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普遍存在图书上架量大、图书错架乱架、读者损坏图书及图书盘点难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书库管理的效率和质量。RFID技术具有自动识别、自动追踪、多标签识读和存储信息量大等优势,在很多图书馆中得到了应用。本文结合RFID技术在图书馆开放书库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总结了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RFID;开放书库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8.074
[中图分类号]G253;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8-0-02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当时英国研究出来的用于区分敌我战机的识别系统。由于成本高昂,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投入商用,到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图书馆界于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关注和尝试引进RFID技术,新加坡的Bukit Batok社区图书馆于1998年首先采用了RFID技术,成为了世界上第1个采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图书馆(NLB)于2002年引入了RFID技术,2004年美国的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加利福尼亚州立图书馆也开始使用RFID技术。在我国国内较早引入RFID技术的图书馆有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1 RFID技术在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中的应用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于2012年正式引入RFID技术,引入该技术的目标是实现图书馆历史性的变革,全方位改革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服务效益、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成为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图书馆。
1.1 系统集成化,促进了管理变革
随着RFID技术在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的不断应用,图书馆结合工作的实际,将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汇文系统)、门禁系统和RFID技术进行了集成,同时与学校门户信息系统实现无缝链接,促使了管理变革。原有的传统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已不适应新技术要求,一是彻底打破了图书馆传统管理中的书库封闭式或半开放式管理模式,转变为全放式;二是技术新设备启用后,原有的业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流程发生了较大变化,促使业务流程进行改进,体现较为突出的是图书上架流程完全变化;三是业务流程的改变必然导致机构人员重组,原有的组织机构也必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改进,有效促进了管理模式改变。
1.2 操作自动化,提升了管理成效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自2012年正式采用RFID技术后,书库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管理成效得到提升。一是节省了图书管理工作时间,如现在完成借还图书工作过程时采集同等额图书信息所需时间是原来的1/8。二是实现了图书的快速盘点、馆藏架位标识与文献定位导航,准确查找图书离架、乱架的情况,提高了书库管理人员顺架的速度和精度。三是整合了书库管理人员。图书馆从总体上采用RFID技术后,并未完全达到节省人力资源的最佳效果,但人员得到了有效重组和整合,内设机构人员进一步优化,工作人员实行三班轮班制作息,岗位工作人员优化而服务时间延长。同时,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后,流通书库管理人员一次性调出10余人调整到技术开发、指导部门。
1.3 借还自助化,优化了服务方式
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全面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湖北民族学院现有1台24小时自助还书机,师生可以实现24小时自助还书,同时还有5台自助借还机,供师生在馆内自助借还图书,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台人工借阅方式,师生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入库找书,不用排队等候服务台工作人员办理借还书手续而是可以在任一台机器上自助操作办理借还书。同时,RFID技术应用后书库基本实行了智能化管理,图书实行了层架精准定位,读者入库找书不再按号寻找,可以通过精准的层架位置导航快速找到所需图书。
2 RFID技术应用后开放管理面临的挑战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引入RFID技术后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显而可见的,既是一场技术标识的变革,更是一场组织与业务的变革,虽然给开放书库管理以机遇,但是也存在风险。
2.1 对书库管理人员的影响
RFID技术应用后改变了传统的模式,书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流程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导致流通书库人员配置和工作工位都发生了变化和调整,原有流通服务的重头戏地位被严重挫伤,馆员的大量工作被机器和技术而取代,书库管理组织规模必将压缩,这种压缩实则就是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就需要进行人员调动,很多馆员都会因考虑自身的岗位安置问题而产生心理上焦虑和因岗位调整后的不适应而严重影响身体和工作,更有甚者可能会调整后的安置岗位不如意把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从而会严重影响服务形象。
2.2 对书库管理工作的影响
RFID技术应用后,实行全开放借阅与自助借還,虽然给书库管理上带来的优势十分显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尽理想的地方。一是在自助借还中错、漏情况严重。因RFID芯片可识别性强、灵敏性好、可扫描范围广泛,因而在用户借还过程中常常会因机器和RFID芯片自身的原因而出现错位识别、漏借漏还等借还失败的情况,反而又增加了管理人员的查错、查漏工作量。二是盘点、扫描定位工作与原传统方式相比较依然很耗时,加之盘点、扫描时因灵敏识别而错乱情况严重,很多时候使工作流程更加烦琐从而增加了工作量。三是乱架的情况依然是较大的问题。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实施RFID技术后,在图书的分类排架时与定位扫描工作中很难做到同步,甚至完全兼顾都较难,乱架情况仍不可避免,导致在导航找书时仍然会有找不到的现象。 2.3 对流通图书本身的影响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后,作为开放书库的图书流通频率明显提高,为此对图书本身而言也带来了影响。一是原来所有图书馆都很重视保护馆藏图书,基本上都有“用户不得对馆藏图书损毁、涂画、圈点”等规定要求。但采用RFID技术后,这一规定后的效果极大弱化,导致图书损毁、圈点、涂画特别严重。由于图书实行的是用户自助借还,管理人员不可能再对还回来的每本图书进行一一检查,从而导致图书馆无法有效控制用户损毁图书的行为,甚至有些还回来的图书基本上成了废书,其他用户无法再用而失去馆藏价值。二是有部分不文明读者知道该技术的要领而损坏图书里面的RFID芯片,导致防盗系统无法检测而大摇大摆带走据为己有,造成图书丢失。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后优点凸显,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现结合笔者在开放书库管理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馆员培训
