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照波人性的东西是不变的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13日,佛山“小悦悦”事件由南方电视台率先报道后,经媒体发酵成为风口浪尖上的公共话题。南方电视台也从一家年轻的省级地面电视台逐渐被省外更多人知道。作为台长的蔡照波,看完这条新闻的第一感受也许跟大多数人一样,在对18路人行为的不解与谴责之外,还掺杂着更多的复杂情绪。
  出乎意料的是,舆论很快变成对18路人声势浩大的谴责,也让蔡照波难以平复内心的纠结:单纯停留在谴责上有局限性,这就相当于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一样的纠结心理,媒体报道对这种心理的深度解剖,是否应该侧重在立法上保护、在制度上褒奖,才使好人有好报。随着新媒体的介入,使事件在不同层面得以推进,南方电视台也将报道从“引导舆论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和“呼吁良知与义举回归”,延伸至法律是否应当严格规定父母对幼儿的监护责任以及是否可以立法惩罚见死不救、如何鼓励见义勇为等等。
  “我们想以‘小悦悦’事件唤起善的回归,善举是否应该得到制度和法律的鼓励和保护,在立法上是否还有空间。”蔡照波说,“不管怎么说,它是一个好的新闻素材。这样的事件摆在面前,就看你有没有考虑去介入和如何去介入。”
  90年代,广州一名中学女生得了白血病,希望通过媒体寻找匹配的骨髓。蔡照波时任总监制的《社会纵横》节目组收到一位台湾人发来的信息,对方愿意自费去澳洲取合适骨髓,并护送到广州,供女孩做骨髓移植手术。从下飞机开始,电视台对台湾人的跨国善举进行了直播报道。当被问到,什么力量促使他做这件事时,台湾人说自己也曾是白血病患者,社会救助了他,他要回报社会。至此收笔本也很好,但我们还有深一层的思考:“广州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为什么没有骨髓库?尽管最后女生没有获得最佳配型时间去世了,但留下一个问题,像广州这样大的城市是否应该建立自己的骨髓库?舆论建设性的监督报道,在批评的同时,如何建构、完善社会链条,这应该是媒体的担当。在大家的共识和推动下,广州终于催生出自己的骨髓库。”
  电视人之外,蔡照波的另一个身份是西泠印社社员,早年师从古文字学家商承祚教授习篆刻,研修古文字,并被推举为中山大学篆刻社首任社长。毕业时,蔡照波并没想过做电视,他喜欢的是自己追寻了很多年的书画和篆刻艺术。
  “最能放得开的体现在细微处。艺术理念对做电视、做新闻有相当的作用。书画篆刻艺术和电视是一样的,都强调对比、虚实、细节……艺术需要很用心,需要一个很大的接触社会观察事物的平台,电视媒体提供给我这样一个平台,这个对我的艺术是滋养,反过来又使我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和创作电视作品。”
  南派纪录片
  人物周刊:现在新媒体冲击这么大,但小悦悦事件最早还是由电视报道出来,你怎么看待传统电视媒体未来的前景?
  蔡照波:任何媒体的存在都具有独特性,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争抢市场份额中发展壮大。现在媒介融合不容置疑,这是新技术力量催生出来的。网络视频盛行,电视怎么发展,首先要改变生产方式。信息生产要由大众化向分众化发展,更好体现个性需求;同时要改变以往传统电视媒体“我做你看”这种受众处于被动地位的做法,加强互动;而且还要争取媒介终端的多元化……
  人物周刊: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应该有人情味,或者人文关怀在里面?
  蔡照波:这点非常重要。人是有灵魂的,没 有灵魂、没有思想的东西,一定不会让人们关注。
  人物周刊:你觉得广东的观众,就是讲粤语的观众和内地其他观众,喜好会不会不一样?
  蔡照波:我想每个地方的观众都有接地气的需求和区别,这里需要细分,如果说看电视剧,不管是外省卫视或者央视,或者是本地的,只要好看大家都会去看。但如果看新闻就不一样,肯定有贴近性、有地域的概念。作为广东人,外省卫视新闻做得再好跟我没多大关系。他家的事跟我家的事是两码事,我肯定关注我这里的。这点各个省都一样。所以新闻类、评论类的节目多数是关注家门口的事情。
  人物周刊:你提出“南派纪录片”的概念,这个想法是怎么形成的?南派纪录片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蔡照波:“南派紀录片”这个概念是2007年我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提出来的。后来有一批作品的支撑,这个提法得到全国学界和业界认可,2008年广东就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正式授予“中国南派纪录片创作基地”,南派纪录片的评奖、颁奖成了每年一度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一项内容。它的内涵实际是什么?广东毗邻港澳,对外来文化有一种先知先觉的地缘优势,以及广东人对时尚性、领潮性的把握比较敏感,把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体现的就是南派特色。像广东骑楼,大家认为这是广东特色,但实际上,这是最早出现在地中海的建筑景观,后来葡萄牙人把这种特色带进澳门后再传到香港、广东来,这个就是我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我当时提出“南派纪录片”,另一个非常直观的想法是,中国的武术有南拳北腿,中国的绘画与北方相对应的有岭南画派。我们的纪录片当然也不能离开这个地域特有的人文环境,这样才会有我们的价值、我们的底蕴、我们拓展的空间,才能形成我们的品牌。
  人物周刊:那南派纪录片主要是视角立足于南方,还是说关注的内容是南派的文化,或者说是不是风格倾向于南方人的口味,还是都有?
