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教育是就业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包括普通话、歌唱、舞蹈、钢琴、美术等技巧),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与待人接物的智慧,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本文尝试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关于经验的结构整体概念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的教学法进行某一方面的分析,并加以借鉴,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去。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方法
一、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前教育是就业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来保证自己的教师资源。然而,每年仍然面临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这就需要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包括普通话、歌唱、舞蹈、钢琴、美术等技巧),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与待人接物的智慧,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
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构成较本科相对多样。但归结起来有以下共通点: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至少明了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及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其次,本身对艺术比较喜欢或者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再次,幼儿學前教育最基本的年龄段是5~6岁,因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有耐心,性格相对稳定是必须要有的先决条件。
相对于艺术类学生更注重专业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大专的学生在专业程度上未必有很深的要求,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又要求她们具备艺术传播方面的基本素养。这其中就包含了舞蹈等艺术类课程教学法的问题。作为艺术类课程的重要环节,舞蹈类课程的教学几乎贯穿了学前教育专科教学的始终,比较多所高校的专科教学大纲来看,舞蹈课程的设置不外乎舞蹈形体、各个舞种(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爵士舞等等)的学习,及幼儿舞蹈的教授与编创技法。众多的课程,繁多的舞种,怎么样才能在舞蹈基础不是很深厚的情况下尽快的掌握各个舞蹈的舞种风格,并且让没有太多表演经验的人迅速进入舞蹈状态并提升自信是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将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固定,然不同的教师教授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结果,除了学生自身的素质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产生不同的原因。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的理性化思维就是教学方法。用教学方法指导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几十年来,舞蹈教学方法在其传承的过程中,应当成为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而不应该成为其在探索过程中的羁绊。教师想要实现教学设计和控制的科学化,必须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和本质上的认识,一旦认识有了偏差势必得不出科学的方,更谈不上科学的指导和控制,相反,则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二、如何利用舞蹈教学,发挥课堂的作用,切合实际的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要达到这一要求,作为教师来说就要根据学科知识特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设置一定的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和教师的主导功能“以导促学”完成课堂要求的基本任务。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舞蹈课堂教学都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逐渐掌握、不断巩固的目的。经常复习和舞台实践,就不致有学新忘旧的现象。利用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教学课程的精心设计和舞台的表演实践,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得知识技能的快乐感,形成良性循环,减轻学生学习的课堂负担提升自信,获得较多知识和对舞蹈学科更多的了解。
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又是在知识的教与学中能中形成的,所以加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内容包括:
(1)观察能力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高级知觉形态,它是一种积极的能力。据测,人的信息量的30~90%是通过视觉观察得来的。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因而舞蹈课程的教授,首先要有观察的能力,要观察生活,观察各类舞蹈活动,而且在观察中善于以舞蹈家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归纳。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所得的信息,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从而发挥意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作用。
(2)培养思维想象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舞蹈学科的思维力主要指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动作思维能力。当它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它本身也存在动作的抽象思维能力。一个经过系统训练的舞蹈家,对动作的敏感性,就具备归纳、概括、划分与综合的能力。因此非常的利于培养他们对表现与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凭借观察记忆中的各种信息,运用思维形式,经过主观的加工、组合与改造,创造出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舞蹈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
舞蹈的教学方法在历史的扬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它往往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个体差异性上。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出的效果和效应大不相同。如果授课人不注意新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始终固守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但意识不到它的错误和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恰恰相反,却依然盲目地行进在这条所谓的正确的道路上。而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具有探索精神的、值得肯定的态度。它在某一点或几点上突破陈规,脱颖而出,并在教学实践上取得成功。这种积极的教学态度所孕育出的新的教学方法,在经过实践检验后,必然会成为舞蹈教学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总之,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总结继承、与时俱进的基础之上还要做到的就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有不断秉承这一指导思想,才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炳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
[2]百度舞蹈类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简介:
陈妍(1983.05—),女,河南商丘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老师,研究方向:舞蹈学。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方法
一、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前教育是就业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来保证自己的教师资源。然而,每年仍然面临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这就需要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包括普通话、歌唱、舞蹈、钢琴、美术等技巧),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与待人接物的智慧,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
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构成较本科相对多样。但归结起来有以下共通点: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至少明了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及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其次,本身对艺术比较喜欢或者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再次,幼儿學前教育最基本的年龄段是5~6岁,因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有耐心,性格相对稳定是必须要有的先决条件。
相对于艺术类学生更注重专业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大专的学生在专业程度上未必有很深的要求,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又要求她们具备艺术传播方面的基本素养。这其中就包含了舞蹈等艺术类课程教学法的问题。作为艺术类课程的重要环节,舞蹈类课程的教学几乎贯穿了学前教育专科教学的始终,比较多所高校的专科教学大纲来看,舞蹈课程的设置不外乎舞蹈形体、各个舞种(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爵士舞等等)的学习,及幼儿舞蹈的教授与编创技法。众多的课程,繁多的舞种,怎么样才能在舞蹈基础不是很深厚的情况下尽快的掌握各个舞蹈的舞种风格,并且让没有太多表演经验的人迅速进入舞蹈状态并提升自信是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将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固定,然不同的教师教授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结果,除了学生自身的素质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产生不同的原因。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的理性化思维就是教学方法。用教学方法指导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几十年来,舞蹈教学方法在其传承的过程中,应当成为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而不应该成为其在探索过程中的羁绊。教师想要实现教学设计和控制的科学化,必须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和本质上的认识,一旦认识有了偏差势必得不出科学的方,更谈不上科学的指导和控制,相反,则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二、如何利用舞蹈教学,发挥课堂的作用,切合实际的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要达到这一要求,作为教师来说就要根据学科知识特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设置一定的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和教师的主导功能“以导促学”完成课堂要求的基本任务。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舞蹈课堂教学都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逐渐掌握、不断巩固的目的。经常复习和舞台实践,就不致有学新忘旧的现象。利用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教学课程的精心设计和舞台的表演实践,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得知识技能的快乐感,形成良性循环,减轻学生学习的课堂负担提升自信,获得较多知识和对舞蹈学科更多的了解。
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又是在知识的教与学中能中形成的,所以加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内容包括:
(1)观察能力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高级知觉形态,它是一种积极的能力。据测,人的信息量的30~90%是通过视觉观察得来的。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因而舞蹈课程的教授,首先要有观察的能力,要观察生活,观察各类舞蹈活动,而且在观察中善于以舞蹈家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归纳。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所得的信息,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从而发挥意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作用。
(2)培养思维想象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舞蹈学科的思维力主要指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动作思维能力。当它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它本身也存在动作的抽象思维能力。一个经过系统训练的舞蹈家,对动作的敏感性,就具备归纳、概括、划分与综合的能力。因此非常的利于培养他们对表现与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凭借观察记忆中的各种信息,运用思维形式,经过主观的加工、组合与改造,创造出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舞蹈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
舞蹈的教学方法在历史的扬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它往往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个体差异性上。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出的效果和效应大不相同。如果授课人不注意新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始终固守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但意识不到它的错误和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恰恰相反,却依然盲目地行进在这条所谓的正确的道路上。而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具有探索精神的、值得肯定的态度。它在某一点或几点上突破陈规,脱颖而出,并在教学实践上取得成功。这种积极的教学态度所孕育出的新的教学方法,在经过实践检验后,必然会成为舞蹈教学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总之,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总结继承、与时俱进的基础之上还要做到的就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有不断秉承这一指导思想,才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炳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
[2]百度舞蹈类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简介:
陈妍(1983.05—),女,河南商丘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老师,研究方向: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