结合实践应用的实际,一是对馆员开展RFID新技术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RFID技术系统原理、技术使用、服务技能等,适时组织馆员开展使用经验总结、发现问题分析和知识学习研讨,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和改进,从而使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使用时更加方便适用,以发挥更大的效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高馆员们的使用操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指导服务。二是开展馆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增强馆员的责任意识,让馆员在自己岗位上真正地做好岗位职责工作,主动思考、研究分析和主动解决问题,减少出现问题的概率。
3.2 强化用户培训
新技术使用后,对用户的培训至关重要,在培训方式上可采用专题讲座式、现场讲解式、交流讲座式等多种形式。在培训内容上既要突出新系统技术的使用方法、也要兼顾操作使用要求,还要加强文明使用规范的内容。一是要让用户掌握自助借还机的使用、检索查找方法以及了解最新技術服务项目的。二是加强学习新出入馆制度、用户使用规则、文明诚信等,使用户掌握并熟知在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从而形成文明有序管理,让用户快乐体验和享受图书馆服务。
3.3 更新制度、优化流程
RFID技术应用后使图书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业务流程发生了改变,原有管理制度已不再适应现在环境要求,需进一步更新和优化,其工作流程需进一步细化。比如:书库的上架、倒架、盘点、巡查、扫描和定位等工作流程需要根据工作实践需要进行重新建立,对已有的要进行优化和理顺,明确相关设备操作的流程,且书库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和一些相关工作制度都需要重新修订。
3.4 争取支持,强化技术设备支撑
图书馆应多渠道、多途径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增强RFID技术的仪器设备支撑基础,及时更新软硬件设备,强化RFID新技术的在图书馆的高效应用保障。
4 结 语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注入了生机,也带来了挑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好新技术,同时也要结合实践操作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智能的流通服务,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丁治国.RFID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鲁建厦,徐林燕,赵林斌,等.基于文献计量法的RFID研究现状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7(11).
[3]蔡孟欣.图书馆RFID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4]吴云英.RFID新环境下流通服务工作初探——以海南医学院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RFID;开放书库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8.074
[中图分类号]G253;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8-0-02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当时英国研究出来的用于区分敌我战机的识别系统。由于成本高昂,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投入商用,到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图书馆界于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关注和尝试引进RFID技术,新加坡的Bukit Batok社区图书馆于1998年首先采用了RFID技术,成为了世界上第1个采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图书馆(NLB)于2002年引入了RFID技术,2004年美国的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加利福尼亚州立图书馆也开始使用RFID技术。在我国国内较早引入RFID技术的图书馆有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1 RFID技术在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中的应用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于2012年正式引入RFID技术,引入该技术的目标是实现图书馆历史性的变革,全方位改革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服务效益、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成为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图书馆。
1.1 系统集成化,促进了管理变革
随着RFID技术在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的不断应用,图书馆结合工作的实际,将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汇文系统)、门禁系统和RFID技术进行了集成,同时与学校门户信息系统实现无缝链接,促使了管理变革。原有的传统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已不适应新技术要求,一是彻底打破了图书馆传统管理中的书库封闭式或半开放式管理模式,转变为全放式;二是技术新设备启用后,原有的业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流程发生了较大变化,促使业务流程进行改进,体现较为突出的是图书上架流程完全变化;三是业务流程的改变必然导致机构人员重组,原有的组织机构也必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改进,有效促进了管理模式改变。
1.2 操作自动化,提升了管理成效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自2012年正式采用RFID技术后,书库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管理成效得到提升。一是节省了图书管理工作时间,如现在完成借还图书工作过程时采集同等额图书信息所需时间是原来的1/8。二是实现了图书的快速盘点、馆藏架位标识与文献定位导航,准确查找图书离架、乱架的情况,提高了书库管理人员顺架的速度和精度。三是整合了书库管理人员。图书馆从总体上采用RFID技术后,并未完全达到节省人力资源的最佳效果,但人员得到了有效重组和整合,内设机构人员进一步优化,工作人员实行三班轮班制作息,岗位工作人员优化而服务时间延长。同时,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后,流通书库管理人员一次性调出10余人调整到技术开发、指导部门。
