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中的焦虑情绪探析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当下社会中最年轻的成员越来越多地受到负性情绪甚至是疾病的折磨。《美国医学会杂志》资深撰稿人特雷西·汉普顿(Tracy Hampton)博士指出,儿童精神病理学常被误解,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疾病不易察觉,在某些情况下会被误认为是‘成长的痛苦’”。焦虑情绪是儿童和成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绪表现,适度的焦虑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敏锐地察觉变化并充分调动自身能力及时回应和调整,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或任务;但过度焦虑会分散一个人的注意力,让他过度紧张、烦躁不安甚至躯体不适,进而会食欲下降、睡眠紊乱,最终出现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精神病理疾病,以过分焦虑、担心、害怕为主要体验,伴有相应的认知改变、行为改变和躯体症状。它包含分离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特定恐怖症(specific phobia)、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等,但受儿童认知发育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情绪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焦虑障碍很难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可以降低焦虑对儿童身心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影响,并可能减少焦虑障碍持续发展至成年阶段的可能性。
  对孩子来说,适宜的绘本不只是一种叙事媒介,也是一 种教育和疗愈的手段,有助于解决精神障碍的问题。绘本因 其感人的故事、易懂的语言、丰富和有趣的图画而深受孩子 们喜爱。幼儿园将绘本纳入日常教学的举措在中国和法国也 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研究证明,绘本阅读能够有效疏通 儿童的心理,为儿童精神疾病提供辅助治疗。但目前,国内 市面上的绘本以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显的情绪上,如愤怒、嫉妒等。受这些情绪影响的孩子有相当明显且相对具有攻击性的症状。从创作表达的角度来看,这些感受比较容易描绘,而焦虑从外表来看则是相对内敛、封闭的情绪,尽管患儿的内心并不那么平和、放松。
  那么,焦虑情绪在绘本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受缇娜·克里斯托·陈(Tina Krystle Chan)就读滑铁卢大学时的硕士学位论文《解读与感受:法语儿童绘本中的精神障碍意象》启发,本文从两本面向3岁以上儿童的魁北克法文绘本入手,结合其故事脉络、人物形象、插图设计,对焦虑情绪的意象表达、幼儿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力求给与之相关的家长、幼儿教师和绘本创作者提供参考,帮助孩子识别焦虑情绪并进行自我管理。
  ·焦虑的意象与原因
  加拿大童书作家莫德·内普维-维伦纽夫(Maude Nepveu-Villeneuve)创作的绘本《荆棘缠身的西蒙娜》(Simone sous les ronces)是我们的第一个分析对象。作者选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有助于小读者将自己代入主人公的角色,与其一同学会情绪管理。西蒙娜是个普通女孩,她拥有一辆小自行车、一双带星星的红色鞋子和一只软软的毛绒狮子。但她还有不同寻常的一面:她的肚子里长满了带刺的藤蔓,一担心或害怕,她就会因为这些荆棘而动弹不得。
