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志贺菌属的物生物学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进分析,属包括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及宋内志贺菌四个种。其中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症状最重,宋内志贺菌最轻,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多见。本菌属均可致细菌性痢疾或慢性腹泻,慢性患者和恢复期带菌常见。
关键词:志贺菌属;物生物检验;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98-01
志贺菌属包括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通称痢疾杆菌,能产生内毒素和肠毒素,为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1]。急性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小儿,消化道症状常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高热、休克。失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病死率很高。对2012年60例志贺菌属的微生物检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60例粪便标本立即送检。
1.2标本采集:尽量在早期(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或脓血黏液便床边接种,否则应将标本保存于30%甘油缓冲盐水或卡-布运送培养基内,并尽快送检。中毒性菌痢患者可取肛门拭子。
1.3检验方法
1.3.1标本直接检查:抗原检测以志贺菌抗血清通过乳胶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菌球法等,可直接检测标本中有无志贺菌抗原。核酸检测可利用PCR法检测标本中志贺菌大质粒。
1.3.2分离培养:取脓血黏液便或肛门拭子标本接种GN肉汤增菌后,移种肠道选择培养基(SS、EMB/MAC),37℃孵育18~24 h。志贺菌菌落为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
1.3.3鉴定:可疑菌落若氧化酶试验呈阴性、触酶试验呈阳性,则接种到KIA、MIU培养基上,若反应结果符合数据,则可初步鉴定为志贺菌。志贺菌血清学鉴定在生化反应符合志贺菌属的特征后,先用志贺菌属A~D群多价血清(包括A群1~2型、B群1~6型、C群1~6型和D群)做玻片凝集试验。如不凝集,可能为表面K抗原隔离所致,可通过加热到100℃保持15~30 min破坏K抗原,再做凝集试验。如仍不凝集,则可能为EIEC菌株,需进一步鉴别。如发生凝集,再用定群和定型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以鉴定到群和型。我国以B群多见,若鉴定为B群,需进一步用型因子血清和群因子血清确定其型别及亚型。
凡生化反应符合痢疾杆菌属者,则需进一步作血清学鉴定。血清学定型方法及步骤如下:首先用四种多价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如为阳性,再按下记顺序进行分型血清鉴定。用福氏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首先用福氏多价血清进行,如反应阳性,参照上述初步生化反应,再用各福氏型、组因子血清进行型及亚型的鉴定。与福氏血清不凝集菌株:靛基质阴性时,可用宋氏血清凝集。与福氏、宋氏血清均不凝集菌株,根据情况如下进行:甘露醇阴性、靛基质阳性者,试用舒密(即志贺2型)血清凝集;甘露醇、靛基质均阳性者,试用志贺(即志贺1型)血清凝集[2]。与福氏、宋氏、舒密及志贺血清均不凝集菌株:可用鲍氏多价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如为阳性,再以因子血清进行分型。与各型痢疾血清均不凝集菌株:如完全生化反应结果属于不产气菌类,其菌落形态与痢疾杆菌又极为相似,则可考虑非典型(血清型)痢疾杆菌。
1.3.4于血清学鉴定工作中,应注意下述事项:
本属各菌除福氏1a、1b、2b、3、4a和5型细菌以及宋内菌外,均具有K抗原(包膜抗原),其共同特点是能阻抑细菌与O血清的凝集作用。因此,如遇有生化反应符合痢疾杆菌而又不与各种痢疾血清发生凝集时,则可能有K抗原的存在。此时,可将菌落用生理盐水制成浓厚菌液,隔水煮沸1h,以破坏K抗原。待冷后,再按顺序重作玻片凝集试验。进行玻片法凝集试验时,如所用血清合乎要求,则所有阳性结果,应于血清与菌液混合后立即出现,至多不迟于1min,且所显示的凝集颗粒亦极明显而较粗大。如果遇有凝集反应出现迟缓或凝集颗粒细微时,则应考虑是否为共同抗原的类属反应。c.血清学鉴定,一般用玻片法进行定性凝集试验即可,如遇有诊断血清的特异性欠佳、疑有类属反应或为国内少见菌株时,则还须用试管法进行定量凝集试验。
2临床意义
2.1致病物质: 志贺菌借助菌毛黏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继而穿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志贺菌可产生毒性较强的内毒素,除引起内毒素血症外,还可破坏肠黏膜,形成炎症、溃疡、出血,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脓血黏液便。内毒素还可作用于肠壁自主神经系统,导致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肠道平滑肌痉挛,尤以直肠括约肌最为明显,常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A群志贺菌能产生志贺毒素,又称Vero毒素。具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肠毒性,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上皮细胞损伤和水样腹泻。
2.2所致疾病: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其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人类对志贺菌普遍易感。菌痢在临床上有四种类型。①急性菌痢:发病急,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黏液便等典型临床症状[3]。若治疗及时,预后良好。②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小儿,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③慢性菌痢:急性菌痢治疗不彻底或症状不典型被误诊,可转为慢性。病程往往迁延2个月以上。④带菌者:部分患者恢复后可成为带菌者,具有高度传染性,为重要传染源,故菌痢带菌者不能从事餐饮业和幼教等工作。病后免疫主要依赖消化道黏膜表面的SIgA的作用,免疫维持时间短,也不牢固。
参考文献
[1]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9-76.
