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正处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教育又是改革的前沿及基础。只有通过教育的改革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的人才。近几年来我校在积极向其它省市优秀学校学习的同时,不断的探索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6321”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使我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了新的认识。在结合我校政治学科组课题情况下,对如何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主要流程定位为: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为基础,确定预习案、教学案、巩固案、评价案为一体的导学案为主线,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为核心的高效模式。同时及时预测新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设定简单的化解方案。
关键词:高效课堂;导学案;学习小组;教学;评价;引导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效教学是改革教学质量的根本。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使其焕发了勃勃生机,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从整体上看发生了巨大变化,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是当今课堂改革的目的所在。但目前仍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满堂灌,满堂乱”的现象;学生活动少、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等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及创新思维的开发,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如何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是当今摆在我校政治老师面前的大问题。我就在政治教学改革中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建议如下:
一、导学案的准备
所谓导学案,又叫学案,是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方案:行为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在制定时要包括:预习、教学、巩固、评价四个环节。就“高效课堂”教学而言,导学案的准备是前提。其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设计预习案时必须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即学生是什么样的水平,具备了哪些知识;从学生实际出发,精确定位教学目标。我们每堂课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班级的80%以上的同学可以达到的,过高,学生达不到,就会失去学习政治的信心,过低,起不到培养的作用,也就是说,目标设计要有层次,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位同学达到相同的目标,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同时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资源。教师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考虑到时间,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如使学生明确活动大致的时间、教师对教学内容或活动的结束提示、预留学生提出疑问的时间、总结所学内容或活动并能够进一步升华。及设计新颖的开头,努力让学生上课开始就进入积极状态等。
二、讨论模式的组织
1.科学建立合作学习小组。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学习展示的机会,树立自信,互助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高效讨论、自主管理、自主生活的团队。
2.组织课堂教学。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更多的取决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心向。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真理的化身,发号施令或忽视学生主体性的说教与灌输,只会束缚僵化学生的思维、情感、价值的开发与展示。所以就师生人格关系定位而言,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欢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倡导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是在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讨论时纪律的管理。当老师抛出问题后,每个组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能有效的保证课堂的质量。就需要对学习小组培训、指导,“小先生”的设立:教学助理,在小组中起领头作用。组长检查预习。组织小组讨论。充当发言人,这样能够给小组以活力,让整个组的人都动起来。有时,讨论时,由于没有压力,思想放松,可能部份学生过分活跃,大声嚷嚷,有的却躲在一边开小差,纪律难控制。是每次大声批评指正呢,还是干脆停止活动?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训斥和过多的管理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曾经听一位教师说到,如果纪律太乱,他就开始放几秒钟录音机,学生都可以注意了。多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又乐于接受的方法。
第二,把握知识的系统性。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那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会不会浅尝辄止。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以下的学习过程:教师对学习目标和学习主题的预设把控知识的体系性→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教师通过活动推进深度(活动:定目标、定主题、定问题、导方法、推步骤、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机智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政治的领会能力。
第三,小组评价与激励。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制定好评价方法;自评、互评、教师评。如从以下几方面加分:①神状态良好,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②与本组成员积极讨论、合作交流;③与教师积极互动、认真配合;④大胆展示交流,积极回答问题;⑤认认真真,不起哄,不捣乱,等。
总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会影响课堂的控制;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掌握,有助于课堂的推进;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预测;课堂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及问题的发现;及时的总结与推进等。需要我们做好系统的分析及设计好多种应对措施。只有科学地进行目标定位,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和谐、预设与生成的和谐、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和谐,以及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和谐,并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才能顺利高效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参考资料
[1] 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2] 陈旭远等.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高效课堂;导学案;学习小组;教学;评价;引导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效教学是改革教学质量的根本。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使其焕发了勃勃生机,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从整体上看发生了巨大变化,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是当今课堂改革的目的所在。但目前仍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满堂灌,满堂乱”的现象;学生活动少、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等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及创新思维的开发,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如何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是当今摆在我校政治老师面前的大问题。我就在政治教学改革中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建议如下:
一、导学案的准备
所谓导学案,又叫学案,是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方案:行为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在制定时要包括:预习、教学、巩固、评价四个环节。就“高效课堂”教学而言,导学案的准备是前提。其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设计预习案时必须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即学生是什么样的水平,具备了哪些知识;从学生实际出发,精确定位教学目标。我们每堂课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班级的80%以上的同学可以达到的,过高,学生达不到,就会失去学习政治的信心,过低,起不到培养的作用,也就是说,目标设计要有层次,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位同学达到相同的目标,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同时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资源。教师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考虑到时间,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如使学生明确活动大致的时间、教师对教学内容或活动的结束提示、预留学生提出疑问的时间、总结所学内容或活动并能够进一步升华。及设计新颖的开头,努力让学生上课开始就进入积极状态等。
二、讨论模式的组织
1.科学建立合作学习小组。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学习展示的机会,树立自信,互助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高效讨论、自主管理、自主生活的团队。
2.组织课堂教学。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更多的取决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心向。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真理的化身,发号施令或忽视学生主体性的说教与灌输,只会束缚僵化学生的思维、情感、价值的开发与展示。所以就师生人格关系定位而言,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欢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倡导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是在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讨论时纪律的管理。当老师抛出问题后,每个组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能有效的保证课堂的质量。就需要对学习小组培训、指导,“小先生”的设立:教学助理,在小组中起领头作用。组长检查预习。组织小组讨论。充当发言人,这样能够给小组以活力,让整个组的人都动起来。有时,讨论时,由于没有压力,思想放松,可能部份学生过分活跃,大声嚷嚷,有的却躲在一边开小差,纪律难控制。是每次大声批评指正呢,还是干脆停止活动?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训斥和过多的管理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曾经听一位教师说到,如果纪律太乱,他就开始放几秒钟录音机,学生都可以注意了。多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又乐于接受的方法。
第二,把握知识的系统性。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那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会不会浅尝辄止。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以下的学习过程:教师对学习目标和学习主题的预设把控知识的体系性→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教师通过活动推进深度(活动:定目标、定主题、定问题、导方法、推步骤、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机智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政治的领会能力。
第三,小组评价与激励。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制定好评价方法;自评、互评、教师评。如从以下几方面加分:①神状态良好,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②与本组成员积极讨论、合作交流;③与教师积极互动、认真配合;④大胆展示交流,积极回答问题;⑤认认真真,不起哄,不捣乱,等。
总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会影响课堂的控制;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掌握,有助于课堂的推进;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预测;课堂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及问题的发现;及时的总结与推进等。需要我们做好系统的分析及设计好多种应对措施。只有科学地进行目标定位,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和谐、预设与生成的和谐、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和谐,以及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和谐,并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才能顺利高效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参考资料
[1] 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2] 陈旭远等.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