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何必问来历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迁居宁波的第五年,大学时的诗兄冰马得知我恢复了写诗,建议我认识“金黄的老虎”,称呼是亲切的:“老虎”。我和老虎用微博私信约了一下,便在本雅明咖啡馆见面。他带了已出版的诗集《烟草史补遗》和《春服既成》,我带了一些新写的打印稿。第一次见面,我们先是埋头读对方的文本,直到各自抬起头,直接陈述诗歌主张。谈话并无什么试探性、过渡性。老虎的诗,抓住了我的第一眼;老虎的行事做人,也让我很自在。
  后来我们用微信作了更深入的交流,互相转帖一些文字,不局限于诗歌。我在湖北有些故交活跃于诗坛,我碰到他们便说起老虎。他们一致认为我和老虎交往是一件好事,不仅因为老虎的诗歌作品不错,更因为老虎内心和外表一样斑斓。女性朋友尤其认同老虎的熟男魅力。张执浩主编《汉诗》,很多时候从网络上选稿,所以他熟悉老虎的创作。余笑忠很早就在“诗生活”“界限”上出没,他说老虎也是早期“诗生活”“界限”的活跃分子。冰马是“硬骸”的成员,他与老虎是网上的老友,虽然未曾谋面。老虎曾自述,他在“早班火车”“流放地”“若缺”上也很活跃。今年4月在北京,《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自曝和老虎是十多年的网友,以施先生学院派的眼光,与老虎打得水深火热,可见老虎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
  老虎很想让我加入诗人群体,也许担心我独自写作会落伍。他先后两次邀我加入微信群。一次是拉我进入一个他自建的群,有一百多号人,我上去后很快就退出来了。一是反感有人没有节制地贴自己的“作品”,二是反感肉麻的互相吹捧。我觉得有点对不住老虎,但他非常厚道地对我表示理解。第二次是湖南的“明天”搞了一个群,开诗人的作品研讨会,这个还是令人称道的,发扬了网络论坛时代“拍砖”的传统,也有主持人引导和组织发言,剔除非诗的言论。那天是评老虎的诗,我很想去说几句,但又太怕热闹,临阵退缩了。事后看了老虎在微信上发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记录,觉得懂得老虎的诗人还是有的,我不必自作多情,以为自己才是老虎的知交。
  老虎是网络论坛时代成名的诗人,但他并不刻意漠视体制,相反他关心时事和历史,他的诗歌把个人体验和集体记忆巧妙地结合起来了,他的视角往往选择社会事件中的细节。或者说,他从复述细节入手,从粘贴碎片入手,叠加出一幅幅疯狂而真实的人间图景。他让人感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神奇、隐晦、不可言说之玄妙,如今只余存现实、虚假、技术宰制之暴露。他试图书写一个人的成长史。他的诗歌有很长的景深,把一个人的梦幻、惊惶、焦灼、虚无等各色精神出走的瞬间清晰地凸显于看似模糊的时代背景之上,人的心理和人性是同样复杂的,也许时代更为复杂。
  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去年来参加“宁波文学周”活动,我们仨一起喝茶。华栋喜欢老虎的诗,称赞其“不知来历”,写法独特。老虎第一次和我见面时也说他在写诗方面“无父无兄”。他的诗歌里有一种令人迷幻的气息,我们共同的朋友李以亮称之为“肉身气息”。但是,这种气息不是下流的而是风流的,不是惹人分泌性腺而是令人忽然陷入空无,不是为了取悦旁人而是为了反观自我。老虎的这种肉身气息,流露在他很多的艳情诗里(艳情诗是西方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想象力是由热而冷的,他赞美爱欲却否定被玩坏了的尘世。他倾诉的对象穿越古今中外,包括诗人、模特、娱乐明星、政治家、村姑及陌生人,包括少女、贵妇和不辨年龄的天使、狐仙鬼怪。他的早期作品《烟草史补遗》和《在黔香阁》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数:前者似乎是一则明清笔记小说,后者似乎是一段后现代主义的摇滚歌词。作为虚无主义者的老虎是害怕衰老和死亡的,作为审美主义者的老虎又是警惕粗鄙和堕落的,所以,他常常打断意淫而归于反省,常常在重色渲染之后无情解构,一个人身上深藏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从骨子里说,老虎的诗是无邪的诗,他自己命名为“大悲咒的旋律”。
