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冷清
早听今年到柳州进货的石友反应,“石都”的生意不好。记者在目前柳州最老牌的市场——东环奇石城转了一个下午,能看到的客户不足五个,其清冷状况令人感慨;热心而精明的柳州石商阿排带我们到玉柴、白云等几个新市场走马观花,几乎同样少人光顾的店铺、灰尘满面的地摊……进货的外地石商感叹说,玉柴地摊上要价2000元的石头,带底座,还价500就能拿走,不知够不够成本!柳州当地的石友也介绍,前两年忙不过来的底座师傅,最近很多没了生意。即使在目前市场整体格调最高的石尚1966,多见的也是品味相投的石商间的交流互动,能见到的客人少之又少。
其实,就在记者来柳期间,近年颇为活跃的几位北方藏家就在柳州,并且也有不小的出手。但是普通的市场店面很少能得到他们光顾。一位山西籍藏家向记者坦言:我现在都是直奔藏家家里,市场上,实在没东西。
来柳进货的石商则抱怨,资源少了不说,近几年的市场变化实在太大,买货不方便,有些地方干脆不去了。说到市场,确是柳州石商心中的隐痛。常听某某市场还要变动的消息,难以稳定,是多地石市的致命伤。在石都,这种漂泊感伤人更深。
心态冷静
然而,多数的柳州玩石人似乎并未恐慌。或许是多年中心地位的心理优势,或许是多年市场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在冷淡的大市中步步为营,冷静应对。一个例证是,多位在北京开店,或常年往返内蒙、新疆等地的柳州、台湾石商,近两年重新撤回柳州。这里,显然才是他们可以依托的大本营。在需要观望、调整的时候,这个国内最早开发起来的市场,似乎才能给他们心理上的依靠。
与此同时,京、津、沪、粤等多数终端消费地的石商,仍未改变柳州进货的传统。尽管随着行情变化,次数可能相对减少,尽管一些新兴产地早已进入他们的视野,甚至已是进货的主渠道,但去柳州,几乎成了石商们的一种习惯,哪怕只是看看“风向”。
而对于藏家来说,大市的冷清却正是他们的良机。在他们看来,柳州石种主流,市场成熟,不仅不会“挨宰”,还能在冷清的大市背景下拿到不少多年前心仪的精品。比如近几年活跃起来的多位山西藏家,就在去年、今年多次到柳州“扫货”。这对他们来说,既有丰富藏品、平衡品种的意义,也成为向前期主流石种的致敬之旅。
而柳州市场的逐渐成熟与理性,现在竟成了“教育”新兴产地石友的教材。今天的柳州,早就不是十年前炒作满天飞的年代。当然相对而言难度大的石头,柳州人是不会轻易低价贱卖的。但几乎已听不到“某石头某某老总出了几百万”之类的忽悠。笔者在多个石馆问价,或几千,或数万,总之价格靠谱。理性,靠谱,想卖,成了外地石友对柳州市场的共同评价。
寻找热点
当然,精明的柳州石友不会任自己的市场冷下去。支撑柳州多年的红水河资源的锐减是不争的事实。来宾、彩陶、大化,一个个作为主要石种的资源难以为继之后,寻找新热点成为他们的共识。
继早前热炒的大湾石之后,马料成为一段时间内活跃柳州市场的因素。但与河北、山西乃至东海等地相比,在马料上,柳州人并未显示出太多的优势。今年,柳州石友则又加大了对当地另一个特色石种——古陶石的关注。古陶石已在市场出现了几年,且由于早期多见小品,能与戈壁小品组合的赏玩风尚接轨,而受到了国内一些石友的喜爱。但在柳州市场,直到去年、今年一批公认有实力、有眼光的石友介入,古陶石才真正受到追捧。据称,多位柳州、台湾的实力派石友已对古陶石有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投入,而随着开发的深入,古陶石的不同类型,乃至一些大体量的品种,也在不断出现。令古陶石推动者有信心的是,这一石种的开发还在持续,资源仍有一定保证。而它的特色也便于与国内目前的赏玩潮流接轨。随着本刊第9期古陶石专题的推出,柳州新一波石种赏玩的高潮也在酝酿——柳州人知道,要让市场不冷下去,不间断的热点是不可或缺的。