  如标题所指明的那样,该绘本将焦虑描绘成了一种寄生植物,担忧、害怕这类负面情绪就是它的养分。这在法语语境中可以说是完美的隐喻,直译为“荆棘”的“ronce”一词也有“麻烦”这一转义,被焦虑困扰的西蒙娜正可谓麻烦缠身。
  爬藤植物具有裹缠、攀附的习性,而焦虑这种情绪在西蒙娜的肚子里生根发芽,与其负面情绪共进共退。在插图中,西蒙娜被层层叠叠的荆棘裹缠:“这些荆棘长在我的肚子里,有时会缠在我的周围。我一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表明与焦虑共存的主人公还不能正确认识这种情绪。“它们让我无法自如地行动。”这里的行动除了物理上的移动,想必也包括西蒙娜在与人交往时的行为举止。“它们太占地方了……让我像一个又大又刺、无法靠近的球,一只刺猬,我把大家都吓跑了。”与之相应的正是焦虑带来的症状:身体肌肉紧张,姿态局促僵硬,动作缓慢甚至失调;沉默寡言,甚至与家庭成员之外的人毫无交流;不易建立人际关系,自我封闭,难以表达情绪。最关键的是焦虑对思维的负面影响:难以思考,害怕犯错,难以参与活动。
  但事实上,西蒙娜很快就会发觉,只有她自己才能看到这些藤蔓,正是这些无形的藤蔓导致了小女孩有形的拒绝姿态。第8页充满了会让藤蔓疯长的事物,有些是具体的,如蜘蛛、迟到、争吵、牙医,但也有些事件相当微妙地传递出西蒙娜的感受:有伙伴在等自己从滑梯最高处滑下,和陌生人交谈,甚至是“毫无缘由”。这表现出西蒙娜的胆怯及其太过在意他人目光的性格。
  学校正是荆棘最容易疯长的地方,这里充斥着任务、要求和伙伴们的眼光,但幸运的是西蒙娜有一位好老师:索兰吉。她善于倾听和引导,还喜欢给学生们起些可爱的昵称,比如“穿人字拖的小狨猴”“我穿睡衣的小猫”“我的巧克力蛙”。在第15页,西蒙娜面对跳水板却不敢从上面跳下去,她不自觉地想象大家“一定会嘲笑自己”,其中甚至有自己最爱的狮子玩偶,就连跳水板都显得无比凶恶。插图还原了西蒙娜脑中的画面:作者除了描绘出他人嘲弄的动作和表情,还把笑声具象为文字“HaHa!”,环绕在人物周身,突出了西蒙娜具体的想象。这种想法让荆棘不断生长,也让西蒙娜畏首畏尾。但索兰吉说:“来吧,我们一起。”她陪着西蒙娜下水,这种陪伴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西蒙娜的恐惧。故事的最后,索兰吉帮助西蒙娜在幻想中用锯子锯、斧子砍和空手道踢腿等方法斩断了这些荆棘。这种突破性的行为让西蒙娜与烦恼分离,也让她获得了久违的轻松和自由。
  《荆棘缠身的西蒙娜》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创作的绘本。据莫德所言,她小时候是个极其敏感的孩子,后来变成了焦虑的成年人,而她8岁的女儿与她当年的状况完全一样。莫德说:“我需要与她谈论焦虑。我对自己说,如果这部作品能像帮助我女儿一样帮助其他孩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而在繪本《我最大的胜利》(Ma plus belle victoire)中,焦虑不仅能够寄生,还能够侵略和附体。这本绘本由来自加拿大的绘本作家吉利斯·蒂伯(Gilles Tibo)和插画家杰内维耶弗·黛斯普蕾(Geneviève Després)联合创作,讲述了小男孩马修遇到恐惧的故事:马修见证了一场车祸,在此之后,蓝色的“恐惧”变成了他甩不掉的小尾巴。马修试图用不同的方法摆脱恐惧,却一直没有成功,直到他在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治疗……
  绘本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故事,因此小读者更容易产生共情,从而对恐惧的“侵略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作为名词,恐惧(Peur)这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仿佛拥有了个性和人格,成了一种寓言式的、能够附身于孩子的活物。它在画面中的呈现多为蓝色涂鸦,形状较为多样且有针对性。在观察一条蛇时,主人公第一次遇到了“恐惧”,它“在马修的肚脐眼后扭曲着,让他的心脏怦怦跳”。同样的心悸症状在主人公目睹一场意外后再次出现——在第11页,马修描述了自己见到的“一辆蓝色汽车与另一辆汽车相撞”的场景。