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言语形式的“炼字处”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品独具特色的语言是了解作者如何表情达意,如何驾驭文字的关键。关注特殊标点,可以学习作者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抓住关键字词,可以体悟作者个性化的情思;把握关键句,可以分析作者对作品表达形式的驾驭。总之,抓住言语形式的“炼字处”这个聚焦点,在阅读教学时可以更好的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关键词:言语形式;炼字处;阅读教学
  文本解读是一个立体的过程,我们从文字表层直接感知人物的行为、言语,再到中层的把握文章意脉,最后进入深层,感受作者对形式的驾驭与突破,风格的独创性,这样的一个来回过程就是感知文意到体会作者如何表情达意的过程。即解读言语作品,了解其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是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是话语形式”,“学语文就是学习遣词造句的精当妥帖,语文教学的奥秘就藏在语言形式里”。可见,语文教学关注“怎么写”比了解“写什么”更重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从言语内容转向关注言语形式。
  言语形式包括文体特质、篇章结构、炼字炼句,其中炼字炼句是构句成篇、谋篇布局的基础。新课标也提到,语文课程是要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聚焦言语形式的“炼字处”对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要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特殊标点、关键字词、关键句等不同的维度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作者这样表达的效果,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补充,强化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一)关注特殊标点
  倪文锦先生认为,语文课程的宗旨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从而走进言语作品构建的精神世界。而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学生接触最多就是言语作品,言语作品的一个词、一个字、一个标点的斟酌运用、位置摆放都与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意图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言语主体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就要学习作者对语言文字的驾驭。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会运用一些特殊的标点来表达独特的意味,标点符号作为一种情感载体,参与并实践着言语主体思想情感的表达。同时,它也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读者可以借此走进作者建构的言语世界。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引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文本语言走向生活画面,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补白画面,将符号背后的世界进行还原,在还原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随着文字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故事人物达到高度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品味着文字,内心涌动的将是不同时代的人的生活记忆。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世界中所蕴藏的情感通过不同形式的“说”充分释放出来,这样,感知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就更能落到实处,同时也间接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这样一处情景描写: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第一处“我”的语言,七个字,三个句子,五个标点;这短语和标点之间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五个标点对作者表情达意的作用,面对一个“昔日好友”再次相见时内心情感的纠结、矛盾与惶恐。“阿”后面的感叹号,既有对再见儿时朋友的喜悦,也有对眼前的这个被生活折磨得形容枯槁的中年男子的吃惊;而这个破折号让我们读到了当时的“我”脑子一片空白,那“我”的脑子里可能在想什么呢?这里可以设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情境还原,在我们生活当中,面对经久未见的朋友再次相逢,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会说什么?以此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说”出来,而这也完成了一次语文活动中的言语实践,落实了新课标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要求3。据此,學生就可以跟言语主体产生共鸣,读出好友见面却无话可说的尴尬,更读出人与人之间的无法言说却无形中存在的隔膜,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丰富了自己的语文学习体验。
  第二处闰土的应答“老爷”,只是两个字的一个短语,却用了两个标点,为什么用两个标点,作者用意何在?教师在此引导学生分析品味,就能够很好地体会出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标点来描写闰土的语言反应了,即这对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生存状态同样非常精妙,作者一方面是想向读者展现闰土惊喜而恭谨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一个饱受风霜的中年“木偶”的形象。不管是闰土见到“我”的心情,还是“我”见到闰土的心情,此时都是纠结复杂的,将标点符号构成的言语形式与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看似无声之言的标点在这里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抓住关键字词
  不同的言语作品表达的形式不同,尽管是同一内容,不同的人也可能会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述,言语形式是最能体现作家的个性精神的2。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言语主体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还要带领学生从文本颇见功力的词中感受言语主体个性化的情思。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潜心会文本,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对每个词、每个字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他们的作用。理清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这些关键字词对切入文本有什么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再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会有自己独到的感受与发现。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文辞优美。高中的学生对散文知识有所接触,已经能够初步感受到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对作者个性化的情思的体认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直接让学生找意象,说特点,谈作用,然后归纳出这些意象与作者的主观心绪的关系,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那么学生的认知只能浮在情感的表面,因为这种感受是大部分失意的人都会具有的,而对郁达夫眼中的“秋”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并无深入挖掘。此外,高中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已经能够依文本读出自我的体悟见解,如果再以找意象、谈特点确立内容,学生很难体会到郁达夫对语言文字的驾驭,作者笔下文字的灵魂。   因此教师可以从言语形式的角度,以“字词品评教学法”引導学生体会景物的选取与作者感受的独特性。咀嚼品味文中“细数”这个动词,感受作者的“心境”。先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郁达夫个性化情思的动词,学生可能会找到“静对”或“细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静对”是一个安静的状态,而“细数”的动中显静,静中有闲,所以“细数”更能表达作者个性化的情思。再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动词“细数”,日光能数吗?并且是“细细的数”,为什么他数得这么有味道?学生可能很容易得出这里透露出作者的悠闲、惬意,但仅仅就这一点吗?这只是文字表面给我们传递的信息。
  教师要引导学生往深处琢磨,“人在悠闲的时候,其实也是.....的时候”,当鲁迅先生细说着“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从前文来看,我们读到了鲁迅的无聊、苦闷之情。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独处之时,特别容易注意到细而小的画面....咱们似乎还可读出些许的寂寞和悲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来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因此,在槐树地下细数阳光,悠闲惬意之余也透露出作者寂寞凄苦的心情。读到这,学生对作者个性化的情思,面对北国之秋的心境就有了独特的体验。
  (三)把握关键句
  经典文本大都不是一望即可知的,看似好懂的文本,却可能蕴含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文字所呈现出来的意义,有可能只是冰山之一角。这就预示我们在备课时,要从言语内容转向言语形式,从言语形式的“炼字处”找出文本的一些关键句作为解读文本的突破点,读出文本应有的深度;在课堂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关键句,分析关键句所展现的作者对表达形式的驾驭。
