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电力需求仍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电力工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应做好电源和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工作,积极应对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协调经济发展与电力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关键词】 电力需求发展关系
一、研究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意义
由于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电力做为生产的基本投入品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力供应能力建设一定要从长远出发,科学规划、平稳发展。换句话说,以电力为中心来,发展能源规划和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建国以来的电力供应一直在绝对短缺与相对过剩之间徘徊,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电力行业发展政策随之调整,电力需求走出低谷,但是严重缺电的局面出现。尤其当我国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供应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电力的安全供应具有了更为迫切的意义。我国自从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发电项目建设进程加快。但电力建设发展超越国民经济需要,对环境、资源形成多余的压力,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浪费,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力与经济发展关系之间的研究不到位,体现了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步。随着市场竞争的引入,电力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电力规划面临着缺乏统一的规划、各利益主体利益不一致的一系列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我们国家非常有必要科学规划、统一部署,引导电力行业良性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正确判断是科学规划的前提,而其科学认识基础是对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内在关系。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电力市场化的逐步深入,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研究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为电力需求分析提供方法指导,科学合理地进行电力需求分析提供方法指导,能为当前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二、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总量相关性
在我国,把宏观调控作为一个标准提法到现在已有很多年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对外开放环境在此期间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我国已经通过有效地推进经济管理体制,适应了新的形势,扩大对外开放,为融入世界经济打下了基础。面对世界经济新形势,我国能及时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减少不利因素,利用国际环境的有利因素,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实现的又好又快。使经济增长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速度,与此同时,扩大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让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越来越紧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体系。
宏观经济政策为我国经济指引了发展方向,相应的电力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经济发展的波动,导致了电力供需的不平衡。电力供应能力的增加滞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严重缺电的局面,而电力需求在经济增长处于低谷时又会出现电力过剩的局面。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多家办电、集资办电政策出台后,电力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到1997年,实现了供需平衡后,国家出台了一些鼓励用电政策,刺激了高耗能行业的复兴。电力供需由于经济的波动,在不平衡中一般都是求得新的平衡,有时求大于供,有时供大于求,电力的短缺与过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电量需求有很大的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电力建设的滞后性,使电力建设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节奏。计量经济学是经济数量分析的重要学科,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能更好地研究电力与经济的关联。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经济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它更深刻地揭示出经济系统的数量变化规律,简洁有效地描述出某个真实经济系统的数量特征,是由系统或方程组成,方程由变量和系数组成。计量经济模型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关系。根据研究的目的,需要对研究的经济现象深入分析。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过程,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各个因素,根据经济行为理论,设定描述变量间的数学表达式: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三、电力经济运行的特征和标志
随着电力技术的突破和提高,电力大规模生产带来了电力生产效率和投资收益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在电力需求导向下,随着电力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电力企业经历了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可以说电力经济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规模经济。
电力经营的垄断特性明显。在一个省级的区域内,电力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企业——省电力公司,從事着覆盖省域的电力销售;该企业销售的商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企业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形成电力经营垄断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特许省电力公司专营该区域内电力;规模经济和资金密集而形成的自然垄断。
电力是一种技术高度集成的基础能源,在现代社会里它是公共产品,因此电力市场需求弹性与其他产品有着很大不同。从价格弹性特征看,电力作为城乡居民家用电器的动力,富有弹性:当电力价格变化时,引起电力需求量变动比较大;电力价格升高时,大多数居民将减少对电热水、空调等耗电量大的电器的需求及其使用时间;电力价格下调时,大多数居民将增加对电热水、空调等耗电量大的电器的需求及其使用时间。以电为动力的工业完全无弹性。不论电力价格变动与否它们的生产线不会因电力价格的变动而停止或新增,因此它们对电力的需求量都会相对固定不变。