绘本此处所用的文字潦草而夸张,造型也颇似一辆蓝色的汽车。“恐惧直接进入了我的身体。它占据了我的骨头、我的肌肉、我的大脑。这让我想要退缩。我靠在一棵树上,这样就不会晕倒了。我等着它消失,但它不愿离开。”从此,蓝色的恐惧围绕着马修。恐惧不仅悬在他的头顶,还以涂鸦的形式出现在他的身体各处,尤其是头部、胃部和心脏——这也对应和象征着焦虑的症状:消极的想法、头痛、胃痛和心悸[1]。恐惧变得越来越大,困扰马修的障碍不断增加,这说明人是通过“练习”焦虑而变得焦虑的[2] 。男孩在脑海中一遍遍地模拟,催生并助长了“与现实可能性或预期事件的冲击不成比例”的忧虑,这种频繁而强烈的“杞人忧天”式行为正是焦虑最典型的症状。
  开始时,马修还没有完全被恐惧萦绕,他只是有时会被恐慌控制,但之后便会意识到自己状态不佳,于是马修“企图”摆脱恐惧。他大喊道:“我不想让你进我家!”他用喝水、看喜剧表演、让母亲抚摸、把鞋子扔进垃圾桶这些方法逃脱恐惧。“恐惧已经离开了他的胃、他的头、他的腿……但他的鞋底还有一些。”马修试图躲在小盒子里、枕头或毯子下,还尝试了制造陷阱、用肥皂清洁自己、念咒语等方法,仿佛焦虑是一种物理或超自然的存在。然而,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毕竟“你不可能像关电视一样洗净自己的内心或关掉你的恐惧”。第18、19页只有一张大插图,“恐惧”的四周是孩子害怕的对象;同时,恐惧在模仿它们:墓碑、刀子、狗、老鼠、蜘蛛、飞机、武器和UFO等。死亡、疾病、可怕的动物、战争和未知,这些都是焦虑儿童对于躯体伤害的典型过度担忧。在近年的研究中,躯体伤害恐惧一直是学前儿童最高水平的焦虑症状 [3]。
  故事中代表恐惧的云朵越来越大,而焦虑被人格化为一个能够附身于儿童的恶魔,这不仅能让儿童明白,“当患有这种精神障碍,自己不再是自己”,也有助于他们理解精神疾病带来的变化,意识到“失常”并不是绝对且永久的。马修躺在草地上,被覆盖在身上的蓝云打倒了,他说:“‘恐惧’咬着我的头、肺、肚皮……它们像蛇一样在我体内和体外‘绕来绕去’。我‘看起来’像一个满是洞的筛子。”筛子的意象体现了恐惧与孩子的融合,表现出恐惧对身份的掠夺——主人公已经不复存在,恐惧鸠占鹊巢,成了正体。在绕着喷泉喊出他的恐惧时,马修使用了代词“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恐惧在马修思维中的融合与转变。“……它们(恐惧)不想离开我。我和我的恐惧筋疲力尽,倒在了地上。我的父母‘来’找我们。他们‘问’了上千个问题。”在下一页中,男孩独自一人和父母在公园里,这证实了“我们”指的是马修的身体被恐惧占领后诞生的新的身份认同。
  在第20页上有马修的独白:“……周而复始,小恐惧变成了中恐惧: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害怕被骂;害怕飞机会落在屋顶上;怕我爸爸妈妈会离婚;怕晚上被关在噩梦里! 随后中恐惧变成了大恐惧:我怕战争从电视里出来,入侵到家里;怕地球碎裂;怕太阳熄灭;怕银河系爆炸。”这段独白具现了马修的恐惧演变为焦虑的过程:从眼前、现 实的恐惧到遥不可及、幻想的焦虑,每小时、每分钟、每一秒的“灾难性事件”不断恐吓他、扰乱他的睡眠,毫无道理的担忧随之增加,此处对应的是睡眠紊乱、精神和肌肉紧张等躯体表现。
  马修的焦虑含有创伤后应激的成分,由两次创伤经历引 起:他与蓝条黄蛇的相遇以及目睹车祸这一事件。后者给他带来的创伤尤其巨大,因为汽车“被推向”他,在距他“鼻子两厘米处停了下来”。这时恐惧“直接进入”他的身体。插图也表明,这两件事是造成孩子不安的真正原因:蛇和车都是蓝色的,而代表“恐惧”的涂鸦正是同样的颜色。
  不过,在第16、17页中,马修独自在房间里,面对怪物般的恐惧,他感到惊慌失措。小主人公似乎怀有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这有可能使焦虑继续滋生。繁重的课业、他人过高的要求、自身的完美主义、生活中的压力和创伤事件都会给儿童造成压力,那些缺少他人安慰的儿童,无法排解负面情绪,这就是孤独的儿童更容易患上焦虑症的原因。
  ·焦虑应对与阅读疗法
