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有意识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优化效益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有意识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动力,会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除了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外,还得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之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我在教学加减两步运算应用题时,请12名同学扮演乘客,在老师的指导下,车开到张村站,有5名乘客下车,根据表演,让学生口头编一道减法应用题(一辆客车有乘客12人,开到张村站下车5人,车上还有乘客多少人?)并口述算式和答数。接着又请4名学生扮演上车的乘客,让学生根据后面的情景口头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一辆客车有乘客12人,开到张村站上来5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解答后将前后情节连起来,口头编一道只有一个问题的应用题(一辆客车有乘客12人,开到张村站下去5人,上来4人,这时车上有几个人?)这就成了所要讲的例题。这样通过具体的直观表演,使学生感受到应用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意识到的形象化的数量关系就逐渐转为抽象的数量关系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手脑并用,诱发兴趣
手脑并用,是掌握知识过程的必要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手,在动手中思维,在理解中表达,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计算27 2,说算理,复习计算思想,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愉快的学习心境。然后把2根换成5根,引出新课,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考把哪部分小棒合起来能很快看出得数。结果学生动手先把单根数与单根数合起来得12根,满“十”捆成“一捆”,是1捆零2根,再把20根(2)捆和12根(1捆零2根)合起来是32根,明显看出十位数增加“1”的道理,再通过教师用教具演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及过程,根据直观获得鲜明的表象,推出计算方法,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口算步骤和方法,将外部动作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气氛活跃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 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而无意注意又受兴趣的影响,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产生情境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持续刺激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神经兴奋,激发学生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开始上课时引进。一堂课的开头,学生精神上还处于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里还想着课间的活动,这时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教学“得数是9的加法”时,开始可让学生做拍手游戏,小朋友们拍手的次数与老师拍手的次数合起来等于9,老师拍一下,小朋友拍八下,老师拍二下,小朋友拍七下……要是谁多拍一声或少拍一声,谁就得把这道题算一遍给大家听,让大家纠正。这样就使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活动之中。游戏结束了,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这时的教学效果就会很好,这就起到了用游戏来进行组织教学的作用。
2、在巩固练习中引进。低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5至2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学习情绪较饱满,过了这段时间,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把游戏引进课堂,可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进行基本练习后,给学生做“小猴放鞭炮”的游戏:教师将写有算式1×5、2×5、3×5、4×5、5×5、5×1、5×2、5×3、5×4的纸片卷成鞭炮样放在讲台上,指定同学上讲台前戴猴子头饰学着猴子动作跑上讲台。大家拍手唱:“小猴,小猴快快跑,跑上讲台放鞭炮”。到了讲台上,从桌子上拿一个“小鞭炮”(试题),读出算式并说出得数和口诀,如说对了,大家就发“蓬啪”一声,并做手势拍手向上打开。说错了,就是哑炮,大家发出嘘嘘的一声,接着继续游戏。穿插这种游戏,学生既能玩,又能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将要下课时引进。在将要下课时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提高当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结课。例如,教学真分数、假分数时,在下课前发给学生做“对号入座”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圈,在圈内分别写上“真分数”和“假分数”,让学生把自己的出生日期用分数表示(月份为分母,几号为分子、如3月18日可写为183 )老师哨子一吹,各人便按座位顺序把自己手中的纸贴到相应的圈内,待全班同学贴完后,让大家检查,凡贴错的同学,让其说出原因,并重新入座。在下课前穿插这种游戏,不仅可以收集到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大量反馈信息,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而且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欲罢不能的兴趣,他们将迫切期待下堂课的到来。
总之,情境教学的实质,是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优化效益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有意识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动力,会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除了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外,还得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之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我在教学加减两步运算应用题时,请12名同学扮演乘客,在老师的指导下,车开到张村站,有5名乘客下车,根据表演,让学生口头编一道减法应用题(一辆客车有乘客12人,开到张村站下车5人,车上还有乘客多少人?)并口述算式和答数。接着又请4名学生扮演上车的乘客,让学生根据后面的情景口头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一辆客车有乘客12人,开到张村站上来5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解答后将前后情节连起来,口头编一道只有一个问题的应用题(一辆客车有乘客12人,开到张村站下去5人,上来4人,这时车上有几个人?)这就成了所要讲的例题。这样通过具体的直观表演,使学生感受到应用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意识到的形象化的数量关系就逐渐转为抽象的数量关系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手脑并用,诱发兴趣
手脑并用,是掌握知识过程的必要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手,在动手中思维,在理解中表达,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计算27 2,说算理,复习计算思想,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愉快的学习心境。然后把2根换成5根,引出新课,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考把哪部分小棒合起来能很快看出得数。结果学生动手先把单根数与单根数合起来得12根,满“十”捆成“一捆”,是1捆零2根,再把20根(2)捆和12根(1捆零2根)合起来是32根,明显看出十位数增加“1”的道理,再通过教师用教具演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及过程,根据直观获得鲜明的表象,推出计算方法,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口算步骤和方法,将外部动作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气氛活跃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 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而无意注意又受兴趣的影响,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产生情境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持续刺激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神经兴奋,激发学生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开始上课时引进。一堂课的开头,学生精神上还处于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里还想着课间的活动,这时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教学“得数是9的加法”时,开始可让学生做拍手游戏,小朋友们拍手的次数与老师拍手的次数合起来等于9,老师拍一下,小朋友拍八下,老师拍二下,小朋友拍七下……要是谁多拍一声或少拍一声,谁就得把这道题算一遍给大家听,让大家纠正。这样就使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活动之中。游戏结束了,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这时的教学效果就会很好,这就起到了用游戏来进行组织教学的作用。
2、在巩固练习中引进。低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5至2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学习情绪较饱满,过了这段时间,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把游戏引进课堂,可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进行基本练习后,给学生做“小猴放鞭炮”的游戏:教师将写有算式1×5、2×5、3×5、4×5、5×5、5×1、5×2、5×3、5×4的纸片卷成鞭炮样放在讲台上,指定同学上讲台前戴猴子头饰学着猴子动作跑上讲台。大家拍手唱:“小猴,小猴快快跑,跑上讲台放鞭炮”。到了讲台上,从桌子上拿一个“小鞭炮”(试题),读出算式并说出得数和口诀,如说对了,大家就发“蓬啪”一声,并做手势拍手向上打开。说错了,就是哑炮,大家发出嘘嘘的一声,接着继续游戏。穿插这种游戏,学生既能玩,又能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将要下课时引进。在将要下课时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提高当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结课。例如,教学真分数、假分数时,在下课前发给学生做“对号入座”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圈,在圈内分别写上“真分数”和“假分数”,让学生把自己的出生日期用分数表示(月份为分母,几号为分子、如3月18日可写为183 )老师哨子一吹,各人便按座位顺序把自己手中的纸贴到相应的圈内,待全班同学贴完后,让大家检查,凡贴错的同学,让其说出原因,并重新入座。在下课前穿插这种游戏,不仅可以收集到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大量反馈信息,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而且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欲罢不能的兴趣,他们将迫切期待下堂课的到来。
总之,情境教学的实质,是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