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丰富的知识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重要阵地,要注重朗读引导、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审美教育,注重反思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主体地位 提高阅读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得到很好的体现,让学生在探索中去阅读,并能真正地进行自主地阅读,从而来获取丰富的知识。那么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经过我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应该注重朗读引导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性的指导学生朗读、诵读,要给学生讲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朗读让学生先读懂文字,从而更好的懂得课文。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让学生体味其中的乐趣,获得极美的感受。从而通过阅读让学生养成一个自由的、立体的、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让学生享受文化的熏陶从而发挥环境对阅读主体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浓厚的读书气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学生在读文章时,要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词句章法、风格情调、意蕴理趣。古人就非常重视朗读。欧阳修经常把精彩的篇目贴在墙上,早晚吟诵,乐此不疲。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逐渐掌握文章的语言、句式、格调、节奏,才能充分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思想。如朱自清的《春》一课,老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地朗读课文,正确处理抒情、描写、叙述的恰当之处,并注意文章的停顿、重音、语调、速度以及高昂抒情、舒缓等不同的语气变化,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被文章优美的语言带到那江南诗情画意的境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的美、嫩、绿及作者文化底蕴的深、厚、久。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但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很少。只靠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是万万不能够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的。所以,应该多鼓励学生要多读一些课外文学名著,多读一些优美的、抒情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把人类的进步文化多加消化、吸收,从而丰富学生们的人生经历和知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 应该加强师生互动
从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设计了很多琐碎的问题,从而一点点引导学生讲出板书的内容。这样的阅读形式,师生间的互动活动少,老师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中心议题,不过这个问题必须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包容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要给学生提供思维探索的广阔空间,提供自主的阅读能力。比如,我在讲授《爱莲说》时,曾这样提问:谁能把文章中作者对莲花议论的评价找出来?并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们就会找出来"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然后顺着问题继续思考:莲具有什么品质呢?为什么要称赞它呢?作者是如何写的呢?想要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一来,这种形式就比以板书为中心的问题好的多,同时也把师与生之间的相互活动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体现师生互动的同时,也要利用中心问题实现学生由"答"到"问"的转变。古人的"学则须疑"就是学会思考问题。读书时动脑思考是必不可少的,离开了思考再去读书就谈不上什么收获。古人朱熹说的好:"思考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先亦须是浊,渐渐刮将去,却会自清。"我们所要提倡的阅读要创新,就要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的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敢于发表有创新的见解,要有新的创意,来活跃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敢于质疑;所以尽可能减少统一的标准,解除学生的思维束缚,告诉学生答案不是唯一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一种改革精神,一种胆识。
三、 应该加强审美教育
美,在自然中无处不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深入文章中去,就能处处发现美、感受美。文章中的山水草木、花鸟虫鱼以及人文景观,或大或小,或动或静,都蕴藏着无限的大自然的美。课本中也有很多优美的诗歌、散文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合适的意境,让学生体味汉语的优美之处。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文中的自然美,关注自然,感悟自然,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的目的。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章过程中,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接受语言。培养美的感受,发现美的存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人生的价值,端正生活的态度,陶冶学生的性情,为以后的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应该注重反思教学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进行反思评价,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的反思。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写反思日记的方法找出问题的所在。对要发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还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一时期以来发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通过集体的力量强化问题意识和提高探索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是读者与语文之间产生交流、碰撞、共鸣的过程,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每当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一方面要从个体不同的需求去主动选择阅读的内容,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实现个性化阅读;另一方面要从侧面去探索文章意义的生成过程,从而展开对文章的感想与感受。要从对语言的细细品味、好好感知入手阅读。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阅读教学应当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重要阵地,注意朗读引导,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审美教育,注重反思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主体地位 提高阅读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得到很好的体现,让学生在探索中去阅读,并能真正地进行自主地阅读,从而来获取丰富的知识。那么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经过我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应该注重朗读引导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性的指导学生朗读、诵读,要给学生讲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朗读让学生先读懂文字,从而更好的懂得课文。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让学生体味其中的乐趣,获得极美的感受。从而通过阅读让学生养成一个自由的、立体的、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让学生享受文化的熏陶从而发挥环境对阅读主体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浓厚的读书气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学生在读文章时,要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词句章法、风格情调、意蕴理趣。古人就非常重视朗读。欧阳修经常把精彩的篇目贴在墙上,早晚吟诵,乐此不疲。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逐渐掌握文章的语言、句式、格调、节奏,才能充分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思想。如朱自清的《春》一课,老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地朗读课文,正确处理抒情、描写、叙述的恰当之处,并注意文章的停顿、重音、语调、速度以及高昂抒情、舒缓等不同的语气变化,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被文章优美的语言带到那江南诗情画意的境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的美、嫩、绿及作者文化底蕴的深、厚、久。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但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很少。只靠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是万万不能够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的。所以,应该多鼓励学生要多读一些课外文学名著,多读一些优美的、抒情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把人类的进步文化多加消化、吸收,从而丰富学生们的人生经历和知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 应该加强师生互动
从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设计了很多琐碎的问题,从而一点点引导学生讲出板书的内容。这样的阅读形式,师生间的互动活动少,老师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中心议题,不过这个问题必须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包容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要给学生提供思维探索的广阔空间,提供自主的阅读能力。比如,我在讲授《爱莲说》时,曾这样提问:谁能把文章中作者对莲花议论的评价找出来?并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们就会找出来"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然后顺着问题继续思考:莲具有什么品质呢?为什么要称赞它呢?作者是如何写的呢?想要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一来,这种形式就比以板书为中心的问题好的多,同时也把师与生之间的相互活动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体现师生互动的同时,也要利用中心问题实现学生由"答"到"问"的转变。古人的"学则须疑"就是学会思考问题。读书时动脑思考是必不可少的,离开了思考再去读书就谈不上什么收获。古人朱熹说的好:"思考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先亦须是浊,渐渐刮将去,却会自清。"我们所要提倡的阅读要创新,就要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的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敢于发表有创新的见解,要有新的创意,来活跃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敢于质疑;所以尽可能减少统一的标准,解除学生的思维束缚,告诉学生答案不是唯一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一种改革精神,一种胆识。
三、 应该加强审美教育
美,在自然中无处不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深入文章中去,就能处处发现美、感受美。文章中的山水草木、花鸟虫鱼以及人文景观,或大或小,或动或静,都蕴藏着无限的大自然的美。课本中也有很多优美的诗歌、散文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合适的意境,让学生体味汉语的优美之处。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文中的自然美,关注自然,感悟自然,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的目的。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章过程中,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接受语言。培养美的感受,发现美的存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人生的价值,端正生活的态度,陶冶学生的性情,为以后的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应该注重反思教学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进行反思评价,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的反思。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写反思日记的方法找出问题的所在。对要发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还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一时期以来发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通过集体的力量强化问题意识和提高探索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是读者与语文之间产生交流、碰撞、共鸣的过程,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每当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一方面要从个体不同的需求去主动选择阅读的内容,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实现个性化阅读;另一方面要从侧面去探索文章意义的生成过程,从而展开对文章的感想与感受。要从对语言的细细品味、好好感知入手阅读。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阅读教学应当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重要阵地,注意朗读引导,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审美教育,注重反思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