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学生的健康状况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学校的健康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因此,在高中课改推进中,加强对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之路,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一、提高对高中学生健康教育的认识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描述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善的良好状况,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这说明健康不仅是生理的,而且还是心理的、行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才能称得上健康者。
为此,我国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以此设置了新的课程目标,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但是调查发现,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对健康的概念缺乏全面认识,还片面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呈现出对体育和健康教育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状况。同时,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电视、计算机游戏、网络情结、饮食习惯、运动条件限制、生活环境变化等,使得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心理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拓宽保健知识,提高高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理想效果。
二、新课程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结合
学校健康教育除了有规定的内容外,还渗透到了各门学科类课程,其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就有健身原理、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养生保健、心理与体质健康、交通安全知识等方面,但涉及情感、家庭、社会实践问题处理、适应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不够完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实施和推广,2001年到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和修订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主线的三个领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同时在课程名称上,小学叫《体育》,初、高中叫《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育+健康教育”,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却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是“体育+健康教育”,并规定了高中学生必修1个学分,一般18学时。因此,课改后的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高中体育课中健康教育的教师安排和组织形式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健康教育可采用集中安排,也可有计划地分散安排,或者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途径除了专门授课外,还可以健康咨询、健康经验讲座、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等,最好在高一、高二阶段完成。这样就出现了体育教师和保健教师授课安排问题、教学内容的整合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的600名学生一名卫生人员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存在不足。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首先要认真梳理和整合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把学校健康教育中涉及的内容和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按照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的原则进行分类,安排教学计划。其次,要根据保健教师和体育教师的特点安排教学任务。最后,要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在授课安排上,一般情况下保健教师安排上集中式(多个行政班集中)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同时负责日常健康、心理咨询等;而体育教师则根据学科特点以分散式(必修自选系列模块形成的班级)展开健康教育。
四、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中面临的新要求
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健康体能的重要性;要积极指导学生掌握促进健康的行为;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健康学习的环境;要客观地评定健康资源并提出一个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体育教师应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并创造教育机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体育教师要能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个体差异,并能根据他们的差异创造适应这些差异的相应教学指导。
体育教师应知晓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发展自身的体力、认知水平以及社会和情感的需要。
体育教师要善于整合利用课程标准水平目标要求的内容,结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学练方法,还要善于结合当前发展形势,主动摄取新的、和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如:体育教师应了解和理解体能与个人健康、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心理与情绪健康、酒精、吸烟与其他药物、营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长发育与家庭健康、社会与环境健康、导致艾滋病的性行为、其他性传染疾病和意外怀孕、过度节食、过度缺乏体育运动等健康教育领域的内容。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兼有科学性和活动性特点,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因此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功能外,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体伤害。它能使青少年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本领,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体力,并给人以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状态。因此体育教师在工作职责上,要主动关注学生安全,不仅如《课程标准》所言,应当保证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也应当与社会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维护工作,要能真正担负起学生安全教育的职责,成为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维护者。
一、提高对高中学生健康教育的认识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描述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善的良好状况,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这说明健康不仅是生理的,而且还是心理的、行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才能称得上健康者。
为此,我国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以此设置了新的课程目标,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但是调查发现,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对健康的概念缺乏全面认识,还片面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呈现出对体育和健康教育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状况。同时,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电视、计算机游戏、网络情结、饮食习惯、运动条件限制、生活环境变化等,使得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心理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拓宽保健知识,提高高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理想效果。
二、新课程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结合
学校健康教育除了有规定的内容外,还渗透到了各门学科类课程,其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就有健身原理、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养生保健、心理与体质健康、交通安全知识等方面,但涉及情感、家庭、社会实践问题处理、适应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不够完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实施和推广,2001年到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和修订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主线的三个领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同时在课程名称上,小学叫《体育》,初、高中叫《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育+健康教育”,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却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是“体育+健康教育”,并规定了高中学生必修1个学分,一般18学时。因此,课改后的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高中体育课中健康教育的教师安排和组织形式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健康教育可采用集中安排,也可有计划地分散安排,或者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途径除了专门授课外,还可以健康咨询、健康经验讲座、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等,最好在高一、高二阶段完成。这样就出现了体育教师和保健教师授课安排问题、教学内容的整合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的600名学生一名卫生人员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存在不足。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首先要认真梳理和整合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把学校健康教育中涉及的内容和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按照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的原则进行分类,安排教学计划。其次,要根据保健教师和体育教师的特点安排教学任务。最后,要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在授课安排上,一般情况下保健教师安排上集中式(多个行政班集中)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同时负责日常健康、心理咨询等;而体育教师则根据学科特点以分散式(必修自选系列模块形成的班级)展开健康教育。
四、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中面临的新要求
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健康体能的重要性;要积极指导学生掌握促进健康的行为;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健康学习的环境;要客观地评定健康资源并提出一个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体育教师应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并创造教育机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体育教师要能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个体差异,并能根据他们的差异创造适应这些差异的相应教学指导。
体育教师应知晓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发展自身的体力、认知水平以及社会和情感的需要。
体育教师要善于整合利用课程标准水平目标要求的内容,结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学练方法,还要善于结合当前发展形势,主动摄取新的、和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如:体育教师应了解和理解体能与个人健康、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心理与情绪健康、酒精、吸烟与其他药物、营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长发育与家庭健康、社会与环境健康、导致艾滋病的性行为、其他性传染疾病和意外怀孕、过度节食、过度缺乏体育运动等健康教育领域的内容。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兼有科学性和活动性特点,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因此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功能外,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体伤害。它能使青少年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本领,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体力,并给人以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状态。因此体育教师在工作职责上,要主动关注学生安全,不仅如《课程标准》所言,应当保证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也应当与社会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维护工作,要能真正担负起学生安全教育的职责,成为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