  面对儿童的焦虑,绘本《我最大的胜利》提倡的是专业干预。此前,马修把恐惧内化,变成了他的身份认同的一部分。而在第 31 页,马修咨询了一位心理学家, 此后,他与附近所有的人谈论的都是他的“恐惧”,而非“我们”。这说明他把恐惧外化了出来,把自己和恐惧分开,让自己有了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去面对恐惧。在和心理学家交流的过程中,他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事物。随着思考的深入,恐惧变得不那么可怕了。此处画面上部刻意设置了近似三角形的空白区域,其中嵌有金黄的麦田,一反之前明少暗多的色彩。这意味着与他人的交谈就像照进障壁的阳光,让马修获得了更多视角去审视恐惧,从而将其视作一种正常的情绪。不同于西蒙娜斩草除根的做法,马修选择与这些负面情绪共存。
  马修用来战胜焦虑的另一种方法的灵感来自他的祖父。他的祖父要求他“在一张纸上写下‘每一个恐惧的时刻’,并把‘它’锁在信封里”。从象征意义上说,把恐惧藏起来,放在信封里,代表把焦虑的恶魔驱逐出体内,不再与儿童本来的身份认同争抢地位。把自己的恐惧列出来后,马修感觉好多了。但在第38页中,由于不想把恐惧留在房间里,马修决定打开窗户,把“恐惧堆”扔出去,“直到大信封完全空了”,他为此感到 “高兴”和“解脱”。   颜色的两次变化表明治疗缓解了马修的焦虑。其一,当马修开始接受治疗时,一反前面白色的背景,插图的背景变成了黑色,以凸显这个时刻对孩子的深刻影响。其二,马修不再穿白衬衫,而开始穿蓝色的睡衣。颜色的改变象征着他的精神状态由激动转为平和。在插图中,他第一次闭上眼睛睡着了。
  在故事的最后,男孩决定把 “他的快乐”列出来,放在“‘他的’枕头下装满快乐的大信封”里,在他感到焦虑时,他会打开这个信封,这样“恐惧最终会自行消失”。在最后一页,马修被一个图案包裹着:既像花又像云的恐惧。这个图案可能在暗喻迪士尼电影《冰雪奇缘》(Frozen)的主角艾尔莎。和马修一样,艾尔莎也面对着许多恐惧,但她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就像马修经过治疗也不再被自己的恐惧侵袭。
  在《荆棘缠身的西蒙娜》中,实施专业干预的主体变成了老师。最让西蒙娜感到焦虑的场所是学校,但老师索兰吉能够从症结入手,长期陪伴西蒙娜并给她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人们并不怎么谈论焦虑。我的父母尽其所能,引导我从壳里走了出来,让我学会打破不安。”莫德现在已经成了一位文学教授,但她目前正在休病假——为了与抑郁症做斗争。在读了凯瑟琳·莱佩奇(Catherine Lepage)的《细碎的痛苦》(Fines tranches d’angoisse)后,她意识到很多抑郁症都是从焦虑开始的:“如果你放松了警惕,荆棘就会刺穿你的灵魂。”不过,幸运的是这些相似的藤蔓有助于建立联系。她说:“焦虑在我的学生中普遍存在,我相信这有助于我培养一定的同理心。我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什么,他们则感到自己被倾听。”或许莫德也在进行从西蒙娜到索兰吉的身份转变。
  除了作者借人物之口提出的解决方法,绘本自身也是治疗儿童精神障碍的一剂“良药”。阅读疗法将书籍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工具,让孩子通过阅读更好地认识自己,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2013年,魁北克儿童心理学家让·戈尔维(Jean Gervais)开展了一个项目,以研究阅读疗法对46名9~12岁患有严重焦虑症的儿童的作用。在9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孩子参加了阅读工作坊。在每个疗程中,治疗师使用不同的故事来开展阅读、集体讨论、发表观点、分享感想等活动。这位魁北克大学的心理教育学家观察到,学习不同人物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之后,在面对焦虑时,小病人的行为明显得到了改善。他由此得出结论:阅读是减轻儿童压力的一种强有力的疗法。这一疗法的逻辑基于三个基本原则:1. 认同。小读者对书中的人物进行自我投射来更好地认识自己。2. 情感参与。随着故事的发展,儿童逐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理解了他们的行动逻辑。3. 融合。到了这一步,儿童已在自己的经验和故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尝试参考故事中的角色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来摆脱困境。因此,阅读对儿童起到了潜意识层面的治疗作用,引导儿童产生积极的想法。此外,从幼儿期开始的阅读活动可以让焦虑的幼儿意识到,处在消极情绪中的自己并不孤单,自己可以找到应对的技巧,从而学会控制情绪、摆脱焦虑。
