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思”

来源 :名师在线·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会学生思,以及思什么、怎么思。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把“思”落到实处,是“以学”为核心素养理念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和能力大有裨益。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教师应通过“活”思、“精”思、“广”思、“深”思,让学生进入会“思”的世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6-0087-02
  引  言
  近年来,在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小学美术课堂有了新气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能不能跟着课本画?老师,你画一幅我学着画”……在课程结束两天后,笔者再问他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呢?很多学生回答不出来。笔者陷入深思:为什么课堂学习无法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和持续的影响呢?课堂教学没有成为构造学生生命素养的核心能量的原因是什么呢?……究其根本,笔者认为,这是课堂活动中学生缺乏深度学习的意识。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思”起来。
  “思”即思考、思维、思想。核心素养体系的十八个指标中提到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勤于反思等,这些都与“思”密切相关。由此,我们体悟到个体生命成长的核心是思想的成长,是思维力的发展;素养的核心是“思”,養成核心素养内在转化的秘密是思考。美术是一门技能课,课堂中的“思”与“学”更需要相互配合,学而不思则成了画夫,思而不学则成了空中楼阁。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穿“思”[1]。
  一、导中“活”思——调动审美感知、审美领悟能力
  新课导入这第一环节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学习兴趣,对下一环节的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很多教师千方百计地给课堂设计一个良好的开端,采用实物展示、听音乐、猜谜语、图片欣赏等形式。这些像演戏序幕一样的导入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时间限制,导入环节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多,因此,难度不宜过大,要顾及全体学生,应控制在全班95%的学生能解答的程度上。
  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画龙点睛”一课时,课前让一位学生帮忙去搬作业本。在上课时,为了感谢那位学生,笔者拿出两个礼物,一个有漂亮的包装,另一个没有包装,让学生判断,哪个礼物更适合送人。学生很快做出选择,并能解释出原因。接着,笔者让学生观察一下礼物的外形,猜猜里面是什么礼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可以猜出物品的名称。这样的“思”,难度不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赏中“精”思——拓展图像识读、文化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欣赏”和“鉴赏”,让他们对作品由一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深刻认识。教师可带领学生运用视觉感知、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通俗地讲,就是要引导学生欣赏一幅画,要懂得好看在哪里,如果觉得不好看,说说为什么,这就要“精”思。这里的“精”是精心、精密的意思,有提炼或精选的含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精”思,从画作中精心理解画家要表达的思想,用心揣摩画面构图与取材内容要诉说的心声,在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等素养和水平[2]。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最受尊敬的人”这一课时,其中有一幅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整个画面主要是一位老人的头像。学生初看觉得很简单,觉得人物很“丑”,不知道这幅伟大的世界名作出彩在哪里?在教学时,笔者先提问学生:“这个人从事什么职业?从哪些方面你看出他是农民?”大部分学生从衣着、道具、背景看出油画中的人物是一位农民。笔者继续问:“这个农民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仔细欣赏,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做出回答:“耳朵上的笔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知识的农民;脸色暗黑、手指粗糙可以看出他劳作很辛苦;从喝水的粗瓷碗看出这个农民很俭朴……”笔者问:“画家采用肖像构图方法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刚才一系列的观察与思考,说出:“这样的构图可以刻画出人物的细节。”笔者最后问:“这幅画要表达的是什么?”学生继续在欣赏中思考,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懂得画家创作这样一个形象的目的是赞扬中国老百姓,以及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
  通过“精”思获得的审美享受,是建立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的,容易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养。通过“精”思,学生仿佛参与到美术作品创作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了作品的内涵。
  三、画中“广”思——提升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能力
  (一)画什么——“广”思构图
  画好一幅作品的首要任务是构思。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过程好比美术创作的构思过程,只要找到合适的“刀”,并把“刀”磨锋利了,就会下笔如有神,好作品也就信手拈来。一幅画里主体画什么,背景画什么,各自位置如何分布,主体要占多大范围才使画面构图饱满、看起来舒服……这些都属于构思的范围。在下笔前,笔者让学生反复思考这些问题,进行反复构图,多想几种方案,最终确定最佳的方案进行作画。这种扩大范围的“广”思,能升华画面意义,体现艺术作品的价值。   (二)怎么画——“广”思内容
  作者只有亲身经历,并收集到一定量的资料,多方面揣摩,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高度和深度。为此,在生活中,笔者要求学生养成随时观察的习惯,并能速写下来;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对书中的插图进行细细欣赏,多揣摩造型特点,有时需要用纸把它们临摹下来。学生通过不断收集素材,无形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各种知识面。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他们会有各种奇思妙想,结合绘画表现技巧,自己去发现、调整画面的要素,然后进行想象创作。学生通过“广”看、“广”记汇集成“广”思,能创作出具有思想高度和文化内涵深度的理想中的美术作品。