四、电力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措施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如果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造成的后果将是严重的、深远的。为此,针对我国目前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促使电力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必须积极寻求对策,制定政策,改进方法及措施,保障电力安全与供应。从供应端来看,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电力的“先行”作用,贯彻以电力为中心的方针,进行电力建设的长远规划,打破电力短缺的周期性。要保持对电力工业的持续适量投入,加大和完善电网,改善电网传输效率,提高电网的可靠性,这是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提高的前提和保证。从需求侧来看,要在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速度。在进行电力建设的同时,必须将能源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和经济集约发展置于同打破电力“瓶颈”同等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较低的电力和能源消费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 1.进一步调整电源结构。重点发展水电,不断改善水电电源结构,同时做好水电河流规划和重大水电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保持必要的前期储备。适当开工建设核电国产化驱动项目,逐步实现核电自主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的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加快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继续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在沿海缺能地区及大城市,根据国内天然气资源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进展,以及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适量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促进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电网调峰能力;适当发展核电。
2.优化布局,促进西电东送。调整东西部电源建设的布局,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在加快西部地区电力资源开发进度的同时,合理控制东部地区常规燃煤电厂的建设,为西电东送提供市场空间。西电东送既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同时对电力工业实现全国统一的联合电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加快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电力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紧密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力争在部分电力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的机制,促进科技产业化进程,用高新技术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和更新换代,迅速提高电力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技术发展的战略性跨越,提高科技在电力行业经济效益中的贡献率。
4.大力推动电力用户需求侧管理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供应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科学合理地引导电力消费,降低高峰電力需求。缺电时需求侧管理可缓解电力供应不足的压力;电力过剩时,需求侧管理可调整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实施需求侧管理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为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必须加大需求侧管理应用和发展的力度,使之在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由于电力工业的特点,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在宏观上把握住电力发展的基准限,而不受当年经济波动的影响。经济增长底时,也要确保电力的发展底线;经济增长高时,也不能超过电力发展的上限。由此避免由于电力发展的大起大落而带来的电力短缺及供大于求情况的交替出现,确保我国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政府应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维持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投资环境,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加大需求侧管理应用和发展的力度,使之在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仇伟杰、董双武:《电力消费与其相关因素计量经济分析》,《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2]赵晓丽:《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电力需求的影响》,《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王卫宁.有关电力规划建设实践与前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关键词】 电力需求发展关系
一、研究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意义
由于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电力做为生产的基本投入品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力供应能力建设一定要从长远出发,科学规划、平稳发展。换句话说,以电力为中心来,发展能源规划和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建国以来的电力供应一直在绝对短缺与相对过剩之间徘徊,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电力行业发展政策随之调整,电力需求走出低谷,但是严重缺电的局面出现。尤其当我国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供应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电力的安全供应具有了更为迫切的意义。我国自从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发电项目建设进程加快。但电力建设发展超越国民经济需要,对环境、资源形成多余的压力,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浪费,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力与经济发展关系之间的研究不到位,体现了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步。随着市场竞争的引入,电力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电力规划面临着缺乏统一的规划、各利益主体利益不一致的一系列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我们国家非常有必要科学规划、统一部署,引导电力行业良性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正确判断是科学规划的前提,而其科学认识基础是对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内在关系。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电力市场化的逐步深入,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研究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为电力需求分析提供方法指导,科学合理地进行电力需求分析提供方法指导,能为当前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二、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总量相关性
在我国,把宏观调控作为一个标准提法到现在已有很多年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对外开放环境在此期间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我国已经通过有效地推进经济管理体制,适应了新的形势,扩大对外开放,为融入世界经济打下了基础。面对世界经济新形势,我国能及时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减少不利因素,利用国际环境的有利因素,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实现的又好又快。使经济增长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速度,与此同时,扩大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让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越来越紧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体系。