  蔡照波:我觉得都有,创作团队很庞大,全省十几个地级台,不能说百分之百,但几乎都有纪录片的栏目。主要是比较接地气的,有历史的,也有当下的,特色主要还是身边的人和事,贴近自己风土特色的,或者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体现历史的片段。这也是“南派纪录片”在创作中不断摸索出来的特征。既是当代中国纪录片的有机成分,也是岭南文化血脉的组成部分。总之,岭南文化的发掘和弘扬本土文化仍然是我们南派纪录片创作的第一要义。
  人物周刊:这些作品里面,让你印象比较深的是哪些题材或者哪些故事?
  蔡照波:我印象深刻的是跟韶关台一起合作的获得金鹰奖的纪录片《囚徒生死大转移》,展现了本土化现实题材和国际化的品质:广东省坪石监狱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监狱面临着被全面摧毁的危险。省司法部门迅速决定展开紧急转移行动。面对1663名服刑人员,五十多名监狱警察的监管工作变得异常严峻。在生命攸关的紧要关头,他们还原了人性中守望相助的朴素感情。狱警毅然解开囚犯的手铐,让他们快速实施转移。在长达30个小时的救援和转移过程中,无一人落下也无一人逃跑。   人物周刊:您觉得纪录片的魅力是什么呢?未来会是如何发展?
  蔡照波:我觉得纪录片是声画的载体。我们在为历史留一份底稿。它的魅力在于对客观世界的真实纪录,在于对真实世界的人文表述。而在国际化大融合的当下,未来纪录片会更强调现实题材,国际化品质和国际化的叙述方式。国际化的叙述方式才能够在全世界有更大的发行空间。
  人性的东西是不变的
  人物周刊:你看中收视率吗?怎么看待现在整个电视节目都在娱乐化的现象?
  蔡照波:我看中收视率,会为收视率紧张。在整个中国,电视的主要收入还是广告。广告的投放商,看中的是你的收视点,收视率高意味着观众多,你吸纳的广告也会多。这一点作为经营者肯定是避不开的话题。
  娱乐节目很多,这是一个客观现象,它对拉动收视率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任何节目都有生命周期,如果不求新、求变,再好的节目,能长盛不衰吗?
  像《中国好声音》走红,对于观众来说,就是人们希望情感快乐,希望有梦想,娱乐节目能部分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大受欢迎。当然,我们追求快乐,更想获得快感之上的心灵启迪。这就是为什么还要一些有文化品质的栏目,因为它能够起到心灵的碰撞,这类节目才比较永恒。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树立电视台品牌的问题?比如通过主持人,或者节目品牌来树立。
  蔡照波:电视台在一个频道里是以栏目为单位的,要么是主持人出彩,要么是事件出彩。像汪涵这样的主持人能够为一个台带来很大影响是一个表象,如果单靠一两个人、一两个节目使台出彩,还是近乎理想化。品牌的树立是个系统工程,是要在节目方针、营销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全方位跟进的。
  人物周刊:做电视这么多年,你还坚信什么东西?
