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本教育就是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本文在分析生本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以生为本,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103-02
1.生本教育的内涵
生本教育是由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是以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有准备的教育
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这就需要学生对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是有所知的,是经过自我独立认知的。也就是说,新内容的学习开始于学生的课前自学,而不是开始于教师系统的教学设计和讲授。那么,在新内容学习前,学生需要准备哪些东西?一是兴趣,生本教育是要从内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内部实现学生的自我突破,这就需要将新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问题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二是知识的准备。生本课堂是学生中心课堂,而学生的主动思考需要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的支撑,从而使新知识的思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三是思维的准备。生本教育的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自己的学业有自己清晰的认识,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定自己的知识兴趣点,进行更加主动的探索和实践。
(2)生本教育是探索和交流的课堂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是以探索和发现为核心的动态学习过程。课堂是知识传递的重要基地,但是课堂绝不仅仅是传递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識结果,其目的绝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内容达到理解的程度,而是引导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实践来发现问题,从而在问题的引导下借助同伴交流产开自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决本节课的基本知识难点,并产生自己感兴趣的新的延伸问题。在延伸问题的激发下,学生打破课堂的封闭性,在课下利用网络资料,生活观察等多种方式展开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入深入的学习,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因兴趣的差异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兴趣点。同时,生本教育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和发言时间,一节课中时间大概利用30-35分钟让学生小组交流,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同伴共同的知识基础解决问题,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实现组间知识成果的共享和交流,也就是说生本教育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而得,而是学生主动的自我建构。
(3)生本教育是教师为学生设计和服务的教学
生本教育不是为教师更加方便的教学设计的,而是为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而设计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情感体验等,真正实现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终身发展而服务。例如,在导学案的制定中,生本教育主张不仅要从课程标准出发,考虑到问题所涵盖知识点的完整性,而且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推动性,考虑班级学习知识点理解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些核心问题如何引导,是借助微课视频、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比较、生活实验的操作和运用等,都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再如,在PPT的制作过程中,以生为本考虑的是PPT对学生的引导下,这就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点和所有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话都放在PPT上,而是着眼于师生、生生的互动,以问题和形象化资料的支撑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探索,PPT实现精简。
2.以生为本,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1)师生共建生本理念
生本教育在实践中产生一种理念误区,认为生本教育就是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实践新型教学方式,这固然是重要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理念的更新直接影响着生本教学方式的落实和常规化,但是这一单一的认识其本质确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学习理念的更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中,逐渐地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学习是自己需要主动进行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走在教师布置作业的前面,学生的探究才能够突破教师直接传授的知识局限,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分配任务进行学习的模式,而是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初步学习的过程中呈现自己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作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导学案问题。
(2)落实生本教学模式,实现交流和互动
生本教学是以学生的互动交流展开的,课堂呈现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在《因式分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全球热点问题——沙尘暴的治理导入课堂,教师通过PPT播放网上的一则新闻,有三名志愿者组织植树造林活动,每队都种树37行,其中一队种树102列,二队种树93列,三队种树105列,完成这次植树活动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这个知识是学生以前学习到的,很容易列出数学式,37×102+37×93+37×105=37×(102+93+105),然后把37用m表示,102、93、105用字母a、b、c表示,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因式分解,在这样案例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认识了因式分解的含义。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说明更多的因式分解,从而有效地认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关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因式分解的含义,并举例说明,而是从学生的思维出发,由案例激发师生思维的互动,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3)突破课堂知识的局限性,展开更加广泛的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能力是个体的一种主动学习,这也是个人成长的动力所在。生本教育是开放的教育,不仅包括引入生活化的问题,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更加重要的是形成以课堂知识为核心的更加广泛的学习。例如,在《画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知识点,通过画对称轴,借助图形中的三点到对称轴位置相同,从而三点确定一个面画出轴对称图形。一名学生在课下学习中,通过联系中国的剪纸,发现了是实践操作中另一种寻找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将图形沿对称轴对折,然后进行裁剪,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很多乐趣,也实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但是一名学生也发现在一些金属物品的切割上,仍然需要应用画图法做轴对称图形,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发现更多的运用,增加了知识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共建生本理念,落实生本教学模式,实现交流和互动;突破课堂知识的局限性,展开更加广泛的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农忠评.以生为本铸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6(03):66-67
