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以来,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欣赏教学中要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教学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以来,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欣赏教学中要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教师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艺术分析,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加深理性认识。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是美术欣赏的“拐棍”,如果把欣赏当作一把锁的话,那么基础理论知识就是这锁的钥匙,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忽视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美术语言等要素的探索,其结果势必导致学生欣赏思路茫然,欣赏能力难以形成。“教材为本,补充为辅”。美术教学的每一节课,教师都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结构。授课时做到理论在先,以理论指导实践,引导学生在理解专业理论基础上去分析、欣赏作品,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达到美术欣赏的目的。如:上《绘画:形与色的创造》一课,一部分同学对什么叫繪画、什么叫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不了解,分辨不清,就更谈不上怎样欣赏绘画作品。所以把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的特征在课堂前几分钟作一介绍,让学生对油画、水粉、水彩的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理论与名优作品相结合的基础上,去感受名作给予观赏者的美的享受?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 提供名作范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耳闻不如一见”,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欣赏作品并重起来,可以是课件,也可是挂图。欣赏名作是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要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又要通过欣赏名作给学生作出示范,让学生对作品内容和形式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教学中,教师对名作的讲述也要有一个新的要求。好多作品的评述都是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同学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不能欣赏到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教师自身下苦功,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既能意会,又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明,风趣幽默而不失感染力。如:《西方17、18世纪美术》一课中,在近200年的美术中,出现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用大量的名画来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教学,从卡拉瓦乔到乌东,分别对其作品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言简意明的评述,当然也要有重点,否则学生会因多而乱,互记混淆,出现欣赏中名作名家的张冠李戴。
3 引导观察,加深名作研究。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美术欣赏教学同样也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视觉感知。观察方法这时也就比较重要了,我在讲第一讲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时,首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去观察,观其色彩、造型。讲述大师绘制此画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及所属画派,让学生从中找出“六个人、一头牛、一匹马”的形象图型。这样学生就会边欣赏边思考,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作品正是通过怪诞的造型和黑白灰地狱般的色彩,六个被肢解的人体、一头凶猛的牛、一匹鸣嘶的马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的。既表达了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又表达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泄愤后的“美感”。仅仅以象与不象去评论作品是达不到欣赏的效果的。通过这样欣赏不但对立体画派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能运用立体画派欣赏方法去欣赏《三个乐师》等其它立体画派的作品。著名艺术史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观层”,表层之下一层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是“审美层”……他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讲,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的再创造和再认识,因此加深对名作研究,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观察,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己讲,畅所欲言,在观察中去想象,去思维,去评述,加深对名作的再认识。
4 发挥想象力,完善对美术作品更深的思考。“真实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具体的想象。美术欣赏教学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品味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的摸索和发展阶段,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数理化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那是教学水平的话,那么艺术教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则是对教学的一般要求,美术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弄明白、更要追求讲艺术。有人总认为“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给学生看,或者认为美术就是教学生画画。其实不然,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了解画者思想情感,与艺术家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科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使学生在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分收获,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教学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以来,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欣赏教学中要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教师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艺术分析,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加深理性认识。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是美术欣赏的“拐棍”,如果把欣赏当作一把锁的话,那么基础理论知识就是这锁的钥匙,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忽视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美术语言等要素的探索,其结果势必导致学生欣赏思路茫然,欣赏能力难以形成。“教材为本,补充为辅”。美术教学的每一节课,教师都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结构。授课时做到理论在先,以理论指导实践,引导学生在理解专业理论基础上去分析、欣赏作品,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达到美术欣赏的目的。如:上《绘画:形与色的创造》一课,一部分同学对什么叫繪画、什么叫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不了解,分辨不清,就更谈不上怎样欣赏绘画作品。所以把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的特征在课堂前几分钟作一介绍,让学生对油画、水粉、水彩的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理论与名优作品相结合的基础上,去感受名作给予观赏者的美的享受?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 提供名作范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耳闻不如一见”,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欣赏作品并重起来,可以是课件,也可是挂图。欣赏名作是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要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又要通过欣赏名作给学生作出示范,让学生对作品内容和形式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教学中,教师对名作的讲述也要有一个新的要求。好多作品的评述都是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同学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不能欣赏到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教师自身下苦功,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既能意会,又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明,风趣幽默而不失感染力。如:《西方17、18世纪美术》一课中,在近200年的美术中,出现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用大量的名画来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教学,从卡拉瓦乔到乌东,分别对其作品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言简意明的评述,当然也要有重点,否则学生会因多而乱,互记混淆,出现欣赏中名作名家的张冠李戴。
3 引导观察,加深名作研究。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美术欣赏教学同样也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视觉感知。观察方法这时也就比较重要了,我在讲第一讲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时,首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去观察,观其色彩、造型。讲述大师绘制此画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及所属画派,让学生从中找出“六个人、一头牛、一匹马”的形象图型。这样学生就会边欣赏边思考,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作品正是通过怪诞的造型和黑白灰地狱般的色彩,六个被肢解的人体、一头凶猛的牛、一匹鸣嘶的马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的。既表达了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又表达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泄愤后的“美感”。仅仅以象与不象去评论作品是达不到欣赏的效果的。通过这样欣赏不但对立体画派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能运用立体画派欣赏方法去欣赏《三个乐师》等其它立体画派的作品。著名艺术史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观层”,表层之下一层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是“审美层”……他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讲,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的再创造和再认识,因此加深对名作研究,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观察,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己讲,畅所欲言,在观察中去想象,去思维,去评述,加深对名作的再认识。
4 发挥想象力,完善对美术作品更深的思考。“真实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具体的想象。美术欣赏教学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品味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的摸索和发展阶段,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数理化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那是教学水平的话,那么艺术教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则是对教学的一般要求,美术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弄明白、更要追求讲艺术。有人总认为“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给学生看,或者认为美术就是教学生画画。其实不然,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了解画者思想情感,与艺术家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科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使学生在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分收获,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