1.3 借还自助化,优化了服务方式
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全面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湖北民族学院现有1台24小时自助还书机,师生可以实现24小时自助还书,同时还有5台自助借还机,供师生在馆内自助借还图书,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台人工借阅方式,师生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入库找书,不用排队等候服务台工作人员办理借还书手续而是可以在任一台机器上自助操作办理借还书。同时,RFID技术应用后书库基本实行了智能化管理,图书实行了层架精准定位,读者入库找书不再按号寻找,可以通过精准的层架位置导航快速找到所需图书。
2 RFID技术应用后开放管理面临的挑战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引入RFID技术后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显而可见的,既是一场技术标识的变革,更是一场组织与业务的变革,虽然给开放书库管理以机遇,但是也存在风险。
2.1 对书库管理人员的影响
RFID技术应用后改变了传统的模式,书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流程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导致流通书库人员配置和工作工位都发生了变化和调整,原有流通服务的重头戏地位被严重挫伤,馆员的大量工作被机器和技术而取代,书库管理组织规模必将压缩,这种压缩实则就是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就需要进行人员调动,很多馆员都会因考虑自身的岗位安置问题而产生心理上焦虑和因岗位调整后的不适应而严重影响身体和工作,更有甚者可能会调整后的安置岗位不如意把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从而会严重影响服务形象。
2.2 对书库管理工作的影响
RFID技术应用后,实行全开放借阅与自助借還,虽然给书库管理上带来的优势十分显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尽理想的地方。一是在自助借还中错、漏情况严重。因RFID芯片可识别性强、灵敏性好、可扫描范围广泛,因而在用户借还过程中常常会因机器和RFID芯片自身的原因而出现错位识别、漏借漏还等借还失败的情况,反而又增加了管理人员的查错、查漏工作量。二是盘点、扫描定位工作与原传统方式相比较依然很耗时,加之盘点、扫描时因灵敏识别而错乱情况严重,很多时候使工作流程更加烦琐从而增加了工作量。三是乱架的情况依然是较大的问题。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实施RFID技术后,在图书的分类排架时与定位扫描工作中很难做到同步,甚至完全兼顾都较难,乱架情况仍不可避免,导致在导航找书时仍然会有找不到的现象。 2.3 对流通图书本身的影响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后,作为开放书库的图书流通频率明显提高,为此对图书本身而言也带来了影响。一是原来所有图书馆都很重视保护馆藏图书,基本上都有“用户不得对馆藏图书损毁、涂画、圈点”等规定要求。但采用RFID技术后,这一规定后的效果极大弱化,导致图书损毁、圈点、涂画特别严重。由于图书实行的是用户自助借还,管理人员不可能再对还回来的每本图书进行一一检查,从而导致图书馆无法有效控制用户损毁图书的行为,甚至有些还回来的图书基本上成了废书,其他用户无法再用而失去馆藏价值。二是有部分不文明读者知道该技术的要领而损坏图书里面的RFID芯片,导致防盗系统无法检测而大摇大摆带走据为己有,造成图书丢失。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后优点凸显,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现结合笔者在开放书库管理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馆员培训
结合实践应用的实际,一是对馆员开展RFID新技术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RFID技术系统原理、技术使用、服务技能等,适时组织馆员开展使用经验总结、发现问题分析和知识学习研讨,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和改进,从而使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使用时更加方便适用,以发挥更大的效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高馆员们的使用操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指导服务。二是开展馆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增强馆员的责任意识,让馆员在自己岗位上真正地做好岗位职责工作,主动思考、研究分析和主动解决问题,减少出现问题的概率。
3.2 强化用户培训
新技术使用后,对用户的培训至关重要,在培训方式上可采用专题讲座式、现场讲解式、交流讲座式等多种形式。在培训内容上既要突出新系统技术的使用方法、也要兼顾操作使用要求,还要加强文明使用规范的内容。一是要让用户掌握自助借还机的使用、检索查找方法以及了解最新技術服务项目的。二是加强学习新出入馆制度、用户使用规则、文明诚信等,使用户掌握并熟知在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从而形成文明有序管理,让用户快乐体验和享受图书馆服务。
3.3 更新制度、优化流程
RFID技术应用后使图书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业务流程发生了改变,原有管理制度已不再适应现在环境要求,需进一步更新和优化,其工作流程需进一步细化。比如:书库的上架、倒架、盘点、巡查、扫描和定位等工作流程需要根据工作实践需要进行重新建立,对已有的要进行优化和理顺,明确相关设备操作的流程,且书库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和一些相关工作制度都需要重新修订。
3.4 争取支持,强化技术设备支撑
图书馆应多渠道、多途径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增强RFID技术的仪器设备支撑基础,及时更新软硬件设备,强化RFID新技术的在图书馆的高效应用保障。
4 结 语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注入了生机,也带来了挑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好新技术,同时也要结合实践操作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智能的流通服务,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丁治国.RFID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鲁建厦,徐林燕,赵林斌,等.基于文献计量法的RFID研究现状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7(11).
[3]蔡孟欣.图书馆RFID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4]吴云英.RFID新环境下流通服务工作初探——以海南医学院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