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受到金融创新的重大影响,同时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也因为金融创新而产生了重大改变。本文将从金融创新的内涵、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需求及金融市场及资本定价的影响四个部分全面阐述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制定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金融创新 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金融市场资本定价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
在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JosephSchumpeter在他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要将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生产函数造就、改变了现有的生产成本曲线。由此可见,“生产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现象”,“创新”应该是一种“只有经济生活中才有的、不是从外部强加的,而是来自内部发生的变化”。熊彼特对于创新的五种情况加以区别:“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在他看来,前者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而后者则是指现有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由于技术进步而提高生产效率的结果。
除此之外,熊彼特还分析了“发明”和“创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他声称,“创新意味着什么并不重要”,因为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发明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发明并不必然导致创新,创新只在经济分析显示其重要性。弗里曼(弗里曼-C,1982)也指出:“尽管创新这个词常被用来描述整个过程,但只有当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或新仪器用来完成第一个商业事务时,它在经济意义上才实现了创新。”也就是说,只有当“创新”应用于社会和经济活动,而且带来利润时,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因此,知识的积累和潜在市场应该被视为创新崛起的充分条件。“创新可以说是一个过程的耦合,耦合,它首先出现在心灵的丰富的想象力之中,当‘想法’之间的接口,在科学、技术和市场中得到衔接时,创新才算是得以实现”。
总而言之,创新不单是指引进新产品的市场或现有产品的新生产方法的引入,这侧重于创新的生产。同样,市场的创新十分重要。比如,一个产品已经被发明,但它不被市场所接受,那这样的产品就不能称之为“创新”。反之,如果有一个公司成功的通过新营销策略将这本不被市场所接受的产品推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新的营销策略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创新”在金融领域也是如此。金融创新可以开发新的金融工具、拓展新的金融市场、组建金融机构或引致金融服务的广泛应用。然而,只有当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由社会广泛接受时,才能说实现了真正的“金融创新”。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一直是货币和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世界上货币政策选择的重要依据。自19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得到快速发展,使国际金融行业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金融创新影响了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的同时,对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货币政策的选择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金融创新是当代金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金融创新使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渠道发生了变化
在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中,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将受到影响。第一,在贷款的发放,和交易对象的选择上。拥有创新金融工具和信息渠道的商业银行,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商业银行可以选择贷款给欧洲货币市场,国内投资者考量国内外货币政策,也可以选择向欧洲货币市场贷款;第二,国内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银行资金可以通过市场融资解决,减少向中央银行贷款。第三,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银行系统中的广泛使用,人们普遍提高了临时转移资金的能力,而各种创新金融工具更使商业银行可以规避政策,实施新的金融服务,从整个行业层面上提高了流动性存款结构。例如,表外负债业务,使得银行可以规避金融控制,另外,通过电子转移和信息网络减少融资成本,快速实现大型基金在整个地区甚至跨国的转移。所有这些使商业银行的创新渠道都是导致央行调整基础货币渠道减少或至少减少一部分的因素。
(二)金融创新使货币的定义与计量变得困难
根据不同的金融资产,央行将金融产品分为不同等级。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进行合理开发和选择商品。
7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证券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导向,被解除了束缚的金融资本,挟金融创新之力,在国家之间快速流动,呈现跳跃式增长,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和外汇交易的增势更为迅速,也造成的国际间支付指数的增长,这种流动对各国货币政策的实施,进而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形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
这样一来,货币供应量将无法被轻易预测,经济运行的周期也因此变得模糊,央行也将难以用货币政策进行全面调控,经济变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变得难以预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讳莫如深,对货币政策的预测变得十分困难。
类似的, 在美国曾经发生过“丢失的钱(TheMissingMoney)”现象,是指从1974年始,因为美联储当时发布的货币政策对货币的供应量采取鼓励措施,使得经济增长情况脱离了货币供应量的正常调控范围。由于通货膨胀的,许多与市场利率相关的经济变量的预测值跟实际僮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至此原本预测可能出现的“金钱繁荣”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反而给人一种本应该有的钱却消失了的错觉。因为这一现象的出现,当时兴起了一股寻找“丢失的钱”的理论探索,不少研究人员做出了无数的理论研究。有了这一前车之鉴,我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同时,应该综合考虑由此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影响,货币供给的宏观影响不容小觑。
各国中央银行根据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曾把货币供给量划分为MD、MI、M2、M3、L等,然后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过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物价稳定。而由金融创新所产生的ATS、NOW使传统的M1、M2、M3的定义变得模糊不清。此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又尝试重新定义M1,但是,这些在原本框架里所做的调整和尝试并未能改善货币政策的效果。 总之,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最大困扰,在于使货币的定义与计量变得困难,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变化及其含义不明确。
(3)金融创新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加
内生的货币供应来源于经济系统的内部因素。货币供应量并不完全取决于货币政策及其行为,而是由实体经济的因素(如,投资需求的影响,消费需求和其他因素)来确定的资金需求的变化,后决定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货币供给是由于变量)。