  王荣生先生在阅读教学研究中强调,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把握这类作品、这篇作品、这位作家作品的特质,即这一文本关键的地方,而不是拿一套模式去套所有的文章。这一“关键的地方”往往体现在文本的关键句中。例如杨绛的《老王》开头中有这样一处叙述,“我常做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闲聊着”。学生如果从言语内容的角度理解这句话,就会发现其实就表达了一个意思,即我常坐老王三轮车。但从言语形式上来看,“我常坐老王三轮”与“他蹬,我坐”这两句话明明是同一个意思,作者却用了两句话来强调。作者为什么要说两遍?用意何在呢?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表达形式的?学生初读可能会忽视这里,而往往容易忽视的地方恰是我们走进文本的关键,因此,对这句话的揣摩可以作为了解杨绛先生笔下的“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之情的切入点,从而更好的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一开始交代“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后面又说一遍“他蹬,我坐”,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此处语言传达出来的两种身份:知识分子与下层人民。但仅仅体会到这里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两种身份背后人物的生存状态以及作者“愧怍”之情的原因。作者用“他”“我”两个称呼区分“老王”和“我”两个身份,这种身份不仅展现了我跟现实中的距离,也展现了我跟老王情感上“隔膜”。老王作为一个不幸的孤独的个体,将我视为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想要从“我”这里获得平等的爱,而我却总是以一副怜悯的态度对待老王,不理解老王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没有给予老王同等的尊重与关怀,因此杨绛先生写这篇文章来表达对老王的愧怍之情和那个时代作为知识分子的自省。作者如何表达的?即一开始就以这种言语表达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他与老王的关系,而接下来发生的“送冰事件”“送鸡蛋香油”“给钱”的故事都是围绕这句话所透露出来的关系展开的。
  通过抓住文本的关键句,学生可以从分析作者的表达形式中顺利成章地得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这样我们就从言语形式的角度,间接地分析了作品的言语内容,完成了阅读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一书中说,内容如人体,形式如人形,无体不成形,无形不成体,内容与形式不能分开,犹如体与形不能分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文章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是对作家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深刻领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言语形式的“炼字处”出发,抓住言语作品的特殊标点与关键字词句,学习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与驾驭文字的,并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填补文本言语空白,在言语形式的蓄势中感受其内容的丰富意义,在反复揣摩回味中走进作品无穷的意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晓奎.破译言语形式,解读文本世界[J].语文教学通讯,2014(11):50-52.
  [2]王尚文.言语形式四颢[J].小学语文教师,2011: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倪文锦.语文课程观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3(02):77-81.
  [5]鲁丁《语文教学二十韵》浅释[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1):97-97.
  [6]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9-40.
  [7]马蔷.深入语言形式,提高语用能力[J].中国教师,2014(14):30-31.
其他文献
摘要:自发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及部编本教材的出版以来,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方向和所要研究的教材内容发生了改变,我们不仅需要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也不能忘记根据语文教育教学和文学理论的学理来评价一堂语文课的好坏。本篇文章就以《桃花源记》的教学实录为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的合宜性。  关键词:课例分析;教学内容合宜性;文言文教学  一、中学教学内容选择合宜性的背景  (一)语文教育理论的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转变师生
期刊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近千年来最伟大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个梦想就需要培养大量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青年知识分子在祖国未来的建设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必须在以爱国奋斗精神来武装他们。爱国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爱国主义奋斗精神,但不论在那个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奋斗精神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始终是推动中国向前发展的内
期刊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实际情况中,虽然高职教育已经进行了多项改革,但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力依旧有所缺失。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高职教育;就业能力  现阶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力提高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虽然学校、企业和政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已经展开工作,如校企合作、政府搭桥等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高职艺术设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标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学习的迁移。同时,语文新课标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文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迁移
期刊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企业的价值,投资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启动点,也是企业进行收益分配的基础,因此,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考虑到投资的方式,明确所采取的投资方式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万达集团所采用的筹资方式、筹资方式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的筹资方式的选择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筹资方式;筹资风险  一、万达集团筹资方式分析  根据对万达集团2015-2018年的定期报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就阅读教学来说,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而就目前实际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说,语文阅读能力也是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就从各科学习来说,对课本内容的预习理解及对试卷题目的分析都离不开语文的阅读能力。因此如何就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进行效率的提高,也就成为了目前所重点探究的。  关键词:语文阅读技巧;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素质拓展  引言:  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最为基础而最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媒体在现代信息传统领域的位置也越来越轻微,随之而来的是新媒体的兴起和流行。文章根据新媒体背景下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首先分析了新媒体为高校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发展机遇,随后介绍新生常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后提出在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初中数学特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做好习题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典型习题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掌握典型习题的解题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在对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以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为例,展开了研究和分析,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还要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从而以利于更大限度地发挥高职院校在培育人才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黔南职院)文化育人体系为例 ,研究了传统文化、环境文化、廉洁文化和军旅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育人体系,进一步探索多元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教化、陶冶作用,从而为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特色文化体系构建助力。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