  四、评中“深”思——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要会画画外,还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评点他人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对于审美判断,教育部是这样解釋的:文化艺术的多样性能被学生理解和尊重,具有各自能力。第一,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第二,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第三,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一般在评价环节比较容易实施,在评价作品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
  同龄人的作品更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现象,开展评价活动,使学生在相互评价和交流中有所收获。但笔者觉得最有意义的评价应该有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能给伙伴提出画面修改意见,在给予意见的同时,解释一下修改的依据。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看出学生自身的欣赏水平,还能引发学生去探究——如何让画面更完美。这样深层次的思考,无论评价的学生还是被评价的学生,在审美判断能力上都是一次次能擦出火花的升华。
  结  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思”,以及思什么、怎么思,是真正落实以“学”为核心素养理念的有效措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要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进入“思”的世界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郑宪恒.基于审美情趣培养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层级化目标分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7,8(03):18-21.
  周亚卓.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的影响[J].美术大观, 2012(01):162+176.
  作者简介:张新钦(1975.11-),女,福建莆田人, 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和思辨密不可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也不可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辩论和思辨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辩论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辩论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想,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鉴于辩论对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作用,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既要深度研习教材内容,积极寻找辩论的题材和内容,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
随着小学生阅读意识的增强与阅读水平的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已从单词与句子变为阅读整篇结构完整的文章。换言之,在当前的英语阅读环节最为重要的是英语文章的阅读与理
摘 要:从小接受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本文从全面认识教育,制定阶段目标;课堂渗透教育,明确努力方向;开展主题活动,完善自我意识;契合启蒙教育,培养适应能力;开发潜在资源,培养职业敏感;开展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完善考评机制,丰富评价方式几方面,探讨了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旨在提升小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其科学探究意识,让其拥有自主进行简单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愿为广大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现代教育活动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更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与代数”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内容涉及大量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提升非常有利,需要教师予以充分关注。本文以核心素养为主导,对“数与代数”教学方案进行了调整,以期达成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更好地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数与代数”;小学数学;
摘 要: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师要基于学习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倡导学生从“实践”到“认识”,从“再实践”到“再认识”。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着眼于整体观,辨析数量逻辑关系;抓住体验过程,促进数学概念的内化;把握教学深度,启发学生数学意识等策略,让学生深刻体会概念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形式和关键途径。教师创新利用英语绘本,优化阅读教学模式,能给小学生带来更丰富的阅读学习体验,使其获得更多美的体验,对促进小学生初步形成应有的英语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联系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实际,分析了绘本的主要特点及选用绘本的基本原则,探索了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绘本阅读教学实效,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關键词:小学英语;阅读
音乐的欣赏课程是小学时期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也是实现小学生美育与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小学音乐欣赏课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在
摘 要: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幼儿园环境创设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却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不能把环境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等。生态学视域下的教育研究强调教育的真实场景,力求能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学;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
素质教育的提出,落实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使得音乐、美术及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副科的重要性得到逐步提升。科学这门学科在小学阶段的纳入,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