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在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过程中利用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患者中选出11例,其中有10例患者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另有5例患者进行了CT扫描检查。对患者进行影像学介入治疗,分别包括经颈静脉和股静脉双向下腔静脉开通治疗、经颈静脉单向肝静脉开通治疗以及经颈静脉和下腔静脉双向造影测压治疗。对患者的诊断情况、误诊率以及介入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果。结果:经过对11例患者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有2例患者为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3例患者患有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6例患者患有混合型布加氏综合征。误诊率为18.18%,患者的介入治疗均宣告成功,其中有1例出现复发的情况,在二次介入治疗后效果显著。结论:在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时,利用影像学检测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且采用影像介入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影像诊断;介入治疗;效果
布加氏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以及肝静脉开口上段的下腔静脉出现阻塞的症状,其会引起肝后门静脉血压升高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患病者在急性期内会表现出高烧、右侧上腹部疼痛、腹腔大量积液、黄疸、肝肿大以及肝脏部位按压疼痛等症状,并可能引起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等。一般这种疾病男性居多,多发于青壮年时期。根据患者病情缓急可以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型布加氏综合征可以持续数年时间,给患者增加了痛苦[1]。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患者中选出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的年龄从26岁至4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7.82±9.21)岁,患者的病程从6个月至5年不等,平均病程为(3.17±0.21)年。经过对患者的检查后发现,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布加氏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右侧上腹部疼痛、腹部肿胀、咳血、肝脏肿大、腹部积液、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等,少部分患者出现了皮肤溃烂的症状。患者中有10例患者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另有5例患者进行了CT扫描检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分析的11例患者均采用了影像学对病情进行了诊断,然后利用影像学介入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包括经颈静脉和股静脉双向下腔静脉开通治疗、经颈静脉单向肝静脉开通治疗以及经颈静脉和下腔静脉双向造影测压治疗。
首先,对患者的股静脉进行穿刺处理,将导管置入患者的下腔静脉进行造影,对肝脏后门下腔静脉及静脉开口处的阻塞和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观察,对下腔静脉内阻塞部位远离心脏位置的血压进行测量,然后更换导管,对肝脏静脉进行造影处理,并测量肝脏部位远离心脏的血压。其次,如果患者出现了阻塞部位未完全阻塞的情况,则可以利用导管和导丝联合使用的方法,对患者采取球囊扩张治疗方法;而如果患者的静脉已经完全阻塞,则可以利用导丝对阻塞部位进行开通,如果开通效果较差,则需要利用其它通路进行穿刺,施行球囊扩张治疗[2]。第三,如果患者出现了多阶段阻塞情况,则需要对其进行反复性的多体位检查和穿刺,确定所有阻塞点全部被开通之后进行球囊扩张治疗。第四,患者如果患有肝静脉开口部位阻塞的情况,则需要对其进行经颈静脉和下腔静脉双向穿刺的方法,先为其进行球囊扩张治疗,然后在测量患者的血压,在静脉内植入支架[3]。
2、结果
经过对11例患者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有2例患者为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3例患者患有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6例患者患有混合型布加氏综合征。其中经治疗确诊后出现误诊的患者有2例,误诊率为18.18%,患者的介入治疗均宣告成功,其中有1例出现复发的情况,在二次介入治疗后效果显著。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下腔静脉阶段性阻塞症状,在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后植入了支架,其余7例患者均直接进行了球囊扩张治疗。
在患者治疗后对其进行了复查,1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腹腔积液基本吸收殆尽,右上腹部疼痛、腹部肿胀、下肢水肿以及肺脏肿大等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同时,在患者治疗1周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查,患者的血液流体学恢复正常,肝脏静脉流动良好,阻塞情况改善情况明显。被植入支架的患者,其支架工作良好,没有发生移位或闭合的情况。治疗总成功率达到了100%。
3、讨论
在临床血液阻塞类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利用影像学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效果较好,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方式。布加氏综合征属于肝脏部位下腔静脉阻塞症状,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患者本身的各类因素,会出现对检查结果的不同影响,部分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由于肥胖、肋骨等原因会导致病变部位显示不清晰,使得医疗人员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容易造成误诊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对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就需要对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进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其中CT扫描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肝脏的形态,对于肝脏静脉以及下腔静脉的阻塞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显示,并且能够帮助医疗人员对患者血管的钙化情况进行判断,增加了对病情判断的准确率。另外,CT扫描还能够形成三维影像,能够为医疗人员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但是CT扫描本身过于依赖扫描的技术,如果医院设备不足,则对于血液循环的检查效果较低。而此时就需要利用核磁共振进行辅助检测,其可以准确地呈现患者肝脏部位的血液流体动力学情况,为医疗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数据,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4]。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祖茂衡,陆召军.布加氏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杂志,2010,31(10):1192-1195.
[2]路欣,徐凯,李绍东,等.Budd-Chiari综合征高场强MRI与螺旋CT成像的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07):64-67.
