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的艺术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故国。
  从尼泊尔的蓝毗尼园 Iumbibni (古印度之迦毗罗卫城蓝毗尼园), 到印度北部比恰尔邦伽耶城南郊的菩提伽耶Buddha gaya摩诃菩提寺,到印度北部波罗奈城的鹿野苑Sarnath,再到中部奥兰加巴德的阿旃陀Ajanta石窟群、埃洛拉Ellora石窟群,还有博帕尔城附近的世界第一佛塔桑吉 Sanchi古塔……这里既是梵义圣地的佛祖降生地、证成正觉处、法轮初转处、僧侣修行处,还是横亘千年、穿越时空、瑰集奇珍的艺术宝库。
  一、 犍陀罗与摩菟罗
  1、 犍陀罗
  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进入印度建立殖民地;公元前2世纪,殖民地的欧洲人后裔,与原来居住在中国河西走廊的月氏人一起,建立起强大的贵霜帝国,定都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与阿富汗东部地区)一带。
  公元1世纪末,贵霜帝国的第三代君主迦腻色迦开始提倡佛教,并将希腊雕刻神像的手法与风格用来雕刻佛像,于是, 以佛造像为代表的一种艺术形式首先出现在这里——犍陀罗艺术产生了。由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传统观念所引导, 结合当地的文化与宗教信仰,工匠们自然地将希腊的造型艺术与佛教的精神相交融,使这种艺术风格略带有西方雕塑的特色,它强调自然的写实性,外观上则是高鼻、深眼、卷发,嘴上有八字胡的佛像和通肩式大衣的造型,有的佛像甚至会表现肌肉线条。
  2、摩菟罗
  公元2世纪初,位于犍陀罗东南方向的摩菟罗( 梵文Mathura的音译) 逐渐成为了当时的商业和交通枢纽,也是贵霜王朝的佛教中心,犍陀罗制作佛像的思想逐渐传播到了摩菟罗,于是,这里也开始了佛造像的制作。 摩菟罗佛教的体态、气质和仪表都与犍陀罗的不同,它主要继承了印度原有雕刻的传统,佛像体格健壮,气质强悍,表情明朗。佛像表情呆板,强调肉体形态,表现不出佛陀的思想,而这正是摩菟罗佛像的主要特征。后来,摩菟罗佛像受到犍陀罗佛像的影响,特征开始改变:发式改为波状缕发,着衣式改为通肩,僧衣变厚,衣纹线减少,分布均匀,表情不再是早期的悍勇形象,整体形象趋于呆滞,缺乏生气。从3世纪中叶起,贵霜进入后期,佛像趋向公式化,体位框架出现了独特的样式,两肩和两膝的连线接近方形,结跏趺坐的脚掌向上翻,呈横长方形模压式的块状。胸部衣纹线如折扇面一样排列,剖面线是连续的“Z”字样。发式变成螺髻,面部表情是独特的假笑或苦笑,头光变为莲花纹或光茫纹。
  二、阿旃陀
  佛教的石窟艺术源流与佛同脉,都在印度。印度现存的宗教洞窟总数有1200多个。佛教石窟按性质和用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礼拜塔的塔堂窟,音译为支提或支提窟,也有译成查提拉;一类是僧人居住的僧房窟,音译为毗诃罗或毗诃罗窟,也有译成比哈拉 。石窟寺院由这两类窟组成。洞窟通常成群分布在一个地方。印度的许多石窟地点石质坚硬牢固,所以能够精雕细刻,并得以长期保存下来。从艺术的视角来划分,大部分石窟与石刻圆雕和浮雕紧密相关,但还有一部分石窟,却是以它的佛教绘画艺术而蜚声世界。据古代佛典记载,佛陀时期就已经有佛教绘画,在寺院和宫廷中都有多种题材和不同的布局,也有职业的佛教画师。而现存的早期佛教绘画仅限于石窟壁画,在有限的几处石窟中,尤以阿旃陀石窟最多也最重要,被称为印度古代绘画的宝库。
  阿旃陀石窟,位于孟买东北方,距离奥兰加巴德37公里,洞窟开凿在瓦沟拉河河湾旁的崖壁上,河谷覆盖了绿色的植被。这处石窟早年废弃后逐渐被漏雨流沙和岩石覆盖湮没,直到19世纪初才被人重新发现。1819年马德拉斯军团的一连士兵在这里演习时发现了这处石窟。也有演绎出来的故事,是说1819年海德拉巴邦的藩王请英国军官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狩猎,在追踪一头老虎时发现了隐迹于灌木植物中的石窟。至今在第10窟的支柱上,还能看到约翰·史密斯当时刻下的手迹 。1824年,英国人亚历山大参观后才开始向外界介绍这座石窟。1828年格里斯勒、拉尔福和柏尔德三人在这里调查。1839年费格逊前来调查,他在1843年发表了《印度石窟寺》一书,这才引起了人们对阿旃陀石窟的重视。
  石窟所在的河岸崖壁高76米,洞窟沿河湾外侧崖壁延伸约550米,洞窟共有30个,位置高低略有错落,大体上是横向的一列。按类别说,既有塔堂窟,也有僧房窟,前者少于后者。由于瓦沟拉河这段河谷又深又窄,所以洞窟位置显得很隐蔽,当树木茂密时,就形成了天然屏障。