宏观经济政策为我国经济指引了发展方向,相应的电力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经济发展的波动,导致了电力供需的不平衡。电力供应能力的增加滞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严重缺电的局面,而电力需求在经济增长处于低谷时又会出现电力过剩的局面。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多家办电、集资办电政策出台后,电力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到1997年,实现了供需平衡后,国家出台了一些鼓励用电政策,刺激了高耗能行业的复兴。电力供需由于经济的波动,在不平衡中一般都是求得新的平衡,有时求大于供,有时供大于求,电力的短缺与过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电量需求有很大的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电力建设的滞后性,使电力建设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节奏。计量经济学是经济数量分析的重要学科,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能更好地研究电力与经济的关联。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经济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它更深刻地揭示出经济系统的数量变化规律,简洁有效地描述出某个真实经济系统的数量特征,是由系统或方程组成,方程由变量和系数组成。计量经济模型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关系。根据研究的目的,需要对研究的经济现象深入分析。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过程,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各个因素,根据经济行为理论,设定描述变量间的数学表达式: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三、电力经济运行的特征和标志
随着电力技术的突破和提高,电力大规模生产带来了电力生产效率和投资收益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在电力需求导向下,随着电力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电力企业经历了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可以说电力经济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规模经济。
电力经营的垄断特性明显。在一个省级的区域内,电力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企业——省电力公司,從事着覆盖省域的电力销售;该企业销售的商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企业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形成电力经营垄断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特许省电力公司专营该区域内电力;规模经济和资金密集而形成的自然垄断。
电力是一种技术高度集成的基础能源,在现代社会里它是公共产品,因此电力市场需求弹性与其他产品有着很大不同。从价格弹性特征看,电力作为城乡居民家用电器的动力,富有弹性:当电力价格变化时,引起电力需求量变动比较大;电力价格升高时,大多数居民将减少对电热水、空调等耗电量大的电器的需求及其使用时间;电力价格下调时,大多数居民将增加对电热水、空调等耗电量大的电器的需求及其使用时间。以电为动力的工业完全无弹性。不论电力价格变动与否它们的生产线不会因电力价格的变动而停止或新增,因此它们对电力的需求量都会相对固定不变。
四、电力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措施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如果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造成的后果将是严重的、深远的。为此,针对我国目前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促使电力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必须积极寻求对策,制定政策,改进方法及措施,保障电力安全与供应。从供应端来看,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电力的“先行”作用,贯彻以电力为中心的方针,进行电力建设的长远规划,打破电力短缺的周期性。要保持对电力工业的持续适量投入,加大和完善电网,改善电网传输效率,提高电网的可靠性,这是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提高的前提和保证。从需求侧来看,要在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速度。在进行电力建设的同时,必须将能源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和经济集约发展置于同打破电力“瓶颈”同等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较低的电力和能源消费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 1.进一步调整电源结构。重点发展水电,不断改善水电电源结构,同时做好水电河流规划和重大水电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保持必要的前期储备。适当开工建设核电国产化驱动项目,逐步实现核电自主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的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加快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继续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在沿海缺能地区及大城市,根据国内天然气资源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进展,以及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适量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促进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电网调峰能力;适当发展核电。
2.优化布局,促进西电东送。调整东西部电源建设的布局,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在加快西部地区电力资源开发进度的同时,合理控制东部地区常规燃煤电厂的建设,为西电东送提供市场空间。西电东送既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同时对电力工业实现全国统一的联合电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加快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电力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紧密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力争在部分电力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的机制,促进科技产业化进程,用高新技术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和更新换代,迅速提高电力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技术发展的战略性跨越,提高科技在电力行业经济效益中的贡献率。
4.大力推动电力用户需求侧管理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供应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科学合理地引导电力消费,降低高峰電力需求。缺电时需求侧管理可缓解电力供应不足的压力;电力过剩时,需求侧管理可调整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实施需求侧管理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为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必须加大需求侧管理应用和发展的力度,使之在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由于电力工业的特点,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在宏观上把握住电力发展的基准限,而不受当年经济波动的影响。经济增长底时,也要确保电力的发展底线;经济增长高时,也不能超过电力发展的上限。由此避免由于电力发展的大起大落而带来的电力短缺及供大于求情况的交替出现,确保我国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政府应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维持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投资环境,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加大需求侧管理应用和发展的力度,使之在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仇伟杰、董双武:《电力消费与其相关因素计量经济分析》,《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2]赵晓丽:《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电力需求的影响》,《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王卫宁.有关电力规划建设实践与前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