大资本与小精致
石市分化、整合的预期已经多年,在柳州,人们则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来临。
在玉柴市场,胖胖的阿排老板带我们参观他尚未完工的石馆。这个规模堪称宏大的近千米展馆,在主人近乎苛刻的要求之下,一直在不断拆拆改改。在阿排的设计里,这里有精品馆、有配备飞机头等舱条件的展示室,甚至还有一个小型酒窖。指着设想中的升降式展示台,阿排向我们描述将来石头从地下冉冉升起的情景,对自己的创意颇为自豪。我没有问他展馆的投资,但显然,造价不菲,远非他地石商所能想象。在阿排的石馆周围,多个不同格调,但同样造价不菲的会馆式石馆屹立着,展示着各自主人的不同匠心与品味,让人不禁感叹——如今在柳州,做石头,已经到了一个拼资本的年代。
然而,真正精明的石商绝不会天真地以为有了大投入就万事大吉。在柳州,除了拼石头本身的品质,拼底座设计、拼风格展示、拼石馆格调,已经成了风尚。与玉柴“高大上”的“土豪”风格不同,石尚1966则追求小清新和文艺范儿。当许多底座师傅没活儿干的时候,“周爷工坊”的订单却排到了几个月之后。其竞争力所在,就是精细的设计和精致的细节。在石尚1966的另一个小店内,朱老师也在忙碌。他是典型的不靠资本、而靠头脑的经营者。绘画、书法、香道、诗词,多种艺术的综合运用,加上不断翻新的创意,让他的作品常常供不应求。
大资本与小精致,柳州人尝试从不同的风格探索中追求各自的成功。
“石都”柳州曾经多年的热度,让它在收获的同时,也来不及做出深刻的思考。或许,只有真正的冷清之后,才能有冷静的思索。那么,柳州冷静了吗?冷静的柳州,将对未来,做出怎样的选择?
早听今年到柳州进货的石友反应,“石都”的生意不好。记者在目前柳州最老牌的市场——东环奇石城转了一个下午,能看到的客户不足五个,其清冷状况令人感慨;热心而精明的柳州石商阿排带我们到玉柴、白云等几个新市场走马观花,几乎同样少人光顾的店铺、灰尘满面的地摊……进货的外地石商感叹说,玉柴地摊上要价2000元的石头,带底座,还价500就能拿走,不知够不够成本!柳州当地的石友也介绍,前两年忙不过来的底座师傅,最近很多没了生意。即使在目前市场整体格调最高的石尚1966,多见的也是品味相投的石商间的交流互动,能见到的客人少之又少。
其实,就在记者来柳期间,近年颇为活跃的几位北方藏家就在柳州,并且也有不小的出手。但是普通的市场店面很少能得到他们光顾。一位山西籍藏家向记者坦言:我现在都是直奔藏家家里,市场上,实在没东西。
来柳进货的石商则抱怨,资源少了不说,近几年的市场变化实在太大,买货不方便,有些地方干脆不去了。说到市场,确是柳州石商心中的隐痛。常听某某市场还要变动的消息,难以稳定,是多地石市的致命伤。在石都,这种漂泊感伤人更深。
心态冷静
然而,多数的柳州玩石人似乎并未恐慌。或许是多年中心地位的心理优势,或许是多年市场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在冷淡的大市中步步为营,冷静应对。一个例证是,多位在北京开店,或常年往返内蒙、新疆等地的柳州、台湾石商,近两年重新撤回柳州。这里,显然才是他们可以依托的大本营。在需要观望、调整的时候,这个国内最早开发起来的市场,似乎才能给他们心理上的依靠。
与此同时,京、津、沪、粤等多数终端消费地的石商,仍未改变柳州进货的传统。尽管随着行情变化,次数可能相对减少,尽管一些新兴产地早已进入他们的视野,甚至已是进货的主渠道,但去柳州,几乎成了石商们的一种习惯,哪怕只是看看“风向”。
