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6、MYC、P53基因异常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a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BCL6、MYC、P53基因异常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筛选独立的预后因素,为DLBCL患者临床预后判断及分层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新诊断的DLBCL患者的病理标本65例,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患者标本肿瘤细胞BCL6、My(?重排以及P53缺失的情况,并结合临床指标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BCL6重排率为21.5%(14/65),P53缺失率为35.4%(23/65),MYC重排率为7.7%(5/65)。BCL6重排组预后明显不良(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性别、BCL6蛋白、BCL6重排、Ki67是国际预后指数以外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BCL6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影响DLBCL患者预后,且两者均为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患者女,18岁.未婚,因原发闭经就诊。其母孕4产2,患者系第1胎,早产,出生体重约1.5kg,表型正常,智力正常。父母非近亲婚配,母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
目的 了解陕西地区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特征,为该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陕西地区55例苯丙氨酸浓度大于2.0 mg/dL的PKU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测序技术对其PAH基因13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55例患儿110个PAH等位基因中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DRB1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析200对URSA夫妇(患者组)和200对无不良妊娠史夫妇(对照组)的DRB1基因型.结果 (1)患
先证者(Ⅱ3)男。26岁。已婚。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缺氧窒息等情况不详。先证者出生后即发现双侧视力为零,无光感,于当地医院检查提示:“虹膜炎”及“单侧眼球玻璃体内有白色芝麻大小物质”。出生6月时行眼部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来我室就诊时双侧眼球均已萎缩,双目失明。听力、智力、精神行为均正常。
先证者 男,45岁,未婚。因痰中带血来院就诊。查体:患者体型矮小,身高155cm。神智清楚,一般状况尚好。头颅略呈方形,牙齿形态异常及排列不齐,部分牙釉侵蚀、缺如,鼻梁及颧骨塌陷,眼距增宽,前额突出。
目的 探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与胎儿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妊娠中晚期抽取的脐血样本进行常规染色体培养及核型分析.结果 在2406份胎儿脐血中,共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115例(4.78%),其中数目异常71例(2.95%),结构异常42例(1.75%),脆性位点2例(0.08%).结论 脐血核型检查有助于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病,对妊娠结局的评估和胎儿的预后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患儿男,1岁2个月,因喂养困难、发育迟缓来我院就诊。系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4kg,身长46cm,孕期羊水偏多,否认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查体:体型瘦小,体重9kg,身高74cm。能站立,不能走路,不能说话,双手握持能力未见异常。
目的 探讨提高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收集近3年来在我中心进行产前诊断、孕24~36+5周的孕妇羊水标本共221例.通过调整细胞接种方法、培养方式、换液及传代时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21例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全部获得成功,细胞培养成功率达100%,其中检出18三体3例,21三体2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26%;检出染色体多态性8例,检出率为3.62%.结
目的 分析1例Rh血型弱D型个体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确认样本的RhD血型表型。用PCR特异性扩增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并测序分析RHD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用PCR法测定融合Rh盒子以分析RHD基因的纯合性。结果先证者RhD血清学检测为弱阳性,其RHD基因可扩增出第1~10外显子,且为融合Rh盒子阳性,判定其基因型为RHD’/RHD一型。RHD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RHD基因序
患者 男,12岁,因生长缓慢数年(年生长速率<4 cm),智力低下来我院就诊.患儿系异卵双胎之弟,足月剖宫产,出生时体重2.0 kg,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查体:身材矮小,四肢匀称,身高134 cm,低于同龄同性别儿童正常均值2个标准差,体重34 kg,小头,眼裂小,无内眦赘皮,鼻不塌,耳位不低,小下颌,无通贯掌.患儿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病史,其双胞胎哥哥身高157 cm,智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