  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是写艳情诗的高手,后来写政治诗和神学诗,风格奇诡,想象丰富。我觉得老虎有些像多恩,善用奇喻,即一种悖论式的隐喻,一种夸张的眼光,令读者诧异甚至震惊,然而不失有趣、机智。老虎善于把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糅在一起,他的叙述构成了整体隐喻,而不是简单地用语词构成隐喻。诗人颜梅玖称老虎有“旁逸斜出”的能力,即老虎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个判断是准确的。另一个女诗人西娃说老虎的叙述有鲜明的个人姿态,是主观的、在场的,直心是道场,我深以为同感。但若说老虎的叙述并无作者隐身之意图,我就不敢苟同了。老虎其实善于把思想隐藏在感觉之后,用戏剧性的故事来冒充史实,揭示癫狂和荒诞。有人评价老虎的诗“调皮”或者“有魔法”,其实未解老虎的理性和严肃。尤其老虎曲折地谈论政治时,口吻亦庄亦谐。在《搏斗记》里,老虎虚拟了一个与父亲角斗的故事,其中有多重隐喻,读者不妨破解老虎设置的迷宫。
  现在老虎又出新诗集了。读到《玉米轶事》一诗的结尾,“‘若论来历,你或许果然有些不同’”,我觉得这是老虎的自我对话,中年老虎与少年老虎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在这本诗集中实在太多,譬如《这个世界》中,老虎说“我年少的时候/这个世界/多么能让我激动”,而“很多年过去了”,“我开始溺爱这个世界/容忍它的这里和那里/它越来越乌乌泱泱/常常使我犹犹豫豫”,老虎把源头性的问题留给了自己。老虎的犹犹豫豫里隐藏了他的批判性,虽然他的语调柔和、优雅,甚至恍如游戏,他用悲哀和温情包裹着锋利和残酷。老虎目睹外部世界的喧嚣、浮躁和内部世界的崩溃、坍塌,依然不忍舍弃古典主义,依然追求白璧无瑕,这使他的语言由唯美而至凄美。他如此描绘《星夜》:“抬头即可望见/这是一株参天大树/从枝叶之间细碎的缝隙/渴想的光正要滴下来/我匍匐在冰凉的石头上/它坠向漆黑的湖面/如果能够摸索到一只枯枝/我就能准确画出那道落入的波纹”。老虎尚未画出那道波纹,但已激开读者心中的涟漪;在近乎绝望中老虎握住了一滴微光,尽管这滴微光仅为一个渴想,但成为了迎对漆黑、冰凉之夜的一线生机。这滴光的来历,是参天大树所未能遮蔽的,渺远而真实。
  我偏爱老虎的叙述能力,是因为他很多的短诗如微电影。蒙太奇的画面、让人称奇的人物、多有转折的节奏自不必说,情节的反动性、颠覆性明显迥异于日常经验。设置这种巨大反差,老虎的口气却始终是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如同他用四川普通话摆龙门阵。这使老虎的诗歌极其好读,但又玄奥、神秘,绝不是什么糖衣安慰剂。他的叙述建构了另外的时空,所以我不探问老虎的来历,不挖掘老虎的个人才能来自怎样的传统。我只知道他从幽僻处来,行走孑然,又能够介入热闹的场合,冷眼旁观。二者我都不及他,所以愿意和他相交,学一学他的静气和深沉,弥补我的不足。
  (《鲁拜集》,黄洪光著,宁波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高堂东溶的诗越发“自知”了。  从高堂先生近日发我的一组20首诗中,我仿佛看见的是那个唐代叫王维的诗人。脑海中依稀浮现《终南别业》中这位先贤的自语: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高堂就把自己的身形,叠印在这样一幅画面里,但他已经不是古时候那个人。  同样“中岁好道”的高堂东溶,在佛的身边也是“兴来每独往”,笔记父母,笔记
期刊
所有的岩石,都曾被流水反复切割  所有的人,都曾被生活的流水  反复切割  在峡谷里,天空蓝,湖水绿  石头有一颗滚烫的心  风吹过来  红砂岩与黄土紧紧拥在一起  风吹过来,仰望的人与热泪紧紧拥在一起
期刊
