科室共收治125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给予畸形矫正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5例,共184只手,其中男78例,女47例,年龄1~77岁,平均(30.42±12.67)岁。烧伤时年龄在12岁以下者28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含有灰树花子实体及绿茶提取物眼霜的抗衰老效果。方法:采用无创性仪器检测以及图像分析的方法,对23例受试者持续6周外用眼霜的效果进行分析。无创性检测的主要功效参数为眼部细纹(鱼尾纹)和皮肤弹力。采用VISIA-CR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眼部肤色评价。结果:使用测试眼霜6周后,眼部鱼尾纹各参数较0周基准值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双眼皮肤弹力平均值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