  某种程度上,绘本作品中对“恐惧”一词的滥用或许会影响读者对焦虑情绪的认知的准确性。而在这两本绘本中,焦虑被描绘成儿童必须面对的敌人,他们需要克服自己的畏惧。这两部作品虽然都较为文学化,含有较多隐喻,但它们都为儿童提供了有效的缓解焦虑的解決方案。一方面,陷入焦虑的儿童可以咨询心理医生以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敞开心扉、缓解焦虑;另一方面,虽然借助信封和清单等释放忧虑并不是普适的做法,但孩子可以借此理解意象,找寻适合自己的释放方式,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担忧,甚至恐惧。
  两本绘本的作者都通过作品表现了焦虑,但没有将其描绘得极其黑暗,而是用简单而恰到好处的画面,让读者进入西蒙娜和马修“每走一步都会被困在荆棘里的、纠缠不清”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焦虑不知不觉成了常态,这些细腻温暖的绘本作品或许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曾经是儿童的大人,尤其是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大人。
其他文献
安庆市博物馆珍藏有两件陈昔凡书法作品,一幅扇面,一副对联,均宣纸质,对联内容为:“文如秋水波涛静,品似春山蕴藉多。”上款“树斋二哥大人属书”,落款“昔凡弟衍庶”。钤“陈氏昔凡”、“臣庶”两方白文印。扇面内容为:“柳惠善直道,孙登庶知人。写怀良未远,感赠以书绅。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屏居南山下,临此岁方秋。惜哉时不与,日暮无轻舟。书为公槐老弟大人法正,衍庶”,钤“陈衍庶”白
期刊
中国内地买家购买流失文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然而,能被中国收藏家相中并购买的流失文物,在所有流失海外文物中只能算是九牛一毛。香港是亚洲最大的中国古玩集散地,也是全世界第三大文物交易地。在这里,除每年都有国际老牌拍卖公司苏富比、佳士得定期举办中国文物拍卖会以外,还聚集包括中国在内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古董商。他们经营的项目大多是中国文物。  国外拍卖行通过拍卖中国等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大肆敛财,已是不争的事实。
期刊
古代书画是安徽博物院最具特色的藏品之一。其中又以明清时期“新安画派”作品最为丰富,流传有序,保存完好,多为精品。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藏品因多经大家收藏,题跋丰富,为人们研究画家、画史提供了很多背景资料。  “新安画派”的画家们大多属于明末遗民,他们非常注重个人的品格和操守。立身处世,独立不倚,在艺术上也自辟蹊径,力求体现遗民的感受和节操。在绘画里涤尽现实生活中喧嚣庸俗的气息,极力描绘冷静的超现实的境
期刊
陶瓷界所谓“三彩”,泛指以黄、绿、白为基调的低温铅釉彩陶;而“三彩”前面加个“唐”字,则特指中国唐代以来烧制的三彩釉陶。其造型生动古朴,釉色斑驳流韵,艺术品位上乘。  一千多年前,富于创造的华夏先民在中原大地上筛选出细腻的白色黏土,做成人物、动物或器物等泥坯,在1000—1100℃氛围中预烧,冷却后滴洒含铅、铝等氧化物为基础熔剂和以铜、铁、钴等矿物原料作发色剂的多彩釉料,再次入窑以850—950℃
期刊
