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作文课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658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作文课是语文阅读课的延续与深入,其本质仍是对话。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作文课对话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形成正向的人生追求。
  关键词:作文课本质;对话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综合素养;价值取向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内容就阅读教学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本质是对话,这是新课标对语文阅读的本质所做的解读。“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一对话过程是指师生等各个主体间的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但是提起作文课,不少教师却觉得它独立于语文阅读课之外,或者是语文阅读课的一个附属课。
  笔者认为,作文课在本质上也是阅读对话课,师生完全可以通过文本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交流。唯一不同的是,在这一对话过程中,学生的作文成为了文本,学生成为文本的编者,教师与学生则借助作文文本成为了对话交流的主体,传统意义上的“作文评价”变成了教师就作文文本与学生展开的“心灵对话”。从“作文评价”到“作文对话”,看似仅一词之差,里面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作文课是语文阅读课的延伸
  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塑造与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高与强化。日常作文课是两节连上,第一节学生用来创作,把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已掌握的语文综合素养诉诸文字,形成文本;第二节则由师生就学生创作的文本展开对话,对话的内容既可以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可以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实,学生创作的作文文本与语文课学习的课文文本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师生展开对话的文本材料。区别在于每篇课文文本都经过了编者的精挑细选,在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写作素养等方面颇具代表性,是用来熏陶感染师生的,而学生创作的作文则是学生经过课文的感染熏陶后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是学生具备的语文综合素养的运用尝试与实践。
  教师通过阅读作文文本,与作文文本的创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感受到了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情况,了解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具备情况,同时检讨了自己日常语文阅读课的对话效果,为今后语文阅读课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由此看来,作文课与语文阅读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日常语文阅读课对话过程的延续与深入,同时也是日常语文阅读课对话效果的展现与反馈,其本质仍是对话。
  二、作文对话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作文课模式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批作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被批”“被评”的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如果深入了解作文课的实质也是对话之后,教师就会主动通过认真阅读学生习作来与学生展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学生会积极通过作文来展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文对话就是教师通过作文阅读来了解学生的心灵,检查学生的写作素养,然后通过对话(传统上的批语、评语)来与学生展开交流。在新作文课教学模式的“写作——阅读——交流”这一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批改被“对话”所取代,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阅读学生作文文本,与作为文本编者的学生进行平等自主的交流与沟通,进而透过文本来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表达技巧,然后与学生展开对话。当用“对话”取代了“评价”时,就体现出教师(即读者)对文本(即作文)编者(即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在两个主体间就文本展开的平等沟通与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通过作文与学生心灵对话
  传统作文的批改与点评过分关注学生的写作技能与素养,既然作文课的实质是阅读课对话过程的延伸,是就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文素养展开的对话,那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对话过程,与学生的心灵展开对话。
  笔者在就作文与学生展开对话时,习惯上把对话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情感方面的,二是写作方面的。在情感对话方面,笔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生态度养成、价值观取向等,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的人生追求。像一个学生在写《餐桌前的对话》这一篇作文时,提到爸爸在餐桌前要求自己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这个同学听了之后却突然大发脾气,大声与爸爸争吵,饭都不吃了。笔者在这名同学作文本上的对话中写道:“声大并不意味着有理。无论在何时都要让别人先把话说完,然后再心平气和地交流,更何况说话的是爸爸呢……”在作文中与学生进行的这种心灵对话,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多年来,笔者已经养成了通过作文与学生展开心灵对话的习惯,而且教育效果非常好。
  作文课在本质上也是对话课,是日常语文阅读对话课的继续与深入,二者是一個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在作文课上与学生展开心灵对话,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莒县寨里河镇中心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大多比较优越。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小部分家庭由于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致贫,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牵动了着全社会的心。随着单亲儿童、留守儿童的增多,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迫切需要我们基层学生资助工作者去帮助。因此,我们每一个基层学生资助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润物
期刊
摘要:当前,师生矛盾激化,教师体罚学生致伤、致死的报道屡见不鲜,而教师被学生、家长殴打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事例也时有发生。笔者认为,要想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教师首先要冷静、巧妙处理矛盾。其次要给孩子陈述的时间,听一听孩子的理由,消除彼此的误会。最后,教师还应讲究批评的艺术,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有效地解决师生间各种矛盾,从而避免矛盾的激化。  关键词:师生矛盾;巧妙化解;构
期刊
如何处理小学语文课文,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钻研的问题。从字词句段篇入手是解读课文的常规思路,这一思路有利于训练学生识字、连句、写话的能力,有利于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落实。当然,课文还有其他的处理办法,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立体式”读教材可以读出课文新滋味。  读法一:读生活  【课文链接】课文里叙写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民族小学》展示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愉快学习的生活场景;《
期刊
校园文学的发展促使我们思考校园文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如方向、素质、方法等。人才是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校园文学的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方向,所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文学人才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伟大任务。  培养爱好文学、执着文学的校园人才需要宽松良好的人文环境,它包括校园的内部环境和社会的外部环境。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所,我们的智慧、个性都是环境的产物,个人能否成材,人生
期刊
精彩的课堂教学不是从上课开始的,而是从解读文本开始的。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原始起点,极为重要,文本解读得深刻,巧妙,才能创造出精彩的课堂教学。  既然解读文本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解读文本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理清思路,以读解读  解读文本最基礎的是理清思路,所以我们教师应多读、熟读、细读,在读中感悟理解、消化吸收。  解读文本我们一般要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期刊
2016年9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会上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目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设置了
期刊
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犯难:是让学生作文追求“有意思”,还是主张“有意义”?“有意义”的作文要求学生平中见奇,小中见大,把作文当作与自己精神世界对话的过程;“有意思”的作文也许天马行空,但体现了“我手写我心”,更符合其天性。“有意思”和“有意义”这两个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能不能兼顾呢?如果让儿童文学作家来回答这个问题?他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吧!  梅子涵,一个专门为儿童写故事的
期刊
正像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作文题所说,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所以语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广泛,作为学生来说,语文素养是指以听、说、读、写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涉及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思想情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习惯等诸多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应从作文
期刊
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学生又未尝不是如此?他们也需要被了解,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苦恼,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接纳和支持,而不是太快、太早地提出意见;也不是一味地安抚、宽慰。后者的做法有如封住正在冒气的瓶口,导致学生的心灵处于不被了解,不被关心的压抑状态。此时教育者们应放低姿态、静下心来,听听学生的“唠叨”,帮助学生释放不良情绪,打开心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一日课间,一学生怒气冲冲地跑到办公
期刊
二、与情绪、性情相照应的兴体(这类多取象于风)  如《邶风·终风》中风的“暴”“霾”和天色的“曀”“阴”固然与每章押韵的需要有关,但也可以联想到所思之人谑浪放荡的脾气、不眠者疑云密布的阴沉心情。《邶风·谷风》中带来阴雨的谷风,虽然有“和舒”(毛解)和“暴烈”(姚解)的不同解释,但都是兴起夫妇相处的气氛;《邶风·凯风》中和煦的南风令人感觉到母爱的温暖;《邶风·北风》中夹杂着雨雪的北风则烘托出人们相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