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考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人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教学过程由知识的掌握、传授向知识的运用与发展的过渡。《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强化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善于与人合作,团队精神”,这要求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生 化学课堂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10144-0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而“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关键的一环。概而言之,探究性学习之“探究”,不是因循、不是复制、不是抄袭,不是接受;“探究”是属于创造的,是凸显个性的,是强调自我的,它的前提是思考。而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它的使用主体学生来说,不仅是探究,更是学习;是在探究中学习,在个体主动的思考中学习。无论怎样,探究性学习中的“探究”和“学习”应该是定位清楚、目标明确的,否则就会颠倒主次,舍本逐末。以下是我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因此,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它的特征之一,就是讲授法垄断了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绝大多数也是教师课前设计好答案,并要求学生的回答也应与其相同,导致课堂教学单调、沉闷、效果低微。而“探究性学习”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到自主思考的状态中。有助于学生主动展开思维,自觉地以研究者的态度投入学习的教学策略,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部教学过程围绕学生的问题而展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真正进入了主动学习的情境,也才真正体现了探究性学习在课堂里的实质内涵。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起主导作用,但新知识的接受,主体在学生,如果学生本身处于被动地位,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肯定学无所长。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发扬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化学习题课中尝试突破讲台的界线,让学生走上讲台演一个片段的教师角色,教师融入学生中做一个片段的学生角色。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上台板演,将他的解法写出,然后由教师分析讲解学生的解题方法,得出正确结论,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由学生自己来分析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由台下的学生和教师提问,台上学生回答。对于这样的课,学生个人感到新鲜,有趣满足了现代学生喜欢参与,表现自我的心理。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发现自己智慧的力量,自觉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小组合作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由此可见,要创新,就要正确引导,使他们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施教,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能力呢?我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来培养探索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有利于均衡发展学生的认识,情趣和技能。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 ,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常出现的部分学生处于“旁观”地被动学习地状况,赋予全体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
  
  三、创设课堂讨论氛围,重视学生多维发散的培养
  
  多维发散法是指在研究问题时,从某一信息出发,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命题变换,形成立体的思维网络,从而产生新问题、新信息思维方法。“探究性学习”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讨论活动。它使教学气氛活跃,师生情感,心灵与整个教学程序产生和谐共振,可采用课前、课上、课后讨论。
  例如,在学习SO2性质时,我让学生练习下面一道题:SO2与Cl2均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即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变
  学生讨论后的答案是A,理由SO2与Cl2均具有漂白性。由此我对此题作如下分析发散:
  发散一:在一定量的品红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SO2,再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l2,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讨论结果为:①品红溶液褪色,再通入Cl2无明显现象,②品红溶液褪色,再通入Cl2会恢复原来颜色,原因是SO2的漂白作用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通入Cl2会恢复原来颜色,原因是SO2的漂白作用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通入Cl2后,Cl2会与不稳定化合物反应,故会恢复原来颜色,故通过讨论一致同意第二种观点。
  发散二;在一定量的品红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Cl2,再通入等物质的量的SO2,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讨论结果为品红溶液褪色。再通入SO2无明显现象,因Cl2与H2O反应生成HClO是强氧化剂,是永久性漂白。
  发散三:在一定量的品红溶液中,同时通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现滴加品红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学生讨论分析结果为Cl2+SO2+2H2O=2HCl+H2SO4品红溶液不褪色,通过多维发散,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发散四:上面三种情况中,将品红溶液换成KMnO4溶液,溶液颜色变化又将如何?
  经过如此多种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就呈“万马奔腾”之势。在分析讨论中,根据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不同,品红溶液和KMnO4溶液的性质不同。上述每種情况的结果不一样。表明原题的标准答案仅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情况。
  总之,学生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这是衡量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每位教师都明确认识;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学生发现创造过程,以学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使学生自觉、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周宏,《主体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冯克诚,《中学成功教学法体系》,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着重从教师需要实现的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服务对象新的学习需求方面的变化,分析探讨教师必须完成的职业角色的转换及应当承担的新的职能。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教师角色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10152-01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此相适应,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
[摘要]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物理实验教学的开设,激励了学生的个性和已有经验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索、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物理学史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现和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将物理与生活想结合,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展示学生的研究思路和才能,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10154-01    英语新课程的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变革。它追求的是英语教学的理想境界。它的实施对现有教师队伍的观念、素养、能力和水平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教师是关键。因此,广大教师要敢于面队新形势,积极、主动参与课改,转变观念,努力构建与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智能结构。    一、关于课改理念的英语教
[摘要]通过钮扣加工企业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钮扣加工厂火灾隐患的对策。  [关键词]钮扣企业 火灾隐患 防火 对策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10100-01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嘉善县经济建设步伐加快,钮扣加工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大小钮扣加工企业500余家,曾一度成为嘉善的支柱产业之一,给当
高中学生受成长环境、知识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也就是采用分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