一方面,金融创新可以改变货币供给的相对数量。通过使用资金需求、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保存位置和加快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通过扩大货币供给的主体,能提高货币乘数。导致新存款的产生对货币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几方面使得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经济系统的内部因素。换句话说,因为金融创新的出现,加上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商业银行的债务管理技术的改善,使银行的货币创造和储备的资金渠道更广,而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储备数量的手段不能有效影响货币供应。由此可见,货币供应并非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除了基本的货币,也受制于经济变量和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其他行为因素的影响。增强内生货币供给的能力将削弱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三、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量减少和货币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贸易范围的扩大和价格水平的上升,金融创新已经削弱了金融货币电子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使资金的使用经济活动减少,从而减少持有交易货币和金融资产。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涌现了大量的新的强劲的信贷货币和多种新型的存款;第二,金融创新和金融电子支付体系带来的革命,缩小了狭意的钱的使用,特别是现金的使用,让人们的交易货币减少;第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带来了证券化的趋势,资本市场、介质和货币市场金融交易量大增,这些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有安全、流动的属性和盈利的能力,投资价值高,成为人们选择资产的主要方向,且越来越被公众青睐。特别是,产品收入增加可以使持票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并促进人们尽量减少手中的钱。在他们的资产组合中,增加非货币金融资产,结果是资金需求减少在资金在总资产的比例下降。
(二)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降低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认为,人们有三种动机持有货币: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交易性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为了满足日常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倾向;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为了应对正常活动以外而持有货币的倾向;投机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人为了调整资产以增加资本利益或避免损失而持有的货币部分。投机需求它强调钱的价值功能,本身货币是一种资产,也是资产投资的一种方式。
现今,许多著名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创新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从而改变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金融创新使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减少,转而使人们对于投机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大大增强。
四、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会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结构和资本形成两个方面。
(一)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
自1970年以来,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金融体系的一些基本指标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因为汇率和利率的大幅变化而产生的风险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出现了多种新的组合。
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变化,金融机构的投资方向上产生了两种倾向:一部分金融机构,为避免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从而追求现有资产价值保值的投资需求;另一部分金融机构的投资则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衍生出新的金融投资需求。通过这两种倾向,避免损失的风险和风险收入,这两种力量主导着金融创新,进而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首先,金融创新扩大了原有金融市场的范围;其次,金融创新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第三,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传导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时,金融创新也创造了许多新的经济变量,这些新的变量也被逐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如,利率市场化程度,它就可以作为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
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如此之大,使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于金融资产的“风险.回报”的不同期望和配比,从而提出新的产品和需求,这将改变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
(二)金融创新对资本形成的影响
金融创新对资本形成的影响在于对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做出的创新功能,以及中央金融创新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资本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货币投资于某个行业,资本形成率是确定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从长远来看,企业对于资本的要求是,试图最大化利润,而利润的最大化,这取决于生产的资本因素和其他因素。
以制造业企业为例,金融创新投资所带来作用,是通过以下八个方面产生效果:第一,金融创新使制造商获得新的多渠道的资金来源;第二,金融创新可以为制造商提供廉价的资源投入;第三,金融创新可以从机制上使制造商的流动性更加顺畅;第四,金融创新使制造商能够承受更多的投资风险和融资决策;第五,金融创新为厂商提供了稳定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参与金融市场,避免生产价格波动引发的风险;第六,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价格信息预测,从而促进了生产决策、营销决策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决策;第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较为敏感的价格信息的出现,使厂商更容易做出资源的有效配置;第八,金融创新有利于拓展新的金融市场。
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受到金融创新的重大影响,同时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也因为金融创新而产生了重大改变。根据前文所述,金融创新从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渠道、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货币的定义和计量的难易程度、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四个方面影响了货币的供给,而货币需求量也因为金融创新导致的货币需求结构变化、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下降、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金融市场交易量的增加、货币流通速度越发不稳定更显下降趋势而逐渐减少。除此之外,金融市场和资本价格也受到金融创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进,金融创新必将从各方面得到发展与开拓,而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为更好的预测与把握政策的制定,政府当局以及企业决策者应对此有清晰的认知并加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金融创新 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金融市场资本定价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