  蔡照波:人性的东西是不变的。我觉得人性是大爱,这点我是深信不疑的,以前很多人跟我说,新闻是易碎品,多少年后都不值一提,不像四大名著人们一直读,这些是真的。但我觉得人性关怀是不变的。只要你的作品融入这些,一定能经受住历史的拷问。
  蔡照波
  出生于广东潮州,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任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高级编辑。其电视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国际纪录片大奖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奖三十多项;2003年个人荣获广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金梭奖。同时,他还是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蔡照波篆刻》、《渡你过海》(散文集)、《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生和发展探微》(理论专著)、《蔡照波畫竹》等。
其他文献
《打工姐妹花》第一季以小成本黑马之姿收视一路走高,并早早获得了全季续订,甚至被人寄予了全面赶超《生活大爆炸》的厚望。实际上这部剧明显缺少其他时髦美剧的元素,例如多角情爱纠葛、时尚、专业背景……  它的过人之处是什么?  此剧完全是一部美国当代20至30岁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直通车,片中大肆挖苦时尚偶像,从贾斯汀比伯到“老到百岁”的帕丽斯希尔顿;俄罗斯美女是间谍;中国人仍然靠改一个像李小龙的英文名字糊弄
经常会庆幸自己生于1981年,能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接触各种父辈们想都不敢想的外来资讯、文化与人物;同时又能在那个资讯相对不发达、粉丝相对不懂八卦、明星相对不会被深挖的时代,心无旁骛地喜欢自己的女神,比如我能够在酒井法子还是酒井法子的时候一见倾心。就如同山口百惠绝对是50、60后中国男人的集体梦中情人一样,酒井法子应该是70及80后的少男杀手、大众女神。且在她之后,随着玉女、清纯等词汇被一一颠覆和
台湾选举的一个奇特景观,就是投票前夕,大家都会绷紧神经,紧盯着是否又有石破天惊的突发事件,冲击选情。  2004年总统大选时,连战、宋楚瑜这对国亲配原本在选情上稳占上风,但是投票日前夕发生了民进党的陈水扁和吕秀莲遭枪击的“319枪击案”。两颗子弹让阿扁以不到三万票(25563票,0.2%)的优势绝地大翻盘。连、宋视枪击案为惊世选举大阴谋,最后愤而提出“选举无效”的诉讼。  2010年末五都选举,投
模特,演员  生日:1992.6.10  身高:178cm  三围:84-63-92  有个未经证实的理论,说越是经济不景气,越流行丰腴的美人。国家和人心都需要那些看上去年轻、饱满、富有诱惑力的肉体来走出低谷。比如19世纪末经济危机时期特别流行的“吉布森女孩”——由画家查尔斯·达纳·吉布森创造的身材丰满如沙漏的女孩形象,几乎就是世纪之交美国女郎的经典形象。  《名利场》杂志百年纪念专刊也沿袭这一复
还是在前几年。一天,二维跟我说,他要回老家看望长兄,想让我陪他一同前往。二维的老家就在离省城不远的晋中地区文水县,也就两三小时的车程。一路上,有个伴儿,人不闷。  到家之前,二维买了两大箱方便面,他说这个最实惠,村里不像城里,送什么水果饮料的。二维的大哥和我年龄差不了许多,但看上去要苍老不少,都有点驼背了。二维的嫂子过世了,大哥与儿子、儿媳,还有一个孙子一起生活。  为了不给大哥和侄儿添麻烦,二维
張良 图/张鸣  张良的电脑里有一张excel表,罗列了近八百个教育创新案例,每个案例标注有不同的创新之处。他是《校长》杂志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心成员仅他一人。  完成《汶川地震168小时》写作后,张良加入《校长》杂志。虽然曾任多年《南风窗》副总编辑,张良却对杂志采编毫无兴趣。他要做的是教育创新研究。在中央教育科学院附近的书店里,他埋头翻书一星期,想知道学校究竟发生了什么。结果发现,当每个人说
托斯卡纳的黄昏  站在托斯卡纳的心脏、锡耶纳的城墙上向西望去,远处是绵延起伏数十公里、由收割后的麦田织成的“金色丝绒”,近处的山坡上,一座葡萄园里,包着头巾的工人正在收获。盛夏,这里是欧美游客趋之若鹜的度假胜地,然而当暑气散退,人声渐稀,我在秋天邂逅了一个别样的托斯卡纳——意大利葡萄酒窖和橄榄油仓。  约公元前十世紀,小亚细亚的佩拉斯吉人为躲避饥荒,辗转来到亚平宁半岛中部的第勒尼安海地区。随后的2
如果把《凯莉日记》视作《绯闻女孩》之后填补青少年收视空缺的剧集,尚且说得过去,但如果看作《欲望都市》的少年版或者前传,就实在太对不起这一套风行6年的时尚电视剧的影响力与厚度。从1998年到2004年,持续播出的《欲望都市》已经在时尚界和电视剧界地位稳固,这是一部声势浩大的大都市女性生活指南、时尚指南和爱情指南,以至于后来的所有关于都市女性题材的剧集都多多少少向其致敬和借鉴。  这样的珠玉在前,《凯
8月底,上市公司ST澄海连续两次对外公告称董事长鲍崇宪擅自以公司房产作抵押,用于个人贷款。上市公司“自曝家丑”,外界一时哗然。  鲍崇宪曾经是资本市场风云一时的“地产大佬”,如今却已是债务缠身,官司不断。自今年6月以来,鲍已成为6起债务纠纷诉讼案的主角。无一例外,他都是被告。  2009年至2011年间,这名江苏商人突然在无锡收购多家大型商场,并通过资本运作,以低价成功入主上市公司ST澄海,如一匹
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我的泪水已不再是哭泣,我的真诚已不再是掩饰……”  还是那块从高空飘落的半透明幕布,还是伴随全场欢呼喷出的亮色烟火,还是那首熟悉的《不再掩饰》。8月24日晚20时许,崔健2013年盐城演唱会开场了。  全市最大的演出场所——国际会展中心,从“至尊贵宾区”到“贵宾区”,从“VIP区”到普通观众区,整整24个区,一排排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的塑料座椅都坐上了人。主办方统计:全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