[2]曹秀丽.福氏志贺氏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8):23.
[3]严海明,白红莲,李宗良.80例细菌性痢疾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6):833-834.
关键词:志贺菌属;物生物检验;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98-01
志贺菌属包括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通称痢疾杆菌,能产生内毒素和肠毒素,为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1]。急性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小儿,消化道症状常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高热、休克。失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病死率很高。对2012年60例志贺菌属的微生物检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60例粪便标本立即送检。
1.2标本采集:尽量在早期(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或脓血黏液便床边接种,否则应将标本保存于30%甘油缓冲盐水或卡-布运送培养基内,并尽快送检。中毒性菌痢患者可取肛门拭子。
1.3检验方法
1.3.1标本直接检查:抗原检测以志贺菌抗血清通过乳胶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菌球法等,可直接检测标本中有无志贺菌抗原。核酸检测可利用PCR法检测标本中志贺菌大质粒。
1.3.2分离培养:取脓血黏液便或肛门拭子标本接种GN肉汤增菌后,移种肠道选择培养基(SS、EMB/MAC),37℃孵育18~24 h。志贺菌菌落为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
1.3.3鉴定:可疑菌落若氧化酶试验呈阴性、触酶试验呈阳性,则接种到KIA、MIU培养基上,若反应结果符合数据,则可初步鉴定为志贺菌。志贺菌血清学鉴定在生化反应符合志贺菌属的特征后,先用志贺菌属A~D群多价血清(包括A群1~2型、B群1~6型、C群1~6型和D群)做玻片凝集试验。如不凝集,可能为表面K抗原隔离所致,可通过加热到100℃保持15~30 min破坏K抗原,再做凝集试验。如仍不凝集,则可能为EIEC菌株,需进一步鉴别。如发生凝集,再用定群和定型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以鉴定到群和型。我国以B群多见,若鉴定为B群,需进一步用型因子血清和群因子血清确定其型别及亚型。
凡生化反应符合痢疾杆菌属者,则需进一步作血清学鉴定。血清学定型方法及步骤如下:首先用四种多价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如为阳性,再按下记顺序进行分型血清鉴定。用福氏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首先用福氏多价血清进行,如反应阳性,参照上述初步生化反应,再用各福氏型、组因子血清进行型及亚型的鉴定。与福氏血清不凝集菌株:靛基质阴性时,可用宋氏血清凝集。与福氏、宋氏血清均不凝集菌株,根据情况如下进行:甘露醇阴性、靛基质阳性者,试用舒密(即志贺2型)血清凝集;甘露醇、靛基质均阳性者,试用志贺(即志贺1型)血清凝集[2]。与福氏、宋氏、舒密及志贺血清均不凝集菌株:可用鲍氏多价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如为阳性,再以因子血清进行分型。与各型痢疾血清均不凝集菌株:如完全生化反应结果属于不产气菌类,其菌落形态与痢疾杆菌又极为相似,则可考虑非典型(血清型)痢疾杆菌。
1.3.4于血清学鉴定工作中,应注意下述事项:
本属各菌除福氏1a、1b、2b、3、4a和5型细菌以及宋内菌外,均具有K抗原(包膜抗原),其共同特点是能阻抑细菌与O血清的凝集作用。因此,如遇有生化反应符合痢疾杆菌而又不与各种痢疾血清发生凝集时,则可能有K抗原的存在。此时,可将菌落用生理盐水制成浓厚菌液,隔水煮沸1h,以破坏K抗原。待冷后,再按顺序重作玻片凝集试验。进行玻片法凝集试验时,如所用血清合乎要求,则所有阳性结果,应于血清与菌液混合后立即出现,至多不迟于1min,且所显示的凝集颗粒亦极明显而较粗大。如果遇有凝集反应出现迟缓或凝集颗粒细微时,则应考虑是否为共同抗原的类属反应。c.血清学鉴定,一般用玻片法进行定性凝集试验即可,如遇有诊断血清的特异性欠佳、疑有类属反应或为国内少见菌株时,则还须用试管法进行定量凝集试验。
2临床意义
2.1致病物质: 志贺菌借助菌毛黏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继而穿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志贺菌可产生毒性较强的内毒素,除引起内毒素血症外,还可破坏肠黏膜,形成炎症、溃疡、出血,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脓血黏液便。内毒素还可作用于肠壁自主神经系统,导致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肠道平滑肌痉挛,尤以直肠括约肌最为明显,常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A群志贺菌能产生志贺毒素,又称Vero毒素。具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肠毒性,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上皮细胞损伤和水样腹泻。
2.2所致疾病: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其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人类对志贺菌普遍易感。菌痢在临床上有四种类型。①急性菌痢:发病急,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黏液便等典型临床症状[3]。若治疗及时,预后良好。②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小儿,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③慢性菌痢:急性菌痢治疗不彻底或症状不典型被误诊,可转为慢性。病程往往迁延2个月以上。④带菌者:部分患者恢复后可成为带菌者,具有高度传染性,为重要传染源,故菌痢带菌者不能从事餐饮业和幼教等工作。病后免疫主要依赖消化道黏膜表面的SIgA的作用,免疫维持时间短,也不牢固。
参考文献
[1]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9-76.
[2]曹秀丽.福氏志贺氏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8):23.
[3]严海明,白红莲,李宗良.80例细菌性痢疾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6):83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