在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JosephSchumpeter在他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要将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生产函数造就、改变了现有的生产成本曲线。由此可见,“生产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现象”,“创新”应该是一种“只有经济生活中才有的、不是从外部强加的,而是来自内部发生的变化”。熊彼特对于创新的五种情况加以区别:“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在他看来,前者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而后者则是指现有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由于技术进步而提高生产效率的结果。
除此之外,熊彼特还分析了“发明”和“创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他声称,“创新意味着什么并不重要”,因为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发明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发明并不必然导致创新,创新只在经济分析显示其重要性。弗里曼(弗里曼-C,1982)也指出:“尽管创新这个词常被用来描述整个过程,但只有当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或新仪器用来完成第一个商业事务时,它在经济意义上才实现了创新。”也就是说,只有当“创新”应用于社会和经济活动,而且带来利润时,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因此,知识的积累和潜在市场应该被视为创新崛起的充分条件。“创新可以说是一个过程的耦合,耦合,它首先出现在心灵的丰富的想象力之中,当‘想法’之间的接口,在科学、技术和市场中得到衔接时,创新才算是得以实现”。
总而言之,创新不单是指引进新产品的市场或现有产品的新生产方法的引入,这侧重于创新的生产。同样,市场的创新十分重要。比如,一个产品已经被发明,但它不被市场所接受,那这样的产品就不能称之为“创新”。反之,如果有一个公司成功的通过新营销策略将这本不被市场所接受的产品推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新的营销策略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创新”在金融领域也是如此。金融创新可以开发新的金融工具、拓展新的金融市场、组建金融机构或引致金融服务的广泛应用。然而,只有当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由社会广泛接受时,才能说实现了真正的“金融创新”。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一直是货币和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世界上货币政策选择的重要依据。自19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得到快速发展,使国际金融行业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金融创新影响了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的同时,对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货币政策的选择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金融创新是当代金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金融创新使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渠道发生了变化
在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中,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将受到影响。第一,在贷款的发放,和交易对象的选择上。拥有创新金融工具和信息渠道的商业银行,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商业银行可以选择贷款给欧洲货币市场,国内投资者考量国内外货币政策,也可以选择向欧洲货币市场贷款;第二,国内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银行资金可以通过市场融资解决,减少向中央银行贷款。第三,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银行系统中的广泛使用,人们普遍提高了临时转移资金的能力,而各种创新金融工具更使商业银行可以规避政策,实施新的金融服务,从整个行业层面上提高了流动性存款结构。例如,表外负债业务,使得银行可以规避金融控制,另外,通过电子转移和信息网络减少融资成本,快速实现大型基金在整个地区甚至跨国的转移。所有这些使商业银行的创新渠道都是导致央行调整基础货币渠道减少或至少减少一部分的因素。
(二)金融创新使货币的定义与计量变得困难
根据不同的金融资产,央行将金融产品分为不同等级。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进行合理开发和选择商品。
7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证券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导向,被解除了束缚的金融资本,挟金融创新之力,在国家之间快速流动,呈现跳跃式增长,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和外汇交易的增势更为迅速,也造成的国际间支付指数的增长,这种流动对各国货币政策的实施,进而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形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
这样一来,货币供应量将无法被轻易预测,经济运行的周期也因此变得模糊,央行也将难以用货币政策进行全面调控,经济变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变得难以预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讳莫如深,对货币政策的预测变得十分困难。
类似的, 在美国曾经发生过“丢失的钱(TheMissingMoney)”现象,是指从1974年始,因为美联储当时发布的货币政策对货币的供应量采取鼓励措施,使得经济增长情况脱离了货币供应量的正常调控范围。由于通货膨胀的,许多与市场利率相关的经济变量的预测值跟实际僮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至此原本预测可能出现的“金钱繁荣”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反而给人一种本应该有的钱却消失了的错觉。因为这一现象的出现,当时兴起了一股寻找“丢失的钱”的理论探索,不少研究人员做出了无数的理论研究。有了这一前车之鉴,我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同时,应该综合考虑由此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影响,货币供给的宏观影响不容小觑。
各国中央银行根据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曾把货币供给量划分为MD、MI、M2、M3、L等,然后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过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物价稳定。而由金融创新所产生的ATS、NOW使传统的M1、M2、M3的定义变得模糊不清。此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又尝试重新定义M1,但是,这些在原本框架里所做的调整和尝试并未能改善货币政策的效果。 总之,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最大困扰,在于使货币的定义与计量变得困难,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变化及其含义不明确。
(3)金融创新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加
内生的货币供应来源于经济系统的内部因素。货币供应量并不完全取决于货币政策及其行为,而是由实体经济的因素(如,投资需求的影响,消费需求和其他因素)来确定的资金需求的变化,后决定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货币供给是由于变量)。