[2]刘旭光.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02):249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103-02
1.生本教育的内涵
生本教育是由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是以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有准备的教育
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这就需要学生对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是有所知的,是经过自我独立认知的。也就是说,新内容的学习开始于学生的课前自学,而不是开始于教师系统的教学设计和讲授。那么,在新内容学习前,学生需要准备哪些东西?一是兴趣,生本教育是要从内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内部实现学生的自我突破,这就需要将新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问题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二是知识的准备。生本课堂是学生中心课堂,而学生的主动思考需要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的支撑,从而使新知识的思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三是思维的准备。生本教育的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自己的学业有自己清晰的认识,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定自己的知识兴趣点,进行更加主动的探索和实践。
(2)生本教育是探索和交流的课堂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是以探索和发现为核心的动态学习过程。课堂是知识传递的重要基地,但是课堂绝不仅仅是传递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識结果,其目的绝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内容达到理解的程度,而是引导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实践来发现问题,从而在问题的引导下借助同伴交流产开自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决本节课的基本知识难点,并产生自己感兴趣的新的延伸问题。在延伸问题的激发下,学生打破课堂的封闭性,在课下利用网络资料,生活观察等多种方式展开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入深入的学习,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因兴趣的差异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兴趣点。同时,生本教育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和发言时间,一节课中时间大概利用30-35分钟让学生小组交流,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同伴共同的知识基础解决问题,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实现组间知识成果的共享和交流,也就是说生本教育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而得,而是学生主动的自我建构。
(3)生本教育是教师为学生设计和服务的教学
生本教育不是为教师更加方便的教学设计的,而是为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而设计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情感体验等,真正实现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终身发展而服务。例如,在导学案的制定中,生本教育主张不仅要从课程标准出发,考虑到问题所涵盖知识点的完整性,而且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推动性,考虑班级学习知识点理解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些核心问题如何引导,是借助微课视频、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比较、生活实验的操作和运用等,都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再如,在PPT的制作过程中,以生为本考虑的是PPT对学生的引导下,这就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点和所有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话都放在PPT上,而是着眼于师生、生生的互动,以问题和形象化资料的支撑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探索,PPT实现精简。
2.以生为本,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1)师生共建生本理念
生本教育在实践中产生一种理念误区,认为生本教育就是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实践新型教学方式,这固然是重要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理念的更新直接影响着生本教学方式的落实和常规化,但是这一单一的认识其本质确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学习理念的更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中,逐渐地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学习是自己需要主动进行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走在教师布置作业的前面,学生的探究才能够突破教师直接传授的知识局限,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分配任务进行学习的模式,而是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初步学习的过程中呈现自己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作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导学案问题。
(2)落实生本教学模式,实现交流和互动
生本教学是以学生的互动交流展开的,课堂呈现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在《因式分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全球热点问题——沙尘暴的治理导入课堂,教师通过PPT播放网上的一则新闻,有三名志愿者组织植树造林活动,每队都种树37行,其中一队种树102列,二队种树93列,三队种树105列,完成这次植树活动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这个知识是学生以前学习到的,很容易列出数学式,37×102+37×93+37×105=37×(102+93+105),然后把37用m表示,102、93、105用字母a、b、c表示,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因式分解,在这样案例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认识了因式分解的含义。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说明更多的因式分解,从而有效地认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关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因式分解的含义,并举例说明,而是从学生的思维出发,由案例激发师生思维的互动,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3)突破课堂知识的局限性,展开更加广泛的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能力是个体的一种主动学习,这也是个人成长的动力所在。生本教育是开放的教育,不仅包括引入生活化的问题,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更加重要的是形成以课堂知识为核心的更加广泛的学习。例如,在《画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知识点,通过画对称轴,借助图形中的三点到对称轴位置相同,从而三点确定一个面画出轴对称图形。一名学生在课下学习中,通过联系中国的剪纸,发现了是实践操作中另一种寻找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将图形沿对称轴对折,然后进行裁剪,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很多乐趣,也实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但是一名学生也发现在一些金属物品的切割上,仍然需要应用画图法做轴对称图形,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发现更多的运用,增加了知识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共建生本理念,落实生本教学模式,实现交流和互动;突破课堂知识的局限性,展开更加广泛的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农忠评.以生为本铸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6(03):66-67
[2]刘旭光.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