  让阿旃陀闻名于世的是杰出的壁画。第1窟壁画是最令人赞叹,也是保存得比较完好的,是阿旃陀壁画的最杰出作品 。画面多用鲜明的对比色,画幅构图与人物描绘注重动态和表情,是阿旃陀壁画中水平最高的。中厅正壁中门一侧画持莲花菩萨,菩萨宝冠上插满首饰,表情庄重且含有内蓄动人的笑靥,高挑的眉宇之下,半开的眼睛静静俯瞰一切的面容,让人心仪容动。菩萨右手持着象征洁净优美的莲花,颈、腰、臀三处有三个弯曲,是印度传统用来表现身体曲线的“大S形三曲法”。菩萨的左右有妇人和外国装武士在侍奉。菩萨侧上方堆放圆木,表明故事发生于山林之中,此外还有猿猴、禽鸟以及奏乐天人,背景树丛中有互相偎依的男男女女。这描述的是佛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根据1号僧房窟的年代判断,该作品大约作于公元5世纪中叶。
  众所周知,印度的绘画古已有之,但由于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保存下来的极少。然而唯一例外就是这里——阿旃陀。而且不仅保留完整度好,内容也很丰富。阿旃陀石窟壁画所反映的是笈多王朝时期的绘画传统,它与后来印度中古时期的绘画有明显的区别。笈多王朝绘画对中亚以及对中国石窟壁画有着显著影响,并长远而持续地影响着全世界的佛教绘画。在中国宏伟辉煌的佛教石窟群落中,也相继诞生了一批雕刻艺术和壁画艺术的旷世之作。人类一家,艺术无疆。阿旃陀堪称人类瑰宝的壁画和雕刻等古代遗产,为世界所追随所景仰。
  三、菩提伽耶   从格雅向南大约10公里,沿尼连禅河走就可以到达菩提伽耶。大约2500年前,身为释迦族王子的乔达摩·悉达多深感人生的痛苦,为寻求解脱之道,舍弃了世俗的生活,不断地修行。但并没有得到结果,最后开始在乌尔巴拉村(现在的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静思默想,并且在忘记时间、达到冥想的最高潮、漫长黑夜就要过去的时刻,心灵彻底通透,终于大彻大悟,而成无上正觉。释迦牟尼在这里打开了世界之谜,揭示了宇宙的奥秘。人类为什么存在?人类的生存是什么状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怎样生活等疑问的答案,都好像在清澈透亮的水中一样,被他看得一清二楚。保佑他成为佛陀(看透世界的人)。后来这些醒悟的内容被归纳为四圣谛八正道的教义,随着佛教的推广而成为很多人心灵的支柱。佛陀在此获得了彻底醒悟,因此后人在这里建造了52米高的大塔——摩诃菩提寺。
  这座大精舍是五塔式高塔佛堂,又称金刚宝座塔。传说最初由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后多次圮毁,又几经修缮,在公元526年(笈多王朝巴拉第提亚王朝时期) 形成了今天的样式 。现存塔是12、13世纪和19世纪两次大修后的结果。台基四角各有一个小高塔,中央是四面锥形的多层高塔,塔内有佛堂。这种形制不一定是笈多后期到波罗时期的标准形制式,但相差不会太大。金刚宝座塔是一种塔的形制,下面有一个方形的高高的基座,上面立五个密檐塔,一个在中央,比较高大,四角又各有一个,比较矮小。佛经里说,佛祖悟道所坐的地方是宇宙的中心,叫金刚界,下面与地极相连。金刚界又叫须弥山,也便是妙高山。须弥山有一个主峰,四个小峰,代表金刚界的一部,各有一佛,中央是大日如来佛,东部是阿閦佛,南部是宝生佛,西部是阿弥陀佛,北部则是不空成就释伽佛。金刚宝座塔就是这座须弥山的模型。菩提伽耶的金刚宝座塔,五个塔都是严谨的方锥体,中央一座高55米,四角的小得多,但形成都完全一样。五座塔密集成簇而主次分明,轮廓挺拔简洁,向上的运势很强,十分有力。大塔在小塔映衬之下,显得更加高大。表面覆满了雕刻,不过并不损害形体的几何性。它显然受到印度教庙宇的影响,追求象征意义和高耸的造型。
  作为一种佛塔的形制,金刚宝座塔也随佛教传到了中国,演化出多种多样的作品。但是,这种金刚宝座塔的传统制式, 无论在北京的五塔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乃至矗立在繁华都市上海的静安寺五塔,都能够标志性地见到她那庄严、沧桑,也时而华美的身影。
其他文献
动画技术的发明实现了数千年来人类自由表现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夙愿。线是二维动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二维动画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一度被国际学术界惊羡地称为中国学派,以肯定我们的成绩。但是随着电视业的飞快发展,美国、日本等动画大国迅速抢占国际市场,中国动画市场几乎被外国动画片所垄断,出现衰退的趋势,这其中除了体制转型和商业运作失利等原因外,原创的缺失显而易见。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在动画创作中接上地气,在吸收
期刊
近10年来,电视选秀节目几乎充斥着中国的电视荧屏,从打造平民偶像的《超级女声》,到刚刚落幕的《中国好声音》、《声动亚洲》,以及近期热播的《中国梦之声》、《我是歌手》、《舞林争霸》、《中国最强音》等等,可以看到大陆电视选秀节目从异军突起到遍地开花,从大众狂欢到打造专业艺术人才,选秀节目也在力求创新,探索着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电视选秀节目已经不仅仅是娱乐节目的代名词,它已经承载起全民追逐梦想,实