一方面,金融创新可以改变货币供给的相对数量。通过使用资金需求、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保存位置和加快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通过扩大货币供给的主体,能提高货币乘数。导致新存款的产生对货币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几方面使得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经济系统的内部因素。换句话说,因为金融创新的出现,加上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商业银行的债务管理技术的改善,使银行的货币创造和储备的资金渠道更广,而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储备数量的手段不能有效影响货币供应。由此可见,货币供应并非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除了基本的货币,也受制于经济变量和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其他行为因素的影响。增强内生货币供给的能力将削弱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三、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量减少和货币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贸易范围的扩大和价格水平的上升,金融创新已经削弱了金融货币电子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使资金的使用经济活动减少,从而减少持有交易货币和金融资产。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涌现了大量的新的强劲的信贷货币和多种新型的存款;第二,金融创新和金融电子支付体系带来的革命,缩小了狭意的钱的使用,特别是现金的使用,让人们的交易货币减少;第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带来了证券化的趋势,资本市场、介质和货币市场金融交易量大增,这些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有安全、流动的属性和盈利的能力,投资价值高,成为人们选择资产的主要方向,且越来越被公众青睐。特别是,产品收入增加可以使持票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并促进人们尽量减少手中的钱。在他们的资产组合中,增加非货币金融资产,结果是资金需求减少在资金在总资产的比例下降。
(二)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降低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认为,人们有三种动机持有货币: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交易性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为了满足日常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倾向;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为了应对正常活动以外而持有货币的倾向;投机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人为了调整资产以增加资本利益或避免损失而持有的货币部分。投机需求它强调钱的价值功能,本身货币是一种资产,也是资产投资的一种方式。
现今,许多著名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创新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从而改变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金融创新使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减少,转而使人们对于投机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大大增强。
四、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会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结构和资本形成两个方面。
(一)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
自1970年以来,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金融体系的一些基本指标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因为汇率和利率的大幅变化而产生的风险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出现了多种新的组合。
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变化,金融机构的投资方向上产生了两种倾向:一部分金融机构,为避免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从而追求现有资产价值保值的投资需求;另一部分金融机构的投资则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衍生出新的金融投资需求。通过这两种倾向,避免损失的风险和风险收入,这两种力量主导着金融创新,进而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首先,金融创新扩大了原有金融市场的范围;其次,金融创新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第三,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传导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时,金融创新也创造了许多新的经济变量,这些新的变量也被逐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如,利率市场化程度,它就可以作为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
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如此之大,使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于金融资产的“风险.回报”的不同期望和配比,从而提出新的产品和需求,这将改变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
(二)金融创新对资本形成的影响
金融创新对资本形成的影响在于对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做出的创新功能,以及中央金融创新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资本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货币投资于某个行业,资本形成率是确定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从长远来看,企业对于资本的要求是,试图最大化利润,而利润的最大化,这取决于生产的资本因素和其他因素。
以制造业企业为例,金融创新投资所带来作用,是通过以下八个方面产生效果:第一,金融创新使制造商获得新的多渠道的资金来源;第二,金融创新可以为制造商提供廉价的资源投入;第三,金融创新可以从机制上使制造商的流动性更加顺畅;第四,金融创新使制造商能够承受更多的投资风险和融资决策;第五,金融创新为厂商提供了稳定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参与金融市场,避免生产价格波动引发的风险;第六,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价格信息预测,从而促进了生产决策、营销决策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决策;第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较为敏感的价格信息的出现,使厂商更容易做出资源的有效配置;第八,金融创新有利于拓展新的金融市场。
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受到金融创新的重大影响,同时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也因为金融创新而产生了重大改变。根据前文所述,金融创新从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渠道、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货币的定义和计量的难易程度、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四个方面影响了货币的供给,而货币需求量也因为金融创新导致的货币需求结构变化、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下降、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金融市场交易量的增加、货币流通速度越发不稳定更显下降趋势而逐渐减少。除此之外,金融市场和资本价格也受到金融创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进,金融创新必将从各方面得到发展与开拓,而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为更好的预测与把握政策的制定,政府当局以及企业决策者应对此有清晰的认知并加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