[3]刘国平,徐浩.3.0T磁共振对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02(05):702-704.
[4]刘国平,张美英.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诊断[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05):462-464.
[5]冉晓波;男;河南省偃师市;汉族1976-12-12;偃师市人民医院;二级甲等;放射科;大学本科学位:学士
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影像诊断;介入治疗;效果
布加氏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以及肝静脉开口上段的下腔静脉出现阻塞的症状,其会引起肝后门静脉血压升高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患病者在急性期内会表现出高烧、右侧上腹部疼痛、腹腔大量积液、黄疸、肝肿大以及肝脏部位按压疼痛等症状,并可能引起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等。一般这种疾病男性居多,多发于青壮年时期。根据患者病情缓急可以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型布加氏综合征可以持续数年时间,给患者增加了痛苦[1]。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患者中选出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的年龄从26岁至4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7.82±9.21)岁,患者的病程从6个月至5年不等,平均病程为(3.17±0.21)年。经过对患者的检查后发现,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布加氏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右侧上腹部疼痛、腹部肿胀、咳血、肝脏肿大、腹部积液、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等,少部分患者出现了皮肤溃烂的症状。患者中有10例患者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另有5例患者进行了CT扫描检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分析的11例患者均采用了影像学对病情进行了诊断,然后利用影像学介入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包括经颈静脉和股静脉双向下腔静脉开通治疗、经颈静脉单向肝静脉开通治疗以及经颈静脉和下腔静脉双向造影测压治疗。
首先,对患者的股静脉进行穿刺处理,将导管置入患者的下腔静脉进行造影,对肝脏后门下腔静脉及静脉开口处的阻塞和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观察,对下腔静脉内阻塞部位远离心脏位置的血压进行测量,然后更换导管,对肝脏静脉进行造影处理,并测量肝脏部位远离心脏的血压。其次,如果患者出现了阻塞部位未完全阻塞的情况,则可以利用导管和导丝联合使用的方法,对患者采取球囊扩张治疗方法;而如果患者的静脉已经完全阻塞,则可以利用导丝对阻塞部位进行开通,如果开通效果较差,则需要利用其它通路进行穿刺,施行球囊扩张治疗[2]。第三,如果患者出现了多阶段阻塞情况,则需要对其进行反复性的多体位检查和穿刺,确定所有阻塞点全部被开通之后进行球囊扩张治疗。第四,患者如果患有肝静脉开口部位阻塞的情况,则需要对其进行经颈静脉和下腔静脉双向穿刺的方法,先为其进行球囊扩张治疗,然后在测量患者的血压,在静脉内植入支架[3]。
2、结果
经过对11例患者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有2例患者为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3例患者患有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6例患者患有混合型布加氏综合征。其中经治疗确诊后出现误诊的患者有2例,误诊率为18.18%,患者的介入治疗均宣告成功,其中有1例出现复发的情况,在二次介入治疗后效果显著。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下腔静脉阶段性阻塞症状,在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后植入了支架,其余7例患者均直接进行了球囊扩张治疗。
在患者治疗后对其进行了复查,1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腹腔积液基本吸收殆尽,右上腹部疼痛、腹部肿胀、下肢水肿以及肺脏肿大等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同时,在患者治疗1周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查,患者的血液流体学恢复正常,肝脏静脉流动良好,阻塞情况改善情况明显。被植入支架的患者,其支架工作良好,没有发生移位或闭合的情况。治疗总成功率达到了100%。
3、讨论
在临床血液阻塞类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利用影像学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效果较好,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方式。布加氏综合征属于肝脏部位下腔静脉阻塞症状,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患者本身的各类因素,会出现对检查结果的不同影响,部分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由于肥胖、肋骨等原因会导致病变部位显示不清晰,使得医疗人员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容易造成误诊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对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就需要对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进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其中CT扫描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肝脏的形态,对于肝脏静脉以及下腔静脉的阻塞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显示,并且能够帮助医疗人员对患者血管的钙化情况进行判断,增加了对病情判断的准确率。另外,CT扫描还能够形成三维影像,能够为医疗人员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但是CT扫描本身过于依赖扫描的技术,如果医院设备不足,则对于血液循环的检查效果较低。而此时就需要利用核磁共振进行辅助检测,其可以准确地呈现患者肝脏部位的血液流体动力学情况,为医疗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数据,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4]。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祖茂衡,陆召军.布加氏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杂志,2010,31(10):1192-1195.
[2]路欣,徐凯,李绍东,等.Budd-Chiari综合征高场强MRI与螺旋CT成像的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07):64-67.
[3]刘国平,徐浩.3.0T磁共振对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02(05):702-704.
[4]刘国平,张美英.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诊断[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05):462-464.
[5]冉晓波;男;河南省偃师市;汉族1976-12-12;偃师市人民医院;二级甲等;放射科;大学本科学位: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