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谣,即民间歌谣,多指与时事政治有关。民谣作为民众的消闲品,流传范围局限于街巷里弄,田间地头,描述的内容大多是乡土社会的生活场景与情趣,但在民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社会与时政的内容,换句话说,民谣也有它的政治意义,表达对政治的感受与好恶,始终是民谣不可或缺的一个一属性。这种政治性的民谣,也可以看成是民众对社会政治事务一种特殊的干预方式。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皇权与小农社会是对立的,社会政治权力掌握在君主及其代表——官僚集团手中,君权得之于上天的赐予,与大众毫无关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作为被统治者的普遍民众,绝无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不过,君权神授虽然被奉为最高法则,但经验与理智也使统治者意识到,与天意相比,民意更为重要。人心的向背,事实上是王朝命运惟一的决定力量,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正表达了这样的认识。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乡土社会的民谣被上层社会看作是民众的政治意愿,成为统治者施政的参考。周王朝有采诗以观民风的说法,就是通过一采集民间歌谣,将民情上达于天子,作为王朝是否“失德”,调整政治的依据。例如:
明朝人周斌在江阴有德政,民间歌颂他:
旱为灾,周公祷之甘露来;
水为患,周公祷之阴雨散
——《古谣谚》
宋朝光化县知县叶康直治理地方有方,为百姓推许,当地民众曰:
叶光化,丰谷城,
清如水,平如衡。
在严酷的专制政治时代,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民众,其政治理想集中体现在对“清官”的向往上。反之,对于违背自己意愿的政治,民众则以歌谣讥讽抱怨,发泄其不满。王莽主政时期,官场污浊,任用非人,甚至厨丁庖人也能弄个一官半职,长安有谣曰:
灶下养,中郎将;
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
——《古谣谚》
汉朝选拔官吏是察举制度,但各地官员出于私心,滥保滥举,由此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乃成为天下笑柄,桓灵帝时有一首民谣称: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扑子 审举篇》
秀才不知书,孝廉不尽孝,有清白之名的官员其实昏庸贪劣,所谓的良将没有一点胆量。这种正可见民众对当时政治的一般印象。
胡适曾经提到明朝末年的一首歌谣,表达了对黑暗世道的讥讽。
老天爷,你年纪大,
耳又聋来眼又花,
你看不见人,听不见话!
杀人放火的享着荣华,
吃素看经的活活饿杀!
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吧!
你不会做天,你塌了吧!
——《歌谣》
东汉末年,董卓当政,民怨沸腾,有童谣谓:
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千里草”即董卓,“十日卜”即“卓”,民众以“董卓不得生”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宋徽宗时,蔡京、童贯当政,满朝上下阿谀成风,民间的歌谣诅咒说:
打破筒,泼了菜;
便是人间好世界。
——《古谣谚》
又如:“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为人熟知的谚语,是事实上的官场准则。
从三元里事件中,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百姓怕官,
官怕夷鬼,
夷鬼怕百姓。
——《清诗纪事》廿二
总之,民谣是属于民众的记忆,是民众对当时历史的直观认识,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反映,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引用的极好材料。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皇权与小农社会是对立的,社会政治权力掌握在君主及其代表——官僚集团手中,君权得之于上天的赐予,与大众毫无关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作为被统治者的普遍民众,绝无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不过,君权神授虽然被奉为最高法则,但经验与理智也使统治者意识到,与天意相比,民意更为重要。人心的向背,事实上是王朝命运惟一的决定力量,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正表达了这样的认识。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乡土社会的民谣被上层社会看作是民众的政治意愿,成为统治者施政的参考。周王朝有采诗以观民风的说法,就是通过一采集民间歌谣,将民情上达于天子,作为王朝是否“失德”,调整政治的依据。例如:
明朝人周斌在江阴有德政,民间歌颂他:
旱为灾,周公祷之甘露来;
水为患,周公祷之阴雨散
——《古谣谚》
宋朝光化县知县叶康直治理地方有方,为百姓推许,当地民众曰:
叶光化,丰谷城,
清如水,平如衡。
在严酷的专制政治时代,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民众,其政治理想集中体现在对“清官”的向往上。反之,对于违背自己意愿的政治,民众则以歌谣讥讽抱怨,发泄其不满。王莽主政时期,官场污浊,任用非人,甚至厨丁庖人也能弄个一官半职,长安有谣曰:
灶下养,中郎将;
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
——《古谣谚》
汉朝选拔官吏是察举制度,但各地官员出于私心,滥保滥举,由此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乃成为天下笑柄,桓灵帝时有一首民谣称: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扑子 审举篇》
秀才不知书,孝廉不尽孝,有清白之名的官员其实昏庸贪劣,所谓的良将没有一点胆量。这种正可见民众对当时政治的一般印象。
胡适曾经提到明朝末年的一首歌谣,表达了对黑暗世道的讥讽。
老天爷,你年纪大,
耳又聋来眼又花,
你看不见人,听不见话!
杀人放火的享着荣华,
吃素看经的活活饿杀!
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吧!
你不会做天,你塌了吧!
——《歌谣》
东汉末年,董卓当政,民怨沸腾,有童谣谓:
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千里草”即董卓,“十日卜”即“卓”,民众以“董卓不得生”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宋徽宗时,蔡京、童贯当政,满朝上下阿谀成风,民间的歌谣诅咒说:
打破筒,泼了菜;
便是人间好世界。
——《古谣谚》
又如:“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为人熟知的谚语,是事实上的官场准则。
从三元里事件中,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百姓怕官,
官怕夷鬼,
夷鬼怕百姓。
——《清诗纪事》廿二
总之,民谣是属于民众的记忆,是民众对当时历史的直观认识,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反映,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引用的极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