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把“老师”改成“同学们”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84476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学会学习的呼声日渐高涨,笔者借用一个典型案例阐述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案例;学习主体;课堂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更加有效地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到发挥,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学中,把学生遇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呈现给学生,并运用它们开展学习,那么这些问题和疑问就成了取之于学生而又用之于学生的一种难得的课程资源,同时又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笔者将利用一节数学公开课加以说明。
  二、案例回放
  学习《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用纸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找一条线对折,使这个三角形重叠。
  上课了,我问学生是怎样找到这一条折叠线的·在这个折叠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坐在第一排的顾同学说:“老师,我是这样找的。因为有2条边相等,所以我就把这相等的2条边重叠就行了,但是没什么可以发现的。老师,你说呢·”
  说完,她本能地看着我,等着我的回答。其他学生也像顾同学那样,静静地注视着我,好象她的问题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觉得顾学生是在问老师,老师自然会回答处理的。要是在以往,我肯定会自己回答,或者把问题抛给其他学生,指名另外的学生来回答。但这一次,我有了新的想法。
  我对顾同学说:“请你把问题再问一次,不过要改一个词,就是把‘老师’改成‘同学们’!”
  顾学生很是感到奇怪,眨巴着眼睛:“为什么呢,老师·”
  “你试一试,试了你可能就知道了。”我微笑道。
  她犹豫了一下,又重新问:“同学们,我是……没什么可以发现的。同学们……”,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自己笑了起来:“噢,老师,我知道了,原来您是要我直接向大家提问,是不·”
  我微笑地点点头:“你领会得很快啊。”
  这时,坐在她旁边的陆同学说:“你现在既然是在问学生们,那你的眼睛就不能只看着老师了,要看大家,看有谁能举手回答你的问题啊!”
  “你说的有理!”她一边点头,一边转身向四周看了看,已有好几个学生举起手来。她一边看看他们,一边看看我,仍然在等待什么。我知道,她是在等我来指名,叫那个学生来回答。因为“指名学生回答”这个“权利”一直是我这个做老师的“专利”。
  我说:“问题是你提的,你就自己指定谁来回答吧!”她一听,高兴地叫了数学科代表。
  课代表说:“你翻到书本第26页,看看下面的《合作学习》,从课本上的这个图就可以想出许多结论了。”
  顾同学连忙翻看起书本来,“哦,原来书上都有啊!老师,您先让我看看书本再说,好吗·”
  “好的!还有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要是没有,那就先预习,看书本的内容了。”我回答说。
  “老师,等腰三角形的……”另一学生想抢着回答。
  “请暂停!”顾同学马上提醒:“你要把‘老师’改一下!要说‘同学们’。你不能只对老师说啊。”
  “哦……对!是应该‘同学们’。”抢答的学生又重新开始,并特意强调:“同学们!同学们!大家把自己手中的三角形对折以后,是不是有一条对折线·那么我们可以先从这条对折线与底边的交点分析……”
  ……
  “同学们!”徐同学说:“我觉得方原的话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书本上所说的‘三线合一’这个定理”。
  学生们纷纷翻书。趁此档次,我赶忙接着点了一句:“大家要仔细领会,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中的关键词有哪几个·在应用时特别要注意哪几个词·”
  我看着学生们马上又你一言我一语地研究起来,我便悄悄地退到一旁静静地听着,欣赏着……
  三、本节课的特点
  1.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一开始,笔者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把“老师”改成“学生们”,这样就巧妙地把学习的主角引导、落实到学生自己身上。这样的转换不是强加的,是不露痕迹的,学生是很自然地接受了,课堂气氛活跃,参与积极性也很高。
  把“老师”改成“同学们”,看起来是把称谓改了一下,但是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教育重心的转移,即把过去单纯对知识、能力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在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展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的提高。把“老师”改成“同学们”,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落脚点。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本节课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发问寻找答案而全身心地投身于整个学习活动之中,其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整节课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靠传授形成的,而是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靠自己去经历、去体验而习得的。
  3.还给学生自由提问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由于知识的连贯性、逻辑性极强,所以通常的教学是教师不断地提问、解析,而学生是极少有机会、也不太愿意向教师提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教会学生不断地向“同学们”提问来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同学们,使他们在课堂上不仅只是听着、答着,而是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能不断地、主动地提出有创见的问题,说明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另外,当学生提出疑难时,要启发学生主动讨论,组织学生认真剖析,去伪存真,抓住本质,把握重点,攻克难关,而不是教师自己“帮助”学生来下结论。   三、体现课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一般教学步骤
  第一阶段:设情境,明目标,提兴趣
  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要解决的学习问题。这是保证学生在本节课里凸现“学习的主体”的基础。
  例如在本节课中,一开始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拿出来,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手艺展示给别人看的。通过这样人人可以参与的情境设计,教师再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必须掌握的知识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增。
  第二阶段:领任务,做预习,找遗留
  学生带着在第一阶段确认了的学习目标(问题),学习新教材,自己通过看书学习试图完成学习任务。在看书学习中肯定会有许多疑问产生,那就让学生逐一记录下来,准备在课堂学习小组上讨论。
  本节课中,有的学生预习比较到位,不仅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但是对于这个定理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还是不清楚的。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本节课中,教师就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应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时往往会把“顶角”“底边”这几个关键词丢掉而乱用定理。
  第三阶段:学新知,互帮助,巧合作
  课堂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按好、中、差三类配置学生。学生们的互帮互学交流意见,以课堂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在自习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是经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解决不了的则等待教师解疑。