这一天,站在边缘,看见雪水在没有草的草原上流淌,地面荒芜,去年的牧草枯竭,无数细流,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失去方向般的汇聚与分流,整个草原都在流动,波光闪闪,停泊于一片无边、明亮的汪洋中。早春的气息,如同尘土四处飞扬却无法看见,如同俄国诗人勃洛克的诗句:“我的故乡,有着最为广阔的快乐和忧伤,像一些公开的秘密,到处传唱。”  在这样的季节中,曾发生过两件事,皆与情感有关,是青春事件的之一与之
期刊
雪停之后,西天山轮廓清晰,浑身雪白地绵延纵深,一直延伸至远方成为一片模糊的淡雾,伸向中亚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处于另一片遥远且近的天空下。  出伊宁市,经过巴依托海、雅玛图、特克斯大坂——诸如此类地名,一些音译古语(印欧语、突厥语),一些来自少数民族语,如同萨满吐出的咒语,撒落河谷任意一片土地——一路山川河流,就到了昭苏县。昭苏县虽与伊宁市相距不过200余公里,却比伊宁市寒冷,西汉时期,乌
期刊
董事长  咸菜、咸笋、咸洋芋、咸冬瓜  是他和夫人没有客人时下饭的重头戏  烤咸菜、烤咸笋、烤咸洋芋,他说用煤气烤,真有点心疼  他叫供应部买来一台装有轮子的移动灶  让小食堂员工去木工组捡些边角料  这样,一年又一年烧烤着岁月的圆圈  出差外地城市,他乘公交车,很少打的  让整个城市摇晃着他白发的年龄  还是上个月初,他晨起读书,坐在床沿上  突然听见“嘎”一声,眠床杠断了。他叫总务找人修理  
期刊
用一场陈旧的雨和眼睛  淹没一无所有的远方和故乡  风听着 一张白纸也听着  忧伤是五月额头上的一枚黑痣  纸上的几行字像姐妹们的哭泣  你亲吻着每一块石头  墨绿色的长裙  是五月遗失的新娘  海上的婚礼是黄昏里的  一座光着身子的山城之门  船尾 你把五月抱在怀里  火车一趟趟地把你的清梦惊醒  一场陈旧的雨就是一盏灯光敲门  像心上人的潮湿的眼神  在清水无尘的岁月里  洗净——  天空
期刊
岁 月  远离门,远离地平线  风吹落在水面  钟声扑溅在树林  遮住光芒  桌子沉默  我捕捉着尘埃  想听明白你的话语  雪  我们习惯于站在岸上  去理解一条河  或一个季节  那个等待的人  在窗前一晃  在第二扇窗出现之前  记忆和想象  潜流于冰层之下  他是个看雪的人  在季节的尽头等候  从一出生  就学会了这个姿态  雪不期而至  从如此遥远的高处  它们解下翅膀  开始飞行  
期刊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利不起早的商人,在封建社会中总是成为小人的代名词。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曾经这般低下;“商人重利轻离别”,商人的形象又是如此薄情。人们往往只看到商人的口吐莲花、长袖善舞、觥筹交错,却有意识地忽略了他们百炼成钢的艰辛,忘了他们创造的财富,也落在同一片土地上,可以绵延四方,泽被后人;忘了他们也可以是爱财却取之有道的君子。  储吉旺的《商旅》,则以大笔力为商人正名:“当年孔子
期刊
人与骆驼  在我四十岁生日前夕  我坐在门廊上抽烟  一个人和一峰骆驼走出蔚蓝  偶然路过。起初,那个人和骆驼  都一声不响,可当他们飘然走上街道  走出镇子,两者都开始唱起歌来。  然而,他们唱的什么,我依然无法理解——  那歌词模糊不清,那音调  过分修饰,让人难以记住。他们  走进沙漠,当他们行走,他们的嗓音  合二为一,在风吹的沙子筛漏的声音  上面升起。他们歌声的充满惊奇,  人与骆驼难
期刊
历史无处不在。它无限敞开又捉摸不透,它影影绰绰又扑朔迷离;它在时间与空间的褶皱里积攒和沉淀,又始终透现着神秘的气息和难料的神色。我们该从哪里挤入历史的窄门?又如何巧妙打开时光的测试仪?我们如何学会从历史的魔镜中,将世界、他者与自我一一照见?又怎样在光阴的调色板上,辨认出人类的真实行迹和宇宙的运行轨辙?有关历史学的种种问题,始终在萦绕和纠缠着我们,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某种叩问存在的精神法则,某种个体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