游戏价值:这是一个造型游戏,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根据拿到的图卡表现角色特征。游戏不仅能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还能将他们的认知经验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增进和丰富幼儿对事物的感性认知和理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准备材料:主题图卡若干、一个手电筒。  适宜年龄段:3岁以上。  适宜人数:10 ~18人。  玩法:  1.活动开始前,教师可根据幼儿最近感兴趣的主题或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准备相关的主题
期刊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一批建国后至“文革”前的景德镇瓷器,质量上乘,品种丰富,有青花、粉彩、颜色釉、雕塑瓷等。这批瓷器原先被称作“社会主义建设瓷”,简称“社建瓷”,在博物馆重古轻今氛围下,这批瓷器一直被尘封于库房,未得到过重视。现在,笔者将其介绍给大家,让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贝,露出庐山真面目。  关于这批瓷器的名称,有人叫作“建国瓷”,有人称“厂瓷”。“建国瓷”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建国瓷专指1
期刊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课程领导者基于幼儿园课程愿景与目标,形成研究、实践共同体,不断推动幼儿园课程建构与优化的能力。它是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主要包含课程思想力、课程设计力、课程实施力、课程评价力等。我回顾了从初入职到今天的工作经历,梳理出自己课程领导力提升的三个关键阶段。这三个阶段与幼儿园整体的课程建构水平有关,也与我自身的专业思考与追求有关。  一、学习、吸纳阶段——无意识的课程领导力积
期刊
诺和昊是中一班两个很像的男孩子,他们的个头差不多、样貌差不多、个性也差不多。每天在幼儿园总能看到他俩一起游戏、一起吃饭、一起做操……但是,天天在一起,免不了会有些小矛盾。那么,幼儿是怎样化解矛盾,做好同伴交往的呢?现截取诺和昊一日生活中的三个片段,来谈一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片段一:冲突升级——禁止过桥  这天上午的美术活动是画一座桥。画着画着,诺指着昊的桥(见图1)说:“你看,你的
期刊
在运动中幼儿不得不面对较多的运动规则,这是保证幼儿有序、安全地进行运动的关键。在“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观影响下,教师需要考虑幼儿在运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自主性。因此,教师如何在运动中协调好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主性这对矛盾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结合不同规则形态,培养幼儿运动规则意识  1.显性规则  运动中,教师往往以常规的口令或哨音、手势等方式明确告诉幼儿规则是什么。这种易于
期刊
故事背景  泗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县城,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遗址。区域内已出土古生物化石70多种,被誉为“古猿化石宝库”。此外,它还毗邻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生态环境优美,有着“螃蟹之乡”的美誉。  国庆小长假回到幼儿园,孩子们热情分享着自己在假期的游玩经历,有的去下草湾看了化石,有的去吃了洪泽湖的大螃蟹,还有的欣赏了锣鼓队的精彩表演……外面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那么新鲜、有趣,从他们的言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