而对于藏家来说,大市的冷清却正是他们的良机。在他们看来,柳州石种主流,市场成熟,不仅不会“挨宰”,还能在冷清的大市背景下拿到不少多年前心仪的精品。比如近几年活跃起来的多位山西藏家,就在去年、今年多次到柳州“扫货”。这对他们来说,既有丰富藏品、平衡品种的意义,也成为向前期主流石种的致敬之旅。
而柳州市场的逐渐成熟与理性,现在竟成了“教育”新兴产地石友的教材。今天的柳州,早就不是十年前炒作满天飞的年代。当然相对而言难度大的石头,柳州人是不会轻易低价贱卖的。但几乎已听不到“某石头某某老总出了几百万”之类的忽悠。笔者在多个石馆问价,或几千,或数万,总之价格靠谱。理性,靠谱,想卖,成了外地石友对柳州市场的共同评价。
寻找热点
当然,精明的柳州石友不会任自己的市场冷下去。支撑柳州多年的红水河资源的锐减是不争的事实。来宾、彩陶、大化,一个个作为主要石种的资源难以为继之后,寻找新热点成为他们的共识。
继早前热炒的大湾石之后,马料成为一段时间内活跃柳州市场的因素。但与河北、山西乃至东海等地相比,在马料上,柳州人并未显示出太多的优势。今年,柳州石友则又加大了对当地另一个特色石种——古陶石的关注。古陶石已在市场出现了几年,且由于早期多见小品,能与戈壁小品组合的赏玩风尚接轨,而受到了国内一些石友的喜爱。但在柳州市场,直到去年、今年一批公认有实力、有眼光的石友介入,古陶石才真正受到追捧。据称,多位柳州、台湾的实力派石友已对古陶石有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投入,而随着开发的深入,古陶石的不同类型,乃至一些大体量的品种,也在不断出现。令古陶石推动者有信心的是,这一石种的开发还在持续,资源仍有一定保证。而它的特色也便于与国内目前的赏玩潮流接轨。随着本刊第9期古陶石专题的推出,柳州新一波石种赏玩的高潮也在酝酿——柳州人知道,要让市场不冷下去,不间断的热点是不可或缺的。
大资本与小精致
石市分化、整合的预期已经多年,在柳州,人们则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来临。
在玉柴市场,胖胖的阿排老板带我们参观他尚未完工的石馆。这个规模堪称宏大的近千米展馆,在主人近乎苛刻的要求之下,一直在不断拆拆改改。在阿排的设计里,这里有精品馆、有配备飞机头等舱条件的展示室,甚至还有一个小型酒窖。指着设想中的升降式展示台,阿排向我们描述将来石头从地下冉冉升起的情景,对自己的创意颇为自豪。我没有问他展馆的投资,但显然,造价不菲,远非他地石商所能想象。在阿排的石馆周围,多个不同格调,但同样造价不菲的会馆式石馆屹立着,展示着各自主人的不同匠心与品味,让人不禁感叹——如今在柳州,做石头,已经到了一个拼资本的年代。
然而,真正精明的石商绝不会天真地以为有了大投入就万事大吉。在柳州,除了拼石头本身的品质,拼底座设计、拼风格展示、拼石馆格调,已经成了风尚。与玉柴“高大上”的“土豪”风格不同,石尚1966则追求小清新和文艺范儿。当许多底座师傅没活儿干的时候,“周爷工坊”的订单却排到了几个月之后。其竞争力所在,就是精细的设计和精致的细节。在石尚1966的另一个小店内,朱老师也在忙碌。他是典型的不靠资本、而靠头脑的经营者。绘画、书法、香道、诗词,多种艺术的综合运用,加上不断翻新的创意,让他的作品常常供不应求。
大资本与小精致,柳州人尝试从不同的风格探索中追求各自的成功。
“石都”柳州曾经多年的热度,让它在收获的同时,也来不及做出深刻的思考。或许,只有真正的冷清之后,才能有冷静的思索。那么,柳州冷静了吗?冷静的柳州,将对未来,做出怎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