  第四阶段:陈疑问,明重点,精讲解
  学生经过看书学习、讨论,对本课学习内容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时候本节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就显露出来了。在学生进行二三阶段活动时,教师一方面在教室内巡视,接受学生反馈回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各学习小组报告学习讨论情况,了解学情。
  第五阶段:先举例,再变式,寻规律
  教师列出一些练习,然后再提出几个经过变式的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规律、认清本质,接受和巩固新知。
  例如,在本节课里先出示第一个题目:在△ABC中,AB=AC,∠A=55,求∠B、∠C的度数。
  学生解决该题后再先后出示:
  ①在△ABC中,AB=AC,外角∠ACD=100,求∠B的度数。
  ②在△ABC中,AB=AC,一个外角等于100,求∠B的度数。
  ③已知△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100,求∠B的度数。
  通过这样的层层递进式的变式训练,再加上学生讨论。对于理清这一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效果显然不错。
  第六阶段:细反思,固新知,提能力
  课后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都与先前目标进行对照,看是否完成预定目标。教师确认或修改教案,调整教学进度,为下一节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确认或修改学习策略,并将强化的知识纳入到原来知识结构中,在同化与顺应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能力。
  很显然,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解疑者、促进者在课堂中活动,学生是作为真正学习主体在研究中学习。师生关系是一种帮助、合作、促进的关系,学生间的交互影响和小组间的交互影响得到肯定。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不是急于解答,而是给予解题的线索,让学生去完成。教师反馈给学生的信息适时、及时,总是在学生将其学习活动的结果与它所预想的目标进行比较时提出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华.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及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
  [2]郑金洲.案例教学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任长松.对探究式学习的18种评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0(4).
其他文献
摘 要:篮球联赛已成为现代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运动项目之一,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方面收到很好的成效,同时篮球联赛制度也在不断得到规范和健全。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篮球联赛进行研究,发现联赛赛程编排不合理、运动员素质不高、裁判员水平较低、场地和器材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今后民办院校体育专业篮球联赛的开展提供依据
期刊
旅游业在中国快速发展,旅游纪念品是当地文化的代表,倍受青睐,而设计是旅游商品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对旅游商品进行精心设计,就必须深挖当地文化,从文化中汲取力量,提炼具有代表性、影响力、受欢迎的元素。为了能够使纪念品设计始终走在消费需求的前面,设计、品种、样式能够常换常新,这就需要科学整合资源,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人才培养机制。  一、丰富设计人才资源  培育良好创业环境,深挖地方人才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载体、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都在改变,过去通过图书阅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电脑阅读、手机阅读等。那么,现在青少年阅读现状如何·他们对纸质图书的应用和看法又有哪些变化·他们的阅读习惯有哪些改变·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利用2012年暑期在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向来书店购书的少年儿童发放问卷82份,对济南少儿阅读类型和原因以及阅读形式、习惯进行了调查
期刊
开放对应封闭,生成对应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数学课堂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刻板的解题训练,而应是思维碰撞、师生共同成长的人生舞台。这就要求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一、真情——点燃希望之火  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是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标准》要求1~2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其中800~1000个会写,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显然,这一要求告诉我们:识字量较大、教学任务较重。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注意力比较弱,容易分心。单纯的识字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识字的兴趣和欲
期刊
一  在刚成为一名数学教师时,我眼中的上课实际上就是讲课。我曾经在“讲”字上下了不少工夫,琢磨如何讲才能精彩,如何讲才能简单明了、彻底深刻。我眼中的备课也是为讲服务的,课堂是以我的活动为中心的,随着我的讲解深而浅、高而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已经非常习惯并得意于把一个个代数公式、一条条几何定理热情激昂地讲解给我的学生听了,他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然后好好运用,如此按部就班下来,学生似乎该学的知识在
期刊
一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提高语文素养很好的途径和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朗读训练的重点是培养语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  去年在重庆师大参加培训学习的时候,蒙教授和游教授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品出文字的味道,读出文字的感觉,读出语文味儿。以往的语文课上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阵地。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一、适时精辟点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者自身的思维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每一个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学习为载体,分析教学中的若干现象,提出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体验学习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体验学习;实践与思考;后30%学生  一、对现象的反思  美国的体验学习专家大卫·库伯把体验学习看作是由具体体验,经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行动应用并再回到具体体验所组成的完整过程。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不多,非常适合体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实施以来,数学课堂上的体验学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课堂对话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师生的对话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学习,达到课程标准所指向的培养目标,并在学习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需要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