期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奋斗目标。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是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仅是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以惠民,也不仅仅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提升GDP占比,更重要的是要在文化创意和内容创新上形成独特
期刊
艺术类出版物是构筑美术史的主要载体之一。不论油画、国画,还是版画,以往所出版的各类作品集均是美术创作的写真性记录,是人们研究和认识某一阶段美术演进状况的基础资料。尤其是经历岁月的荡涤,绘画原作消失于世的时候,各种早期画册就显得特别的珍贵。今年是鲁迅先生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八十周年,上海作为中国现代版画的摇篮,不仅是中国现代版画的创作中心,同时也是版画作品的出版中心。通过早期部分版画出版物的考察,
期刊
文艺界人士需要通过交锋、交流的碰撞,激发鲜活的思想和涌动的灵感。艺术家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往往会山穷水尽,一个人冥思苦想往往会走入死胡同,而交谈会使自己的思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文艺界特别需要那种有特定目的或无明确目的的恳谈、交流、叙谈,沙龙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形式。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周恩来总理、陈毅同志直接关心下,为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创作、交流、聚会和活动的场所,市委、市政府领导把当时属于
期刊
意象画是相对于具象画和抽象画而出现的一种现代绘画形式,因强调意度空间,注重个人意趣,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创意,而倍受关注!  山与水,在中国古代诗与画中常与愁丝和志趣连在一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象征了陶渊明的“静穆”和“淡远”的心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自己绵绵不断的愁思,这就是所谓的意象。  人最值得骄傲的其实莫过于想象力,它使我们创造了文明
期刊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
期刊
过去的一年,“克勒门”玩得很high。起初,它只是沪上文化名家陈钢、程乃珊等人的自发聚会,地点在马勒别墅,其中不乏像现任国际贵都大饭店总经理嵇东明和艺术人文频道主持人阎华这样的年轻人。7月,文化玩家们在旅法钢琴家宋思衡的独奏会上相聚,提议可以到贵都搞个沙龙。沙龙总要有个名字,索性就从上海话“老克勒们”改出了俏皮的“克勒门”,又去申请了一个微博,就这样玩了起来。  接下来的5个月间,“克勒门”连着做
期刊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让很多普通老百姓都跃跃欲试,但是,动辄数十万元的投资,令很多“新人”望而却步。荣宝斋(上海)首次大众收藏拍卖会于春暖花开的3月举槌开拍,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场为广大收藏爱好者精心准备的大众拍卖吸引了不少新买家光临拍卖现场,中国书画和现当代艺术三个专场共成交2537.94万元,其中,中国书画两个专场成交2422.71万元。  对于以往走高端路线的荣宝斋(上海),此次是第一次
期刊
满地的白桦树皮,游弋在木雕作品中的参观者——“行走集:彭小佳雕塑作品展”于2013年3月15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幕。  展览集中展出了彭小佳从1984年至今创作的多个系列的80余件作品,其中包括了代表作品《轮子》、《书》系列、《骰子》、《七宗罪》、《祭祖牌》、《山水》,以及新作《园中缘》。近半数作品为木雕,各类木材是他多年雕塑创作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材质之一。彭小佳的雕塑作品中始终保存着清晰的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